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2-07-19 16:07:24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12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12篇)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

  导读:

  目前这种低层次的高校财务管理状况日渐成为制约高校快速发展的障碍。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总之,高校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做好日常财务以及学校财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拓资金来源、提高办学效益,以实现高校财务改革与高校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改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但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与办学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以“报账型”为主的高校会计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也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财会工作的重点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方面,忽视内部管理职能;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收拨、分配和使用资金上面。目前这种低层次的高校财务管理状况日渐成为制约高校快速发展的障碍。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重核算,轻管理,财务分析工作薄弱。目前,高校财务处的机构都设有财务科(会计科、计财科),财务会计一直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虽然能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但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信息;只重视事后监督,而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2、效益观念淡薄。由于体制原因,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理财意识,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部分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缺乏可行性研究报告,盲目性较大,造成高校办学经费不足,效益低下;许多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工作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另外,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执行刚性不强;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改变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控制范围和控制内容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违规资金运作现象;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有些高校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制度形同虚设。

  5、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关系陷入了传统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的恶性循环。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处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或不交钱,甚者人为造成会计资料失实,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要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更要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财务分析工作,以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势的财务顾问服务。

  2、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建立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必须强制要求高校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为高校发展计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为更好地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必须改革,即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高校活动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高校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保证高校财务状况正常化开展为基本目标,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首选目标,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永恒目标的科学化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3、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可持续全面预算体系。高校要从预算编制开始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进行基本数据收集,按照高校计划、高校规模和定员定额规定准确编制部门预算,按照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另外,从技术上改进高校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在促进高校预算编制的过程、结果能够适应高校理财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还要采用高水平的零基预算或弹性预算模型来拓展高校传统的年度预算框架,建立以资产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程序,进而监督高校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当前高校要特别重视货币资金、校内结算中心、实物资产和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相应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5、理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其次明确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学校直接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负责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任何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之外,财务处要参与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决策,必要时提出决策建议,学校所有涉及收费的业务均应由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6、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现行《高校财务规则》对高校财务报告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能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的一般性层面分析,根本不能反映高校整体的业绩和效率、效果、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运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

  7、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总之,高校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做好日常财务以及学校财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拓资金来源、提高办学效益,以实现高校财务改革与高校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2

  1、高校经济管理的相关概述

  它可以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系统,各种毫无关联的生产力通过有效管理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现实的生产力系统。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就是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经济管理水平越高,则证明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结合得越科学,生产力等诸多要素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和综合力量,也就会有越来越强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大经济效益。

  2、加强高校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2.1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要求加强财务管理

  我国高校会计长期以来的工作模式就是事后核算,记账、算账、报账等原始功能还就是高校财务工作的核心,严重忽略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高校改革因这种“报账型”的工作模式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作用,被动地进行财会工作。尤其就是近年来高校普遍存在因各种融资和巨额银行贷款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都给高校财会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一些列变化都要求着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合理配置和利用资金,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从而真正做到为学校发展和规划起到“参谋”的作用。

  2.2财务管理因高校筹资多元化注入了新型的理念

  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也让我国高校在筹集教育资金方面由传统的国家拨款到多渠道筹资的方式,当前高校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银行贷款、财政拨款和收费收入。高校想要扩大规模和实现更大经济效益,就要在原有的教育资金方面提高使用效率和资产运行质量,寻求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可挖掘校办产业、科研转化及社会捐资等资源,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则就是创建健康而又稳定的资金保障,也就是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和教学的前提。

  2.3财务管理因高校办学体制和理念的变革有了新的需求

  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由传统的服务型产业到当今供应社会人才所需的模式,自我发展和自主办学就是当前高校存在的主要形式。从追求单一的社会效益到以教学为中心,都在说明高校的改革变化。财务管理就是全面提高高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手段,也反映了经济效益的办学成本、资金使用和偿债能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面前进。

  3、目前高校所存在的经济风险

  3.1负债风险

  高校负债风险指由于各种宏观经济环境、微观条件及资金供需等方面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高校正常运行和发展。首先,高校会因扩展规模带来贷款债务风险;近年来高校已经从传统的服务型办学模式逐渐过渡至自主办学,确立了法人主体地位,因此也具备了向社会举债的法律资格。一些高校自1999年扩招之后,学校中的教学设备、基础设施(图书馆、学生宿舍)等都无法满足扩招后的需求,从而需要引入大笔资金来扩展学校规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借贷为1500~2000亿元左右,但由于学校资金入不敷出,就导致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然而情况更为严峻的就是,当高校在接受着国家财政拨款、学杂费收入及其他渠道的融资后,仍然面临着收入不足的现象,该如何偿还向银行所借的贷款,教育部形容当前各高校的负债现状,可以用“危机”来概括且形势相当严峻。以吉林大学为例,自2000年合校以来,吉林省对吉林大学的投资不足3亿元,而教育部的拨款也不能满足吉林大学越来越大的“胃口”,2000年开始,吉林大学开始了贷款热潮,2000年9月,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与吉大签署合作协议,将为吉大提供千亿元贷款,支持吉大学科建设设备改造以及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等,在后续几年,吉大迅速把大笔现金花了出去,随着学校步入付息高峰,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大,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吉大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就是因为贷款还有一笔重要的流向就是组建了吉林大学科技园,并修建了一栋建筑面积4万平米的创业孵化大厦,吉林大学还创办了一批企业,学校全资企业73家,控股12家,参股12家。吉大陷入负债风险,首先就是因为混乱的高校管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依法拥有作为高校办学自主权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自主权,贷不贷、贷多少,学校有权自主决定,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的混乱现象在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极大地影响了贷款资金的安全。其次就是扭曲的银行管理,银行敢于以信用贷款的方式,不顾高校的还贷能力向高校发放巨额贷款,正就是抓住了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即政府提供的各种显性或隐性担保,这种扭曲的理性使得银行虽然尽职尽责地进行了贷款管理,但当高校出现还贷危机时,银行作为放贷方也难辞其咎。

