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发表期刊

时间:2020-12-10 12:40:0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汉语言文学论文发表期刊

  文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功能。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

汉语言文学论文发表期刊

  文学论文发表期刊篇1

  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

  汉语言文学应该说,它本身就属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并没有重点把握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

  反而更多的是为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文学而学习。

  加上我国语文教育的师资水平整体来说还没有满足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要求,因此,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实现更多方面的共通和交流,

  应实现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性教育,这样才能够重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高素质和高质量,也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精髓。

  现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其实不会存在什么不良的冲突,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比如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上,教学方式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运用上,都要进行对接性思考,这样才能够把汉语言文学的一些信息反馈到语文课堂教育中去。

  另外,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特别是现在教学理念越来越宽容,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理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问题。

  第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思考。

  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够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识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并重塑自我。

  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

  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言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对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是要重视的,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

  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创作诗词歌赋的能力进行培养。

  比如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实践课程相对语文教育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应该加大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课堂的创设和开展。

  汉语言文学实践课堂的开展形式可以参考语文教育的实践课程,比如通过开展一些汉语言文学实践讲座,或者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知识的社会调查等,参考语文教育的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

  另外,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二者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这样,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才能满足对接要求。

  第二,实现多媒体技术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

  在科技时代,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会运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或者是多媒体教程,远程教育也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教育中,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形式,教学活动被广泛地开展起来。

  实现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其实就是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更多地利用这些渠道从汉语言文学中收集更多的教学素材,或者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或者网络等渠道从汉语言文学中汲取更多的语文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作品库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可以满足语文教学的许多素材收集及发展。

  另外,现在我国很多中小学或者是大学的语文教育已经基本能够实现多媒体教学,特别是高等院校,在汉语言文学多媒体教学方面,发展的比较完善。

  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涉及到较多的专业性知识,所以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涉及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高等教育阶段才会开展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这样就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断层,即初中等教育阶段断层,而高等教育阶段突然拔高,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有必要更多地融入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去。

  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就为将汉语言文学教育融入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事实上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因此可以探索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更多地带入到语文课堂中去,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实现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通过多媒体技术架起二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第三,更多地实现人文关怀方面的对接。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不仅仅体现在二者关系的对接,还应该考虑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课堂,与教师或者学生之间的对接。

  这种对接主要体现在对人文关怀方面的对接。

  人文关怀一直是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两个方面,人文关怀更应该被重视。

  不管是语文还是汉语言文学,他们都是属于文学化的东西,文学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或者走进他们的心灵,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或者汉语言文学教育时,更多地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可以说,都充满一定的情感意识或者二者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丰富人的情感,但是,实现这些功能,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语文教育,都需要增加教师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怀,或者是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加教学情趣,活跃课堂氛围等方面,建立学生和课堂的互动,促进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沟通。

  总的来说,人文关怀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另外,人文关怀对促进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发展来说,也是很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蒋黎欣。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

  [2]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

  [3]赵晓辉。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

  文学论文发表期刊篇2

  浅议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语法差异性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

  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以,有的也把它叫做对语法偏离的语言,或者把它叫做破格语言。

  科学语言与之相反,就是常规的语言,是定格的语言。

  本文试从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丰富艺术语言学的语法理论。

  一

  语法单位是从语言材料中切分出来的语言的结构单位。

  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一级的语法单位。

  从活动能力看,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也就是词,我们把它放到词汇一节去讨论。

  那么就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来言,我们认为不存在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上的差异性,因为语素仅是构词材料,根本没有进入交际领域,而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差异,是词语运用上的愁异,属于交际领域的。

  所以对于语素一级,我们认为没有差异性可言。

  一般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我们认为词不仅是备用单位,同时也是使用单位。

  如“狗”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狗,名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

  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

  也叫犬。

  我们认为这里的名词“狗”是备用单位。

  我们再看下例中的“狗”:

