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论文

时间:2022-10-09 02:15:10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论文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论文【1】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论文

  [提要]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从本质上是不同的,会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目标,而会计目标是在人们对会计本质认识的前提下,在特定环境中对其职能的有效选择。

  关键词:会计职能;会计目标

  一、会计职能的内涵与发展

  (一)会计职能的内涵。

  职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功能。

  会计职能本质上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概念,它从属于会计本质属性,是会计本质的具体表现。

  而会计本质又是关于会计根本属性的抽象范畴。

  会计本质是一个理论概念,如同真理一样,人们的认识只能接近真理,而不能达到真理。

  所以,对于会计本质的认识,是随着环境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们对于从属于会计本质的会计职能的认识,也是随着人们对会计本质认识的深入而深入的。

  (二)会计职能的发展。

  会计职能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进一步理解而赋予的。

  作为企业会计,其最初表现形式是“复式簿记”。

  通过复式的计算结构,一定时期资本的增减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

  这时,“复式簿记”的本质职能是测定“期间损益”。

  因为在资本主义初期,企业是个人企业,规模小,所有者和经营者是统一的,会计只需完成反映“期间损益”即可。

  但是,从会计职能的角度讲,从会计产生之初,以对内管理为目的的会计职能和对外报告职能就存在,只是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人们的认识有限。

  随着生产方式向前发展,当发展到工厂机械工业时,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广泛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大多数股东远离经营实体,失去了控制权力。

  此时,一些独立的会计师出现,来维护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团体的权益。

  此时的会计职能已经演化成以向利益集团提供财务报告为中心。

  到了一战后,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经营,产生了对自身管理控制的需要。

  同时,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进入产业界。

  企业会计根据此思想把会计的管理职能放在基础位置。

  可是二十年代经历的经济危机,一方面带来了企业内部的合理化,同时也产生了急剧的企业集中。

  自然,企业集中就形成资本集中,于是促进了大规模的投资活动。

  因此,证券市场的健全化就成为必不可缺的条件,于是出现了1933年制定的证券法。

  从此以后,对搞股票交易的公司必须由会计师强制检查。

  以此为契机,美国会计学界大力加强了“会计原则”的研究。

  所谓财务报告的财务会计的职能,在这个时期又被社会的广泛阶层所认识。

  二、会计目标及其选择

  (一)企业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则是一种主观要求,是人们期望会计所能履行的职能、可能达到的境界。

  会计目标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的需求而变化的。

  资本主义早期会计目标就是反映投入资源及其增减情况。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了评价经营者所利用的委托资源的效率,会计的目标是给利益相关集团提供财务报告。

  随着资本市场的产生,财务会计的目标是给当前的和潜在的投资者进行财务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条分支。

  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把财务会计的目标概括为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具体是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服务,为其提供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全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信息,是一种个性化的会计。

  (二)会计目标的选择

  首先,会计目标受到会计本质和会计职能的制约。

  从会计的发展过程来看,西方会计界先后出现了“核算工具论”、“管理工具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及现在的“服务活动论”。

  而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三个观点,即“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和“控制系统论”。

  这是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对会计本质的各种认识,其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单一到丰富的过程,由于人们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不同的会计职能也得到认识。

  但是,人们对会计本质和其所固有的会计职能的认识,永远不会停止。

  从人们对会计最初的认识“复试簿记”开始,其实就有反映职能、管理职能、对外报告职能,这是会计本身所特有的。

  但是,那时由于认识有限,人们只认识到反映职能,就是对“期间损益”的测定。

  人们当时的经济水平也有限,人们对会计所期望的需要也是如此,所以那时会计的目标就是利用会计反映资源及其增减状况。

  其次,会计目标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

  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方法以及会计工作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

  以财务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看,那时的会计环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公司制企业大量出现,与之前个人企业或共同出资企业所有者即为经营者不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不再参与经营管理活动,而是委托经理进行管理,受托人则需要及时、完整地向委托人报告其受托责任履行的结果。

  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委托人需要会计反映受托责任的情况,由于人们在会计环境下的需求和会计本身所具有的职能,于是规定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责任。

  以财务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看,此时的会计环境是现代市场经济,资本市场日渐成熟,将所有者与经营者进一步分离,特点是受托人数众多,拥有股本少,没有力量也没有必要去控制企业的经营。

  他们通过企业经营业绩对企业进行购买、继续持有或者抛售的决策。

  此时的投资者有对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的需要。

  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下,同样是由于人们在现实中的需要和会计本身所具有的职能,规定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对投资者有用的信息。

  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义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假设我国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所有制中全部是公有制,国家是企业的投资者,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采取委托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受托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直接接触的形式,这样也不会形成资本市场,这样就没有企业外部众多中小投资者对投资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所以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反映受托责任。

  可见,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财务会计目标也会发生变化。

  会计目标是会计环境对会计系统要求的反应,同时也是会计系统对会计环境要求的满足。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环境对会计系统有了新的要求。

  如通货膨胀要求通货膨胀会计,对人力资源的评价要求人力资源会计,公众对环保信息的需要要求会计能提供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信息等。

  所以会计目标未来的发展肯定是多层次的,但是会计环境对会计系统的要求必须建立在对会计系统认识的前提下。

  假设我们要求会计系统在最初发展阶段要满足管理会计目标的需要,显然是不可能的。

  三、结论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就好比会计和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会计是截然不同的一样。

