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

时间:2020-12-10 12:33:52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

  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欢迎各位会计毕业的同学阅读,同时为大家推荐初探在线会计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

  【摘要】 新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由于新准则内容上存在的缺陷和新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会计信息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阐述了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针对新准则下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质量 新准则实施

  一、引言

  在会计学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是针对会计实务工作的规范性规章及文件,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原则为导向,后者是以规则为导向。从世界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采用了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工作,而在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分行业的会计制度的弊端不断显现,采用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工作成了大势所趋。财政部于1992年以财政部令的形式颁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之后,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共计16个具体准则。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等具体国情的制约,全面制定及推行企业会计准则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因此,财政部同时保留了企业会计制度,从而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长期平行并存的局面。从法律效力上说,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均属于会计强制性法律法规规定。在法律层次上,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具有准部门规章的性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企业会计制度模式被最终舍弃。考虑到我国国情,财政部还是审慎地保留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但不再颁布执行单独的企业会计制度,而是将其作为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的形式出现。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虽然仍具有强制性,但从准则结构层次上说,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被降格,从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这就意味着,当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与会计准则存在冲突时,企业应当以会计准则的规定为准并执行。新会计准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财务人员则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全面学习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理论和操作的职业教育,提高自身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认识和实物操作技能,从各方面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经济内容的程度,实质上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对使用者进行决策有用而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从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出发,会计信息的内容应该能够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流动性。这些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类是经济业务信息;另一类是财务信息。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到相关方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我国在相关的法律法规里对会计信息质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1985年我国第一部《会计法》提出“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指出会计核算要遵循真实性、可比性、相关性、一致性、及时性、谨慎性、全面性和重要性等原则;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也涉及到了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谨慎性、可理解性和重要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中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最主要的核心特征在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与经济决策需要是相关的,包括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三个方面;可靠性是指会计所作的计量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现象和经济事项,包括真实性、可验证性和客观性三个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即会计计量的结果要与它所反映的经济对象或经济事项相一致。相关、真实、及时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会计信息既是直接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统计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企业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政建设等。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的保证条件,会计准则是用来规范会计信息的标准,反映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依据会计准则才能产生。

  三、新准则实施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策

  1、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同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和预测。

  2、遏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规定,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其长期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同时应提出充分证据证明原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否则应按前期差错更正的原则进行处理。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和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经理改变会计核算思路,与国际惯例趋同,从而促进我国会计业更快地融入国际大环境,从根本上遏制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

  3、会计处理注重商业实质

  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企业在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规定确认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为了避免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可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只有在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才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企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可合理确认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获得的利益,从而提高企业业绩的含金量。

  4、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按照新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企业的许多理念和方法与原准则不同,这就要求监督部门的人员要转变监督理念,灵活应变,树立学习观,同时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转变模式化监督理念,转变各为其政的监督理念,树立成本效益观。为了提高监督的有效性,监督部门还应突出监督重点内容,尤其应发挥财政监督的优势。

  新准则的实施,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内涵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持续的、全方面的。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从不熟悉到熟悉再到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各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邓剑川:浅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J].财经界,2009(6).

  [2] 冯琳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11).

  [3] 王军:学先创优继承发展谱写我国会计工作新篇章[J].会计研究,2009(4).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相关文章: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01-16

会计信息质量改进02-01

会计信息质量保障02-0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01-1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论文01-26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01-16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01-13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06-06

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02-04

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思考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