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飞跎全传》的语言特点

时间:2022-10-08 18:15:10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飞跎全传》的语言特点

  《飞跎全传》的语言特点是小编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飞跎全传》的语言特点【1】

  摘 要:出现在清朝康乾年间邹必显的《飞跎全传》,是一本很特别的话本小说,它通篇用扬州话写成,几乎使用的全是市井方言俚语,并且活用这些方言,呈现出独特的油滑笑谑的风格。

  关键词:《飞跎全传》 语言 方言 油滑笑谑

  《飞跎全传》是一部由扬州方言连缀而成的小说。

  与一般小说使用方言不同的是,《飞跎全传》几乎全书使用的都是方言俚语,在叙述、对白、描绘中,大量使用扬州方言里的俗语俚语。

  而这些语言又在各种技巧之下,呈现出与一般小说迥然不同的油滑笑谑的风格。

  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探讨《飞跎全传》的语言特点。

  一、小说记载扬州话的特点

  1.大扬州的方言

  今天扬州的行政区域小于古代。

  清朝初年,扬州府领州三,即泰州、高邮、通州;县七,即江都县、仪真县、泰兴县、高邮县、宝应县、兴化县、海门县。

  康熙十一年,海门并入通州。

  雍正二年,改仪真为仪征。

  雍正三年,通州升直隶州,以如皋、泰兴往属。

  雍正九年,析江都置甘泉,与江都并为府制(治。

  治所,官衙所在地)。

  乾隆三十三年,增设东台县。

  邹必显然是康乾时人,那时扬州除了今日的广陵、邗江、仪征、江都、宝应、高邮等地区外,还包括今日泰州区域和盐城、南通等市的部分地区。

  所以,小说运用、记载的扬州方言是一个“大扬州”的方言,地域上应该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地区。

  在这里,我们把这种扬州方言称为广义的扬州方言。

  小说中很多方言仍流行于扬州和上文提到的一些地区,比如“闹包子”,《泰县方言志》中有所记载:“【闹包子】无理取闹的人。”[1]扬州方言中将无事生非、无理取闹的事件也称为“闹包子”。

  2.方言显示的文化特点

  《飞跎全传》使用的扬州方言,多是活语,即口语,少用成语典故方言。

  口语本来就具有丰富的生活性,语言通俗,概括事物概念也比较形象生动。

  例如“抓守备”一词(语出第一回《猛古儿朝王进宝 石不透出世跳跎》“还有一位抓守备,名唤抓金豆子,按上界油透星临凡”),实际是“抓手背”的谐音,用这样一个动作形象地反映出“无计可施的样子”[2]。

  守备位居重要军职,但遇事只会“抓手背”,小说的讽刺意味十足。

  这种日常用语极富滑稽色彩,往往能直截了当地惹人发笑。

  有些方言,例如“没脚蟹”,“夹叉螺蛳”。

  现在扬州仍有此语,《扬州方言词典》解释没脚蟹是比喻无依无靠的人(多指寡妇)[3],而夹叉螺蛳是“碍事”的意思[4]。

  蟹、螺蛳等等用于口语,说明了这些东西在扬州常见,显示了扬州地处水边的地域特色。

  这些方言中有表现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谚语,有当时特定人特定对象使用的隐语,以及幽默的歇后语等等。

  例如“癞蛤蟆垫床脚——死撑”,如皋亦有谓“乌龟垫床脚——硬撑”者,《泰县方言志》中也有:“癞宝垫床脚——硬撑。”[5]在小说中用以讽刺石信实力有限,勉强请客,硬撑门面。

  “三十几年的鸡眼,都忘记修(羞)了”更是直截了当的讥讽。

  再比如流行于当时扬州的隐语:猛古儿——银(语出第一回《猛古儿朝王进宝 石不透出世跳跎》):

