观后感

电影《我是卡拉姆》观后感

时间:2025-04-03 11:35:13 诗琳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我是卡拉姆》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我是卡拉姆》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我是卡拉姆》观后感

  电影《我是卡拉姆》观后感 1

  看完之后,真的想推荐给所有尚在童年少年的孩子们和所有没有心中没有年龄界限的大孩子们和大大孩子们。

  这个没有名字的小子,这个有着白白牙齿的孩子,这个笑起来天真聪颖的孩子,家里穷,不得不到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舅舅摊位上做工,但却对一切学习充满好奇。他跟着兽医学会了给骆驼治病,导舅舅那立马给生病的骆驼看起了病,这才使得舅舅留下了小小年龄的他;原本说印地语的他,跟着客人学习英语;只看了一遍制作方法,便学会了舅舅店里的招牌奶茶制作方法;他看见当地王室的王子的`领带,想学系领带,就激发小王子给他演示;他白天工作,晚上阅读,对电视、广播等一切信息媒介充满好奇并高度敏感。

  瞧瞧,他的身边都是有意思的人。他教小王子印地语,小王子教他英文,他教小王子爬树,小王子教他骑马。他送小王子镯子,小王子送他校服和领带。他跟老板心仪的外国姑娘学法语,带她玩。

  电视上印度前总统卡拉姆的讲话,给了小子启发,他坚信命运不是注定的,努力就会改变。从此卡拉姆成了他的偶像,他也给自己取名卡拉姆。他想读书,他的梦想是系上领带,穿穿上西装和皮靴,成为大人物,所有人都向他敬礼。

  他不像店里另外一个帮工大哥每天对着明星八卦杂志看哪个更好看,而是学习,阅读。这让我想起了《怦然心动》里的朱莉,在同学们谈论美食和八卦的时候,他对植物颇感兴趣,喜欢在树上呆着,并且自己养鸡吃自己的鸡下的蛋,去布莱斯家做客的时候可以和外公谈论永动机这种那个年龄段不可能知晓的话题。就像布莱斯的外公说——有些人沦为平庸浅薄,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可不经意间,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从此以后,其他人就不过是匆匆浮云。

  小子也是和朱莉一样。是那种小小年纪,浑身就有很美好的光芒的人,对知识和世界充满好奇,敢于尝试,现学现做,现学现说。从来不会偷懒,从来不会无聊,生活里从来都只有充实。

  难怪在小王子的光芒下,也依旧闪耀。他有自己的坚持,周围所有人还有他妈妈都让他认命时,他偏信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他快乐的哼歌,老板认为是他接受了现实的命运,殊不知是因为在他的书被同做工的大哥烧掉后,小王子就送他了一套书。学习之火,永不灭啊。

  求学之路如此坎坷,依旧如饥似渴,而有大把大把书读的小孩子们和大孩子们,还在荒废时间,是不是捂脸抱歉很不好意思呢?

  好学的孩子运气不会差,小子最终和王子来到了同一所学校。可以想象,依小子的学习力,可以在政界、商家、学界、厨师界等各界出类拔萃,他也终会成为一个超级有吸引力的人,有趣味的人。他无穷的能量,源于他的聪敏,源于他的好奇,源于他对读书梦。如果他仅仅是聪明,但他不会如此吸引人,如果他仅仅好奇,而不去尝试,注定不前,终沦为平庸,有梦是前提,好学是路径。

  回到生活中,你是喜欢和一个整天说真无聊,各种抱怨生活不如意的人交往,还是喜欢和充实上进,你从他身上看到各种技艺和能力且永远能量爆棚的人交往。显然,前者让你的生活坠入负能量的深渊,后者,会让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美好,人活着是多么有意义。

  话又说回来,如果你停滞不前,碌碌无为,最大的爱好就是消磨时间打发日子不去接触有意思的东西,你的身边,也注定只能是碌碌无为的人。电影中的小子如果只是个认命的没有任何闪光点的普通小子,他即使遇到千百遍小王子,也不过是擦肩,永远不会交集。

  小子在没有学习机会的情况那般奋发,跟何况如今的我们呢,互联当道处处是学习的机会,更得把生活过的有聊吧?我们曾经答应自己要学什么,就学吧。插到,插花,烘焙、书画,设计,做好吃的菜,等等,充实了自己,陶冶了别人,有聊的事这么多,为何不现在开始做呢?