  会计职能和会计都是一个高度的抽象,它是一个人们客观认识的对象,是一个人们永远接近但无法完全认识的客观存在。

  而把会计当作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只是人们对会计当下的一种认识。

  会计职能内化于会计本质,随着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入的。

  会计就好比一棵树,人们对树最初的认识就是一个棕色树干、绿色叶子的景物,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我们了解了树干和树叶的内部构造,我们知道树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净化空气等。

  我们可以利用树的这些作用来达到人们对它利用的目的。

  我们在不同环境中,利用它本质上就具有的不同的作用。

  但是,我们对树的认识仅仅是渐渐深入而不可能完全认识。

  所以,会计和会计职能是随着人们的认识而永恒发展的,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只是会计目标的可选择空间,会计目标是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下,人们对会计职能的最合适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联生.会计研究起点理论评述.会计研究,1998.10.

  [2]刘峰.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比较研究.会计研究,1995.11.

  [3]王勇志,陈宇试.论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5.

  [4]李晓梅.论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

  会计行业发展与高职会计教育【2】

  摘要:我国加入WTO,为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与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不仅是会计行业的门槛,也是高职会计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高职会计教育应根据会计人才市场要求和会计职业资格设定会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行业发展与教育双赢。

  关键词:会计行业发展会计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会计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两则、两制”的发布,完成了会计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颁布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标准体系;修改和制定《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规,加强了会计法制建设,使会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独立审计准则,建立起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逐步开放会计服务市场,允许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建立合作所和代表处等,表明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与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加入WTO ,标志着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为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全面提升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

  一、会计行业的性质与从业资格

  我国会计行业从工作性质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做会计的”,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狭义上的会计人员;第二种是“查会计的”,包括注册会计师和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清算评估人员;第三种是“管会计的”,也就是总会计师。

  在全部会计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47%,会计从业人员总体上文化程度和职业水平相对较低,会计职业道德操守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解决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认证各级别的会计资格。

  9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而又严格的会计考试制度,而且,除了国内的各种会计资质认证外,ACCA(英国特许公会会计师资格认证)登陆中国大陆开始,至今我国已经批准了若干种国际会计资格认证。

  我国的会计资质考试,按照难易程度和参加人员的素质分为三个级别。

  第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第二是会计职称证书考试;第三是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资格证书考试。

  二、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给高职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是会计行业严格的准入制度。

  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职业准入认定的前提,不仅是对考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也是对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

  不仅是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也是高校会计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尤其是会计高职教育。

  (一)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高职会计教育的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科技进步,计算机、互联网使取得会计信息的成本降低;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与国外合作伙伴处理业务的能力。

  新的经济形势、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迫使会计职业门槛不断提高。

  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高职教育的工作思路和观念,培养新型高职会计人才是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冲击

  按照WTO的对等规则,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学历或学位证书,取消了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垄断。

  我国会计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在这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会计事业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教育水平。

  作为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要有针对性,强化实习和实训,使毕业生能够迅速进入会计行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三、适应会计职业资格要求的高职会计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所以,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会计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加快改革是关键。

  (一)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1、在理论上要摆脱行为主义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自觉以认知心理学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在头脑中的“意义建构”为教学目标。

  按照突出应用性 、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和课程目标,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结合会计工作过程,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

  2、专业课程体系要体现综合技术应用的要求。

  在课程内容上要突破原来理工科课程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指导思想,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在把握必要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操作和技能练习;在课程结构上,要突破以概念、定律、定理为线索的体系,采取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定量的“双循环”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在课程培养目标上纠正重知识和理论的倾向,增加操作和技能考核的比重;在教材选择上,要有利于提高职业岗位(专业领域)的技术综合能力和学生未来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跟随教师的引导、启发,参加实训项目,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3、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经验性和理论性,光靠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参与,其教学方式肯定是“填鸭式”的。

  在高职教学模式中,知识不再由教师直接传授,而是设置一个案例背景,提供相关资料、工具等,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协作和问答中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对理论性问题进行讲授说明,起到点拨、诱导和激发爱好的作用。

  (二) 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高职会计教育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的教师相对较少,应增加专业教师特别是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的比例,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校任教,或者采取兼职办法聘请教师。

  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特色,除了理论性教材的编写外,高职教材还要突出案例、技能教材的编写。

  会计专业案例教材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案例、经济法案例;实务教材主要是会计学原理实务、企业会计实务、审计实务;技能教材包括出纳业务、电算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工具软件应用等。

  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有特色的高职会计教材还不多,要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联合各个院校的力量,组织编写高质量理论和高度仿真性的实践教材。

  四、高职会计教育的应对措施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面对加人WTO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职会计教育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改革,以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实现会计行业发展与教育双赢。

  (一) 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 走产学结合的路子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工厂、虚拟经济业务;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三)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技能练习比重大。

  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二者都是办学主体。

  (四)根据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标准,工作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时间能力培养。

  (五)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强化能力培养

  制定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聘请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关系,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加快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促进会计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论文】相关文章:

论会计职能论文10-08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论文10-09

辩证的看待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10-09

林业会计的特点及职能研究论文09-26

会计监督职能的现状毕业论文11-15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职能转论文10-08

小议法务会计的理论定位及职能论文03-26

医院部门会计职能作用的论文09-26

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会计职能的影响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