  忽有报小嘴的启奏道:“今有大西洋红毛国野人,自称海外天子,差殿下猛古儿前来献宝进贡,还有不言所表。”……又要将猛古儿与王见留下陪伴太子,只令畲贝走回本国。

  猛古儿,系蒙古语词。

  《直语补证》蒙古儿条:“市井以为银之隐语。”[6]《直语补正》载《频罗庵遗集》卷十四,专记民间口头俗语。

  《频罗庵遗集》乃清朝梁同书所撰,清嘉庆二十二年出版,正好与上海本所载《飞跎全传》同时。

  梁同书是钱塘人,说明当时扬州、钱塘市井皆有此语。

  这可能是元的影响,只是时间久远,市井已无法考究,而把这个词作为隐语了。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记载了清代刊印的戏曲剧本选集《缀白裘》以及清笔记小说《醒世姻缘传》等中把“猛蒙古儿”作为银的隐语的例子[7]。

  在书中,“猛古儿”就是海外天子的殿下,海外天子派遣他来进贡腊君,正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腊君正好将猛古儿留下当作人质,以便索取更多的宝物。

  这“猛古儿”不就是腊君眼里的“银子”吗?这个隐语在书中一出现,便会引来会心的微笑。

  特殊的方言、俗语、俏皮话、歇后语之类,往往直接联系社会生活最时髦的风气,是社会生活最快捷的产物。

  如书中出现的“发广东财”等等,我们不难从这些俗语俏皮话中看出扬州与外界交流的痕迹,得以窥探当年扬州的侧影。

  不经意中,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便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油滑笑谑的风格

  《飞跎全传》并没有满足方言本身的生动,它用各种技巧创造出一种滑稽促狭而又淋漓尽致的语言,极致的笑谑风格与扬州民间方言的不羁而又油滑的腔调水乳交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帝王君臣身份与鄙俗语言的反差形成搞笑

  第一回腊君召见海外天子的使臣,“坐在上面,自言自语,没盐带酱,翻来覆去”,看《飞跎全传》的语言特点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http://www.zbjy.cn提供,转载请保留网址.到海外天子所进贡的宝物,“真正银子是白的,眼睛是黑的,将腊君都绕花了,肚脐上长菌子心花儿都开了,说了些支架子的大话,然后大模大样伸出腊手,将各样的宝货都倒盘收了”。

  没盐带酱——语言寡淡无味;银子是白的,眼睛是黑的——见了金钱动心;肚脐上长菌子心花儿都开了,写出腊君开心的样子;支架子的大话——摆花架子,说敷衍的话;腊手——腊,谐音“辣”,“凶狠”的意思。

  这些市井俚语正好把才能平庸、贪财凶狠的腊君写活了。

  鄙俗语言与腊君至尊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国之君就被作者油腔滑调地嘲讽戏弄着。

  这些方言俚语几乎无处不在。

  文中哪怕出现告示、敕封这样的书面文体,在其中书面语叙述中,夹进的也是纯粹的口语方言。

  比如“本王赴宴处,须要碟盖碗盛,各分炉案,如若把肉埋在碗底里,定行重究”,“本王赴宴处,须要叫陪面的厨子不要一个老鼠屎坏锅汤。

  如违不贷”,“本王赴宴处,须要堆盘满盏,恨少不嫌多,如若喂麻雀子似的,弄到人到嘴不到肚,必当重处”。

  上面是“碟盖碗盛”“堆盘满盏”的文学书面词句,下面却接上“把肉埋在碗底里”“一个老鼠屎坏锅汤”“喂麻雀子似的,弄到人到嘴不到肚”的俚语口语,在郑重其事的“定行重究”“如违不贷”“必当重处”下,不过要求的是菜的质量,造成一种色彩、格调、风格上的强烈反差,在不协调中显现出极诙谐的、冷嘲热讽的风格和意味。

  刘勰文学欣赏论的当代作用【2】

  摘 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杰出著作,作者分别从文学本体论、创作论、发展论、欣赏论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其中关于文学欣赏的论述应该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相当全面地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特点、策略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并涉及到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和文学欣赏等理由。

  本文想要通过分析刘勰的文学欣赏理论,挖掘出该理论的当代指导作用。

  关键词:刘勰文学欣赏;当代指导作用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关于文学的批评和鉴赏,刘勰首先认为它和文学创作不同。

  创作过程是由情到辞的过程,欣赏则是一个由辞到情的过程。

  具体来说,文学的欣赏和批评是由读者先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然后再进一步去体会作家的主观情志。

  此种情况下,若读者的个人水平不高,或者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往往会埋没许多优秀的作品。

  因此,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说:“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同时,刘勰指出,“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是造成欣赏者主观、片面对待文学作品的理由。

  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的文学欣赏态度和策略呢?

