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

化学专业本科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1-03-24 09:13:35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化学专业本科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化学教育专业要顺应基础教育的要求,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夯实师范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切实实现化学专业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化学专业本科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论文

  关键词::转型;教育;对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部明确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在此教育发展大背景下,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源头,高等师范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紧密对接基础教育,紧扣新课改的精髓,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的综合素质、高尚的师德师风的人民教师[1]。

  1化学本科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的对接问题

  当今基础教育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中学化学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过去单纯以教为主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探究式、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当前,高校化学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基础教育课改未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置滞后,不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其表现主要有:(1)学科专业知识课程较多,教育专业课程较少,师范特色不突出。对师范生来讲,自身不仅要有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更要有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把教育技术技能型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三笔字等)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2015年我院化学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教育类课程仅占7.25%,设置的课时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2016年调整培养方案后,职业技能必修课程模块所占总学分的比重提高到10%,2017、2018年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类课程所占的比重,所占比重提高到15%。(2)教学内容脱离中学化学课程实际,与新课改要求及素质教育不相适应。近两年我院的湖南省师范生讲课比赛的选拔赛,反映出化学本科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普遍欠缺,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技能欠缺,主要指教学语言运用、板书书写与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欠缺,主要指班级管理经验不足,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当,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教育问题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同事、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需进一步加强。(3)实践课程薄弱,教育实践没有得到高度重视;教学见习时间及教育实习时间过短。2014年以前,化学教育培养方案中教育实习校内外时间总计8周,因集中在某个学校统一实习,实习学生人均上课不足5节;与此同时,实验课程由于指导老师一次指导学生太多,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导致学生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基于此,高校培养的学生正式成为一名化学老师时,上课效果不是很理想。

  1.2培养模式的对接问题

  (1)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对接脱节,难以按照中学化学教师的需要有的放失地确定培养方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2]:倡导全人教育,强调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由教转学,提倡因材施教、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通过规划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结果来实现,设置大量的探究性课题,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推行学生的素质化教育、个性化教育。而本科师范教育的培养方案往往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设置的虽多,但往往是附属地位,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推崇的教育,往往都是学术型的,对应用型研究投入不足,忽视了传统的三笔字、普通话、教学法及实验、文本写作、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的设置。这些都直接导致师范毕业生综合素质不过硬。(2)化学本科师范专业的课堂模式陈旧、形式单一。从我校举办的第一届“永州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的交流情况看,目前培养的师范生专业基础普遍薄弱,难以胜任基础教育所开设的学科课程,与基础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现有化学师范教育专业授课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的是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中学化学教育需要的实际解题技巧、课堂教学设计、班级管理能力、课件制作训练相当缺乏,参与式、研讨式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3)教育实践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目前教学见习时间及教育实习时间过短,化学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延长教育见习及实习的时间。2015年以前我院学生教育实习时间为8周,在各个实习学校实习生独立上课时间人均在3节课左右,对提高学生教学水平的实际需要来说,远不能满足要求。

  1.3课程评价的对接问题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相结合,执行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新课程改革还提倡评价的多主体参与,强调在评价过程中,从单向的教师评价向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3-4]。(1)评价形式单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缺乏全面性。(2)评价内容不合理,仅针对教师所教内容,不设计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教师教学评价。(3)评价主体为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未体现。

  2化学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策略

  2.1教育理念的对接

  确定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学生观及教学观,认可人人能成才、存在个体差异,提倡张扬个性,因材施教。2.2课程设置的对接以培养学生教师职业技能为切入点,整合课程资源。(1)整合课程资源,确定核心课程,减少必修课程门类,增加选修课权重。(2)夯实通识教育课程,强化素质类课程。如:开设三笔字、普通话、文学鉴赏、论文写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等课程。(3)增加师范专业职业技能课程的课时及课程。如:增加《化学教学法及实验》课时、增设《学科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研究》、《学科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等课程。(4)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延长实习时间从2个月至4个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育实习的过程效益。教育实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覆盖面很广,包括:教育见习、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调查研究等各环节。实习要重点加强中学教材教法研究、校内模拟教学、校外实习等环节。注意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可采取教育见习、教育调查、顶岗实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5-6]。组织学生观摩名师大课堂的示范课教学活动,了解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各个环节,学习更多的上课技巧。编写教育实习、实训大纲,明确实习过程的任务,以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2.3培养模式的对接

