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0-12-10 12:35:1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论文范文

  目前,我国各个小学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阅读,并且儿童文学已经逐渐走入小学语文的课程,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论文范文

  关于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改善儿童文学教育对于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陶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就目前看来,优化小学儿童文学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

  小学是大多数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在小学阶段开始正式接触一些文学作品。

  这其中就包含了许多的儿童文学作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的作用以及积极意义。

  伴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改革推进,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教育。

  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并通过调查研究在本文中分析了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的积极作用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的开展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

  首先,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能够有效地健全孩子们的人格。

  儿童文学作品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从作品中感受到作品本身包含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塑造自身的情感体验。

  第二,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

  想要读懂作品首先就需要孩子们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去理解和感受。

  不同形式内容的文学作品能够充分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

  其次,儿童文学作品大多伴有奇幻的想象内容,这对于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儿童文学教育能够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长孩子们的知识。

  通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年纪较小,认识事物有限,阅读作品是一种有效地拓宽视野的方式。

  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现状

  伴随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也在逐步地改善和进步。

  然而不得不承认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小学语文老师本身对儿童文学了解有限。

  一方面是由于以往老师们接触的儿童文学作品就较少,另一方面部分老师缺乏对儿童文学教育的正确认识。

  其次,小学语文老师们对于儿童文学教学方法的掌握十分有限。

  大部分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对小学儿童文学进行定式的分析,难以做到深度把握和驾驭文本的语言运用、情感内容、表述等综合内容。

  三、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的优化对策

  1.加强师资的培养

  想要优化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育,首先需要重视的就是教学的主导者——小学语文老师的儿童文学修养。

  由于儿童文学修养课程开设的限制,在国内开设儿童文学教育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在这样的教育设置下,师资培养现状就直接影响了一线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修养。

  大部分语文老师对儿童文学的掌握还停留在《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内容上。

  因此,加强师资的培养就成了优化儿童文学教育首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线语文老师的培养方式应当更注重实用性,培养的着眼点在于为改善教育和提升学生的审美。

  这与儿童文学研究人员的培养方向存在一定的区别。

  在培养的过程中,既要让老师们从史的角度来全面了解中外儿童名著,同时也要做到精读,以此来培养起老师的儿童文学审美修养,借此在教学一线中更好地带领学生研读儿童文学。

  2.课堂教学模式生动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年龄普遍偏小,老师在开展儿童文学教育时应当注重灵活把握课堂教学,充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从教材的内容看,《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英雄雨来》等都属于儿童文学作品。

  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应当充分把握文章的文学性以及整体感,并设法让孩子们充分体验课文美的意境、语言的美观等。

  情感是文学中的重要因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孩子们体会到作品中传递的情感。

  而传统的单单着重于字句语句的讲解就容易把文章整体的美感肢解。

  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还可以多变换教学的手法来充分让孩子们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儿童文学的巨大魅力。

  3.完善课外引导工作

  在电子文化充斥的当代环境中,老师们更应该加强孩子们课外学习的引导。

  电子环境下的卡通片、游戏、网络文化等都容易对孩子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这种“读图模式“的长期伴随容易减弱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更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多阅读课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书籍的阅读能够让孩子们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当然对于电子文化,我们也不应当一味地采取排斥的态度。

  一些儿童电影和动漫尤其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作品本身的文学也必定是出色的,老师们可以因势利导,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学要素,为教育孩子们所用。

  总而言之,儿童文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相辅相成。

  教育者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时,应当充分注重儿童文学修养的提升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善。

  只有通过教育界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孩子们才能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培养起更优秀的语文文学素养。

  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惠芳.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付宇婧.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3]孙建国.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J].教育导刊,2012(4):78-80.

