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论文

时间:2023-04-01 09:06:1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意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社会思想形态的变化,推进了我国文学产业发展,当代文学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现当代文学课堂中的运用探析

  摘要:多层次教学法是突破固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运用,是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将多层次教学法运用于课堂分层定位、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不仅能建构起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更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多层次教学法;现当代文学;教学互动模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应是一门富有学术活力的课程,但实际教学中一直延续单一授课模式,教师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很难兼顾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因而,将多层次教学法理念引入现当代文学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多层次教学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诠释就是因材施教,具体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员]。

  多层次教学法既可有效解决多样化需求与单一培养模式间的矛盾,也可使学生更快更早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确定发展方向。

  一、多层次教学法在分层定位中的运用

  分层定位是多层次教学法关键的第一步,科学分层能为逐渐展开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实践证明,开学一月后分层较为科学有效。

  这段时间里,学生对此课程有了一定了解和把握,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更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喜欢文学创作的学生,希望提高写作技巧及鉴赏能力;走考研深造之路的学生,更愿意提高思辨能力。

  学生明确自我方向的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有了全面了解,能更精准地指导后续工作。

  随后,学生填写自我能力测试表,上报兴趣专长,由教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最终根据专业性质及分层条件将学生分为三组:(一)教学能力培养组;(二)创意写作组;(三)学术交流组。

  每组还可细分为二到三个小组,便于组内竞争。

  学习期间,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申请调换到更适合的小组。

  二、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层次教学法的分层定位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层次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基于课堂教学严谨复杂的特点,有必要将多层次教学法分化成具体步骤,融入到各个环节中。

  (一)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目标上的体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就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不仅可以为教师指明授课方向,也能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预定发展结果[圆]。

  以往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模糊单一,而多层次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定位后,有着更清晰的教学目标。

  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顾及三个层次的教学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分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能力培养组侧重知识性目标,创意写作组侧重文学鉴赏性目标,学术交流组侧重学术性目标。

  如讲解圆园世纪缘园原苑园年代中期的文学,教师在讲授茹志鹃小说一节时,针对不同层次区分出知识性目标(茹志鹃小说创作风格的发展)、文学性目标(《百合花》中细节描写对塑造英雄人物的作用)、学术性目标(《百合花》与十七年文学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工作的航标,多层次教学法设定的教学目标既可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单一性,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互动中的体现除了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多层次教学法也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环节。

  以往的课堂互动环节基本局限于两种模式:全体学生参与的交流讨论课或某一学生主讲的课堂示范课。

  这类互动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率低,很难得到满意的课堂效果。

  而多层次教学法的互动环节按照不同层次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领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多层次教学法的互动环节以互动课的形式集中体现,教师以四个教学周为一个教学段,前三周教师授课,第四周为教学互动课。

  互动课三组学生分别展示,每组三十分钟,二十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控制在十分钟。

  基于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考虑,教学互动课应先由教学能力培养组来展示。

  为促进该组学生对前沿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需改变以往要求学生现场讲课的方式,转而要求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示范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由小组集体制作而成的“微课”视频。

  制作微课时,学生集体决定备课内容、讲课方式、板书设计,完成录制[猿]。

  教学能力培养组进行了基础知识讲解后,再由创意写作组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鉴赏,并展示本组优秀的原创作品。

  最后由学术交流组将授课内容上升到理论研究高度,使用孕孕栽讲解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动态。

  以“第四章第三节张爱玲:传奇与人性的双向追寻”为例,互动课首先播放教学能力培养组制作的微课,微课清晰讲授了三个教学内容:世俗与传奇之间的海上花———张爱玲生平简介;红尘男女与苍凉人生———张爱玲作品介绍;废墟之上孤魂游荡———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展示完毕后,教师补充完善知识点、点评启发教学思路、纠正教态、发音等问题。

