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08-26 10:56:2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通用7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通用7篇)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篇1

  作为汉语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间,都应该充满魅力。语言体现了一种整体的美。这种整体的美就体现在教师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选择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教学语言、发掘语言魅力等方面。这些因素凝集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和教学本质就蕴涵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并为学生评品体验,使教学课堂充满学习的美,人文的美。美的语言让学生冲破了枯燥而令人窒息的学习氛围,让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汉语,真正地走进民族学生的心里。这就是我在汉语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一、课堂魅力缺失之现象及分析

  现在的汉语教学课堂上,时常感觉到缺少了点优化的教学过程。课堂上要么是教师僵化的老一套的词语教学模式,要么是眼花缭乱的教学形式:比如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多样化,课堂气氛虽然热热闹闹,却不见有多少实际可学的内容;有些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的本身上下功夫,而是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知识信息输入的内涵。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只写寥寥几个汉字,学生也很少动笔;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出现概念偏误,给学生输入错误信息还浑然不知;甚至有的教师把自己还没有弄懂的问题拿来让学生讨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由于汉语教师缺失了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课堂上缺乏灵动的活力,教法呆板,学生不积极配合,思维被抑制;教师按部就班,学生亦步亦趋,缺乏创造性;教师只顾复制教材内容,然后粘贴给学生,使学生缺乏创新的空间和土壤,这样的课堂必然呈现出冷清的思维流动,教材便成了束缚学生自由灵性的锁链,大量的`词语、语法、课文、阅读、写作等课程便成了许多民族学生不可逾越的障碍,学生感觉乏味就在所难免了。

  二、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中

  怎样上出充满趣味的汉语课?有人认为汉语课就应该做到室中书声朗朗,教室热热闹闹。我认为:这只是课堂的表面形式。实际上好的汉语课应是教师情感投入,学生积极参与,充满讨论气息,充满人文关怀。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汉语知识,而且在双向互动中情感得到交流,运用汉语的技能得到提高。由课文而悟道,由悟道学做人,真正达到教书育人完美结合的境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强调对人的培养,对个性的张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趣味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处处依赖课本,而要对课本内容做出独特的解读和情景创设。不同侧面地引导民族学生琢磨、体会、领悟,掌握。同时,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例如刚初中毕业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已经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对爱这个词非常敏感。当老师讲到爱这个词时,学生的反应往往是:有的羞涩,有的脸红,有的窃窃私语,通过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对爱的理解比较狭窄,一谈到爱就会联想到情爱。为了引导民族学生对爱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便启发学生让他们说说什么是爱,爱都有哪些?并且围绕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再让学生把列举的每一种爱都用一个事例来进行说明。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列举了各种不同的爱。通过这种方法,同学们懂得了爱的博大,爱的美好,并且明白了只有不断地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爱,才能赢得更多的爱,更多的尊重。最后再请学生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多做类似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累语言,更能吸引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升华的效果。

  三、让汉语课堂洋溢着爱的情感

  在汉语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关心学生的自身及其发展,笔者认为汉语教师的语言应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诚恳并富有激励性,应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我经常要求自己的行为须在真挚的、没有偏见的情感下面对我的学生。比如汉语基础水平差是汉语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特别希望老师能够理解,并鼓励他们。但是往往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这个细节,对某些学生的无知和理解上的困难,表现出焦躁不耐烦,语言生硬,甚至鄙视,这对心灵稚嫩而敏感的学生无疑是一种伤害。俗话说得好:亲其人,信其道。此刻学生感情受到了伤害,那么他对老师的尊重、信任、爱戴势必大打折扣,你所传授的道他能主动接受多少就可想而知了。相反,老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肯定欣赏的眼神,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打开他自卑闭锁的心灵,激发他学习的热情。老师的爱象一盏灯,给学生迷失的心带来希望和光明,让他们有了勇气和自信。这样做的结果能促使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素养在关爱的沃土里得到全面地涵养和提高。要让每一位民族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教师的爱,享受到学习汉语的乐趣。从而创造汉语课堂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民族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如地运用汉语表情达意。

