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毕业生古代文学论文

时间:2020-12-04 14:41:56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毕业生古代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毕业生古代文学论文

  【一】古代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分析

  摘要:在科学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学经典早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

  更多的古代文学经典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化作屏幕上的影视形象,

  实现了古代文学经典多形式、多渠道的传播。

  工业革命以后,

  社会和科技在飞速进步,

  传播方式的变化日新月异,

  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

  有了数字化技术、多媒体视频技术等的支持,

  有越来越多的古代文学经典将得到改编,

  与影视改编欣欣向荣相反的是,

  以往传统的以书本、戏曲等传统方式的传承、传播渠道门庭冷落、门可罗雀。

  关键词:古代文学;经典;影视改编

  过去以书本为主体的纸质传播当中,

  人们需要花时间和心思去揣摩文学经典里蕴涵的深刻内涵,

  方式比较单一、缺少趣味性等,

  于是,

  在科技条件的支持下,

  有越来越多的古代文学经典被改编翻拍成影视剧。

  与传统的书本相比,

  影视剧的翻拍和改编能够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阅读方式,

  影视翻拍和改编除了融入文学内容之外,

  更多的以视频、图片、声音等吸引大众的眼球[1]。

  一、古代文学经典的形成与传播

  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种类繁多,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这些古代文学经典是我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这些经典一直处在起伏和动荡当中,

  同时,

  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又能够产生不同的文学经典。

  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经典相比,

  这些经典文化中所蕴含的深意和内涵远非是一部影视剧所能够阐述的,

  尤其是文学经典中所蕴含的价值。

  对于古代文学经典的形成,

  基本上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了,

  每一部古代文学经典,

  其中都包含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环境、政治情况、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

  一旦有名人作家创作了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之后,

  就会深受后辈的尊崇和模仿,

  同时也引来批评家的推出或者批判,

  有人对文学作品大加赞扬,

  就会有人对其大肆贬低,

  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向来都是褒贬共有的。

  而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

  还与该作品创作之时及其往后的社会风气、人们的审美心理、价值追求等具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

  这其中还夹杂着些许的运气与机缘[2]。

  文学经典具有显著的相对恒定性的特点,

  正因为是经典,

  所以才能够唤起读者反复的阅读和揣摩,

  文学经典必然是能够引起人们反复阅读,

  并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影响的作品。

  俗话说“各花入各眼”,

  对于一部古代文学经典,

  通常情况下都不太可能对其品质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总结和解读,

  所以,

  对于一部古代文学作品是否能够成为经典,

  向来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能够被奉为经典,

  至少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其内容具有流传性、且传承下来的内容、精神和价值与大部分人的需要保持一致,

  只有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需求的作品、符合绝大多数人审美和价值追求的作品,

  才有可能成为经典[3]。

  二、古代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

  对于古代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影视改编的可实践性变得愈加广泛起来,

  影视的改编除了广泛性之外,

  同样还具有多样性、多渠道等特点,

  由不同的编剧、导演等去改编,

  文学经典的改编方式和改编观念各不相同,

  因此,

  也没有办法去精确的界定“改编”这一概念和定义。

  每个人对“改编”这一词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所以理论界至今也没办法给“改编”冠以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

  对于电影改编,

  美国一位著名的电影理论学家认为小说和文学作品只是影视作品众多素材中的一个,

  而非有机体,

  经过电影的改编丰富以后,

  会出现一个与小说不一样的、全新的一个完整艺作品[4]。

  这是美国一位电影理论学家的观点,

  或许另外一位理论学家,

  就不是这么认为了。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

  有了互联网、多媒体等高科技的支持,

  能够显著缩短古代文学经典被影视改编后的传播时间,

  使得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

  影视改编后的传播速度也由此加快,

  影视改编后传播时间的缩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方式的丰富多样促使更多人对古代文学经典进行影视改编,

  也因此激发了更多影视改编古代文学经典的热情和创作欲望。

  在如今快餐时代中,

  以年轻人为主的大众普遍选择通过网络搜寻和观看影视剧,

  这样观看影视剧的方式省时省力,

  还能不用出门,

  简直就是懒癌症患者的福音。

  经过影视改编后,

  这些古代文学经典不用再和以往一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埋头苦读,

  反而能够通过影视改编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同时,

  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也为古代文学经典题材的发挥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很好的迎合了当今青年向往冲破束缚和自由的心理。

  总结虽然影视改编能够视为是古代文学经典的一种传播方式,

  且这种传播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同时必然也有很多不足和缺陷,

  这意味着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这条路上存在巨大的风险。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一旦进入另一种艺术形式,

  以另一个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了一次全新的审美体验。

  自古以来,

  只要是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每一部都被烙印上当时的社会背景,

  也带有非常强烈的作家个人的鲜明特点,

  与这些文学经典一样,

  经过影视改编后,

  这些文学经典自然也被烙印上了这个时代的特定因素,

  也带有创作者、导演、编剧等创作主体的观点和见解,

  所以,

  如果单纯从影视作品对原著的还原度来对影视作品进行片面评论的话,

  也毫无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娟:古代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曹文慧:论中国当代新生代小说的影视改编[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赵宏丽: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数字影视媒介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相彬:浅析当代影视中的戏曲名著改编[D].中国海洋大学,2011.

  作者:赵红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二】谈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中国古代文学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推动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对策

  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非常广阔,是一门很成熟的研究学科。

  但该学科在课程的教学研究方面很滞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对推动高等院校古代文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优化高校文学教育实效

  前期,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古代文学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偏重于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缺乏研究,对课程设置的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实质性的推动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新时期推动高校文学教育改革对推动课程教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古代文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有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日益加剧,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助于增强高等课程竞争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助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蕴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哲学智慧和具有天然的教化功能。

  为了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和国民修养,当今社会需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文化熏陶。

  因为它承载着中华优秀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开启民智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作用。

  可惜之前这门课程没能发挥其在国民教育中的应有作用,而随着社会不文明行为的增加,课程也需要由知识教育变为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

  二、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教学方法、手段,缺乏改革理念和目标

  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对中国文学教学理念研究不够。

  虽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在一定程度可以丰富课堂,提高课堂的活跃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长期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和手段,或者经常性的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长期不重视教学理念和目标的研究,不利于学生找到认同感,学习的目标意义不明确,在学习古代文学课程上,没有目的性,对学习程度界定模糊,取得的.效果鉴定不明确,都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重实训技能培养,缺乏相应的实训手段

  随着大学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中国古代文学教育课时相应减少,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训技能,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考核评价时偏重于课程实训,高校古代文学教育由理论为主,转变为实践教学,给学生增加了相应的实践学时。

  高校普遍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不清楚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应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开展实践教学。

  很多高校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虽然教学方式有所变化,但是取得的教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对中国古代文学教育长期发展,对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仍显不足。

  (三)重文学作品学习,缺乏国学经典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主要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一般是历史传唱,文学色彩浓厚,且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

  这类作品得到了高等院校的重视,在安排课程时对于课时的安排就相对多一些,研究力量也强一些,各高校也纷纷成立专门的国学院,开展国学教育,开始重视国学经典诵读。

  高等院校在开展课程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时,在国学教育、研究方面的比重更加偏重一些,平时就要求大学生要开展国学阅读主题活动,列出必读科目,将平时的表现和最终考核结果综合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一些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不强,疲于应付的思想还存在,笔记报告流于形式,取得的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