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

时间:2022-10-08 21:51:37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1】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严格来讲是一种文学载体,它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而且有民族意识的时代烙印,汉语言文学可以拓展人的知识面,增强人的文化素质,在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初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 汉语言文学 教学

  汉语言文学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汉语言文学教育者要高瞻远瞩,重视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影响,建立完整的语言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人文学科,以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为载体,承载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代下的人文关怀。

  汉语言文学发展与中国的特定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所以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受到了人们的摒弃,但客观现实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精神导向,健全学生道德品格。

  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价值评价发生了质的转变,由经济效益的计量转变为对社会效益的计量。

  从辩证的角度说,汉语言文学是一种精神产品,它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用它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去强化它,规范它。

  二、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只有尊重语文教育,才能达到协助与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协助,帮助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学习条件,在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上给与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加深情感,达到更深更广的思维空间。

  (二)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明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标志。

  在世界上,只有人类会使用语言,并把它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所以人类社会的活动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活动,要在人类社会生存,必须学会必要的语言文字,并能不断促进语言文字的发展,把丰富和积累语言文字当做生存的必要条件。

  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间,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所以中学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指导:

  一、善于积累,语言学习的出发点应该是对语言的积累。

  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语言材料的积累,包括精彩词语的积累、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古今名人轶事的积累等。

  2、语言形式的积累,包括一些特式结构的句型句式,描写、议论抒情的精彩语段。

  3、语言范例的积累,包括一些古诗文名篇、名家名著。

  4、语言形象的积累,包括典型的正反面人物形象以及名人典故。

  总之,流畅的表达借助于丰富的积累,让学生学会积累,并善于积累,是现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会互动,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交流,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互动是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体现。

  语文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互动能力,所以教师应随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加强语言的学习。

  三、感受熏陶,汉语言文学散发着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散发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优美隽秀,有很强的感染力;汉语言文学语言含蓄委婉,情境在语言中,学生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做出理性的分析,达到意会的境界。

  (三)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涉猎面广泛,包括古代的与现代的、中国的与外国的、现实的与虚拟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

  而语文教科书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小小的空间,如果把教科书的学习比喻成港湾学习,那么环游整个世界,在生活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寻找人类共同的宝藏,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教学现有的语文教材基础的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融合历史、现在和未来,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过去,掌握现在,掌控未来。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信息的无限性和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

  语文教学的信息来源是广泛的,全方位的,现实与虚拟并存,但是就每篇文章甚至每节课来说,信息的选择是有限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在于教师对信息的选择是否做到了最好的优化。

  二、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打破,一些偶然的问题必定会在教学中出现,教师应该对这种复杂的问题加以重视,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教学引导,避免学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手足无措。

  另外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要教会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让语文课堂教学既遵循教学目标,又在某种程度上超越教学目标,既符合教学主题,又深化教学主题,最终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独树一帜,形成个性化教学。

  (四)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还需要一定的牵引护航和调控。

  第一要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教学意义进行探寻与创造,语文学习形态多种多样,但学习的最终价值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所以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促进人类发展的过程,是探寻人类生命意义的过程。

  第二是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话的生成与调控,现代语文教学强调情境教学,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所以对话的生成与调控在课堂实施中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寻找合适的话题,为学生提供表现他们自己的机会。

  【结 语】

  总而言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教育掌控着国家的命运,中学语文教育尤为重要,它是学生规划人生,走向未来的导向,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础的语言文化知识,才能领会了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2】文小灯.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1)

  【3】孟正国.浅谈“留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7)

  【4】丁从兵.授之以渔,提高课文预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0(10)

  【5】姚玲,周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2010(02)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2】

  摘要:在中学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懂得如何去欣赏及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是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中学 汉语言文学教学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及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

  但随着就业环境的日渐复杂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场教学革命,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

  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在教学中以德育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就要有一批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师资人才。

  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

  教师人文素质和人文意识缺乏,就不能培养出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学生就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

  中职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职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执著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热情,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孟子身上洋溢的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将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的教育。

  更重要是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

  因此,我们中职院校教师应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小环境。

  以我们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法决定行动,只要学生内心想进行创新的活动和学习,就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

  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

  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

  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

  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

  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四、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实现教学多样化

  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

  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再比如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汉语言文学课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演化规律的认识和文学素养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应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探究演变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不固守于自己对事物的观念,而应以相互激励、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的心态构建师生活力课堂,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师生交往中迸发出新的意义。

  结束语: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和时代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兴趣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是厌学的现状。

  而后现代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值得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2011(08)

  [2]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焦银生.汉语言文学课程通识教育浅论[J].文学教育(上),2011(01)

  [4]柳传堆.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J].三明学院学报,2011(01)

  [5]张怡.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相关文章:

浅析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10-08

初中汉语言文学的论文10-08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10-06

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浅议10-05

浅谈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10-05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10-26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探讨10-08

汉语言文学10-08

师范生汉语言文学教学10-06

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7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