  创意写作组选择文本细读的方式细致分析张爱玲写作技巧的精妙之处,尤其留心到张爱玲用词的韵味。

  如《倾城之恋》中,当范柳原与印度女人厮混时,身边朋友问白流苏怎么回事,张爱玲写到:“这时候白流苏只得伤了风”。

  创意写作组认为这五字简简单单,说的是顺理成章简约自然,却一针见血地点到了白流苏的窘境和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制约。

  白流苏作为旧式大家族婚姻失败的产物,饱受白眼嘲讽,于是拿自己做赌注去博范柳原的婚姻。

  但在男权社会作为一个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女性,她一直都处于劣势,她所有的心机计谋其实都是无用的,因为主导权一直在范柳原手里。

  通过此类讲解,其他组的学生也体会到了张爱玲文字的狠辣与世事的苍凉。

  创意写作组一方面引导其他组学生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还展示了自己的原创作品。

  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以第三人称展开,有学生就以范柳原的视角,用第一人称重新叙述,写出仿作《一瓣真心》,同样的事件、场合,因叙述视角的重构,勾勒出截然不同的故事框架,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感受。

  也有学生通过自由发挥进行故事改编,将时代背景调换到现代,写出以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新倾城之恋》等。

  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以原作为借鉴对象的创作对学生帮助较大,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也能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克服眼高手低的缺点。

  两部分展示完毕,教师着重对该组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学术交流组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梳理了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论文,总结出张爱玲研究的四个方向:从政治性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夏志清在研究小说《秧歌》时指出张爱玲在小说意象和情节设置上潜藏着她的意识。

  从现代性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孟悦的《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

  从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张竹赢的《论张爱玲小说的变态心理描写及文学意义》指出“变态心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体现,并分析其原因。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孟悦、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一书就强调了张爱玲作品中“父亲”的缺失和对男权社会的仇视。

  其后,该组又从翻译理论、电影研究理论、视觉艺术理论等角度展示了张爱玲研究的新动向。

  教师主要解释论文中的专业术语并针对某一观点与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学术思维和专业敏感度普遍得到了提升。

  多层次教学法的教学互动环节是促使学生自由思考,延伸思维宽广度的重要途经,有利于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也利于学生全面提升“一专俱全”的综合素质。

  (三)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考核中的体现教学考核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教学考核,才能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相比之前目标单一的传统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具有明显的对应性、丰富性、有效性。

  考核时,教师不应只设置一道无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考题,而应设置三道选作题,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任选一题作答。

  如以阿城的小说《棋王》为考核内容时可设置三道选作题:员援阿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圆援请写出作者在塑造知青“棋呆子”王一生时运用了哪些叙事技巧?猿援《棋王》不动声色的叙事态度暗含了哪些道家哲学思想?通过类似的教学考核,学生既满足了学习兴趣,能力又得到了多样化发展。

  三、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后辅导中的应用

  从本质上说,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后辅导中的运用,与其在教学考核中的运用有相似之处。

  两者均是在严格完成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立足于不同的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源]。

  教师可安排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课后辅导,时间放在周一周三和周五,分别是周一教学能力培养组,周三创意写作组,周五学术交流组,以便于各组学生交叉旁听,全面发展。

  这种具有完整性、纯粹性、层次性的辅导安排,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和促进其发展的目的。

  针对教学能力培养组的特点,教师可实行学生短时间讲课的方式,保证每月每人均有一次讲课机会。

  学生讲课结束后,教师针对讲课内容做补充说明并拓展相关文学史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网状体系。

  针对学术交流组,教师应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拓展理论深度,帮助学生找到学术兴趣生长点,指导学生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并助其发表。

  学生则应熟练使用并掌握“中国知网”、“超星”等学术获取平台搜索相关论文,并能针对某一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对于教学能力培养组和学术交流组,创意写作组的辅导要求和难度更高。

  为使该组达到掌握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需对其进行系统化辅导。

  教材方面,首次系统引进的国外创意写作成果“创意写作书系”是理想的取材蓝本。

  通过阅读该书系的《成为作家》《创意写作大师课》等书,学生能熟悉写作技巧,克服创作阻碍,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写作生涯。