  3.2人力资本收入风险

  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实践经验、迁移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这种知识和技能可以为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人力资本。而针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就是通过货币或实物等投入来改善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指标,劳动产出的增加可充分反映改善结果。人力资本投资涉及多种形式,如医疗保健、培训及学校教育等。人才资源的竞争就是目前各大高校的发展战略之一,人才的流动因市场经济有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但高校对已投资的人力资本上也越来越难,风险也就越来越大。首先人才流失所导致的经济风险。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人才流动也在不断增强,也相应地增大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如果在对人才进行了投资但收获不到理想的效益,甚至人才流出,那么则形成了流出损失风险。我国高校在招聘博士生导师、学科学士及知名教授时善于运用大量经费和时间,如果所引进的人才与进入的工作岗位与学校发展所需不符,出现两种现象,一就是引进人才的能力远远高于岗位所需,这种“名人效应”只能在某段时间内发挥效应,但不适合高校长期发展,流失率较高。另一个方式所引进的人才低于岗位所需,还就是因“名人效应”占据岗位,但无法推动学科专业发展或将其带入相反的方向。如高校某一学科的发展倒退到历史前期水平,由于该团队的流失导致校内其他人产生动摇心理,可能会导致其他人继续流失;由于该知名教授B及所在团队的离开,慕名前来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都会下降,这些都会间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然而,对于引进某一个教授来说,一旦选人不准,引进后未能发挥预期效果,高额的投入难以产生效益的时候,这种风险都会显现出来,且持续性很强。引进高层次人才选人不准损失的还不止就是高额的引进费用,由于目前高校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适合岗位要求,产出较小,效益较低,又难以辞退,其所在的岗位需要较高的工资津贴等待遇的维持,后期的成本绝不低于前期的引进费用。由此可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经济风险还就是非常巨大的,人力资本投入风险在高校中己经悄然出现。

  3.3资产风险

  高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国家对高校资产的管理和控制都依托于高校的资产管理,让其为高校创造合理的经济利益和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高校资产管理包括对高校资产的核资、清查、评估、投资、收益、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也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目的就是管理产权,优化配置高校经济资源。

  4、实现高校经济价值的有力措施

  4.1向开放型高校经济管理模式过渡

  近年来,中国经济模式也摒弃了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渐摸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方向。而高校也应效仿中国经济,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从而更好的适应中国经济和高校自身的发展。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较为封闭,不利于我国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和知识创新。高校经济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也存有很多弊端,如资金管理过严、机构臃肿、保守管理方法,各经济职能部门缺乏良好沟通等都制约着高校生存和发展。

  4.2建立高校未来经济风险分担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风险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而对经济风险的防范应在体制上形成承担和分担机制,构建一个未来经济风险分担的制度框架,如从资产运营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产业运营体制及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方面来明确各自的风险责任,使经济风险之间的依赖性大幅度降低。如针对人力投资风险,在规避风险时可实施全员聘用制改革;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则就是聘用制,包括签订聘用合同、公开招聘及聘期考核制度,此项制度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改革聘用制的目的主要在于严格监督、有效激励及完善用人机制,待遇可随着员工实力来上下调动,打破以往岗位与职责分离和职务终身制的聘用制度,全面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再例如,还可通过高校校际合作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方式就是以高校为主体的合作,通过校际间信息资源、设备资产、师资力量及学科建设等方面来实现优化配置,整合资源,一定程度上可节约办学成本,提高资金和资产的利用效率。各个合作方在这种校际合作中始终保持着独立的身份和地位,在原则上都就是平等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来选择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同样在承担义务方面也具备相应的权利。

  4.3转变高校经济管理理念

  人就是实现管理的主要因素,如果对人的管理仅仅局限于监督、制度、规划等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却被严重忽略。所以,高校经济管理工作应坚持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被管理者的合理经济利益诉求应被尊重,一定程度上可运用激励措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师生。人本管理的工作理念就是在应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方面要大胆放手,鼓励职工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高校应在决策制定中让被管理者参与其中,大家共同协商成为人人都认可的制度,在实现高校经济价值也协齐力,促进成果转化。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会应用于高校的教育管理行为中,然而一些高校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却忽略了社会效益,虽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紧密相连,但仍要坚持两者利益共存。实现社会的手段和途径还要依靠经济效益,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结合两者之间效益,也就是高校经济管理发展的基础之一。

  4.4大力挖掘校内外经济资源

  不失时机地提高高校经济管理能力,还在于巧妙挖掘校内外的经济资源。校内的经济资源主要在科研能力方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与同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偿服务,以此来实现经济价值。还可利用科研成果参与市场竞争,使其逐渐过渡至生产力,扩大经济发展思路,实现经济与技术的结合。而校外经济资源要善于搜集适合学校经济发展的信息并应用到高校经济管理当中,不能固步自封,积极摸索高深知识,快速地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中,寻找更多与自身经济发展相符的合作伙伴,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5、结语

  总之,经济在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激烈,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经济问题,高校应针对现实状况制定相关制度和化解经济风险的措施,改变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向开放型高校经济管理模式发展,解放高校生产力,大力挖掘校内外隐藏的经济资源,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从而最大限度实现高校经济价值。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高校的连年扩招,导致高校从基础扩建、教育、科研、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急剧增加,而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改变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暴露出高校基建投资管理的不足、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高校财务风险增加等现象。本文针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意见和建议;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和迎接“入世”后我国有条件地开放高等教育市场的挑战,高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公益性福利事业单位转变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高校由政府全额财政拨款变成地方财政拨款和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但高校的许多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独立法人”的财务管理要求。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逐年加大,但由于基建工作投入大、专业性强、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等特点,导致基建资金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不能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变更基建计划。部分高校在基建工程立项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在实际过程中存在任意改变投资规模、内容的现象,往往投资规模突破概算好几倍;第二、自筹和贷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部门高校在基建立项时,申报自筹计划往往大于学校财务支出计划,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了加快基建工程的进度,又往往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没有很好处理拨款、自筹和贷款之间的关系;第三、基建报表虚报和少报基建投资完成额。部分商校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其目的是为了不影响下年度国家拨款,同时也为了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

  2、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不健全

  单位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1)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内部控制,弱化了对科研经费和银行贷款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

  (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学校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

  3、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薄弱

  银行贷款是高校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银行贷款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的性质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银行贷款是学校的借入款项,其实质是一种负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银行贷款筹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的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

  4、创新的高校管理制度――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高校允许学生依照教学计划,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课,在遵守选课制的基本规定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提前或滞后毕业。这样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而高校间的学分互换又是完全学分制的一个特点,这些创新的高校管理制度给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带来新的要求。

  5、资产管理混乱、不规范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最根本不同就是折旧问题。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高校的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只重视价值管理,而忽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二、加强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加强和完善。

  1、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

  执行国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按照教育部下发《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试行办法》实施高校财务管理,深刻理解办法中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根本任务、基本职能、工作原则、人员素质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并运用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2、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

  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部门开展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直接依据。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种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增加高校的收入,控制支出、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遏止腐败行为,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促进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

  3、树立风险意识,控制贷款规模,确保高校财务安全

  加强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有偿性认识,树立资金成本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所谓资金成本就是在获取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也就是利息费用。所谓财务风险是指银行贷款到期时必须还本付息,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学校正常的财务活动和不能归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因此,高校在利用银行贷款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

  三、结束语

  国家要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在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过程中,广大高校要积极转变思想、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4

