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论文

时间:2020-12-10 12:32:4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

  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国人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

  高校外国文学生态化教学路径

  摘要:在全球化、多元化视野下,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本文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具体分析高校外国文学生态化教学路径,即采用“三自、三化、三面向”的生态化教学模式,以期为高校外国文学教学路径的理论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教育;外国文学教学;生态化教学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面临着严峻挑战,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就我国而言,教育部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新世纪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等研究项目,试图推进大学教改的顺利进行。

  目前,许多大学虽然进行了所谓的改革,但大都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多教师不能深入理解教改的精髓,过于注重对教学外在形式的翻新,未能从多元化视角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主客体进行再认识,从而使教改形成表面上繁荣但实际虚空的现象,这种状况也突出表现在大学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中。

  二、生态化教学相关概述

  大学教育应保持独立的品格,不但要对社会变化迅速做出反应,而且要运用多学科的话语解读教学的意义。

  20世纪初,生态学理论体系已初具规模,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学科”,其“颠覆”的是300年来支配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价值观、世界观,但“颠覆”的同时意味着一种知识体系和文明范式的转换。

  目前,一些生态学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也逐渐引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了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英美等国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最早由美国学者克雷明提出,旨在把教育看作一个有机系统,研究其结构、功能和规律,进而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开展教育生态化研究,以方炳林、李聪为代表,而大陆相关主题研究较晚,代表人物是郑雪。

  目前,生态化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决定了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但纵观国内外,学者们对于大学生态化教育的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入手,主要阐述环境与人类教育活动的交互关系,而从微观角度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某一具体课程教学问题的并不多。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凝滞、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外国文学的教学质量。

  因此,建设生态化课堂已成为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实现高校外国文学生态化教学的路径

  教育教学之所以能够与生态学相联系,是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从生态学角度看,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具有的信息的采集、编码、翻译和利用过程,也就是人和环境的对话过程。”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体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同时,由于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又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大学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结合生态学原理提出“三自、三化、三面向”的生态化教学模式。

  (一)“三自”——从主导者到引导者,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研究者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服从者。

  生态化课堂强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关系,因此,应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三自”原则——“自主合作”“自我调控”“自我内省”。

  1.自主合作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主导性,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自主合作,其包括学生自身内部的自我合作,以及学生之间个体化的合作,其中自我合作是基础,个体化合作是深化。

  自我合作,是指学生在课前可通过各种媒介主动探索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个体化合作,是指学生在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研究,可采用讨论、辩论、演绎的方式,这是由外国文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

  外国文学首先突出的是“史”的线索,其次是对重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

  因此,讨论、辩论、演绎的教学方式能实现不同的学习效果。

  由于学生个人喜好和知识结构不同,讨论可将学生研读时发现的问题和各自的观点呈现出来,从而拓展思维。

  辩论,是比较集中的对一个或几个争议较大的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其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演绎,是对作品进行外化形式的反馈,外国文学作品体裁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戏剧、散文和诗歌,教师可将课堂变换为舞台,让学生化身演员或者朗诵者,以使其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人物的心路历程。

  2.自我调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前明确设立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要求所有学生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采用统一的思维方式,得出相同的结论,这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由于外国文学课程容量大,而教学课时有限,所以外国文学生态化教学既要有教师的统筹,又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从教学总目标中选取与已有研究相匹配的目标作为专题性研究目标,并自发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专题研究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自我的思维方式及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做整个研究过程的自我调控者。

  3.自我内省自我内省是在每一次自我调控式的研究之后,学生总结研究经验。

  这种经验往往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外国文学课程性质和规律更为深入的把握;二是学习外国文学课程最切合自身状况的方法。

  (二)“三化”——从单一、粗暴的评价到立体人性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考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传统外国文学教学中,这种评价往往单一、粗暴,主要以期末考试试卷得分为准,且试题内容往往重记忆轻能力,答案设置缺乏开放性和创造性。

