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分析

时间:2020-12-07 12:31:4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分析

  中的地理教学想要做到生活化,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地理知识和日常现象进行结合,精心地设计,促进学生有效快速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开展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地理这门学科充满无限的活力,丰富教学的手段。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分析

  第1: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分析

  摘要:地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中地理的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本文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且提出了实践策略,同时,对于信息化教学也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理念,因此在目前的地理教学改革当中,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本来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就是社会与自然的结合。

  有关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不但能够让地理课堂教学有更加轻松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充满兴趣,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将地理学科学好,从而使地理学科独特的魅力显现出来。

  与其他学科相比,对于高中生来说,很多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对地理这门课没有重视起来,学习的积极性欠缺,一般都是被动地学习,所以如何让学生充满兴趣来学习地理这门课便成为高中的地理老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从而使高中的地理教学优质化。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在中学,地理在很多人的眼中一直是“副科”,又因为有很多的教学方式并不正确,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导致有些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这门课应该给学生提供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重视基本的技能和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在生存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已经很明确地指出高中的地理课程应该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世界。

  如今在生态课堂的大环境之下对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索就显得更有必要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发现并且掌握地理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可以用地理知识进行解决,从而能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对地理知识钻研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高中生的年龄平均在15岁到19岁之间,基本都已经有一些生活经验,并且大部分人对于一些常见的生活知识已经掌握。

  又因为在这个阶段,心理方面有感性、形象、具体等特点,所以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生活体验能够对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对生活情境的形象运用就可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很多,使学生充满对情境的联想,从而能够深刻地记住所学习的内容,这些都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所在。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首先,应该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用于教学的情境创设,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演示。

  例如在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教授的过程中,依据月亮、地球与太阳三者之间在运动方面的联系,太阳系模式图等,可以利用2009年所发生的日全食现象进行引课,应该采用多媒体对当时日食具体的过程进行回顾,

  提出以下的一些问题:是月亮、地球还是太阳的运动而导致日食发生?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看到日全食的地方有哪些?生活化教学的情境与信息化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得学生对问题有具体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动画及图片的演示以便从日常的现象入手达到对比较抽象的宏观地理知识的掌握。

  其次,应该重视实践这一部分,可以采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地理规律。

  如果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就可以借助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来解决困惑,例如,在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的第二节与气候、气压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纸屑、电风扇、温度计等工具,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行设计,感受风向和气压、温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运用蒸馏瓶、酒精灯、烧杯等器材,进行水循环、气流循环以及温室效应等现象的模拟,使学生能够有深入的认识。

  四、高中地理的信息化教学

  目前,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教学的突破口是以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因此信息化教育的开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特征分析

  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特点就是“信息化”。

  第一,教学目标的“信息化”。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提出对于地理的学习需要运用一些信息化技术,例如让学生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地理的动画过程,用网络技术来收集有关地理学习的资料等,用这些方法使学生对用信息技术学习地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教学方法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方法在运用上更方便,甚至可能开发出更好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重视引导,将学生作为主体,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将信息内化并且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基本原则

  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基于合作、基于资源、基于研究等方面进行教学,可以让学习的人在充满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构建知识,因此,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作如下的归纳:第一,将“学”作为中心,重视培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第二,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与信息来进行“学”。

  五,结束语

  总之,高中的地理教学想要做到生活化,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地理知识和日常现象进行结合,精心地设计,促进学生有效快速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开展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地理这门学科充满无限的活力,丰富教学的手段。

  第2: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

  摘要: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社会生活或学习生活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通过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为了强调学生对掌握知识技能实际运用的能力,并不是传统教学上只需要掌握简单的理论基础知识。

  研究性教学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巩固学习内容理解和实践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一、引言

  传统上地理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上处于盲目听从教师的讲解,相对较被动的状态,因而学生没有充分自主学习时间。

  传统教学过分地倚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地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所以正确地把握研究性学习核心思想,将提高教学质量为准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探究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明确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要求

  (一)研究性学习目标细节分化

  学习目标的细节分化不但有实践性、操作性,而且对课题研究还能提高效率。

  例如在《河流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课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前,适当地引导学生清楚的了解:污染河流的种类、因素及污染源;实地取水样本需要化验的条件和方法;河流治理部门对污染的态度;河流污染对居民生活中的影响;河流两岸的绿化管理;借鉴河流治理措施。

  (二)明确研究性学习要求

  教师作为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导员,开展课题活动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在课题活动中领悟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实践价值;实地考察、测量、实验时以严谨的作风,保证数据的准确;课题研究结果新颖、富有创意、避免借鉴他人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应富有实际性,避免空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实际性问题的研究,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开展实地考察,地理实验,调查和专题性研究等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选择研究性课题时主题偏重空乏,缺乏实际效应,实施研究性环节时无法实践应用,最后只能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

  比如《有关环境污染的研究》课题,明确选题的出发点,也具有实际意义,由于污染环境的因素过多,研究实施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择取选题时应以实际情况拟定,避免研究性范围过大的情况。

  三、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过程一般是:问题选取阶段→实践实施阶段→交流合作阶段。

  在问题选取阶段,可以由学生提出相关疑问或是教师提供参考性问题,关键在于指导人员需要对研究性问题进行审查,避免问题的空乏性及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当确立研究问题和指导教师后,指导教师相对的要起到引导辅助作用。

  交流合作阶段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提供交流场地给学生,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形式,调查报告、出海报等,最好可以组织交流报告会,通过小组交流、研讨的形式与其他小组分享最终研究成果,还能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策略分析

  研究性教学活动引导策略。

  合理的开展地理研究性教学,不仅需要注重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还需强调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地理学科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地理教学开放性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强调学生能力上培养,使得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合理性思考,并表达个人观点。

  在传授一个知识点时,教学过程能否与实际相吻合关系到教学评价效果的不同。

  例如有关太阳高度角计算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只单纯地讲解计算公式,再列举几个纬度数据计算,这种教学效果只是暂时性记住公式,学生也并未理解,很容易与其他公式相混淆。

  但在研究性教学过程里,教导学生公式之前列举生活实际的案例,这样学生就会对其产生研究的兴趣,学生会带着疑问来深究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学生会认为理论知识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指导与自主学习结合策略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所体现的是学生自主形式的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研究过程的领导者、引导者,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在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从现实生活角度考虑,提供学生有研究性的课题方向,为学生作选题参考,促进学生研究的认知,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对比分析等,也可以在研究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这些方式都可以唤起学生主动的意识,发挥个人之所长,巩固课堂上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引导性作用,但不能像传统的方式只注重讲解中心思想,应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一定自主选择、思考的空间。

  同时教师要适当的把握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学生初期认知阶段,对于相关的背景调查遇到困难时,或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引导讲解,讲解一些解决难点问题的技巧方法,以此化解学生心中的困惑,给予一定的精神支持和鼓励并增加学生的信心。

  五、结束语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地理知识、技能应用方面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具备地理综合知识素养有着深远影响。

  由于一些地区地理位置、教学水平等因素影响,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效果表现出极不平衡的现状,地理环境的差异大就造成地理研究性学习无法进行。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目前还需要以学习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循循善诱,充分引导式教学,这样就能发挥出地理教学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