  总之,充满趣味的富有人文内涵的新课堂将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满着求知的渴望,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涌动着师生灵性的互动。课堂也将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沃土,精神栖息的理想港湾,成为师生难忘的一次人生际遇。因此,为这些纯朴的民族孩子上好汉语课,成为他们发自内心呼声。虽然我还没能很好地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达到这样的境界,但只要站在这三尺讲台上,这就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也应该是我们汉语教师的共同追求目标。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篇2

  摘要:

  大学课程教学已经逐渐朝着有效教育的方向发展,教师们都在试图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课程虽然不是技术操作类的应用性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同样可以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包含在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并完成习题中掌握知识、在扩展讨论中学会思考、在写作汇报中锻炼综合能力、在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与扎实的实践与考核中得到保障等等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环节,这些环节如果做到实处,就能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化甚至高效化。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识记;应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不是技能应用型专业,所开课程所学知识不是生产、操作类技术性课程与知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总该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在学到有什么是什么的时候,还能提高思考与运用的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具有其自身的应用性[1],教学中本当重视其实践效果。理论性课程的教学也只有加强其实践的环节,才能达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最佳效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能力,理论性课程的教学一要让学生学到理论的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二要让学生学会判断这些理论是否合理正确并能论述其原委,三要让学生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现象或进行实践。理论性课程的教学的目标一解决的是学到知识的问题,目标二解决的是批判性思考的问题,目标三解决的是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的问题。三者当中,学到知识是基础,学会思考是关键和核心,学会应用是目的。思考其实已经介入应用的范畴,虽然是一种意识层次、精神层次的范畴,但它恰恰是理论性专业和课程本身的应用性所在。[1]理论的教学必以思考和应用为目的,只学到了有什么而不会判断不会评价,当然就不会应用,不会思考不会应用的教学是没有效率或效率低下的教学。探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其实是探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的问题。因为只有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实现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所以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就是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学到理论、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的问题。笔者试图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中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在完成习题中掌握知识

  一门课程的内容包含哪些概念、哪些范畴,怎么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每一发展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的观点、代表人物在该学科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这些是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必须掌握的知识,属于识记的范围。这部分内容的最佳学习方法就是学生自学,并完成有针对性的练习。自学即自己学习教材、参考资料,完成习题,完成习题即自学完教材、参考资料后,自己做完每章节配套的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等,老师上课的时候再一一加以检验,由此达到学生在自学中掌握基本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的目的与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上都是理论课程,文学史、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学等,无一不是基础理论性课程。要说它们的应用性就只能是课程本身内容的理解、批评、辨析和运用的应用性,不可能有如工科课程所对应的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性。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即是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获得知识、锻炼并习得能力。获得知识往往是边学边完成习题的方式较为有效。比如文学史课程之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的起源、分期、各期有些什么具体文体、各文体有哪些代表作家、各代表作家的特色和成就有哪些、各期文学的大体特点是什么、各期与各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哪儿、各家与各家的联系和区别在哪儿……[2]这些是学古典文学史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只有将这些牢牢地刻在脑子里,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同样的,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的学习也是如此。又如文学理论课程,中外文学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各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流派、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前后阶段流派代表人物之间的继承发展与革新创造等[3],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内容,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和理论,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辨析和研究。又如写作学中关于写作主体的建构理论、写作过程的思维理论、写作行文的操作理论与策略理论以及文本规范理论等,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与理论,只有把这些知识和理论深刻在脑子里,才能进一步思考、辨析理论的正确合理与否,才能进一步指导写作实践。再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关于汉语的语音、语法、句法、发展演变等方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基本的知识与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和理论,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辨析、研究,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规范语言表达、写作实践。所有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获得都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学得最为有效。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并下发给学生在预习自学时必须完成的习题,在预习自学中有针对性地掌握会的,存疑不会的,在课堂上老师的检测、反馈中巩固会的,解决不会的。