  这种考核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

  而生态化教学评价是一种立体、多元、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其采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即由过去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拓展为由众多因子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也就是说,除教师外,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生、学校都可以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有资格对教学状况作出评价;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者,也有资格对教学情况作出评价。

  这种多元化评价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内容全面化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置较为丰富,所以教学内容的评价也需要全面,即不仅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此外,还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我完善做出评价,以显示学习对生命和生活的巨大指导意义。

  3.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必然带来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试卷的得分情况,而应通过观察学生对问题的研讨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评价。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三)“三面向”——从固守知识到可持续育人

  “三面向”是指“面向自我,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这是外国文学生态化教学的目标。

  传统外国文学教学目标往往是取得优异的卷面成绩,这导致学生对教师的盲从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外国文学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即把教师所教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用几千年的人类思想丰富当代人的生活,并最大限度地指导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同时,为实现学以致用,学生要面向自我,尊重自我的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个性特征,以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综上所述,为改变高校当前的外国文学教学现状,突显教学价值,需要探索积极有效的新教学路径。

  生态主义价值观为重新构建教学价值,实现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并体现了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的生态价值意义。

  因此,运用生态学理论开发以“三自、三化、三面向”为主要实施路径的高校外国文学生态化教学模式,将极大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张玉华,李美华,顾玲玲.构建和谐课堂心理环境:一种生态学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3):97-99.

  [3]汪霞.转变课程观:来自杜威和怀特海过程理论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32-35.

  谈外国文学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方式

  [摘要]我国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快速发展,增加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而与此同时,外国文学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却一直以来被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所忽视,使得学生素质出现短板。

  为此,我们极有必要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补充外国文学知识的力度,并细致思考具体的有效补充方式,从而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真正提升上去。

  [关键词]外国文学;大学英语;课堂引入;有效方式

  因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再加上全球化进程的稳步向前,近一段时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内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成为各所院校学时较长、学生耗费时间与精力较多的课程。

  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育并非是完善的,其中依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

  比如,教师处在教学定式框架之中无法脱身,过于关注学生语言能力却忽视对文化背景的介绍,学生以四六级考试为指针走应试学习的老路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出变革,真正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妙处,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外国文学知识的引入,毫无疑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一、外国文学知识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一)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是表达的艺术,而文学则是这种表达艺术中的独秀之枝。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特质的文学,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存在风格的不同、背景的差异,其语言结构可以给英语技巧训练提供很大的帮助,特别在进行语法分析和解释过程中,这种帮助的效果尤其明显。

  此外,一部甚至一篇文学作品中,通常都含有极为丰富的语境功能,受此影响,相应的词汇和句子学习与记忆便会变得非常容易,而将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英语写作结合起来,则可以让学习者接受到词语妙用、文学风格、体裁变化的训练。

  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其中包含了数不尽的俚词妙语,生动再现了英语语言的精髓,如果能够善加利用,无疑会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起到很大帮助。

  (二)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毋庸置疑,文学作品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并且可以让人类共性的基本命题得到呈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上的悠久积淀,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生动映照,它可以将时间上的限制、空间上的隔膜化解开来,使处在相异文化环境之中的人们得以完成思想深处的交流,保证了语言的流动性。

  也就是说,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外国文学知识进英语课堂的活动,将会使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各地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

  (三)提高语言应用素养

  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高校学生能够在作品中接触到比较具体生动的语言知识,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从另一方面来说,文学作品里面所包蕴的语言之美、音韵之妙,

  虽然并不在具体语言知识考点范围之内,却同样是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有益内容,接触与认知这些内容后,学生将会更进一步体悟到西方文化的魅力。

  可以说,这是一种视野上的开拓、情操上的陶冶、心灵智慧上的启迪,是另一种对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的补益。

  二、外国文学知识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策略

  (一)文学知识和教材的结合

  文学知识和教材的结合,是外国文学知识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策略的基础,其中,切入点的寻求非常关键,它能够让外国文学教学有机会成为平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