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冯志远》观后感

时间:2020-12-14 09:00:1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冯志远》观后感

  导语: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过一句非常平实但又富有哲理的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看了电影《冯志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下面小编整理了《冯志远》观后感,欢迎参考借鉴!

《冯志远》观后感

  《冯志远》观后感

  11月24日,我校全体教师集体收看了电影《冯志远》。在那90多分钟的时间内全场肃然,伴随着风沙、驼铃,我的心逐渐下沉。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穷困潦倒、居无定所,可怜的人儿,凄苦的人生。我为冯老师鸣不平。带着满心的沉重,我离开了校园。

  1949年的大学毕业生是何等的弥足珍贵。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祖国来说,哪里都需要他,可以说,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为祖国做出贡献。他为什么要到那沙漠边缘,而且一待就是40多年?晚饭过后,我再次走近冯志远。

  “我要上学!”这是一个8岁孩子的心声。然而,迫于果腹之需,更多的父母选择了让孩子辍学。“我不喜欢上语文课。”这是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评价。“父亲病了,卖了红枣好买药。”这是旷课孩子的解释。重温这些情景,我读懂了冯老师为什么要去那边缘荒凉的地方。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那里迫切需要教育的春风。

  孩子们抓起老师碗里的土豆,大口大口地吃着,连连发出“好吃”的赞叹;迎着风、踏着沙,老师和孩子们寻找着野枣树;“壶里的水是开的,告诉大家不要喝生水”……在这沙漠的边缘,冯老师用自己的爱心营建着绿洲。还有那自制的沙漏、洋铁皮发出的雷声……从这些朴实无华的生活细节中,我理解了他,那风沙肆虐的地方孕育着脉脉的温情。离别时刻,自制的烛火组成了星光大道。孩子们是沉默的,可眼睛流露了感激与不舍。如今电影电视等媒体中,星光大道屡见不鲜,可是何曾有过这样真切的眼神。

  “支教一生失明无怨,灿然一笑回望无悔”。这句话的是冯老师对自己一生的概括。网络上登载了一张老人的真实照片。照片上瘦弱的老人笑得很开心。奉献一生,无怨无悔。老人是幸福的!

  追寻幸福,人之本能。对于幸福,每人有不同的理解。生而有伴是幸福的,衣食无忧是幸福的,人生无怨无悔更是幸福的。冯老师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失去了妻儿的温情,乍看之下,他一无所有。细心品读,他用自己的人生赢得了一丗美名。为了孩子们更好地活着,他燃尽了青春热血。尽管如今他躺在了病榻之上,但是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很高很高。冯志远老师得到了追寻的幸福。

  《冯志远》观后感

  冯志远——一个普通而又响亮非凡的名字,说他普通是因为——像他这样默默无闻地在教育战线上奉献自己的教师还有很多,说他响亮非凡是因为——生活在江南的他能到平苦的大西北工作40年,直到他双目失明,依然以他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为那些穷孩子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谱写着育人的赞歌。《冯志远》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西部支教的老师们那深深感人的`一幕人间真情,看过了电影频道的这部《冯志远》我才深深的了解了什么叫做辛勤的园丁,才懂得了什么叫做蜡炬成灰泪始干……

  1958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仅5年的冯志远,辞别新婚妻子来到宁夏支援教育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冯志远支教整整42载,他顾不上视力的恶化,起早贪黑为孩子们备课、批改作业,直到失明,依然凭着记忆为孩子们讲课。他共教过1万多名学生。退休后近十年时间里,失明的他每天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直到身患脑血栓,不得不离开大西北,离开割舍不下的孩子们……这是他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的真诚的情感、真挚的爱。这是他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社会的爱,对祖国的爱。冯志远是一个平凡的教师,但他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冯老师是我们国家名副其实的—大漠红烛!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不赞同冯公的‘狠心’;作为一个父亲的孩子,我理解冯公的‘大爱’;作为曾经入学的学子,我惊诧于冯公的‘高德’;作为一名国家的公民,我愤慨着冯公的‘稀缺’。”这是网友对冯志远老师最恰当的评价。在冯志远老师身上,充分体现了胸怀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范。

  不错,教师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职业。虽是一烛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虽是普通的园丁,默默耕耘之后,满园的桃李芬芳就是收获。每一位教师都在走着一条艰苦的道路,而他们这样执着是为了让学生走一条平坦的路。希望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可以让学生的一生有所改变。

  “同学们,我就要离开你们了,我讲了一辈子课,今天却不知所措。我愧对我的爱人,愧对我的孩子,更愧对你们,因为我再没有能力把我的知识传授给你们……”这就是冯志远在他最后一堂课上讲的一番话,令我非常感动。

  与冯志远相比,深感差距很大。教师岗位——特殊的岗位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岗位,这种职业呢?不错,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能真正清醒认识教师职责的没有几个人。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冯志远从教47年,却从未评过职称。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冯志远扎根西部农村教育42载,用执著的信念和博大的爱心播撒着教育的火种。冯志远老师的感人事迹,对于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冯志远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做像冯志远那样的合格的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我也会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像冯志远老师那样爱岗敬业、不断前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将自己真诚的感情奉献给我的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真诚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我是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人生道路的领航人;作为益友,我要转变居高临下的师生态势,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教师,我们就应该以老前辈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指路明灯,不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与时俱进,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无愧于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任,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真真正正地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力争做“教书育人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奠基石。

  《冯志远》观后感

  冯志远老师从教四十余年,但却从未评过职称。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执着的信念和博大的爱心播撒着教育的火种。他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诠释着热爱教育、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刻内涵。在冯老师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岗敬业,什么才叫做恪尽职守,什么才叫无私奉献……

  或许有人说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远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儿,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阴洒在了大西北,与黄沙为伴,与贫穷为伍,生活孤孤单单。可是我觉得:或许冯老师就是为那片黄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价值在那里得到了体现与升华。古人说得好:大爱无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冯老师的一句豪言壮语,但是,我却分明通过听失明后的冯老师给学生背诵《岳阳楼记》,明白了他的心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冯老师那浑厚有力的背诵,配着悲怆悠远的古筝曲,深深地激荡、震撼着我的心,一首苍劲的《岳阳楼记》,抒尽了冯志远的心胸宽广与豪情万丈!

  由此我想,一位在教育事业中默默奉献了四十二个春秋的可敬的老人,想起了许许多多像冯老师一样献身于教育的工作者们,正是如冯老师那样的平凡而伟大者,才聚成了中华几千年挺起的脊梁!而我无法不从这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那份坚忍、那份刚毅、那份大爱……正如冯老师,失去亲情的付出,没有索求的奉献,才赢得了那么多人的爱戴,才谱就了让人感慨涕零的奉献长歌。

【《冯志远》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医情志调护03-02

田径远动会致辞模板09-27

农远资源与物理教学的整合02-01

小学农远工程使用的调研报告08-20

任志强公开信10-22

王欢守志阅读答案07-17

冯轲回应张靓颖母亲的公开信11-27

小学远教工程自查报告范文08-02

内蒙古财经学院冯双玉老师悼词01-27

合理利用农远资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