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论文

时间:2021-01-27 11:38:32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论文

  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论文

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论文

  摘要:解构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凸显,为我国汉语言学发展的思潮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学者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既取得了成就,也发现了问题。

  故而,在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基础上,必须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归纳汉语言的文字规律和特点,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汉语言文字学,并研究总结一套系统的规律,切实发展国学精神。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学 解构主义 传统文学 发展及对策

  随着社会问题与时政问题不断被世人知晓,解构主义以及逻辑中心主义开始走下坡路,已经无法在人们日常的文化政治生活中发挥正常的功效,这个来自西方的解构主义及其分支思想开始进入迷惘、失望和停滞的状态中。

  反对形而上学传统的观念开始主导西方语境出现的后现代思想。

  解构主义思潮兴起于西方,是对西方传统中心主义思潮的一个反思研究。

  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思潮之一的思想,对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语言以及思维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同时,他也开启了西方政治和哲学思潮新的发展方向。

  现在“解构”是属于人类自身的,而不再属于哪一个领域或地域。

  因为中国也是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在所研究的西方“解构主义”思潮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本己文化体制及问题。

  一、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

  研究我国的汉语言文字学中,首先注意的是要继承传承下来的属于自我的优良传统,并把她发扬开来。

  根据归纳和总结,我国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中最值得发扬光大的有以下三点:

  1.重视归纳和取实证

  中国传统对语言学研究从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开始就特别重视实证和归纳。

  虽然说,现代公认的具有学术意义的“实证法”来源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论述。

  然而翻阅中国文学研究史可以发现,“实证法”在中国中原地区,曾作为传统学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论据基础。

  很多关于中国语言学历史的`著作都是运用实证法和归纳法来完成的。

  例如《说文解字》一书,清代的乾嘉学派利用实证法来研究取证,讲《说文解字》编写得细致到位,从而取得卓越成就。

  然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乾嘉学派的主要观点与传统实证法都受到了否定,于是,现在所普遍运用的“实证法”就是西方学者的论据了,笔者认为这是不尊重传统的表现。

  我国文字学家王力也曾提出道:“我们决不能割断历史!决不能因为乾嘉学派的古老和时代问题就不要继承了,乾嘉学派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对于古代汉语的研究而言,乾嘉学派有着重要的历史证明意义,其著作也是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部分传统的研究学习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对于今天的研究活动也都是适用的。”“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对于学习和研究我国汉语言文字学是具有可行性的,因为,这之中就包含了中国语言学的重要特色 ――归纳和取实。

  2.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语言文字学研究总是保持着浓厚的人文传统思想观念和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观念,“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这样“离经辨志”的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语言背后内容文化和思想含义的追寻探讨。

  这些传统的训诂学以及汉语言文字学,历来都与国家文化的建立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人们常见的,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的训释、象形等多种文字构成的理据,这些都与文化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或者说他们都是直接服务于文化的发展的。

  中国现代语言学在解释汉语现象时并不能完全适合,有时还会出现碰壁的现象,这是由于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造成的,而中国的汉语言语系和汉文字更多地充满和谐的人文色彩。

  所以,我国的学者们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促进汉语研究,在中国兴起了文化语言学,同时在之中找到一种较为切合汉语实际的解释框架,为学习汉语言文字学服务。

  在汉语言文字学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语言现象和问题都能够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寻求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所以,在日常研究学习汉语言文字学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文化来研究语言,使得语言研究人文化,是获取答案的一个捷径。

  3.重视书面语言及其意义研究

  评价文言文及其在历史上的功用需要我们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求证。

  由于,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性质差异巨大。

  而文言文是汉语言中传统的语言表意方式,是汉文字书面表意的传统手段。

  中国的文学研究学者通过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理论将汉字的音、义、形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意义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系统,开展文言文学习。

  东汉时期以部首编排的《说文解字》中包含的组合字或独体字在离开一定的语言词汇关系后,仍能具有其他的本义或者引申意义。

  在传统的理解中,不会将文字意义归于语法中来理解,而是把文字的意义作为一个可独立研究的对象来分析。

  在训诂学中运用“义界”的训释方法,赋予文字意义,并在其内部进行结构分析。

  我国古代的文学者非常重视语音在词汇词源系统、诗词韵律和语义系统中的表现意义,多以务实的精神在保证音证义的基础上,以义证音,互相协调,对文字的研究是很少做纯形式的运作。