  首先,文学批评者本人必须加强修养,提高自我水平。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顾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在刘勰看来,文学批评者本人只有大量阅读和研究各种文学作品,认识和掌握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并且认真地加以比较和鉴别,才能给文学作品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做到“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但是,文学作品门类众多,各有千秋,要准确地鉴别某一个作品的好坏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刘勰进一步指出,要想做到客观地评价作品,文学批评者本人还比必须懂得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策略。

  即“六观”。

  “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体位,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优劣见矣。”

  具体来说,“观体位”,就是要考察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它所包含的情理是否互相契合。

  因为,文体是因情而立的,因而文体应该与情、势和谐统一。

  “观置辞”就是考察文辞运用是否可以充分地表达作品的内容。

  “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修辞应该和内容紧密联系,不能只一味地注意其华丽与否。

  “观通变”就是要考察文学作品在继承和革新方面是否做到了有通有变,能不能“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观奇正”就是要考察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否纯正,形式是否华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安排是否妥当,是“执正以驭奇,”还是“逐奇而失正”。

  “观事义”就是要考察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客观内容与作家主管情志是否协调统一。

  正确的匹配应该是,作品所描写的客观事实真实可信,而且能正确地体现出作者情志,而不是与之相悖。

  “观宫商”就是要考察文学作品的声律是否有和、韵之美。

  最后,刘勰指出要真正对文学作品有深刻的认识能力,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还不够。

  “见异惟知音耳。”要做到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学作品的要害所在,关键是要能够“见异”,即发掘出文学作品不同于其它的异彩。

  在刘勰看来,善于“见异”者才算是真正的知音。

  综上所述,刘勰认为要做到正确欣赏文学作品,进而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文学作品,批评欣赏者本人首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懂得科学评价的策略,而且还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作品中蕴含的不同以往、不同别人的特色。

  此观点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极大的警示作用。

  虽然人们常说“文人相轻,自古已然”,但是大约没有那个时代会像当前这样激烈。

  放眼四望,报纸、电视、书刊、网络中那些铺天盖地的书评、影评,绝大多数是声嘶力竭的攻击、谩骂或者是抽象的、难懂的晦涩解读。

  比如已故作家路遥的作品就遭到了强烈的攻击。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攻击者分为两类:或者没有去过陕北,不曾感受黄土高原的贫穷和人们的质朴;或者没有经历过中国改革前后的巨大变化。

  因此他们一致认为,路遥作品中描写的黄土高原的贫穷是夸大事实,描写真挚的爱情是矫情,是为了换取广大读者的眼泪,认为作者笔下被有钱或有权人家女子深爱的男青年就是作者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

  甚至有人进一步剖析这位黄土高原的儿子,骨子里是对权力的谄媚,进而得出结论,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都是垃圾。

  再来看之前热播的李安最新电影《色·戒》更是被各种各种的谩骂和攻击批驳的体无完肤。

  事实上,《色·戒》说简单了就是关于一个爱国女青年的故事,只是在这个故事中反映了女性柔弱重情的一面。

  无论电影本身怎么演绎,表现的就是这个主题。

  但是,21世纪的今天,中国国民却还似乎像幼稚园里的小朋友,无法冷静、理智地区分艺术和低俗,竟被几个赤裸镜头下破了胆。

  一千多年前,古人刘勰以理智指导文学欣赏活动的行为让当今的人们汗颜。

  排除那些借谩骂攻击他人以换取出名的人,刘勰关于文学欣赏的理论是非常值得当今国人肯定学习的。

  如果国人能以知音的形象观照文学和文艺,想必媒体会安静许多,社会会寂静许多,国家会发展更快。

  参考文献:

  [1]刘红利;刘勰的文学风格论试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2]胡亚萍;刘勰的应用文写作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飞跎全传》的语言特点】相关文章: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10-08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浅析教育论文10-12

财经英语的经济属性及语言特点探析论文10-08

电视剧艺术语言特点分析论文10-08

《飞呀飞》教案10-07

飞吧,飞吧作文04-25

鹭儿飞呀飞02-28

大班语言飞呀飞教案02-17

飞呀飞的教学教案范文10-08

大班语言飞呀飞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