  1、目前大学财务管理的近况

  高校的财务管理不同于其他的财务管理,就目前情况来看,二者之间呈现的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这就导致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没有秩序而言,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第一,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高校的发展与财务管理出现脱节的现象,高校的财务管理不及时导致其透明度不高,这就造成了财务资源的必然浪费。第二,学校不同于社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提前做好财产风险评估,学校在运营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问题也较其他企业要多得多,所以这就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变得极其复杂。第三,学校的管理不能跟企业管理等同起来,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且大本分高校是归教育部管理,学校缺乏专门的财务管理团队,这就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之间相互的不协调。第四,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是根据职位的高低来划分的,这就影响了财务运行环境的健康发展,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的极端化现象,从而制约了高校财提高务管理的水平。

  2、如何提高大学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提高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

  学校想要提高关于财务方面的水平,就要分析在运营的过程中,自身所存在的财务问题,要杜绝风险集中的现象产生,将可预知的财务分析事先进行分摊,妥善处理高校的财务风险。例如,不管的什么资金,只要属于学校就要严格管控,对学校的资金用途进行分类,控制字进德使用数量和规模,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资金的准确性,合理处理学生所交的学费,明文规定学校资金的使用方式。对大学的财务管理实行责任制,明确个人责任,防止利用职位或权利之便在高校资金的使用范围外进行挪用,尽量降低学校的财产风险。

  (二)借鉴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

  一般的公司或者企事业单位,都建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者财务部门,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借鉴,成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可以使职权、财务以及权限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成立财务机构,高校才会把财务的工作重心转向管理。对学生的奖助学金以及老师的工资等,可以交由专门的财务机构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保证正确性,还能提高效率,所以成立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借鉴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可以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效避免学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不良问题。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强大的监督体系,学校通过借鉴其管理办法也能够获取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为学校的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良好的运行环境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利的,通过运行环境,可以将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可以将财务根据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级处理,这样可以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进行分门别类,财务管理才会井井有条,从而形成真实的财务状态。例如,将学生和老师的资金进行分类,将学生所缴纳的资金更加细化的分类,将教育和行政的资金进行分类等。对资金进行细分,虽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但可以减小其风险发生的概率。

  (四)建立并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高校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高校财务制度是减小高校财务风险所必需的,建立适合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我们不能仅仅站在财务风险的角度去看待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我们要综合考虑经济与效益等各方面的因素,高校想要合理的规划与财务有关的各类活动,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很好地规划财务活动,才能协调好高校预算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指导高校做出合理的财务指标。例如,在教学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高校就要事先进行资金预算,制定合理的运行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等,在保证资金透明度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投资。种种现象表明建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所必须的,只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高校财务管理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3、结论

  目前,我国高校在建设运行的过程中,资金制约仍是主要因素,高校发展所需的经费与投入金费成反比例关系,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解决,有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高校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尤其是财政方面的支持,有了资金作为后盾,学校建设才能如火如荼,高校建设主要依托于学校财务,这就要求学校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审时度势,树立积极地工作态度,认真的做好财务工作,降低学校的财务风险,让学校利用有限的资金建设高水平的高等院校。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5

  [摘要]

  要适应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必须创新。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包括树立全方位理财、融资观念,内部控制的观念等。高校财务管理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与时俱进,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创新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创新;观念

  一、树立具有风险意识的全方位理财、融资观念

  为适应管理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高校财务管理应尽快转变理财和筹资观念。首先,转变理财观念。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要摒弃过去那种办学经费完全依赖政府、财务工作重点就是把好用钱关的旧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纠正和强化理财观念,坚持科学、效益的理财观念,依法理财,重视资产的时间价值。其次,转变筹资观念。高等学校办学资金筹集不再单一依靠政府拨款,而应充分发挥高校优势,通过办学广开财源,树立以开源为主体,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思想增加学校财力。筹资观念的转变,表现为由注重支出管理向注重收入管理转变。高校财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形成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新格局。第三,利用融资工具支持高校发展高校经费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除向国家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等多渠道筹资外,高校还应积极利用金融工具进行融资。首先,合理利用银行信贷资金。高校可以根据资金需求,预计未来偿还能力来确定贷款额度,以筹集学校在基本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各项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但须量力而行,高校一旦背上沉重债务包袱,直接削弱高校发展潜力。因此,如果高校欲大量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则需要对未来几年高校学费收入进行很好预测,对风险进行很好把握。其次,善于利用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利用项目的未来收益来融资,以项目资产为融资抵押,对高校其它财务没有影响,实现了风险隔离。对高校来讲,学生公寓、食堂、招待所等后勤资产项目往往具有稳定的收益,可以采取向高校职员或社会其他主体进行融资的方式进行。高校职工持有高校的一些项目融资债可以降低资金成本,而且项目一旦赢利良好,职工可以享受到高校发展的好处,调动职工关心高校发展的积极性。

  二、树立内部控制的观念

  当前,高校正在深化体制改革,财经工作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给高校经营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旧财务管理体制与高校资金来源迅速扩展现状发生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经费使用不讲效益。二是财务管理体制未理顺,财务分散。高校深化改革,经费来源渠道在迅速发展变化,而财务管理体制却未理顺,学校内部财务机构五花八门,财务主管只注重会计核算,忽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呈现无法可依、有法难依、有法不依的局面。校内各部门争占学校资源,用钱找公家,收入归自家,学校用钱求大家,学校财政严重失控,造成财务分散,削弱了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经济责任不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管理上的问题,我们高校财务应该牢固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只有观念树立起来了,才能把财务工作抓好、抓实。

  (一) 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体制。学校的各项事业活动得到顺利进行,单强调校长负责制是不够的。事业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必须实行分工协作,建立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制度,各层次、各级领导应分别承担起与其职能相应的经济责任,使权利与责任结合。同时,学校各职能部门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将目标分解到人头,使学校各项经济工作得到落实,内部审计进行经常性检查,对各类经济工作的有效性、效益性进行评估,

  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效。

  (二) 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控制程序。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学校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因此要在交易授权、责任划分、独立稽核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如:在材料、物资、设备的采购上,由有关部门提出采购控制程序,由使用单位做出预算,学校授权专门部门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内部审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控制度测评,评议内控制度的合规、合理及有效性,以便提出审计意见,促进提高管理水平。

  (三) 强化和规范票据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强化和规范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购买收款收据。从源头上控制货币资金的流向,确保集中统一管理。其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各单位除教学、办公用房外,统一收取一定比例的占用费;对仪器设备的收费部分提取一定比例折旧费。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宏观调控制度,集中这部分财力进行大规模投资;另一方面可有效遏制争占学校资源,促使各部门投入时计算成本,讲求经济效益。