  这样保证在提高了语言学的文字意义的基础上,也是后世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铺平了道路。

  二、中国汉语言文字学的未来发展及对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是我们在研究路上的关键,从汉语现象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扬“拿来主义”,将西方先进的“解构主义”中适合的部分拿出来与我国汉语言文字学特点相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具有可发展意义的语言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汉语言文字学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以下的几个问题。

  1.提高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的配合

  目前对于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在文学语言研究这一部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众所周知,汉语分为常用(即:实用语言)和非常用(即:古代汉语、古代文字学、现代文学语言等非常用文字方面)两个部分。

  其中,实用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目标主要是否让人一听明了,故而实用语言在编排逻辑和语序语法方面侧重于表现文字所体现的形象和达意,而非常用的文学语言使用的目标则是使语言充满意味和情趣,于是,更重视文字的逻辑关系和优美性。

  用一个名家的比喻来说明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的配合是不可或缺的:“常用部分和非常用部分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把母语比做一棵大树,树干、树枝、树叶、花朵,都属于表层的常用部分,根是深层的非常用部分。”

  2.正确看待继国学承传统与借鉴西方思想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和创造了大量的成果和优良的传统,这是现下语言学在发展发扬中最坚实的基础部分。

  虽然历史悠久,但当中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弱点。

  例如,在上文中提到的传统语言学中既有值得学习推广的重视实证和归纳的优点,也存在在演绎和推理方面做得不足之处。

  单一的实证和归纳是不足以产生现代意义的中国语言学的。

  语音研究上,由于受到音节的笼统性和模糊性限制,还有训诂学中字、词不分的缺陷,而造成对声音分析过于粗糙等问题。

  都反映了我们传统语言学理论的薄弱地方。

  所以,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有利于更好地发扬我国的传统语言学。

  3.协调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共同发展

  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和推动作用。

  对于口语和书面语都不能偏废。

  现在,很多汉语现象不是用单纯的形式结构所能解释的。

  结构主义的观点就是重视语音,虽说重口语对当代语言学的独立和发展至关重要,但这样重口语、轻书面语对语言学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缺点。

  如文字学家启功先生所说的:“为什么汉语中那么多四节拍,那些多于四拍的压缩成了四拍,少于四拍的又加成了四拍。一个五言诗可以变换十种句式,只有一句不通。”虽然现代语言挣脱了“因文废言”的传统,但如果把重言而轻文的解构主义又强调起来,则在无形中也禁锢了语言学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出现贫血的现象,这是另一个极端。

  所以,把握好西方的解构主义为中学所用,是开拓我们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和方式来认识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的方法必须多样化,用一种方法排斥和否定另一种方法是不妥当的。这是因为,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都比认识自身容易,认识自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是某个单一的研究路线能够解决的。”所以说,掌握好语言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论的多样化多元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汉语言文字学。

  只有我们的汉语言文字学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才会走上光明的道路,才能和西方语言学界进行平等对话,这就是解构主义给予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启示。

  三、结语

  根据统计,国家在2001―2011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有关汉语言学科研立项数高达1051项,其中有38项为国家级重点项目。

  由此看出,目前我国对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资金支持在不断加强,人们对汉语言文字学的需求也不断更新。

  而提高这些数据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中国人数众多,使用也众多,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基础资源丰富。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引来了众多对中国语言学感兴趣的机构和个人,那么,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不容小觑,将扩大到国际范围之中。

  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也将得到急速的拓展,受政府扶持资助的项目逐步增加,从而提高研究质量,使得研究领域更加拓宽和深入。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宁.古代语言学遗产的继承与语言学的自主创新[J].语言科学,2006,.

  [3]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于根元,崔健.二十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

  [6]汉字发展规律社会学考辨──兼答聂鸿音先生,《汉字文化》[J].1995(03).

【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论文11-07

我国化学灌浆技术发展与展望论文10-22

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发展探讨论文12-12

浅析我国金融工程发展面临的障碍与对策的论文03-15

论我国财政的创新与发展的经济学论文04-13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11-06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初探论文04-11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论文01-05

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论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