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浅谈唐诗赏析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1-02-05 12:07:37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唐诗赏析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年一度毕业季,几分伤感积分离愁。伤感之余是否还在为毕业论文发愁?好了,话不多说,小编直接为大家送上古代文学毕业论文一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唐诗赏析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博大精深的唐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唐诗中的忧患意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唐诗中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豪迈情怀;唐诗中的人文关怀,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唐诗中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唐诗 大学生 人文精神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开疆拓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兼容并包,文化上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盛世不仅造就了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唐诗浩如烟海,诗人群星璀璨。唐诗所表现出来的主题,诸如忧国忧民、匡时济世、针砭时弊、关心民瘼、抨击暴虐、抵御外侮、力除****、崇尚廉明、反对守旧,要求变革、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捐躯报国、舍生取义等,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民族的精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希望之所在。长期沉淀的古代优秀的文化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食粮,对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进行以唐诗为代表的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同志于1999年2月20日晚在北京音乐厅欣赏“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时所说:“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唐诗中的忧患意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一书中曾经指出:“忧患意识普遍地存在于中国艺术之中,决定了中国诗词的特种基调。”忧患意识是作家在探索社会、人生过程中遭到巨大压抑、挫折、失败后所产生的深邃的思考,是基于某种历史责任感而产生的一种不安乃至痛苦的情感。初唐诗人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悲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到了盛唐,好游山玩水的李白也常“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句中,我们能发现一贯狂放不羁的李白,也在为国家社稷的安定而忧心忡忡。杜甫遭遇安史之乱,目睹国家巨变、人民离乱,更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呐喊。他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他创作的《兵车行》《羌村三首》“三吏”“三别”《悲陈陶》等大量忧国忧民的诗作,也为历代士人所景仰。中唐诗人刘长卿在目睹百战之后,面对社会残破、蓬蒿遍野的凄凉景象,不仅感慨道:“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这些诗句都隐隐约约地预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社会危机。到了江河日下、民不聊生的晚唐,诗人们更是有无限的忧虑和伤感,李商隐对“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的荒凉残败景象忧心如焚。由此可见,唐诗所体现的忧患意识,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在大学里,我们应该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和网上课堂的形式向大学生讲授唐诗中蕴涵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学生们经过学习,理解、品味其中透露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二、唐诗中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豪迈情怀

  唐代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的时代。近百年的繁荣,造就了中国人昂扬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盛唐社会力量的强大,门阀观念的突破,考试入仕,一条充满希望前景的新道路在向更加广大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放着。开疆拓土,军威四震,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着社会氛围”。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从军行》中自云:“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其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到了盛唐更是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岑参在《银山碛西馆》中高呼:“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生守笔砚!”高适在《塞下曲》中高唱:“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王翰也发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典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的感慨。还有王昌龄、王之涣、崔灏、李颀等诗人都抱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以昂扬的情绪、乐观的精神,奔赴边疆。李白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抱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志向。杜甫在青年时代也是豪情万丈,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望岳》)的高远志向。即使是体弱多病的李贺也发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晚唐的李商隐也希望自己能匡国理政,回转天地,“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大学生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芒四射,充满着青春活力,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对未来有着无限的向往。唐代士人们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我们在大学课堂可以以唐诗中敢于拼搏、不断进取的士人精神为中心,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让大学生们通过吟诵唐诗,品味唐诗,激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起他们勇于进取、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