  二、在扩展讨论中学会思考

  学生在自学教材和参考材料的时候,在自己完成习题的时候,总会碰上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会产生一些疑问,因此需要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把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到课上或网上教学互动平台上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跟老师或同学或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即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辨析、判断能力。学生自学的时候把不懂和疑问写下来,则又训练了学生的辨析、思考和表达能力,要辨析清楚自己理解了的是什么才能思考清楚不理解的疑问的是什么问题,思考、辨析清楚了已经理解和没有理解的问题并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不是简单的事,这个过程如果实实在在地做了,对训练学生的大脑思维和写作表达是非常有效的。所有这一切又都是在学生的自我实践中完成,所以可以说是文科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自学时会因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的高低而导致发现问题的广度与深度的差异,所以讨论交流环节,老师作为主导也得设计、布置一些讨论的话题、课题或项目给学生在自学时加以准备,这样才能对所学章节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收到更加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老师的设计话题、课题或项目及其思考、准备的要求都可跟知识掌握类习题一起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习某一章节的时候就有明确的要完成的任务,能让学生更为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文学史自学预习中,可能会遇到对某些作家的作品读不懂更不能归纳概括其风格特色的问题,也可能会遇到无法辨析流派、作家间区别、联系的问题,还会遇到张冠李戴、记忆混乱的问题,这些就需要老师在设计的课前预习自学题目中提醒、引导学生碰到此类问题时如何解决,或如何带着这些疑问和难题到课堂上来或网上互动平台来交流讨论解答。又如自学预习文学理论课程时,会碰到弄不明白模仿、反映、再现、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结构、解构、后结构、现代、后现代、新历史主义、文化批评,诗言之、诗缘情、物感、原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等等概念和理论的含义及其相关与区别的问题,尤其是无法将这些理论与作品分析的已有结论联系起来的难题;在自学预习写作学课程时,会遇到辨析不清赋形思维、路径思维、策略思维、文本思维等理论的内涵与作品中的实际体现、写作中实际运用如何等难题;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自学预习中会碰到不明白音位、音素、音节、仄声、入声等概念与实际体现的问题。这些课程的基本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自学中不只需要识记的能力,更需要学习者的思考、理解、分析、综合、联想能力,因此需要老师在设计的预习题目或指导手册中有提示有引导,这样学生便能在自学预习时检验自己的预习自学效果,带着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疑问来课堂或互动平台交流讨论,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加深对已理解问题的印象,也加深对未理解问题的印象,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三、在写作汇报中锻炼应用

  人类发展到当下的时代,已经进入一个几乎“全民写作”的时代,写作成为人们最好的交流、沟通、推销自我、健康心灵、疏导情感、表述革新、传达创意的最佳方式,也成为学习的最佳方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并实践着“学习通过写作”“生存通过写作”“发展通过写作”的理念与思想。[4]通过写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美国的小学教育就常常让很小的孩子们到图书馆查资料、写报告,即是“通过写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极好经验。所以通过写作学习可以说是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中的最高阶段,也是其最见成效的方式。学生在前面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讨论、交流、释疑、拓展的基础上,在某一章节内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最有体会或最想弄明白的问题写一篇研究文章,或者对某一章节的全部内容写一个带有自己心得体会、梳理概括的学习报告,当然是训练学生廓清知识和观点、理顺思考、分析材料、理性辨析、清楚准确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极好方式。写作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没有人能代替他人写出自己内心真正的学习感受、思路的,只有学生自己的写作才是他真正的学习实践过程。而写作中包含的廓清知识、理清观点、查找资料、加工整理、概括凝炼、构思运作等都是学习者本人的实践活动,在学习者这些丝丝入扣、环环不离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其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比如让学生学完《诗经》的时候,写一篇关于《诗经》的小论文,学完《毛诗序》的时候,写一篇关于诗的功用或价值的文章,学完写作主体心理动力建构章节时写一篇关于某个作家的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培养与提升的习作……如果每一章节都有相应的研究性小课题和要求,并让学生选择或自拟课题去查阅资料、分析整理、书写成文,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会得到更加深广、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思辨、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与提升。无论是识记知识,还是学会思辨学会分析与综合,还是学会写作,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的自学实践中实现的,其方式大大不同于传统课堂上老师一言堂式的讲授,效果也会大大高于传统的讲授式。