  为与学生及时交流写作技巧与心得,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专门创立微信互动平台,如可以创立“凤凰湖畔”微信平台。

  教师作为平台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写作技巧”类菜单,每周至少推送五篇创意写作技巧文章,并在平台醒目位置链接“花城”、“新京报书评周刊”、“长江文艺杂志社”、“创意写作坊”、“凤凰读书”等知名文学杂志公众号,供学生随时关注阅读。

  当然仅仅了解写作技巧还不够,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要想熟练掌握写作技巧仍需多写多练。

  刚进行创作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

  高尔基就曾说过仿写的重要性:“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

  ”在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后,学生可进行自由创作。

  写出习作后,学生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尽快发表,但传统纸媒审稿发稿周期长、题材类型狭窄、稿件问题反馈慢,学生的作品较难发表。

  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向传统纸媒投稿的同时,教师应每周选取两篇学生习作在“凤凰湖畔”自媒体平台发布,并推荐学生在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

  当创意写作组有了一定的创作功底后,教师可将三组学生形成链接,由创意写作组创作,教学能力培养组和学术交流组来点评并写出评论文章,三组形成良好循环。

  创作如同武功修行,与高手过招才能事半功倍。

  教师还应多邀请专业作家来小组中与学生交流经验。

  教改实践证明,该组学生经过运城市前文联主席王西兰、运城市知名作家张雅茜、《河东文学》主编的指点后,创作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更重要的是,经过辅导的学生已经坚定了自己的写作信念:“写作如同农夫犁地、女工织布,天长地久地犁下去、织下去,总有娴熟成功的一天。”

  四、教学成果与不足

  多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优势来划分学生,更易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主动提高自身能力发展自身优势,因而教改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

  在教师指导下不少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如王腊娟同学发表了论文《约古诗十九首跃的重言修辞效果探究》(《运城学院学报》圆园员缘年第缘期)、

  符瑜同学发表了论文《作为类型符号的关羽》(《运城学院学报》圆园员远年第圆期)、杜琅琦同学发表了论文《电影约阳光灿烂的日子跃对小说约动物凶猛跃的改编研究》(《武警指挥学院学报》圆园员远第愿期)、

  任婕同学发表了论文《迟子建小说的陌生化叙事分析》(运城学院学报圆园员远年第缘期)、何娘沙同学发表了诗歌《失约》(《河东文学》圆园员远年第员期)、

  仪杰平发表了诗歌《我向黑夜索回我的信件》(《盐湖文学》圆园员缘年第源期)、詹丽仙同学发表了散文《一口气,一盏灯,一场轮回》(《河东文学》圆园员远年第员期)。

  虽然多层次教学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不少改良,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个不足是教师素质仍待提高。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由于要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层次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不能只专不全,其教学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学术修养等综合素质都受到考验,这就需要教师竭力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有能力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

  另一个不足是创意写作组写作文学体裁的比例有失均衡多样。

  因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写作期,语言恣肆,忽视结构剪裁,学生较擅长创作散文、诗歌等体裁,而小说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理想。

  众所周知,小说写作的入门门槛较高,不仅需要写作者熟练地掌握各种小说写作技巧,更需要写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这正是学生的短板。

  小说创作又往往要从短篇小说练起,而短篇却是较难驾驭的。

  著名作家张楚就曾经谈及短篇小说的创作困难:“短篇小说写作不需要一个完整的事件,它需要的只是一个或多个细节,如何让细节在叙述中变得饱满、明亮、光彩照人,同时让它们击中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它需要我们要有一双格外犀利的眼睛,也需要我们有一颗格外善感的心脏。