  (四) 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现代审计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要在努力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增强宏观意识,拓宽审计视野,讲究审计效益,要转变传统的为查账而查账的狭隘观念,树立内部审计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的现代审计意识。内部审计工作既要到位但又不能越位。内审人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将审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只有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才能被接受,才能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发挥优势,才能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完善内控制度。

  综上而述:我们的高校财务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保证财务管理创新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翠梅. 浅谈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5,(02)

  [2] 陈建胜.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 会计之友 ,2005,(02)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在高校运行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有效的控制高校运行成本,实现高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当前各大高校纷纷研究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机制,而财权配置能够将事权和财权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正确认识到财权配置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问题,加大财权配置应用研究,为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1、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的内涵和特点

  (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的内涵

  高校财权配置是指赋予学院或者是部门事权的同时也赋予其财权,将财权下放到各个学院或者是各个部门,通过支出行为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学院或者是部门的收支平衡。财权配置的学院或部门是高校财权配置的桥梁,通过学院或者是部门的自我财务管理实现高校资产的分配与再分配,进而能够积极整合资源,调动各个学院和部门办学的积极性,达到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在财权配置模式下,高校财务管理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集权和分权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到高校财务管理的责任问题。一个是财权与事权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到高校财产分配的要素和模式问题。

  (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的特点

  (1)集权与分权有效结合

  财权配置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权利下放,但是过度的权利下放会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出现混乱,这就要求一定的集权,因此,集权与分权的有效结合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的首要特点。在集权与分权有效结合的条件下,首先就是要处理好财权分权与核算权集权的关系,在学院或者部门内部实行财权与核算权分离,将学院、部门的核算统一到学校核算体系之下,形成学院和部门按照各自需要自主安排财产使用和配置,然后统一到学校核算体系中进行核算,进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的有效运行。

  (2)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统一

  在高校日常运行过程中,学院或者部门按照各自的教学任务、师生生活以及科研内容安排相关事务,例如教学课程安排、教具购买、教室使用、教师培训、科研经费申请等等,而这些事务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过去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学院和部门内部各项事务的进展,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科研力量的提高。在财权配置管理模式下,学校将财权下放到各个学院或者是各个部门,为各项事务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2、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的对象及要素

  (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的对象

  高校各种收入是财权配置的主要对象,这些收入按照不同的类别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按照收入的来源进行划分,高校收入包括政府拨款、教育事业获得的收入、科学研究带来的收入以及其他各项收入。政府拨款包括政府提供的教育经费支持、科研经费拨款、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等,而教育事业获得的收入则主要是指高校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等。科学研究带来的收入主要是指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收入或者是科研专利费用等。如果按照收入的性质进行划分,高校收入主要包括限定用途和非限定用途两大类,其中限定用途是指高校对这些收入只有使用权,没有改变其用途的权利,例如国家助学基金、科研项目经费等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任意自主安排相关收入的使用,例如当地政府拨付的日常经费等。

  (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的要素

  高校办学的各项支出活动是财权配置的要素。高校的支出项目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按照财务支出的用途来分,教师工资、学校公用经费、业务费用、科研项目专项支出等是财权配置的主要要素。如果按照财务支出的类别划分,财权配置的主要要素是按照非限定用途收入进行的基本支持以及按照限定用途收入进行的项目支出。

  3、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的载体——高校财务预算

  (一)高校财务预算在财权配置中的作用

  高校财务预算是财权配置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的载体,通过学校财务管理主体的影响,在财务预算模式下实现财权配置的集权与分权有效结合以及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结合。

  (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管理模式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财权配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统一领导”,学校在财权配置管理中具有绝对的统一调配权利,被赋予财权和事权的学院和部门必须按照学校统一的采取管理制度和规范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不允许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管理混乱,各个学院和部门要将各自的预算纳入到高校全面预算体系当中,由学校统一调配。其次是“一级核算”,也就是上文提高的核算权集权,被赋予财权的学院和部门有权利安排财产的用途和方式,但是在财务核算方面要统一到学校财务处进行核算,一级核算是高校财力集中的重要保证。、第三是“分级管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分权,在统一领导和一级核算原则下,将部分财权下放到各个学院和部门,各个学院和部门根据各自的事务开展事权与财权的协调统一,稳步推进各自的发展运行。最后是“专项调控”,专项调控是学校掌握着各类专项经费的配置,例如学科建设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验室建设项目等专项校务活动。专项调控是根据各个高校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和布局以及重点发展对象来确定的。

  (三)财权配置模式下高校财务预算框架

  在财权配置模式下,高校财务预算框架包括四个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学校层面的财务预算,即“一级预算”,第二个部分是学校下属的各个院校和部门的预算,即“二级预算”。第三个部分是学校专项预算,即专项科研经费预算、实验室建设预算等等。第四个部分是转移支付。其中“一级预算”与“二级预算”都由支出预算与收入预算构成。而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个学院或部门使用学校下拨经费安排的支出,例如教师工资、学院运行经费等等,与”二级预算”有重复的地方,在进行全面预算计算时,要将转移支付部分减去。另外,为了实现通过预算控制成本的目的,学校可以将财权下放范围和数额与学院办学绩效相挂钩,通过各个学院和部门的绩效考核配置财权,这样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率,为高校获得更好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4、结语

  随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权配置模式作为一种完善学校办学能力、激发学校创新发展能力的财政管理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中。)在财权配置模式下,通过集权与分权、事权与财权的有效结合,以高校财政预算为载体,通过构建高校财务预算框架,对高校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财权配置管理,极大的提高了高校财产使用的有效性,为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7

  一、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财务内部审计是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关键。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只是进行单纯财务审计,没有对各项经济活动及控制体系进行充分分析,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实施全面的财务行为评价,最终造成财务资源、财务控制等与高校财务管理需求相脱节,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益大幅降低。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虽然强化了财务内部审计建设,但只是对审计工作进行提升,并没有实现财务审计在管理过程中的渗透,最终造成审计与控制脱节,导致审计内容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各项管理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益。

  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1.完善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应该要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够达到管理目标,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减少财务问题的出现。完善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从学校的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制定出适合本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从而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其次,要做好相应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高校管理的不法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尤其是要加强组织控制、人事控制以及纪律控制等工作,减少财务管理问题,加强高校财务部门的控制力度。最后,要提高内部管理人员对控制制度的认识,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做好财务行为的监管,真正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定。除此之外,管理人员也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控制理念,真正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发挥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实现高校的良好发展。

  2.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

  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状况,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时应该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编制,同时选择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将各项数据精确化,从而达到预算管理目标,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必须要遵循平衡原则,尽量避免赤字预算。预算管理人员还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时掌握高校的各项财务信息,才能够准确把握预算数据,从而增强预算方案的适应性。