  四、在精心充分的设计和扎实的实践与考核中得到保障

  好的设想与方式需要扎实的执行和操作才能见出成效,好的设想与方式一入实践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与阻力,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的如各科课程的学时非常有限,在课堂上要完成对每个学生的检验、讨论、交流、汇报、评讲、考核等,基本上做不到。主观的,如果课堂上做不到检验、讨论、交流、汇报、评讲,就难以约束学生自觉地按要求完成自学、完成整理、完成写作。因此,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准备、严格监督与考核是课程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老师需要准备一整套涵盖各章节知识点的习题集,需要准备一整套涵盖各章节重难点问题的自学引导思路,需要准备各章节的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小课题,需要准备有质量的针对性强的短小的浅显易懂的各章节的参考资料并配合教材相应章节下发给学生自学阅读。老师可以将知识识记题的检查考核放在课前完成,将学生存疑的讨论放在网络互动平台完成,写作及对写作成品即文本的评阅也放在课下完成,课上主要讲授和讨论一些共性的或都被学生疏忽又必须掌握的内容,汇报、评讲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观点,至于各人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在文本批注中在互动平台交流中反馈给学生。老师可以将个人全部检查与考核及分组个别轮流汇报、讨论发言检查与考核结合起来。比如知识识记类考核、互动平台讨论回馈、文章评阅及反馈必须是全部的,但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汇报发言则可以是分组代表、代表轮流式。在知识识记类考核和文章评阅工作中,也可采用分组互查互评、老师统一把关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互查互评中实现交流与启发。甚至还可以以几章精学(知识识记、思考讨论、写作综合提高三环节环环从严、扎实实践)几章粗学(知识识记从严、思考讨论、写作综合从简)、两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十几章的课程,扎扎实实从严过程从高要求的教学五章左右,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写作能力就都训练出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分析综合习惯、写作习惯也就培养和训练成了。再加上各门课程都采用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话,学生受到的训练和培养,其见效会更快更强!归纳起来,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阅读、梳理、识记,让学生提问、思考、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写作、辨析、分析、思考、研究、表达,既学到有什么是什么怎么来的,又学会分辨对错是非合理与否,还学会运用、研究和创新。这是一个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实现最佳的过程,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检验者而存在,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构成了主要的教学活动,这是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核心内涵。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也不例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策略

  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汉语言文学属于基础性人文学科,其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书本上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借助音频、视频等资源,来将书本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说在利用传统的手段进行汉语文文学教育时,往往就只能够让学生通过书籍来进行学习,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之中,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汉语言文学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加以呈现,比如说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古代的书籍,这样往往就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韵味.

  (二)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多重感官,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书本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容,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桃花源的一些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想象力,从而更加有利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

  (三)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而且高等院校的学生步入成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便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使他们能够在师生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四)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的的教学平台并非对传统教学平台的简单转变,其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包括了文学、语言学、文学理论等多方面的课程,而且各个课程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学科体系。因此,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二、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过分追求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过多的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优势,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比较低。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肆意的向学生传播大量学习内容,会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注重实效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过多追求课件的观赏性,会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反而起到了喧宾夺主的效果。同时,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部分材料不太理想,但是教师认为精美的课件效果可以掩盖教学内容的不足,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实效性比较差。

  (三)机械的教学过程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由于汉语言文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规律性不强,而且课堂教学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导致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会使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的板书、分析、问题及答案提前设计好,并在课堂上循序渐进的进行,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把握“度”

  虽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其毕竟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度”。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语音知识、语言的派系与分布等,凭借单一的教师讲解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此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说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地依赖于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它们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应该将其作为向学生传达思想的媒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学习与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对课程有宏观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多媒体技术与汉语言文学结合在一起,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对任何问题都能够从容应对,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尽最大努力避免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如何避免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不足,以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避免这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不能够将考试的核心内容放在多媒体资料之中,这样就会加大学生对于这些多媒体资料的依赖,而是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意识,对于多媒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和老师的互动与交流。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国文.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篇4

  摘要:

  促进幼儿园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样本,另一种则是为幼儿提供各种使用语言的机会。而汉语言文学教育就是两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基于汉语言文学文本所开展的语言教育,既可以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参照物,又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说话机会。本文从语言文学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幼儿园如何开展语言课程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汉语言文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期是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的萌发时期,也是一个更多的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时期,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受到他们经验的限制,但是他们的情感易受感染,行为习惯容易养成。那么幼儿的生命意识启蒙教育如何来进行呢?