  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养模式,根据基础教育现状及需求修订培养方案及指导性计划。(1)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加强化学教学法及实验的教学。(2)积极参与省、校两级师范生上课技能大赛、未来卓越教师大赛、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大赛等赛事,以赛练人,促进学生的教师技能、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3)与实习学校老师联合指导实习学生参赛(如:师范生上课技能大赛),通过“传、帮、带”,“听课、说课、上课、评课、演练”等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化学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综合素质,构筑本科师范院系与基础教育密切联系的桥梁和合作平台,实现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对接,为本科师范院系参与、研究和引导基础教育提供现实可能,同时,为本科师范院系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参照系统[7]。顶岗实习既是对师范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检验,又有助于师范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助于其教师职业技能的锻炼与提高。要进一步完善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双导师”制,即:由本科师范院系的教师和实习学校优秀教师携手组成导师组,指导师范生实习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严把实习指导教师的能力关,对优秀的指导老师在评奖评优、晋级方面给与倾斜,从而保证实习指导的质量;二是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对相关指导教师作出明确分工,并制定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使得指导教师对自己需要承担的工作一目了然;三是注重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四是加强师资培训,对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以提高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

  2.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课程评价的无缝对接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采取师生互评、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方法全面评价教学质量,合理设置各项评价所占权重,注重对每堂课的综合评价,重在过程评价,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

  2.5严格教师的准入制度

  “教师资格考试”将于2018年正式开始,届时将与“律师资格司法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成为我国三大国考。我们要严抓教师资格考试,所有基础教育的从教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师范专业课程学习和考核后,方能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后,才有从教资格。必须全面实施国标、国考的教师资格考试以及定期注册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

  2.6修订培养方案

  突出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专业素质教育与师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培养方案的改革应以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主要内容[8],在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上做文章,改革基础课教学,强化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加大素质教育课的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在培养方案中可以设置以下几个模块:(1)主辅修培养模块。学生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可跨学科门类辅修本校的另一个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修读辅修专业课程总学分不低于50学分(含:毕业论文),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即可获得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两个学士学位。(2)基础+方向的培养模块,即:大一、大二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大三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专业内的方向课程学习。(3)“1+2+1”[9]培养模块,即:大一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大二根据学生兴趣,分方向不分专业,实行主、辅修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大三进行化学学科内不同专业的选择,分化学师范教育及材料化学两个专业进行学习。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是核心主体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通识课程(分为:通识核心课程、通识拓展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分: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三个部分。我们应对学科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的调整,强化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培养基础教育需要的合格化学教育工作者。综上所述,只有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调整培养方案,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夯实师范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才能切实实现化学专业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参考文献

  [1]焦以璇.未来优秀教师从哪里来-4位全国政协委员为师范教育改革建言献策[N].中国教育报,

  [2]贾学娟,许宸玮,杨昊.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途径-以陕西理工学院实验班为例[J].文教资料,2015(4):53-54.

  [3]杨建国.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刍议[J].高教探索,2016(2):57-63.

  [4]徐群.“互联网+”时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初探[J].江苏高教,2017(10):46-48.

  [5]贾汇亮.新转制师范院校本科专业设置问题及调整建议-以“新师范”建设为背景[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8(1):24-30.

  [6]刘晓娟,吕秋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以与基础教育对接为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35(5):169-172.

  [7]张登玉,罗文,宋毅军,等.地方师范院校双向渗透式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探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137-140.

  [8]张伟坤,罗一帆,张长海.创新顶岗实习模式助推教师教育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06-208,242.

  [9]崔骋骋.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的“楷模”-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2):47-52.

【化学专业本科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论文10-21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03-27

化学教育的创新研究论文04-09

研究开发化学蓄热材料论文04-02

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模式研究论文10-21

高等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与硕士论文相结合的研究论文07-28

纳米粉体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论文04-12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男生专业认同度研究论文10-30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论文10-24

化学专业本科生简历模板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