  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与梦想教育的关联

  摘要: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与梦想教育如何做到顺理成章的连接,是小学语文教育必须探究的话题。

  一是为何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离不开儿童梦想的渗透,要与儿童梦想实行对接?二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儿童文学作品所包含的`认知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梦想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因此,笔者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期望为小学儿童文学教学寻找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儿童本位;梦想教育

  一、引言

  儿童文学是儿童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五四”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开始引入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其重要的学习资源。

  而新文化运动尤其在文学革命后,我国的学校教育重视儿童文学蔚成风气。

  值得一提的是,新文化倡导者周作人先生将儿童文学视为小学中的文学,同时,阐述了小学生、小学教育、儿童文学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民国时期,政府规定小学教育阶段的国语教材要以“儿童文学”为中心进行编排,突显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商务印书馆编制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中收集了大量符合儿童阅读心理和审美情趣,既形象生动,又有童真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些举措,无疑为当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教学提供了借鉴。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不可忽视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83%以上的内容属于儿童文学作品或与儿童文学有关,所占比重充分说明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以追求教学目标为宗旨,因而遮蔽了儿童丰富多彩的梦想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将儿童文学与孩子们天真、善良、纯朴的梦想有机融合起来,忽视了儿童追梦过程的意义与价值,忽视了梦想的动态性与生成性。

  哲学家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强调现实事物的“过程一关系”概念,排除了“实体一属性”概念,并以动力学的过程描述取代了形态学的描述。

  在过程哲学中,事物都是由不断变化、生成的过程组成的,而非某一瞬间独立的存在。

  [1]换而言之,用过程思维来审视儿童梦想时,梦想教育是一个点燃儿童心中梦想、引导儿童认知梦想、鼓励儿童践行梦想的动态与生成的过程。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关注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孩子们的美好梦想,以其实现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梦想关联与契合

  上个世纪20年代,严既澄曾指出:“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实,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时期内最不可缺失的精神上的食粮。

  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着重这儿童文学。

  ”[2]

  (一)儿童文学的功能蕴涵了关注和激发儿童梦想的要求

  不言而喻,儿童文学肩负着儿童教育的使命,是儿童愿望表达和满足的重要载体。

  儿童的梦想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有学者指出,儿童文学对于儿童肩负着不可或缺的双层使命,一是引导儿童、教育儿童的认知使命,二是提升儿童精神境界、为儿童提供精神给养的价值责任。

  因为儿童文学作品蕴涵了升华情感、净化灵魂、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教育功能。

  [3]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食粮,具有培育儿童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的作用,将其视为儿童的精神家园,实不为过。

  显然,儿童文学蕴涵了关注儿童梦想、认知儿童梦想、激发儿童梦想的要求。

  儿童文学为儿童梦想的拥有提供了内在的可能性,儿童通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引发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丰富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二)儿童文学的内涵和价值性体现了儿童梦想本质内容

  叶圣陶先生曾说:“创作儿童文艺的文艺家,当然着眼于儿童,要给他们精美的营养料。

  ”可见,艺术家创作出来的儿童文学作品必然也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精神高度。

  儿童文学以其轻松活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深受儿童所喜爱和接受。

  王泉根认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

  这是因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都是十八岁以下的广大少年儿童。

  如何为少年儿童提供品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促进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共同的文化担当和终极目标。

  ”[4]概而言之,儿童文学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学本位价值、语文学科价值、个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四个方面。

  王泉根教授认为“儿童文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和平衡的心理作用。

  ”[5]不难看出,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从小在儿童的心里播撒美的种子,让儿童的审美和发展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多维度的存在,它对其知识的、教育的、审美的、娱乐的功能予以全面敞开,对儿童生命个体的生存境遇予以整体关照,真正体现了儿童梦想的本质内容。

  (三)儿童的心理和思维需具有天真梦幻般的特征

  毋庸置疑,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儿童文学作品,与儿童的爱好兴趣、心理特征、思维方式是紧密关联的。

  因此,儿童文学教学中梦想因素的嵌入也应该考虑儿童的心理、思维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结果,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心理不断发生量变与质变,从而获得提高和发展。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具有零散性、孤立性、不完整性的特点,还不能脱离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撑,因而也带有天真梦幻的色彩。

  显然,“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情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6]而这样的心理、思维特性与儿童文学的特征是不谋而合的。

  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安排、复杂的故事背景,是儿童愿意沉浸其中的世界。

  儿童文学阅读能激活学生生命个体人格中的童心童真,让儿童在文本中找到心理上的契合和思维上的碰撞,能真切引导学生个体去体会儿童生命的真谛。

  三、那么,作为儿童文学教学的语文教师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通过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来发挥儿童文学的人文价值,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呢?儿童文学作品对呼唤童心,放飞儿童梦想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