  电影《我是卡拉姆》观后感 2

  电影《我是卡拉姆》像一束穿透阴云的光,照亮了一个贫民窟男孩追逐教育梦想的道路。主角查鲁(后改名卡拉姆)的故事,是千万失学儿童的缩影,却在命运的夹缝中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查鲁的生活仿佛被贫穷的枷锁牢牢禁锢:白天在街边摊贩忙碌,夜晚借着微弱灯光苦读。直到他遇见贵族王子,两个世界的人因一本书、一段对话产生了奇妙的`联结。王子教他英语,他教王子印地语;王子赠他校服,他回赠手镯。这段跨越阶级的友谊,打破了身份与财富的壁垒,让人性的温暖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影片中,印度前总统卡兰的演讲如同惊雷,唤醒了查鲁沉睡的斗志。“行动改变命运”的信念,让他将名字改为“卡拉姆”,誓要如总统般用知识改写人生。当他在送奶茶的间隙学习英语、在摊贩的油烟中偷翻书页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挣扎,更是教育对灵魂的救赎。

  导演尼拉·马德哈潘用平实的镜头语言,将印度的市井烟火与贵族生活编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配乐时而轻快(如卡拉姆智斗伙计争床位),时而悲伤(如他被误解偷窃),与剧情起伏完美契合。尤其是小王子在印地语比赛中朗诵卡拉姆的诗歌,那饱含真情的语句,让屏幕前的我热泪盈眶——原来,教育不仅是生存的武器,更是尊严与希望的灯塔。

  电影《我是卡拉姆》观后感 3

  《我是卡拉姆》是一部让人“笑着流泪”的电影。它的力量不在于华丽的特效或跌宕的剧情,而在于对人性最朴素信念的坚守:行动,真的能改变命运。

  小男孩卡拉姆(原名查鲁)的笑容,是影片最动人的符号。他生在贫民窟,却从不抱怨;他身处社会底层,却始终仰望星辰。白天,他是摊贩里手脚麻利的小工;夜晚,他成了路灯下如饥似渴的'读者。这种反差,恰是对教育渴望最生动的注脚。当他将总统卡兰的照片贴满墙壁,用炒菜油梳理出同款发型时,一个孩子的天真与执着,让成年人汗颜。

  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用“贵人相助”的童话外衣,包裹着“自我觉醒”的现实内核。贵族王子是引路人,但真正推动卡拉姆向前的,是他自己。他主动学习英语、偷偷阅读书籍、甚至用鬼故事智斗伙计争取学习空间——这些行动,让“教育改变命运”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可触摸的生存哲学。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前总统卡兰亲自出演影片,让故事有了厚重的真实感。当银幕上的卡兰说出“命运不是由出身决定,而是由行动改写”时,观众仿佛听见千万失学儿童的心声。而影片结尾,卡拉姆与小王子并肩走进学校的画面,不仅是对友情的礼赞,更是对教育公平的深切呼唤。

  音乐,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从欢快的市井小调,到悲伤的误会时刻,再到充满希望的结尾乐章,每一音符都在叩击心灵。尤其是小王子朗诵卡拉姆诗歌时的背景音乐,悠扬中透着苍凉,让人想起那些被命运辜负却仍不放弃的孩子。

  《我是卡拉姆》告诉我们:教育不是特权,而是权利。当行动叩响命运之门时,最卑微的灵魂也能绽放光芒。这部电影,值得每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反复品味——因为,我们何尝不是自己的“卡拉姆”?

【电影《我是卡拉姆》观后感】相关文章:

卡拉是条狗作文03-19

卡拉OK比赛活动方案08-10

我喜欢的电影作文11-18

[精选]我喜欢的电影作文11-28

我是山姆电影观后感06-25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0-19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04-02

《我的1938》微电影观后感02-24

我本是高山电影观后感06-07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