  ”由于学生写作技巧欠缺,缺乏内心细腻的感知,加之短篇小说写作本身的难点,学生在小说创作方面还没有大的突破。

  五、结语

  实践证明,多层次教学法在现当代文学中的运用是有效的,它使学生多样化发展,不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机械产品,它也通过稳扎稳打的教学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这种新的教学法。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虽然它也有不足之处,有待于改进和完善,但只要教师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相信多层次教学法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任务,也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当代文学教学中的茶文化形象解析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中国很多文人骚客在文学作品中嵌入茶文化,表达自己的对茶文化的看法。

  在国外也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描写了茶文化,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对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本文中列举了老舍的《茶馆》、周作人的《喝茶》、当代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招《吃碗茶》以及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作品,希望借助这些文学作品来帮助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解读茶文化,让学生通过当代的文学作品,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习俗,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通过对国外有关茶文化文学作品的品读,可以重新认识外国人的生活习俗,了解外国人的内心世界,尊重别人的习惯,这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眼界,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当代文学;教学;茶文化

  目前,茶叶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饮品,在国外,人们也非常喜欢喝茶,不过其喝茶的方式和中国不太一样。

  在英国,茶叶消费衍生出了早茶、下午茶等品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很深的影响。

  在不同的国家,茶文化在众多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很多时候作者希望借助茶文化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茶文化的形象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寄托,读者也可以借助这些文学作品来更好地理解别人。

  1老舍《茶馆》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在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价值观以及社会面貌,需要认真地品读老舍先生的《茶馆》。

  老北京人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去处莫过于茶馆,人们去茶馆主要目的也不是喝茶,人们去茶馆是为了找到同伴,与人沟通聊天,闲话家常,这就和四川、重庆等地的人在茶余饭后喜欢搓麻将一样,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内,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这种既定的生活方式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在老北京,茶馆一直都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且茶馆的种类也非常多、非常明确,不同的茶馆聚集的都是不同的人,例如有专供商人的茶馆,专供戏子说书等艺人的茶馆,还有文人墨客的茶馆,自然也有达官显贵的茶馆。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在老北京,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细分种类的茶馆,茶馆就像饭馆一样,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不能或缺的。

  不过,不同的人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的可能不一样。

  首先我们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茶馆是普通人闲话家常最常去的场所。

  特别是其中有很多人们拉家常的场景,人们会在茶馆里说东家这里做得不好,说西家准备给儿子娶亲,说南家的女儿嫁得不好,说北家夫妻俩整天吵架等等。

  因此,老舍的《茶馆》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们生活周围人的缩影,我们日常见的大部分人都能在老舍的《茶馆》中找到原型。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很重要。

  其次,老舍的《茶馆》还是一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会去的地方,茶馆对于北京人来说似乎是平等的,在同一个茶馆中没有贵贱,比如经常打架的混混,擅长调教纠纷的“闲人”黄胖子,

  还有非法之徒黄麻子,被拐卖的妇女康顺,逍遥法外的庞太监,民间情报“特工”宋恩子和宋祥子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普通善良的底层市民,这些人每天都集中到这个小小的地方彼此间产生一些故事,这也正是大部分北京城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

  小说作品给予我们一面认识社会的镜子,是一个社会现象的浓缩体,作者将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成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周围人的影子,

  但是绝对找不到相同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抽象的产物,是不同人的集合体,是一个民族的共性,就好比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孔乙己一样。

  2周作人《喝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喝茶》是其代表作。

  在一定程度上,《喝茶》算是近代中国茶道精神的集合,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书中花了大部分笔墨谈论自己对茶的感情,茶思、茶情,这些情感都是真挚的,但是这很多情感也是别人同样拥有的,只是周作人用惊人的笔触表达出来了。

  周作人先生很喜欢一边喝茶一边思考,喝茶对于周作人而言就像是思考的催化剂,或许周作人先生写作的时候也需要茶水来刺激。

  这种边喝茶边思考的生活是缓慢的生活,其核心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周作人在《喝茶》中也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历史,还对比了中日之间茶文化的差异性。

  当然,喝茶对周作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艺术性,周作人借助《喝茶》表达了这种思想,周作人先生的喝茶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行为艺术。

