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时间:2021-02-03 09:22:5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一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今晚没有出门,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陪妈妈看电视,因为我妈说自从过年很少有机会能在家里看见我。

  今晚央视播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重播),看着气势恢宏的震撼开场和高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百人团,我这颗热爱诗词的心也被感染的澎湃万分,其实我也挺想穿着汉服,跟着他们一起去大声念诗。

  由于去年已经看过了第一季,所以对第二季的赛制并不陌生。

  和妈妈边聊边看着节目,一个半小时看完,却没有太多地惊喜和意外,反而让我想念曾经在河北卫视看过的几期《中华好诗词》。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只要是诗词类的节目,我基本上都是打心眼里喜欢的,不管办得如何,起码比那些靠明星炒作的综艺娱乐初衷要好上千倍万倍,但今晚有感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细节,想要就事论事一番。

  从赛制上来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是在去年暑假播出,也就是说,半年播出一季,每季十期。

  选手是按照答题速度从百人团中选出,每期有四名选手答题,得分最高者再与场上百人团答题最快最准的选手展开竞争,最先得到五分者胜出。

  胜出的选手再和擂主展开较量。

  而河北卫视播出的《中华好诗词》的赛制就相对比较丰富。

  每期有几位选手登台,与在场的四位明星选手(之前是六位)一对一答题,答错者将要“掉坑”惩罚。

  选手战胜了四位明星选手后,会与擂主展开角逐。

  从参与度上来看,《中国诗词大会》覆盖范围很广,在选拔百人团时,通过网络报名、央视海选组到各地区选拔等方式,涉及到各行各业各地区,真的是全民参与的诗词盛宴,不过次数较少。

  而《中华好诗词》则是可以通过电话报名、网上报名等方式来参加节目,相对覆盖范围小,但每周都有新节目更新。

  从选手实力和题目难易程度上来看,《中国诗词大会》中通过全民参与选出的诗词达人在答题上,有些确实是实力很弱。

  在第一期的节目中,出场的四位选手,只有一位选手答满了九道题,题目涉及的均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备古诗词中的诗句。

  选手答错的点有:《山居秋暝》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芳”字;《饮酒》(其五)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真”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什么节日。

  百人团在最简单的一道题上都能够有33位选手答错。

  就连点评嘉宾康震都大呼:“还能不能好好玩耍了,这不应该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曾出现过很多高手,他们都是在《中华好诗词》舞台上历练的,如李四维、陈更、王天博、裘江、王纪波等,第二季已经看到了《中华好诗词》第四季冠军孙东辉,与《中华好诗词》相比,《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确实是太容易了。

  题目共九道,包括识别诗句题、填字题、对句题、单项选择题,且均是耳熟能详,只要上学期间好好背过的人就都该答出来的,所以就连擂主争霸最后一题也是简单得让人觉得无聊。

  可以这么说,《中国诗词大会》比的是对诗词的熟练程度和答题速度;而《中华好诗词》拼的是诗词储备量和诗词知识面!

  从点评嘉宾上来看,《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和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两位都是百家讲坛的大师级人物,阵容是一流的,在节目中出镜率也很高。

  几乎每道题都会讲讲写作背景和作者本人,俨然像一个以答题为辅,以讲诗为主的第二课堂,适合不太了解诗词的普通大众来观看;而《中华好诗词》是由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和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老师担任点评嘉宾,两人诗词水平都很高,这不容置疑,且相当专业。

  但在节目中出镜的次数并不多,且每场节目只会点评三到四次。

  从这可以看出,前者是科普性质的全民受教;后者是追求专业度和拔高性质的诗词平台。

  在我看来,《中国诗词大会》追求的是一个沉稳大气、恢弘博远的录制风格,符合主持人董卿的主持风格,与其说这是一个比赛擂台,但从题目的难易程度来看,倒不如说是央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让全国不太了解诗词的人能够因此多了解一些诗词、多懂得一些诗人的创作故事;而《中华好诗词》除了题目更专业以外,还具有前所未有的娱乐性。

  主持人王凯活泼幽默的主持风格俨然与董卿不同,更何况有了明星的参与,让节目因此而有意思,符合现在观众们的娱乐心态,用娱乐来带动文化,让明星效应用对地方,真是个好创意!

  对于诗词,我顶多就是个门外汉,文笔不怎么样,也写不出什么漂亮的句子。

  偶尔作诗也只是为了凑韵凑字数,不懂诗人作诗的意境,所以此生最仰慕诗人。

  我一向认为,诗歌由风雅之士所属,爱吟诗词的人,自然懂得生活之乐。

  所以对于生命里出现的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我都万般珍惜。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二

  2017年2月8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在央视黄金时段直播,引起广大观众的热议,称赞有加。

  犹如一阵清风,给春回大地带来丝丝暖意,让人耳目一新,顿感清爽之意。

  曾几何时,戏说历史成为风尚,低俗节目充斥屏幕,娱乐逗趣成为主流。

  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的'情趣变了,口味淡了,“没文化”也不觉的可耻,“说粗话”更不觉脸红,这社会到底怎么了?