  一、开展语言文学教育,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幼儿园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实施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利用尽可能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学文本,向幼儿展示成熟、规范的语言。通过引导幼儿学习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学作品,让幼儿接触到更为丰富和规范化的文学语言,从而为其树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模仿范例。为了加深幼儿对形象化语言的学习和记忆,教师甚至可以从这些文学作品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和语句等,让这些语言材料为幼儿清晰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提供一个范本。当然,学习这些词汇还能起到拓展幼儿词汇量的目的。尤其是在一些故事性的文学作品中,幼儿能够通过上下文语境获得理解新词的机会。例如,在给大班幼儿开展语言文学教育时,以《三个和尚》的故事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和教师朗读故事的方式,幼儿可以结合上文及图片内容认真揣测“挑”、“抬”这些动词的意思。其次,在学习语言文学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童话故事和儿歌的机会,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种语言结构文的暗示。最后,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接触多种风格的语言文本,让幼儿在学习不同国家、民族和历史时期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自身的语言适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大班幼儿的语言文学教育为例,为培养幼儿接触多种文学文本的能力,教师可以选取英国大卫卢卡斯的《害羞的小哈利》,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和故事《三只想生病的小狗》进行对比教学,一个是图文结合的自主阅读,一个是诗歌朗诵,另一个则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二、开展语言文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智力思维

  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还能有效开发幼儿的智力思维,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概念理论、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等。随着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其对抽象概念的认知能力也有了循序渐进的发展。尤其是在认识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感性认识表达出来,或者铭记在头脑中,从而形成对事物概念的形象认识。而语言文学作品的学习也一样,幼儿通过反复阅读和听教师的朗读,能够间接获得一些无法直接感知的经验,并且在认识这些经验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概括分类,这样也能培养幼儿的智力思维。例如,在教会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如果我能飞》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语言学习和动作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理解并表演出闪烁的小星星、舞蹈的浪花和歌唱的小鸟,从而体验到唱儿歌的快乐,也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当然,在实施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为幼儿创设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同样是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例,在讲解故事情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所没有提及的事情,通过假设故事中的人物遇上什么事情,而鼓励幼儿思考其结局会怎样,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例如,在组织小班幼儿学习《小松鼠的伞》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自己猜测一下“松树妈妈看到小松鼠全身都淋湿了会怎么样?”“妈妈为什么生气?”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开展语言文学教育,保障幼儿的道德发展

  在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加强幼儿的社会道德教育。让幼儿在学习语言文学文本时,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帮助掌握相应的社会性行为,或者鼓励幼儿对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行为进行探讨,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尤其是在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故事中,经常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和教会幼儿如何做人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复述上,还应该指导幼儿探讨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理,以及激发幼儿思考:“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如何做呢?”通过这些德育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幼儿提高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认识和掌握正确的社会性行为。同时,也能让幼儿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习主人公那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文学文本更为形象化

  在开展幼儿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时,针对幼儿普遍倾向于接受故事性比较强、图文结合的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教师不妨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书本上那些原本静止不动的文学作品采用图像或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帮助幼儿直观感受更加形象生动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在给小班幼儿传授语言文学知识时,这种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小班幼儿的识字能力较差,而对图画和动画视频充满了兴趣,教师如果能够将文学文本转化为图画视频,必将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小班幼儿学习《大苹果》这一课内容为例,教师在呈现文本内容时便可以采取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方式,将绿油油的草地和又红又大的苹果呈现出来。并且将小老鼠用力推苹果的过程制作成简单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小老鼠与乌龟伯伯的对话制作成幼儿模仿对话的形式,让幼儿现场为小老鼠和乌龟伯伯配音,以激发幼儿模仿对话的兴趣。综上所述,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发幼儿的智力思维和保障幼儿的社会道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语言文学读本时,应该从以上三个角度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荔.教育视野中的幼儿文学[M].江苏出版社,2005.