  茶叶对于他来说主要不是用来解渴,其主要欣赏茶叶的颜色和闻茶的气味。

  这有着传统士大夫情节,带有儒家的君子之风。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周作人的《喝茶》中所有的艺术形象其实都是作者自己,作者借助自己的文学作品将自己心中所有关于茶的所思所想统统表达出来。

  我们所认识的《喝茶》的茶文化形象,真是周作人的茶文化形象。

  3雷庭招《吃碗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华裔人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在高职院校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希望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性,华裔人群的作品值得去读一读。

  知名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或许是华人的缘故,所以接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其在自己的代表作《吃碗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

  当然又因为其在美国生活多年,自然接触到许多的美国文化,在作品中也直接地体现了很多美国文化,因此,其文学作品《吃碗茶》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的东西存在,

  其作品表现的茶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的茶文化,也不是中国的茶文化,其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茶文化。

  《吃碗茶》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的唐人街,唐人街中主要住的就是华人,而故事的起源就是唐人街的一个茶馆,主人公的婚姻开始也是因为茶。

  中西方的文化交融通过茶来展开,华人身上最重要的中华文化传统烙印也是茶。

  作者通过茶文化表达了生活的美好,人们之间的纽带也是因为茶叶。

  此外,作者也用茶文化来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关于茶的暗示,这种暗示的茶文化意境也是来自于中国,茶叶代表的高洁、清醒、典雅都用来衬托人物的情感世界。

  在《吃碗茶》小说的最后,茶文化成为了解决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解药。

  因为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人,美国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都理解茶叶,虽然理解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在茶文化的认知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因此,茶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求同存异的“同”,在文化冲突中扮演者润滑剂的角色。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的开篇就用茶来布置场景,呼啸山庄的壁炉上放着三个俗气不堪的茶罐……在后续的写作中,作者不时地都会提到茶罐、茶叶、喝茶等,茶叶是贯穿全文的一大线索。

  而在《呼啸山庄》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英式茶文化,这也让中国的读者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独立于中国茶文化之外的英国茶文化,普通人的确从中能读出很多差异。

  例如,英国人的茶文化礼仪、如何泡茶、如何饮茶、饮茶的时刻等等都和中国人有极大的不同。

  人们也从中看到一些“怪异”的茶俗,比如,在英国,有人会用盆来喝茶,有人会热衷喝冷茶,还有人喜欢煮茶并在其中加入牛奶,英国人待客喝茶也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和中国人一般喜欢在清早及傍晚喝茶的习惯不太一样。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习俗觉得非常怪异的时候,事实上别人看我们的习俗也会觉得非常怪异,文学作品给了我们一种渠道去了解别样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让我们每个人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的喜欢以及习俗。

  5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中国人、欧美人还是华裔,在这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

  高职院校的当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这些丰富的文学作品是学生了解外面世界和外国文化的镜子,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过去的钥匙,老舍和周树人的时代已经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他们的作品,通过他们作品中人们饮茶的习俗,我们可以窥探到那个时候国人的心理世界,这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02):360-361.

  [2]张云岗,陈志新.茶文物语———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2):386-387.

  [3]黄金花.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6,(12):140-141.

  [4]罗丽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1):316-317.

  [5]季佩璇.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08):364-365.

  [6]卓如,程瑞,赵生飞,董广钧.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价值导向作用的教学途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32-133.

  [7]罗菁.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教学素材———以鲁迅的作品突破新文化运动教学难点[J].学周刊,2015,(25):138.

  [8]油小丽.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化语用信息的作用———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2):194-196.

  [9]高思佳.浅论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3,(02):163+162.

  [10]王永阳,TrevorHAY.试论文学作品在跨文化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以五篇文选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03):66-75.

【当代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10-01

现当代文学新颖的论文10-09

当代文学硕士论文10-09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本10-01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参考10-01

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10-01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10-01

当代文学论文选题10-26

现当代文学思潮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