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乘风破浪》观后感

时间:2022-10-26 04:27:4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乘风破浪》观后感

  《乘风破浪》该片讲述了不被父亲理解的赛车手阿浪意外经历一场奇妙冒险的故事。

《乘风破浪》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乘风破浪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各种揣测和期待声中,韩寒的新作终于传来消息。

  2016年10月11日,韩寒在微博公布了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正在拍摄中,并附上部分幕后主创的照片,并从10月19日开始,每隔一到两天在微博上公布一位演员的名单,邓超、董子健、李荣浩、赵丽颖、金士杰、叫兽易小星、彭于晏等。

  《乘风破浪》的故事围绕着赛车手阿浪而展开,阿浪在与父亲格格不入的情况下,因意外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冒险之旅。

  作家、赛车手、演员、编剧、导演、监制,多年来,韩寒的身上一直被各种光环笼罩着,也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不停地被审视、被质疑、被评论。

  尽管首部作品《后会无期》取得了成功,但在《乘风破浪》的演员阵容公布后,各种质疑之声依旧不绝于耳。

  严格说来,韩寒并没有吃老本,而是不停地改变和创新。

  就拿《乘风破浪》的演员挑选来说,摆脱了《后会无期》的老旧模式,演员阵容里融合了老戏骨、实力演技派、当红小花旦以及新人演员,是个集合了新老面孔的全新团队,也是个创造想象力的豪华阵容。

  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习惯,跳出作品之外,来评论作品中的演员表现,遇到喜欢的就猛夸一通,遇到不喜欢的就大骂一番。

  其实在任何时候,导演对作品的观感、作品与演员之间的关联,都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应该是放在一起来看,而不是单独来关注其中的某个元素。

  所以,无论是观众也好、媒体也罢,当下的注意力不应该纠结在演员上,而是应该放在作品上,放在作品完成后带给大家的整体观感上。

  话说回来,就算是评价演员的合适与否,也该等到作品上映后在作出评判,而不是说还处在影片的拍摄中,就盖棺定论、就涌现各种非议,当下抱着期待或观望的态度才是正解。

  其实作为观众也好、媒体也罢,没有任何理由在一部作品还没有诞生时就去抹杀它,就去否定导演做出的选择,就去否定创作团队的创作意图,这不光对作品不公平,对导演和演员来讲也是有害无益。

  《心花路放》里,缺少了宁浩、黄渤、徐峥的“铁三角”阵容,观众还会买账吗?《夏洛特烦恼》里,没有沈腾和马丽的高能演绎,还能创造票房奇迹吗?……以上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影片在拍摄期间都或多或少的受过质疑,但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

  事实证明,有些演员只有在出演一些令他和观众意想不到的角色和作品时,才会有更多突破性的演出,才能擦出意想不到的新的火花,而《乘风破浪》的导演和演员的组合也正是如此。

  请牢记,娱乐圈是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乘风破浪》这样的组合效果究竟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要等电影上映后才见分晓。

  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现在就开始质疑和嘲讽的朋友,您还是太操之过急了。

  韩寒在做上一部电影作品《后会无期》的时候,自己改编了一首歌名叫《东极岛岛歌》,歌词中有一句是:“除了这里,我们哪儿都不想去。”

  实际上,从《后会无期》之后,韩寒从未停止前行。

  今年4月,韩寒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个人发布会,会上宣布成立亭东影业,并发布将拍摄电影《天空制造》的计划,且《三重门》也将改编成电影。

  时间刚过去大半年,韩寒便开始丢出一个又一个彩蛋,这些彩蛋无关于此前发布的电影计划,而是一部全新的作品《乘风破浪》。

  截止目前,韩寒在微博发布了三张《乘风破浪》的海报,第一张是青春气息浓重的温暖系海报,看这张海报的时候让人想起《猜火车》或者《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有关于青春痕迹的印象;然而第二张海报却画风逆转,变成了十足的黑帮系风格,邓超和彭于晏被李荣浩“绑架了”,三角配图的背后充斥着对峙氛围和杀气风;到了第三张海报女性角色赵丽颖终于出现,夜幕下的巷口,一个静静的少女伫立于画面中,眼神中写满了平静,像一幅等待中的恬静少女图。

  赵丽颖“浮出水面”这件事更是激发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对于这部《乘风破浪》的想象。

  《后会无期》里的女性角色陈乔恩、王珞丹和袁泉是一票绝对的文艺女青年形象,每一个角色独立看来,都能剖析出角色下面的性格特质,每一个都是带有鲜明个性的独立女性,美得清冷。

  而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赵丽颖,从海报中可以看出,她也是带有“文艺”属性的女性角色,但与《后会无期》中“性冷淡”画风不同的是,这个赵丽颖有点儿美,有点儿温柔,也有点儿温暖。

  暖黄的灯光下映衬出她精致的五官,脸上的表情无关岁月,无关风情,是温情的“少女暖”。

  不免让人猜测这个看似心中被爱填满的少女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以及这个少女与此前海报上的男人们之间会发生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三张风格迥异的海报的公布,无疑令无数关注韩寒的粉丝和电影圈同行们陷入了无限的猜测中,没有人知道韩寒这一次要做一个怎样的电影,但所有人都知道,韩寒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人。

  他的身份,是一个作家,一个赛车手,一个导演。

  他的未来,是未知的。

  正因为未知,未来才充满了无限可能。

  韩寒自年少成名以来,给过世人的惊喜不算少,尝试的新鲜事物不算少,但对于一个热衷于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的人,他深知自己是电影行业的新人,他始终没有在探索自己风格的道路上停止努力,在“试错”的同时也在“试对”,在找寻新风格也是适合自己的风格,他不知道风往哪吹,但他知道自己的方向。

  曾有人评判韩寒企图用航天题材的《天空制造》尝试大片巨制,又希望用《三重门》重燃已经凉透了的青春片市场。

  这些人声称韩寒所做的事越发声势浩大,就越发不能抵达观众的内心,但是这些人没有料到,韩寒这部没提前发声的《乘风破浪》已然实打实做了出来,并很快将于2017年于观众见面。

  那些说出口的不一定是炫耀,那些没说出口的却一定是自我的坚持。

  如果说《后会无期》是韩寒电影生涯的开始,那么第二部大银幕作品《乘风破浪》一定是韩寒乘风而来的再次挑战。

  相信他会证明,他不是只可以在纸张上一个人挑战一个世界的成见,更可以在电影领域一个人开启另一个世界的星辰大海。

  《乘风破浪》观后感三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

  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

  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

  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

  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

  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

  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

  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

  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

  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

  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

  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

  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

  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

  在争议的风头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风破浪,最终只能用作品说话。

【《乘风破浪》观后感】相关文章:

乘风破浪作文11-05

《乘风破浪》的观后感04-24

乘风破浪观后感12-05

乘风破浪电影的观后感09-20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精选11篇)08-29

乘风破浪观后感(通用8篇)08-31

读《乘风破浪的男孩》有感12-09

员工乘风破浪正当时演讲稿06-07

[观后感]长征观后感03-31

紫日观后感_观后感_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