  [2]瞿亚红.论幼儿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篇5

  1.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说承载着其他文化的知识体,没有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就没有我国丰富的知识世界。汉语言文学探索着人类生存的意义,展现着人们生活的价值,其中心内容是我国优秀文学文化遗产。汉语言文学代表着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和民族意识的表达。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就业难这个现实情况不断放大,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也是日益苛刻,复合型人才需求走俏,当前的情况下,高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需要一场改革,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实用性人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学而至用的素质教育,使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价值实现最大化。

  2.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2.1教学模式落后

  在当代的汉语言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的教师还是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学习教师灌输的知识要点,这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有限。课堂教学缺乏生动形象,理论性过强,而实用性不足。长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变成被动,对于学习表现为兴趣不足,不主动摄取而被动接受,甚至出现厌烦抵触的情绪。同时,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知识结构未能与时俱进,很多知识教程版本较老,并未及时作出更新,没有跟上现实社会的潮流和步伐。

  2.2教学观念落后

  现在学生和家长普遍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平时会说话写字,掌握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足够应用日常生活,不想耗费过多的精力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上,同时,他们认为现在招聘单位青睐专业课好的'学生。结果,学校也把主要精力向专业课程教学上倾斜,导致汉语言文学变成冷门,学生和老师对此教育逐渐漠视。

  2.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许多学校有所展示,并逐渐成为很多学科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知识点图文声并茂地展现给学生,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润滑课堂气氛,进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风。但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相当部分的学校依然采取教师灌输学生知识的单线教学手段,这样很难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

  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3.1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明确教育的基本思想,端正教学的态度。学生是教育的根本,教学的课程结构设计也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这个原则,要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就是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培养优秀人才,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创立科学的课程结构,从课程的主体到局部做到统筹规范设计,只有这样才会不断提升课程设计质量,增强课程的整体性。课程结构体系是每个课程点以及课程内部结构有效而有机的结合,能否最大程度做好课程优化直接影响学校课程整体功能的发挥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形势就是要改革以往过时的课程结构体系,要做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个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当前的课程体系实际的应用价值。总结起来就是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社会实际应用为方向,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人才培养,学校的课程设计要以此为基础,使学生有充分的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3.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教学要求就是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我国经典文学知识素养。由于此专业的文化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做灌输式的文化传递,要不拘一格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评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前的各种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各种传媒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要对各种文化问题实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坚定教学创新意志,突破思维定势,勇于拓展思路,开辟出新颖的教育思路,行为上要专心实践,善于探索,不断总结和前进。

  3.3转变教学观念

  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改变。从前的社会需要人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而当今社会,这些人才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主动去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精华。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改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精神,提供浓厚的汉语言文学的气息,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在人文关怀的气氛中,领略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从而真正实现新时代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篇6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文化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在当前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展势必会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这就需要汉语言专业教师能够认清当前局势,培养学生对复杂文化的筛选以及自控能力,确保汉语言教育事业的平稳发展。就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专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推进汉语言教育有效开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多元化;汉语言专业;教学

  就目前各高校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接触过不同的文化,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对西方以及新型文化会出现盲目追捧、过度崇拜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会导致汉语言专业的教学难以展开,更会造成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人继承的问题发生。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教育文学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日方升,先进与传统、国内与国际的文化相互交织与渗透,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上缺少针对性。在部分人的意识中,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也处于世界的前列,导致其过分追捧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嗤之以鼻。现阶段的汉语言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缺少了对人们正确意识的引导,学生难以理解过于深奥的传统文学教学内容,进而逐渐对汉语言专业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单一老旧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足够的改革动力,也使很多高校将网络技术有机地融入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而就汉语言专业的开展现状来看,不少教师依然沿用过去单一、老旧的教学模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关于多媒体的课件也是老一套,丝毫没有新意,使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严重滞后了汉语言教育专业的.质量与水平[1]。

