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

时间:2022-10-05 19:21:37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

  一年一度毕业季,几分伤感积分离愁。伤感之余是否还在为毕业论文发愁?好了,话不多说,小编直接为大家送上古代文学毕业论文一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左传》的虚构想象章节是十分丰富的,这些片段源于真实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真实,同时又创造了艺术虚境。正是虚构和想象的艺术手段,使《左传》之作者弥补了历史链条上缺失的一些环节,把本是属于艺术的东西带到了历史中来,无意中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本文从因果报应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虚构想象章节,以及这些艺术成分所涉及的其他问题。

  关键词:《左传》;虚构想象;因果报应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一方面,根据事实通过对人和事件的记载评价,宣扬提倡儒家道德观,体现了史书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叙事、人物、语言等独有的风格,显示了其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尤其《左传》在叙事中加入不少虚构想象成分,通过一些事件的前因后果,反映了春秋时期的鬼神观念和道德思想。

  《左传》中的虚构想象章节主要体现在其对神话传说、历史传闻、卜筮描写和梦境描写等情节中。作者通过这些虚构想象成分,往往揭示事件的最终结果和人物的命运,而最终结果和人物命运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涉及到的人物在之前是否做过善事,以及这件事是否具有正义的性质。因此事件的结果和人物的命运在之前就早已注定,作者只不过是通过这些虚构想象成分来巧妙的揭示而已。

  这种通过因果报应来揭示人物命运和事件结果的虚构想象章节有很多,比如走向不好结果的例子就有:

  1.齐襄公之死

  冬十二月, 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 ”……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履。反,……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1981.p175-176,以下引文皆出于此书,只标明页码)

  我们且不管有没有像人的猪,也不管猪会不会人立啼哭。先看齐侯,也就是齐襄公为什么惧怕那只像彭生又人立的大猪呢?而且怕的乱了方寸,跌伤自己,丢了鞋子,回到宫中后,又不幸遭遇刺客,隐藏起来还被杀掉。为什么会如此倒霉?从因果报应来看,这是他罪有应得。因为之前齐襄公与已出嫁的外妹姜氏通奸,不料被妹夫鲁桓公发现,为掩人耳目,就让大力士公子彭生害死桓公。后为平息各诸侯之怒,又嫁祸于彭生,杀了彭生。所以,那个像彭生的大猪出现时,就预示着齐襄公的恶报来了。

  2.晋景公之死

  晋侯梦大厉,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 ”……公觉,召桑田医。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p849-850

  这件事也很奇异,晋侯(晋景公)半夜梦见鬼来寻仇,第二天找巫医占卜,巫医说他活不到吃当年新麦子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居然等到新麦子入锅,于是把那个巫医杀了,马上就要进口了,却肚子涨,先去茅房,一不小心掉下去死了,最终还是没吃到新麦子就死了。一个皇帝不信邪居然死在茅坑里,真的是很神奇。那么这一次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晋景公昏庸无能,信佞臣,听谗言,在前两年杀了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这个鬼就是赵盾所化。这又是一次因果报应的典型。

  3.申生显身

  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请于帝矣,将以晋璧畀秦,秦将祀余。”……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蔽于韩。”

  死去的申生为何要显身?而且要“请于帝矣”惩罚惠公。这是源于晋惠公的无礼。因为他不但娶了其父的次妃贾君,且又娶了异族美女骊姬,后来因为惠公父子,申生失去王位,被冤至死。

  在这次,申生告诉狐突, 秦将打败夷吾晋惠公。并通过巫者预告狐突, 晋将败于韩。梦中人对晋惠公的品行, 秦晋两国之关系, 五年之后秦晋交战的结局作出评价和预告。果然,这一切在僖公十五年应验:惠公被秦君打败,活捉。当时秦穆公劝那些披头散发跟在秦军后面走的晋国大夫们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忧伤呢? 我和你们的君王西行,不过是你们晋国的妖梦应验罢了。这个妖梦指的就是僖十年狐突遇见申生的事。太史公司马迁说,骊姬给晋国带来了五世之祸。但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晋惠公身上,这都是他荒淫动乱、贪图享乐带来的恶果。

  此外预示不好后果的情节还有诸如: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前的河神之梦、成公十七年的声伯之梦等。

  《左传》中既有预示不好结果的情节,也有预示向好的、顺利一面的情节,用来证实好人好报。以下即是正面的例子:

  结草相报

  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p764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梦,但这一回便是一个好梦,而且是对善事的阐释。从引用的文中即可看出,老人为什么在战场上帮助魏颗?魏颗将军依照他父亲合理的遗命,善嫁了结草老人的女儿,没把老人的女儿殉葬,所以老人在九泉之下,感激将军救了他女儿的生命,特来帮助魏颗。这里明显揭示一个道理就是行善事早晚必有所报。这与儒家思想也有相同相通之处。

  公接连刺杀赵盾

  ……使鉏麑贼之。……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p658-660

  这些引文中,刺客鉏麑的心理活动,以及灵辄与赵盾的对话很显然都是作者自己的猜测与想象。但这些人为什么拼死救赵盾呢? 鉏麑刺杀那一次,鉏麑是因见这位首相如此敬业,如此辛苦,在百姓中的口碑又一向很好,觉得不该杀。但是在不忠、不信的矛盾情况下,鉏麑竟然自己自杀。

  第二次,晋灵公先放狗来咬,之后又派人砍杀赵盾,赵盾都能得到别人的冒死搭救。这是因为赵盾之前在灵辄饥饿之时对灵辄给予过帮助。

  如果赵盾平时不敬业爱民,不好善乐施,赵盾第一次就会死了,更不要说接连几次都得到搭救。因此不难看出,文中赵盾之所以会得到好报,与他之前的善行有直接的关系,这再一次体现了好人好报的观念。

  从以上正反两方面所举的例子来看,《左传》这些神秘的虚构和想象故事不但阐释了因果报应的观点,使得作品更为生动,无形中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而且还是塑造和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作者常常通过这些神秘的因果联系为人物形象增添了令人遐想的神奇色彩,从而使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突出。将虚构和想象情节大量加入文章中,这是一种作者自我理想的反映,希望正义得到伸张。借用此种生动的形式来告知世人,进而使正统的伦理道德理念又略显神秘,似乎是神灵的旨意。如此,世人必须遵守,从而得以教化世人。

  参考文献:

  [1]童书业. 春秋左传研究[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2]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 中华书局, 1981

  [3]司马迁. 史记[M ]. 中华书局, 1982

  [4]洪亮吉. 春秋左传诂[M ]. 中华书局, 1987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相关文章:

换个角度看风景作文09-23

从专业角度看个人简历10-26

言据性角度分析商务英语新闻的对话性论文10-09

从财税角度看居民收入差距10-26

换个角度看风景作文(3篇)06-09

换个角度看风景作文3篇10-06

换种角度看孩子教学心得10-09

换个角度看风景作文2篇11-13

春秋左传名句12-15

换个角度看风景作文(通用23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