  3.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时,应该要制定出比较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这样才能够满足高校财务管理需求,增强财务控制质量。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成本提高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民办高校来说,它们在运行中需要自负盈亏,因此面临的财务风险性较大。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关风险的防范工作,规范财务人员的各种财务行为,做好财务风险预期,并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最大限度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够满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求。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学习到更多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做好各项数据的处理工作,减少财务管理问题。其次,要积极引进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同时还要引进竞争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在财务管理中能够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最后,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操作水平,并对电算化会计信息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

  5.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需要有相应的审计部门,这样才能够达到监督管理目标。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可以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就要对各项业务实施监控、检查,对各项经济事项进行审计,从而为高校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规范高校的各项经济行为,最终达到高校管理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应该要制定出比较科学的策略,做好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从而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同时财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财务控制水平,降低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8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几乎将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上,然而却忽略了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教育行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如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也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财务管理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给予了高度重视。

  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上都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部分高校改革方法科学合理,不仅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而目_给高校未来的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部分高校由于在改革方面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所以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效果不尽人意,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严重的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缺乏有力的依据

  就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财务管理制度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使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而目_也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是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就我国部分高校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看,由于高校管理者缺乏对管理制度的正确认识,忽略了其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2.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之间存在偏差

  在高校的发展中,所涉及的资产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两类资产都在财务管理的范围内。因此,无论是哪一种资产,都要进行科学管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偏差,这种偏差主要体现在相关的财务报表上。

  3.财务经费和专项补助缺乏合理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经费和专项补助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一个问题所在。其中,财务经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该项费用的功能主要是支持高校发展过程中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各项教学任务的充分完成。

  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措施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之所以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校领导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正确认识,忽视了其重要性而导致的。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然后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结合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来看,具体的完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而目_也是财务人员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所以,财务管理部门在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时候,首先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务必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向有关领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2.采取科学的资产统计方法

  资产统计方法是否具备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之间偏差的大小。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想要从根本上确保资产统计方法的科学性,首要任务就是展开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统计,以此来确保固定资产以计提折旧方式替代原提取修购基金的做法,进而增加“累计折旧”科目,规定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其最终效能不会受到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对无形资产进行统计的时候,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按照受益年限进行平均摊销。这样一来,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之间的偏差就会大大缩小,二者的价值体现便能够更加真实、准确,从而更好的对高校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3.加大对财务分析制度的推广力度

  所谓财务分析,主要指的是对高校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资金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分析制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将直接关系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在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时候,应该加大对财务分析制度的推广力度,根据高校未来发展对财务管理的根本需求,对财务分析制度进行科学制定,制度中除了要包括对财务状况的剖析和评价之外,还要包括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将评价内容真实的反映出来。

  4.完善财务管理方式

  随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财务管理方式所呈现出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从而无法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根本需求。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对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方式。其次,要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创新,选择最合适学校财务体系的财务管理方式,从根本上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以此来更好的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高校未来的发展,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虽然高校对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其进行完善,但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使其更好的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促进高校的良性运作。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9

  管理会计以信息系统为运行基础,以企业管理当局为服务对象,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从发展上看,其前身是成本会计,建立在“标准成本”与“预算控制”的理论上,同时,还引入了“差异分析”及“本量利分析”的方法;从内容上看,管理会计由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等相关内容组成。西方管理会计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形成了三种重要趋势:注重对长期本量利分析法的运用;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得以确立;管理会计职业化和专业化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国在管理会计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与完善的财务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相比,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学术研究方面应该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推向更深远和更广博的方向;实践应用方面应将管理会计理论运用到企业中,结合财务会计知识,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而服务。总之,将学术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推动中国的管理会计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缓解高校资金压力,优化配置高校资源,促进高校良性发展,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我国高校财务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

  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中最大的缺陷是所有者缺位。国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者,高校资金的所有者是国家,国家为高校提供大量资金供其发展,但并没有要求其偿还,也没有要求高校以营利为目的,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这些国有资产交给高校进行自行管理和调控。国家为高校投资,但并没有对高校资金的使用和投入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致使资金所有者缺位:高等学校行使法人权力,但其并不承担相关的委托责任。因此,对高校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有所缺失,高校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核算盈利、亏损和相关成本支出,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没有发挥高校的财务管理功能。

  (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

  我国高校的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师资力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主义体制不断完善,加快了高校融入市场的进程。然而,高校经济活动形式内容多种多样,日益丰富,与此同时,也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对高校财务体制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财务对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内容越来越重视。虽然高校财务设置了统一的指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财务分析,但这些指标尚未将高校发展的规模、效益、速度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在内,还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要求;就高校财务现状来看,财务分析在高校财务工作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高校并未对财务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也未对其进行分析,无法通过财务分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高校的财务管理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不健全的体系制度忽视了财务管理在高校的作用,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三)高等学校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即高校校长直接领导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部门直接对高层领导负责,而不是对高校的实际情况负责,这种方式必然会造成财权分配的矛盾。目前,高校财务统一领导的状况有两方面不足,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追求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我国学校普遍是校长负责制,在这种制度下,高校财政分配权在校长和中层领导手中,这样尽管加强了财政调配权力,但没有形成相应的经济责任制,或者虽然建立了相关责任制度,但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不发挥应有作用,在使用审批支出权力的同时,没有将支出后果、学校收入等因素考虑在内,这就与高校的实际经济活动相背离,没有很好地保障高校良好发展,不利于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当今企业的财务部门,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财务业务的核算,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财务管理。高校过去采用的传统会计核算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的需求,应以改革促进高校财务体制的发展。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还不够成熟,处于初级阶段,应将管理会计引入高校,从而对高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财务管理。将管理会计引入高校,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一)有利于完善高校的会计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将二者有效结合可以提高高校经营管理水平。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提供相关信息,为其作出有效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对高校来说,管理会计对评价高校内部管理和提供外部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在会计核算完成之后,可以运用管理会计提供的相关指标衡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可以为管理者作出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实现高校的财务管理和控制规划。管理会计可以帮助高校合理引进各种教学设备,更新、兴建固定资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保障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优质生源,形成良性循环。

  (二)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决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亟需改革,走转型发展道路。高校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还应对未来发展提供准确的预算和有效的经济规划。管理会计结合之前的计划成本资料和实际成本资料,运用科学的管理会计方法,分析教育成本和学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将成本细化,为编制预算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加速高校的发展。另外,管理会计在引进科研技术、利用外资、更新或购置教学和实验设备等方面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经济评价,推动高校健康快速发展。

  (三)管理会计为高校财务保驾护航

  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财务会计可以节约企业财务成本,为企业开拓市场等提供很好的资金支持。高校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同样需要资金,需要适当扩大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形式多样化、筹资渠道多元化,学校与其他学校、与企业之间在研究项目、科研成本、管理费用等方面均有竞争。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推广管理会计,帮助高校节约成本、避免财务风险,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有利于学校领导对下属的考核