  武亦姝,一个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孩,旁征博引,口吐莲花,应对如流,最终力压群雄获得冠军。

  在“飞花令”环节,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句《诗经七月》的名句,惊艳四座,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央视主持人评论的好,读书让我们高张远瞩,诗歌让我们心灵不死。

  读书太少,想得太多!央视似乎在传递一种讯息,一种久违了的书香文雅气息,仿佛在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古老文明的深厚底蕴,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

  读四书,穷五经,满腹经纶,怀经世济民之志。

  究天人,通古今,文韬武略,成万世不朽之业。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是传之千古的佳词绝句,也是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危亡之际舍生取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气节。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那种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

  史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忍辱负重,其志不渝。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宏大之志愿,博大之胸怀,浩然之正气。

  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放眼世界,继往开来,体现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迈气概。

  正是有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学养,培养了无数“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写诗”的英雄儿女,真正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骨。

  宋代大儒朱熹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多好的意境,没有说一句读书的话,但把读书的意义说的明明白白。

  读书明理,要想成为一个明白人,必须多读书,知识的积累犹如源头的活水。

  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这句话很有深意,不读书不明理,想法反而挺多。

  一针见血,针砭时弊,这应该是当下人们的一种通病。

  不切实际的想法多了,私心杂念多了,虚荣心相互攀比多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追求物质财富作为人生目标,拜金主义盛行,价值取向偏离,世风日下。

  人们不再关心内在的东西,物欲蒙蔽了人们的心灵,读书的风尚渐行渐远,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乖戾和粗俗。

  “彬彬君子难觅寻,尔雅少年不曾逢。

  满眼皆是浮华梦,何处安顿一心灵。

  ”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文明之血脉如何传承?令人汗颜,使人痛心!慢一点,让灵魂跟上脚步!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博大精深。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孔孟老庄彪炳万世,中华文明绚丽绽放。

  秦汉时期,儒家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哲学思想日臻成熟,司马迁的《史记》光耀千秋。

  唐诗豪迈,宋词雅秀,元曲抒情,明清小说脍炙人口。

  一百多年过去了,后世儿孙拿什么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肩负沉重的历史使命,我们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使中华文化代代相传,传之万世。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三

  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观众的瞩目中落下帷幕,在朋友圈刷屏的16岁复旦附中小才女武亦姝摘得桂冠,一直在跟着追的一家人才觉得过完了年。

  近几年,追追追跑跑跑吃吃吃买买买的各种综艺真人秀看多了也会觉得无趣,能够坐下来欣赏诗词歌赋,着实能让人找到内心的平静。

  央视打出的这档节目确实拯救了我们家的低头族,连两岁半的女儿都会因为提到她知道的诗词兴奋得手舞足蹈。

  诗词大会也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因为小亦姝能够满足观众“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因为节目中星汉灿烂的诗词歌赋,更多的是中国诗词焕发的魅力,在网友中被刷了心。

  看过节目的人,都能深刻地体会到诗词大会的魅力。

  且不说堪称“行走的诗词库”的参会选手,单是节目的场景策划就足以让热爱诗词的人沉醉:波光粼粼的水舞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舞台背景、宁静悠远的配乐,让观众在这样的体验中听诗诵词、滋润身心,无异于体验诗意人生。

  担任嘉宾的四位老师学识渊博,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诗词歌赋,几乎能信手拈来,还能很好地诠释经典背后的故事。

  再说主持人带来的惊喜,董卿的文学修养还是打破了观众对主持人背台词的刻板印象,能应景说出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能眼含泪花随口说出叶赛宁的《我记得》,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

  从百人团到选手,从嘉宾到主持人,所有人都真实地展现出真实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此中有真意——经典诠释的现代精神。

  《圣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我们也在重新连接我们文化血脉。

  读中国诗词,是在吸收面向未来的精神营养,也是在发掘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气和骨血,以开辟新的生存境界。

  看过节目的人,应该都不会忘记来自河北的农民白茹云,在经历生活的各种磨难,经过癌症治疗的各种痛苦之后,还能在大会现场表现得“淡定而准确”,答对了全部9道题目拿下285的高分,也只是微微一笑,以微小的差距败给他人,还能笑嘻嘻地说自己带瘤生存仍觉幸运,活着就好。

  她出场时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看来这是大美,是真正的宠辱不惊。

  而这份来自内心的自信、淡定和从容,不能不说其中有着诗词带来的力量。

  嘉宾评论毛主席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词越到艰难的时候,风格越显得大气、豪迈,充满了一种跨过所有障碍的淡定和胸襟。

  不能不说,这场诗词大会的“真意”不在重读经典,更重要的是诠释现代精神。

  作为一个现代人,注定生活在多元的时代,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乃至敬重,不能单靠能力,还要有独有的价值体系、思维和生活方式,能够贡献自己的见解和多样性。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三个问题都需要自省后回答。

  一个民族何尝不是如此。

  世界加速融合,中国与世界唇齿相依。

  我们已经无可争议地走上了世界舞台,赢得世界的尊重和理解,要在多元文化中不忘初心秉持民族自信离不开中华文化,中国诗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以现代而非复古的方式,重返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理解我们自己,并找到面向未来的力量——不为重返,只想更好地抵达,应该也是节目策划者的初衷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02-27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4篇01-29

吐槽大会观后感12-18

《加油中国》观后感11-26

地理中国观后感01-15

《感到中国》观后感03-30

《中国医生》观后感12-29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小学范文12-14

第三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征稿启事10-26

《中国机长》观后感(15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