  (1)小赵心里更打了鼓,老李不但不傻,而且确实厉害。

  同时,他要是和所长有一腿的话,我不是收拾他,就得狗着他点,先狗他一下试试。

  (老舍《离婚》)

  “狗”本是名词,是不可以带宾语的,但这里的“狗”却带了宾语“他”而转为动词。

  我们认为这里的“狗”就是使用单位。

  从五级语法单位看,对于“狗”的阐释只能从词或短语的层面,我们似乎可以把“狗他”看作是动宾关系的变异搭配,而学术界的动宾变异搭配一般是指下面这样的句子,如:

  (2)当天空闪烁爱的誓言

  骏马眼里

  两条眠着的蛇

  让大地的心脏

  停止了跳动

  (鲁若迪基《开满鲜花的草地》)

  “闪烁”一般和“灯光、星光、眼睛”等名词搭配,“誓言”一般和“忠贞、坚定、铿锵”等形容词搭配,“闪烁”和“誓言”搭配在语义上不相容的,在这里,“闪烁”和“爱的誓言”的搭配就是动宾的变异搭配。

  并且,“闪烁”是动词,“爱的誓言”是名词,又符合动词和名词构成动宾关系的语法规则,各自没有词的转类现象。

  学术界的变异搭配通常指的就是这种语法形式上符合规则,语义上不能融合的词语搭配现象。

  骆小所先生认为,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作另一种词性用的修辞方式叫转品,有的也把它叫做转类。

  骆小所先生是把它放在修辞里论述的,我们认为,修辞属于句的层面,如比喻、比拟等,而“词类活用”属于词的层面,所以象例(1)中“狗”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我们就把它放在词一级语法单位里去研究,而不放入短语层级或句的层级。

  词临时改变词性,我们称之为活用,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词的活用主要是一类实词活用为另一类实词,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代词活用为动词。

  也有虚词活用为实词,如副词活用为动词、语气词活用为动词。

  二

  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认为,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短语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十二类。

  我们认为短语一定是语法形式上能够搭配的,如定中短语,一般定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区别词、数量短语充当,中心语由名词充当,但是意义上不一定搭配,如:

  (10)湿淋淋的笑声

  在湿淋淋的阳光中

  编织着湿淋淋的梦(马瑞麟《泼水节》)

  “湿淋淋的笑声”在形式上可以搭配,“湿淋淋”是形容词,“笑声”是名词。

  而在语义上,“湿淋淋”一般和“头发、衣服”等名词搭配,“笑声”一般和“清脆、爽朗”等形容词搭配,“湿淋淋”和“笑声”在语义上是不相容的。

  所以我们认为骆小所先生对短语的界定更客观,“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比词大的造句单位。

  ”在上述的十二类短语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一般不存在语义的不容合搭配,常见于科学语言。

  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中既有语义的溶合搭配,也有语义的不容合搭配,所以既存在于科学语言中,也存在于艺术语言中。

  1。主谓短语。

  (11)丧事少不了他

  腮帮成山包

  悲伤淹没了整个村庄(艾吉《笛手》)

  “悲伤”是名词,“淹没”是动词,在语法上可以搭配,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2。动宾短语。

  (12)她轻快的脚步,

  踩疼我的目光。

  (孙少文《草原上的小姑娘》)

  “踩疼”和“我的目光”是动词性结构和名词性结构的搭配,语法上符合常规,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

  3。偏正短语。

  (13)那支古老的歌谣

  从早唱到晚

  直到把山寨的旋律送进

  汗渍渍的梦乡(鸟蛮兹佳《山路》)

  “汗渍渍”是形容词,“梦乡”是名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以上是定中结构,我们再来看状中结构的例子,如:

  (14)脚步无法企及

  只有用目光攀摘(密英文《心事》)

  “用目光”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攀摘”是动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4。动补短语。

  (15)花金子:不怎么,我在家偷人养汉,美得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