  管理会计可以对整个学校的经营环节进行监控,同时将高校管理的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统,监控财务核算和分析的全过程。因此,管理会计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收入、支出、成本、利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考核、评价,为学校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加强学校管理层对各部门的监督和控制。

  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很多高校正在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因此对投资有较大需求。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资金使用率,规避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成本。投资决策中包含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二是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同样的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计算资金价值时,应将货币时间因素考虑在内,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按照统一时间进行折算,这样比较才更科学。高校可以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运用到管理会计中,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分析,同时充分考虑风险和报酬,运用概率分析权衡二者关系。以净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等为评价指标评价投资项目和经营业绩,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合理配置资金资源,优化投资组合,达到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一般来说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周期长、环节多,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严重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因此,项目投资应该在调查研究后,按照管理会计中的科学投资决策程序进行分析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有效。具体来说:高校投资项目的提出是根据其长远发展战略和投资环境的变化,在把握良好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提出的,可以由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结合本校的长远战略提出,也可以由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学校的现状提出战术性的投资;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由高校相关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完成;投资项目的决策则由学校高层领导或是相关部门领导制定;项目投资经商讨同意实行后,财务部门应积极筹集资金开始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考核控制工程进度、施工成本、工程质量等,使投资按预算保质保量完成;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既定的方针、程序,另一方面应对原来的投资决策和实施计划进行评价,并且根据变化的情况作出合理、适当的更改,保证投资项目完整有序进行。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没有树立预算管理意识,国家财政拨款是我国高等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学校获得财政支持后无偿使用这些资金。这样导致部分高校使用资金时不能将资金合理有效地统筹安排,缺乏成本管理意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还不健全,高校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第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全面,编制程序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对优化预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三,没有强有力的预算执行约束力,很多高校缺乏预算激励机制,使用过程中节约预算经费的没有得到奖励,预算经费不足的又给予其追加,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约束力。第四,没有健全、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很多高校的预算将关注点放在资金的投入上,没有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未对资金的使用结果进行后续评价,没有建立对资金投入的投资状况和使用绩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高校财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收入预算是指年度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的计划,具体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经营收入;支出预算是指年度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中支出资金的计划,具体包括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事业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高校的预算控制与管理,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指标和方法对高校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市场经济日益发展,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会计要求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更加科学规范。预算管理需要通过科学的编制方法来实现,编制预算时应以年度计划、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为内容,结合相关的预算编制原则,采用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两种预算编制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认真仔细分析上年度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完成情况之上,通过分析预算和实际的数据资料,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下一年度财务预算打下可靠的基础。做预算时应及时将学校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纳入预算中,以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对各院系和部门的资金分配、资源配置、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成本费用支出的标准和相关规定等,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论证,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客观、透明,科学合理分配资金,避免资金浪费。建立清晰明了的预算机制,规范资金收入和支出,使预算更加准确。总之,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执行预算时要严格,而且应将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变化因素考虑到,留有使用资金的空间,避免资金周转困难。预算管理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做好预算管理不是学校财务处一个部门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全校各个部门和院系相互协调、共同参与、通力配合,将资源优化配置。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

  战略管理会计是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应运而生的,它扩展了管理会计核算运用的范围,注重市场竞争,用战略性眼光看待市场、产品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分析企业行业状况,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如果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高校将会给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带来很多新鲜血液:第一,能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限制,注重高校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战略管理会计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审视企业外部环境,关注外部情况,为高校提供超越自身财务会计内容的信息,这些信息更为广泛,对高校制定财务方针、优化资金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为高校提供更多有助于高校积极正确经营的非财务信息,使管理会计真正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在如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许多非财务信息对高校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等,都会影响学校的生源质量,而生源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的未来发展是否顺利。第三,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应用。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实物,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计价,对于管理事物的主体“人”却很少涉及。而这一点在高校的教师管理中尤为重要,比如如何培养优秀教师、如何留住内部优秀教师、如何吸引外部优秀的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加入学校的教职工队伍,这些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战略管理会计在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内增加了新的内容,在财务会计和战略管理领域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四、在高校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在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管理会计的产生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满足了企业内部经营者的需求,促进了企业发展。管理会计以相关的数学分析方法为基础,借助数学模型和相关公式,对财务信息进行规划、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这是通过以前的手工计算难以实现的。因此,高校应加强会计信息化业务知识学习,将信息化引入管理会计,建立高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高高校会计业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转变高校领导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使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推广应用受阻,如领导者理念观念落后,管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专业知识不扎实等。改变这种状态,首先,高校领导学习先进理念,转变财务管理模式,使用正确管理方法,加强会计专业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带领财务人员积极投身于财务决策中。其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创新,塑造一支业务扎实、灵活性强、观念新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再次,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属于“报账型”会计,今后应站在整体的高度,重视对事前的预测决策进行分析,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将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管理会计人员在工作时,应坚持客观公正、廉洁自律、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四项基本职业道德标准。

  (三)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使其适用于我国高校管理会计的实践

  我国管理会计现存理论体系形成于 20 世纪中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会计不断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但其先进性和实践性方面明显不足。要使管理会计更好地应用于高校,应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完善现有管理会计理论,并深入研究高校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形成一套具有高校特点的、适合高校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同时,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其投身到管理会计的实践之中,推进管理会计在高校的深入发展。

  (四)协调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及时总结应用经验,使之与高校的会计实践相适应

  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来自财务会计的有关报告,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的再加工。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将二者兼顾,逐步加强管理会计的运用,而不应只注重财务会计。同时,高校应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在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推动下,发挥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作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最早来源于西方,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国情和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理论。因此,要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实践经验,使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广和应用高效、实用的方法,提高办事效率。

  五、结论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领域中两个重要分支,它们既相对独立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财务会计在高校的应用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一套较科学完整的适合高校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而与其密切相关的是管理会计,目前高校财务业务中管理会计体系还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例如,财务人员在管理会计方面理论薄弱,即缺少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理论与实践联系脱节等。因此,努力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运用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和标准衡量和考核会计业务,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我们广泛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投资决策、本量利分析方法等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同时还要将战略管理会计等前沿理论的实践积极推进,使管理会计在高校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促进管理会计在高校不断完善。建立满足中国高等教育需要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需要我们根据现状和变化的环境研究管理会计并将其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目前,管理会计受到内部、外部多种因素制约,在高校尚未广泛推广和应用,社会各界人士应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建立适合于高校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谨.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5(4):38-40.

  [2]刘斤影.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8-120.

  [3]王明丽.浅议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财政监督,2007(6):27-28.

