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

初中化学几组概念的辨析

时间:2022-10-08 22:19:23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化学几组概念的辨析

  论文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重要的基础。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它们去解释一些重要的化学事实、现象,认识和理解其内在的本质。

初中化学几组概念的辨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辨析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之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学生学好化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对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学习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时,要在记住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它们去解释一些重要的化学事实、现象,并认识和理解其内在的本质,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为“知识网”。

  准确理解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往往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形相近,神不同”。在教学实践的双边活动中,都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教师首先弄不清楚,考虑不好在教学中的处理原则,便会影响教学质量。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列举几组,谈谈它们的辨析。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些易混淆概念,现将它们对比辨析如下,供参考。

  一、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这一概念中,为什么强调“这种物质”,学生很难理解。此时,笔者就打了一个比方:某人某餐厅吃完饭后,此时再让他继续吃一碗饭,他不会接受,若给他来点瓜子或糖之类的东西,也许他会欣然接受。此语一出,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对这一问题也产生了较深的记忆,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概念的形成是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如果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不仅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关于溶解度概念的形成,笔者让学生去摸索发现,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一旦学生有理解的偏差时,笔者会做适当引导,当然大部分错误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并纠正。这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帮助有偏差的同学纠正了偏差,而且其他同学给他们找出来的问题,他们会更易接受;二是使另一部分找到错误的同学对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得到了巩固。最后教师作总结,这样学生对溶解度的概念可以说是基本形成。

  二、充分反应、完全反应、反应一段时间

  在化学计算时,学生对“充分反应、完全反应、反应一段时间”难于分辨清楚,在审题中难于把握,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特别是充分反应。“完全反应”指物质之间刚好全部参加了化学反应,毫无剩余;“反应一段时间”指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了一定时间就停止,意指不完全反应;“充分反应”有两个含义:其一,物质之间刚好全部参加了化学反应,物质没有剩余;其二,各物质虽然充分反应了,但可能某一种物质没有全部反应,有剩余。

  三、组成与构成

  组成与构成是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两种说法。从宏观角度分析,物质由元素组成,故元素名称前不能加数量词,因为元素是属于宏观的不可数名词;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由基本微粒(原子或离子或分子)构成,故可加数量词。

  例如:对物质(H2O)的认识或描述从宏观上: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这样宏观领域中的“元素”恰好对应宏观的“组成”,因为“水”、“元素”均属于宏观领域中的概念,宜与“组成”相匹配。

  从微观上:一个水(H2O)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个构成不能改用“组成”)。即“个数”与“构成”相匹配。

  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时,应用“组成”。它一定用于物质及其组成一类的描述。例如:“空气是几种物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等说法中都用“组成”而不能用“构成”。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时,要用“构成”。它一般用于物质微观粒子构成的描述。如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些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等都用“构成”。

  四、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

  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发生的急速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即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膨胀。

  缓慢氧化是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动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醋、酒的酿造,铁生锈等都包含缓慢氧化。

  自燃是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缓慢氧化过程中也要产生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温度升高,达到了着火点,也会引起自发燃烧。

  这四者都是氧化反应,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氧化的速度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

  五、点燃、燃烧、加热、高温

  有些化学反应的发生是需要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通电等条件的。同学们在注明条件时,一定要区分各种条件的适用范围。

  点燃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其结果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可燃物被点燃后,燃烧产生的热可使其继续燃烧。点燃是引发物质燃烧所必须的温度条件,常需外界热源提供热量。一般来说,化学反应中有燃烧现象产生的,其反应条件是“点燃”,点燃不能写成燃烧,因为燃烧是化学现象,不是外界条件。因此点燃只是用来引发化学反应,不需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

  加热也是指反应条件,但与“点燃”不同,加热是在维持反应进行的温度范围。一般是从反应开始直至反应结束都离不开热源,热源不与被加热物质直接接触,加热的热源实验室一般用酒精灯。加热,一般为酒精灯火焰温度范围内的外加条件,其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500℃。对非可燃物需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若反应放热,则反应被引发后,加热可停止。对大多数需加热的化学反应,特别是吸热反应,则加热需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

  高温指有些物质反应时加热的温度要求较高,要改用酒精喷灯或别的热源,反应才能进行,这类反应就不写“加热”,应写“高温”。高温,一般指高于酒精火焰温度范围的外加条件,属于加热的范畴,其温度一般大于1000℃左右,可用酒精喷灯作高温热源。

  化学是初中阶段最晚进入我们课程学习的学科之一,于是,很多同学将化学预想为很难的学科,实际上化学却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一直在使用着许许多多的化学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化学学科的入门需要理解一些概念,因此,辨清这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再将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化学用语落实好(见化学用语一书),化学其实不难把握。化学的基础概念几乎是成对出现的,因此,这些化学概念的对比学习成为化学概念学习的特色,本文将化学起始阶段的几对概念进行了对比、梳理,理清化学学科学习的易混淆的知识,以期对学生化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王振超.试论化学概念教学方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1).

  孙国娣.正确把握化学概念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5).

  王秋芳.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J].化学教学,1996(10).

【初中化学几组概念的辨析】相关文章:

论商业侵权行为之概念辨析10-06

怎样提高初中化学概念教学10-06

“秘书”定义辨析10-08

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10-08

理财的概念09-30

批复的概念07-28

浅谈秘书定义辨析论文10-09

高考病句辨析ppt课件10-01

复数的概念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