  (三)缺少明确的教学方向

  文化是一个学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指向标,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将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放在首要发展地位,合理引入或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教学过程中,缺少了明确的教学的方向,缺乏对学生意志品质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尚未形成学习责任感,拖后了汉语言教育专业的发展进程。面对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多元文化,各高校与汉语言专业教师应从学生与社会发展的角度重新考量教学方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使学生素质全面地发展。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教育专业有效开展的相关建议

  (一)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

  随着文化逐渐趋向于多元形式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关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体验,更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汉语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其有效性与针对性,适当地引入多元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对精髓文化的了解去除对西方文化或新鲜文化盲目崇拜的情结,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地发展[2]。

  (二)创新教学模式,打开教学新思路

  就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在校的学生多为“90后”,处于该时期的学生过早地接触过网络或者是多元文化,对过于老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失去兴趣。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专业要想有效开展,汉语言教师就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打开教学的新思路,调整课堂中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不仅如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时纠正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错误理解。另外,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将网络技术与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做好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引导工作。

  (三)加强汉语言教学的应用性

  在多元文化背景,汉语言专业教师应重视教学的应用性,让学生通过日常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方向放在学生阅读与运用文字能力的培养之上,拓宽学生经典文学作品的知识储备量,以更为客观的方式分析西方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使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之中认清文化本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3]。总而言之,面对多元化背景的不断深入,现阶段的汉语言教学依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存在大量问题。因此,各高校就应联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等相关举措,打开教学新思路、新前景,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坚定不移地将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徐田.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6-97.

  [2]李海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萍乡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5(2):100-103.

  [3]杨军.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4(5):92-96.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篇7

  摘要: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汉语言文学是最能体现其意义的,该专业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文化最有力的传播。本文以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为基础,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

  汉语言文学在我国高校所设定的专业是属于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项。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汉语言文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传播主体主要是教师,而接受知识的一方则主要是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历史文化特征的独特性,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帮助学生了解以及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意义。因此要基于后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的特征的同时将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对其所表述的意义予以深度思考。

  一、关于后现代教育思想的简要概述

  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授与被教授的模式,其主要提倡平等的观念,打破了以往教师将教学完全把握住,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控制学习行为方法。即以“去中心”作为教学理论,其教学模式以“对话”为要点,在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中交流互动,建立平等对话的教学。[1]平等交流“对话”教学模式的建立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理解以及尊重的和谐教学氛围被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同时,后现代教育思想下同样对于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视。该思想提倡将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且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其引入,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该专业,主动探究其深意。与此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这不仅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想象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后现代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其进行评价,而不是以传统的应试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统一定义的评价。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且独特的,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不同的评价尺度对学生的特点予以总结,通过针对性的评价,让其感受平等性的关注。在这样的指导下,最大限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从全方位提高学生了解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明显、强烈。

  二、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分析

  (一)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并予以综合性考虑

  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其教学法多半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教学。此方法虽然明确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汉语言文学学习难度大,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大,且理解不够透彻。此外,其教学法灵活性存在较大程度的缺乏,且实用性也不高。[2]因为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教学是老师对课堂节奏、内容等予以掌控,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下的被动学习,研究发现,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效果较差。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多,而且内容也比较复杂、艺术性强,学生难以识记,从而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并予以综合性考虑,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结合教学计划的'同时,从汉语言文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辅助应用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在较好地增强学生吸收知识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以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中小说、诗词、散文以及曲赋等占多数,这类文学内容的专业性强,就传统的以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讲解无法对其内容予以深刻的解析。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将开放与互动作为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其通过以“对话”为要点,在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中交流互动,建立平等对话的教学。因问答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发其说出对该类问题的看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教师总结补充,对问题进行深化。这样一问一答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教学模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

  三、结语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教改后新形成的教育思想,该教育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教育,以学生的人性化以及个性化作为中心思想,同时以对话式教育方式与提问式教育方式作为提倡点,主旨是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以便学习质量的提高。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指导,突破传统型教学方式所带来的限制性,进而可以更好地把我国优秀的文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艳艳.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6,12(2):77.

  [2]李晓红.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7(4):169.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汉语言之文言文学习方法的论文11-05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1-0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04-01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11-02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06-08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10-18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论文01-12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精选11篇)10-08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