  [4]熊飞.本量利分析方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8(12):43-45.

  [5]郭亚平,王文汉.管理会计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2006(10):23-24.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0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在高校资金总额当中的比重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处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已经并非传统的资金收支处理,而是应当是提升资金运作效率所进行的全方位核算、监管以及控制,并且要做好预测、投资、计划以及分析等相关工作。然而,纵观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积极完善财务管理措施就成为推动高校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各个高校均根据相关规定构建了以财务机构为主导的内部管理系统,然而内部系统管理范畴不够全面、内容不合理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加上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致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经济责任不明确的现象。因为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缺乏明确的目标,相应的更新不够及时,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流于表面形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等内容,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求。

  (二)预算管理存在缺失

  高校财务预算基本是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模式,主要都是将上一年的预算作为基础,同时综合参考下年度业务情况来进行新一年的预算编制,由于预算编制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预算难以进行有效的细化。而在预算执行的进程中,高校往往会综合参考各方面的情况,针对资金使用进行调整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预算指标失去本来的意义,自然也就谈不上权威性。此外,缺乏事后评价,预算执行结果往往缺少比较分析,没有针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的研究与跟踪,无法针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预算编制存在严重的缺失。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财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高校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而纵观当前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仍然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包含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管理方法陈旧,部分财务人员明确缺乏学习与应用新知识的能动性,在知识体系更新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此外,由于高校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缺失也是影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再加上针对财务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缺失,导致财务人员缺乏能动性。

  二、完善措施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部门开展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其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各个高校必须要致力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针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措施、财务管理结构来不断健全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为进一步保障高校资金管理的安全性,还应当在内部构建一套严密、健全的控制与监督体系,优化内部审计监督,从而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效果与质量。与此同时,各个高校还可以积极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能够逐渐向效益型转变。首先,针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各个高校可以充分参考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校、院二级管理部门,可以选择“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构建两级单位核算,同时实施高校财务主管机构与二级学员领导双重管理的财务监管体系,针对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进一步调动各个部门的能动性。其次,针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创新。一方面,拓展融资渠道,不断提升高校的融资水平,以此来保障财务与债务风险能力的提升,保障高校资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改革创新投资管理,深入推动高校产学研的发展,构建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在提升高校投资水平的同时,加强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最后,针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高校应当构建财务管理责任到个人的规章制度,通过构建权、责、利相整合的财务运行体系,使得财务管理实现精细化的目标,切实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加大预算管理力度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依照财政机构下达的财务拨款指标与自身各项收入支出计划来进行年度收支预算编制,财政拨款指标通常是将上一年的财政拨款作为基础,依照财政资金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高校的各项收入则主要参考学费收取情况来进行制定,而相应的各项支出通常也是基于上一年的支出来进行计划。针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方式,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一方面,严格执行预算指标,加大预算执行的管理与控制力度,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为有效保障预算指标的执行,必须要针对一些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实施跟踪,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必须要立即进行查处,研究解决的方案。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根据预算项目类别来针对资金投入进行控制,避免资金无故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工作,高校审计机构应当积极协同财务部门针对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预算研究,加大监管的力度,针对预算各项收入、支出指标以及执行进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评估,并及时进行纠正处理。

  (三)加大财务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各个行业所进行的竞争实质上仍旧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各个企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与核心资源。对高校而言,人力资源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队伍的培养工作。

  1、财务管理队伍的聘用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针对优秀财务管理人才,高校应当构建一套科学、公正的晋升体系,以此来促进财务管理人员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

  2、财务管理队伍的培训

  高校资金来源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财务管理队伍必须要掌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具备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而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要充分掌握信息化知识。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培训教育,根据财务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方式,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力争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强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在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正视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以及加大财务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等各方面的措施,从而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为高校未来更好地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1

  一、引言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完善,传统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税制不利于经济结构优化,阻碍经济发展,为了降低纳税人的整体税负,国家实施“营改增”政策。“营改增”政策在高校范围内的推广,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高校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改进,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为学校发展更好地服务。

  二、“营改增”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税务的影响。“营改增”最根本的变化是从价内税变为价外税,税款的实际承担者由销售方转到购买方。当计算所得税时,其缴纳的营业税可税前扣除,而增值税则不能。“营改增”前,营业税纳税人的身份都是一样的;“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人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身份。“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可抵扣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则不可以抵扣,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进而影响应纳税额。由表1可知,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营改增”前后税负变化很明显;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是增加的,但进项税可抵扣,税负是降低的。

  (二)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过去高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采用权责发生制。“营改增”之后,应税项目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营改增”前,营业税的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应交营业税=营业额全额×税率,通过“应交税费———营业税”科目核算。“营改增”后,新增应交增值税的确认、抵扣、转出、转入及缴纳等会计事项,一般纳税人需在“应交税费”账户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增值税留抵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四个明细账户。增值税在实务操作中,账务处理更为复杂,进项税额还要区分特殊业务,如接受投资捐赠的进项税处理、未获取发票的待抵扣进项税处理、用于职工福利的商品进项税额转出等。全面“营改增”后,高校账务核算变得复杂,财务管理难度加大,还增加了财务工作量,处理不当,将影响工作效率。而进项税额的计算和抵扣是一项专业的工作,稍有不慎,会出现不应抵扣而抵扣,可能被税务机关处罚,应抵扣而未抵扣的行为,则导致学校的利益受损。

  (三)对发票管理的影响。“营改增”前,高校使用营业税发票,其管理相对简单。“营改增”后,为避免纳税人利用专用发票进行偷、骗税,国家制定多项增值税发票管理规定,专用发票增加了认证环节,违反规定处罚程度也高于其他发票。高校要使用增值税发票,主要有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机构由地税局变为国税局,增值税发票的认领、开具、使用、管理、核销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开具上,学校根据具体业务开具不同的发票。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使用普通发票,一般纳税人可开具普通发票和专用发票。根据受票方身份的不同,出具不同类型的发票。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款,减少应缴税款,进项税抵扣需满足一定的条件与时限。应取得而未取得专用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对不符合相关规定取得的专用发票不得抵扣进项税;超过规定的时限,专用发票将不能得到认证。

  (四)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营改增”对高校财务指标的影响,主要包括收入、资产的确认,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具体表现为收入缩水,利润率随收入减少而升高,确认的资产总额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营改增”前,营业税是价内税,若高校签订10万元的科研项目合同,10万元税前确认收入,应交营业税=10×5%=0.5(万元);“营改增”后,假设6%的增值税,应确认的收入金额=10/(1+6%)=9.43(万元),应交增值税=9.43×6%=0.57(万元),收入的确认额减小0.57万元。高校购入的教学材料、教学设备或相关机械,“营改增”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可抵扣进项税额,资产总额下降,资产负债率会上升。如购进科研设备10万元,“营改增”前,这10万元均作为资产确认;“营改增”后,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0.57万元进项税额,资产确认的金额9.43万元,降低0.57万元。

  三、高校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实施“营改增”的情况,本文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会计核算。“营改增”实施后,会计的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转为权责发生制,涉税会计核算范围加大,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增加。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财务工作,严格会计核算,规范财务核算体系,强化税务管理。第一,建立增值税科目的明细账,仔细核对专用发票的信息,准确核算涉税业务,生成增值税明细账。第二,税法规定增值税发票在开具时即产生纳税义务,所以日常业务处理中,要控制预借发票的数量,杜绝先开票后付款现象发生,避免过多垫支税款的行为,降低财务风险。第三,“营改增”后,高校应依照税法规定,准确核算收入和支出金额,记录账目并依法纳税。如科研项目来款入账时应换算成不含税金额后,确认收入并核算增值税。

  (二)规范高校的发票管理。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日趋严格的情况之下,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进行全过程管理。财务部门应设立专人专岗负责票据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专人负责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开具、缴销,登记发票使用情况。财务人员对可抵扣增值税发票应严格检查,核实相关信息无误,做好可抵扣发票的认证及存档备查工作,确保进项税抵扣正常进行,及时上缴增值税,减轻高校的税负。

  (三)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随着“营改增”的实施,高校过去的简单税务工作己不存在,面对涉税业务日益复杂,高校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熟悉税务政策,准确理解政策,持续更新税务知识。同时学习其他高校好的税收筹划做法,改进工作方法,及时关注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纳税筹划。如利用国家针对教育领域出台的优惠政策,进项税额的抵扣做到应抵尽抵,最大可能地减轻税负。同时高校财务要加强与税务机关沟通,开展税务宣传,组织培训,使高校人员能积极配合财务工作,保证涉税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做好税收筹划。高校在尊重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税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高校财务要及时关注国家出台新政策,对税收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政策变化,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比如国家对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四技合同减免税收,高校就要发挥科研优势,重点发展免税的四技服务,为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资金。一般纳税人的高校,应注重引进进项税额可抵扣的项目,积极与一般纳税人单位合作,获取抵扣凭证并顺利抵扣。高校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不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税收薄弱环节并提出合理建议,提升管理效能。高校也应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联系,争取办事流程和手续的简化,争取更多税收优惠政策。

  四、结语

  “营改增”在我国高校广泛实施,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影响,高校应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税收筹划、重视发票管理,规范高校财务行为,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使高校适应不断变化的税收改革,从而保证高校健康、稳定、高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王凯.“营改增”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4,(12).

  [2]林立妍.“营改增”试点对高校科研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师,2013,(16).

  [3]杨西平,李波.“营改增”对高校涉税业务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6,(24).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2

  引言

  在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如此迅猛的当今时代,各大高校逐渐放宽办学自主权, 财务管理环境也变得日趋复杂,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迫切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 加强风险意识,树立高校理财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以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审核和管理力度,有效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体制较为落后,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发展需求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 高校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目前, 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和扩大。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体制较为落后,只是沿袭传统老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 更无法有效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所以,对现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体制进行理论创新与改革发展,研究一种新的高效、安全、 便捷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高 校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不够健全,系统化评价体系亟待建立

  众所周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衍生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与弊端,高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够健全,评价体系系统化和集成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反映出当前情况下高校自身财政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高校财务管理对于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系统化评价指标的缺乏在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混乱,数据分析不够准确的同时会严重影响到高校领导对学校未来发展规划策略的制定,甚至滞后高校的革新发展并妨碍高校管理基准水平的提升。 对此,亟需相关部门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与设置。

  (三)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技能及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国际教育大环境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改变,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在稳定而不断地深化和持续推进,新时期条件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也面临着不断完善和创新变革的局面,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变得较为复杂和繁琐,加上高校财务人员结构管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 同时,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落后的管理理念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都有待提高,他们只是固守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未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结构,无法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化发展大形势下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四)高校财务管理理念较为淡薄,缺乏较强的效益和风险管理意识

  目前, 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理念淡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对于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应用管理较为一般化、常规化,同时,由于高校财务资产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以及高校对于学校发展规划和需求所用到的资金筹措渠道以及融资方式等缺乏一定的认知, 融资意识的匮乏以及缺乏较强的效益和风险管理意识等问题在高校财务管理中逐渐显现出来。 高校财务管理理念薄弱,理财意识的缺失以及对效益和风险的预估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长远发展,亟需相关部门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进目前的不完善态势。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体制,确保高校稳定快速发展

  高校要想获得高效稳定的发展, 其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相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建设是否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高校在新时期是否可以良好地发展与壮大。为此,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并深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和政策规范, 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任务重点和工作难点,同时,充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遵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加大高校财务内外部管理控制, 制定较为规范和完备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以及监督、审批、奖惩制度,也是确保高校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最终实现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有效推动高校在当今的现代化社会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二)建立科学合理、系统化的高效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新时期高校想要获得健康、 稳定与可持续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发展资金,高校发展资金的来源由原来统一的单纯财政拨款到多渠道资金筹措的发展过程中,适应学校发展并提供重要保障的高校财务管理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新时期,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建立科学合理、系统化的高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的资金流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优化和合理地监控,从而统一管理并对学校各部门的资金预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这样保证了学校的稳定发展以及后勤社会化、校外投资办厂等经济活动的顺利实施,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多途径提升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大家都知道,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技能的高低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财务管理的效益,进而对高校提升自身社会竞争力和快速稳定的持续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因此,必须要通过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考核录用标准、定期进行思想道德培训和业务技能训练、 优化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强化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以及接触吸收先进的高校财务管理职业理念等多种途径,努力提升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增强他们胜任现代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新模式的相关业务能力,最终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以及高校未来规划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四)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树立科学高效理财观并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在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要充分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管理理念,转变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在进一步强化高校持续性发展的同时,运用“分级管理”和“统一指挥领导”相结合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综合财务管理体制、学校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革新需求, 制定出行之有效、 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新模式,以顺应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客观要求,强化管理模式与人的发展相辅相成的现代发展财务管理新理念,同时尽可能地形成“绩效考核”的效益意识,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另外还要树立科学高效理财观,深刻强化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意识,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安全保障,最大限度地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及时抓住发展的新契机,大胆探索和创新, 树立科学高效理财观并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的制度和体制,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化的高效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多学习与掌握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多途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逐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层次, 努力将高校建设成一个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配置合理的节约型、效益型高校。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4-10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3-11

高校财务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03-10

高校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0-23

浅谈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3-10

浅析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03-10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03-12

动物检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1-28

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