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素质的关系

时间:2021-01-29 14:09:15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素质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素质的关系【1】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素质的关系

  摘 要:文章就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会计人际关系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也会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一定程度上来说,两者之间存在着必定的正相关关系。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质量应当具备客观、相关、明晰、可比的特点,符合谨慎、重要、及时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价值判断和决策支持,实现凝结在其中的会计人员的无形劳动和职业价值,质量越高的会计信息越能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如果会计核算工作不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会计事项,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作用,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因此,会计信息就应该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满足客观性的要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信赖。

  2.相关性原则。

  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投资人、债务人、企业管理层等有关各方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如果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工作没有支持、参考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多从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的决策、预测、评价分析的角度出发,尽量为其提供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信息,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3.明晰性原则。

  鉴于会计语言的专业化特点,并不是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很好地使用过于专业、复杂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简明,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记录会计业务应当清晰,选择会计账户应当直观明确,文字表述尽量客观清楚,数字金额力求计算准确,以便信息使用者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4.可比性原则。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千差万别,其会计信息注定不同。

  而会计信息因为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就为处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或相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比较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企业更好地在市场活动中运转提供了会计技术支持。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按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保证会计信息相互可比的基础是会计处理策略的统一。

  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要保证会计信息满足决策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会计事项,会计人员就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的要求。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人员不仅应该看到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法律形式,还要能够准确判断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本质,识别经济业务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脱节的现象,并选择重实质而非重形式的恰当的会计核算策略、会计政策,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6.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举轻若重,或举重若轻,忽略重要会计事项或者对重要会计事项作出错误判断。

  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对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策略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会计信息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对某些项目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至关重要。

  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是一般的使用策略。

  在性质方面,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相当影响时,就属于重要性项目;在数量方面,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7.谨慎性原则。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此,不同性格的会计人员对相同会计业务或事项作出的会计处理结果可能迥然不同。

  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不仅应该能够识别企业在其中可能面对的风险,还应当摒弃自身性格中的冒险或怯懦因素,本着谨慎的原则,既不高估企业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企业负债或费用,通过会计核算工作准确反映企业内在价值,进而作出有利于企业现实存活和未来发展的会计处理。

  8.及时性原则。

  会计核算成果尽管反映的是会计事项发生后的结果,有些会计人员可能会认为早一天晚一天无所谓,所以会有对会计事项计量、确认、报告拖拉的现象。

  殊不知,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现实环境、未来发展的判断正是通过对既往经营成果的科学分析、趋势预测得到的。

  而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也正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整理、分析、预测等工作实现的。

  因此,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会计人员应本着时效性原则,既不提前也不延后,及时予以计量、确认和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实时的会计信息支持。

  会计信息质量的上述本质特征,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获得对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谐融洽的会计人际关系等素质,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任何职业都有其行业公认的基本标准和职业操守,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完成会计职业所赋予的艰巨任务,这也是会计职业素质的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2】

  提要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是当今世界会计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会计信息生产程序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取决于规范会计信息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执行会计标准的企业单位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取决于会计标准执行者――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

  本文拟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对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影响入手,分析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是为了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

  它是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预测(计划)、评估等一系列环节有机构成的系统。

  受会计方法等的限制,会计系统不是直接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而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利润等,形成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信息。

  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从理论上讲,无论会计系统在哪个环节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标准。

  真实反映的基本含义为: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为基础,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同时经过核实后向相关利益需要者保证它具有这种反映情况的质量。

  我们强调并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方面应在会计准则中尽量缩小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余地,降低企业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利润操纵、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也应着重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使他们在面临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现实或潜在的交易事项时,选择合理合法且适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交易范围愈广、愈复杂,会计的处理方法也越丰富。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个人经验、职业判断能力及职业道德等。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会计事项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的全过程中,都要求会计人员以自身的职业素质来作出判断,提供最能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比如:(1)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

  当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形式不相一致时,应注重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以及是否应单独披露等,会计准则、制度中没有也难以给出具体的识别标准,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

  (2)会计政策的选择,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等的选用,资产的期末计价及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等的选用以及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等事项的判断。

  (3)会计估计,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及坏账损失的确认,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残值率的确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以及如何判断或有事项并对其做出表内确认或表外披露的处理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其实是一门貌似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很多问题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取舍标准。

  会计过程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多半是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产物。

  即使严格按准则行事,对相同的会计原始资料进行处理,不同的会计人员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时很难有一个客观标准。

  不过,只要本着公允的原则,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同的处理结果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会计人员的过失行为造成。

  会计人员的过失行为指的是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标准时产生的,但又不是其主观故意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如由于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受心情、情绪或因劳累过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产生的错误,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错误的存在,是一种无意识的错误。

  这种无意识错误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多发生于基层单位会计工作者和会计基础工作之中。

  还有一种过失行为更多发生于会计工作的管理者中,是指行为主体已经预见到错误可能存在而没有尽到检查核实的义务,认为自己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或根本不会犯错误。

  这种自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程度比前者高,其原因在于他们所涉及的事项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并且他们被寄予的主观注意的期望也更高。

  (二)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有限。

  过失性行为强调会计标准执行者在行为上负有一定程度的过错责任,但还有一些行为主体不必受到责备的非过失性行为,即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

  在会计领域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以下几方面:(1)根据已有的会计知识对实际业务进行职业判断的能力。

  会计规则执行者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会计规则和具有特殊性的经济业务联系在一起,需要依赖职业判断能力;(2)不断学习会计新知识的能力。

  会计领域知识的动态性决定有效的会计规则必须不断适应新经济业务和经济现象的要求,及时加以调整和修改。

  要把握这些不断更新的会计规则,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目前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然而由于惰性或自我满足等原因,很多会计人员不愿再继续学习,因而造成知识更新滞后。

  如果会计人员不通过学习就能具有某种“非凡”的认知能力,那么无论会计规则如何难以理解和把握,无论经济现象如何复杂,他都能根据具体的会计规则和实际经济现象,生产出真实的会计信息。

  但这种“非凡”的认知能力,是任何一个会计人员都不可能具备的,因此,他在执行会计规则时极有可能产生差错和偏离。

  (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

  近年来随着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越来越关注。

  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忽视职业道德,有法不依,进而违法犯罪,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欺骗广大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

  究其原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

  1、外部因素。

  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传统价值观中应继承和发扬的精华部分被抛开,在追求自利的过程中出现了私欲膨胀的现象,引发了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而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又缺乏约束力,不能引导会计人员走向真诚;同时,外部中介机构监管不力,不能很好履行其监督职责,甚至为企业作假提供便利,成为会计造假的保护伞,进一步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

  2、内部因素。

  会计人员在单位听命于领导,使得会计职业道德从属于领导权威,会计工作质量受到单位负责人的严重影响。

  而目前单位领导人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指使、授意会计人员作假账,提供虚假信息。

  会计人员面对领导的授意指使,即使内心不愿意,但由于从属地位的原因,一般也会选择听命于领导的指令。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会计人员为企业利益而故意造假,侵害了广大投资者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增强会计信息质量

  (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

  1、加强业务培训。

  会计职业判断的技术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

  一方面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积极主动强化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会计管理部门要通过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如阐释和培训新准则、各项法规制度的要点、难点以及对新经济业务的讨论,以提高其职业判断技能。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真实、相关是会计信息的基本标准。

  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尤其是当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时,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企业及会计人员自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由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主要靠会计人员内心道德感和职业良心,而不是受制于外力,其制定和颁布主要是自发形成的各会计职业组织。

  因此从长远来看,应建立以行业自律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管理机构,实行行业自律与政府行为的统一、协调,行业自律解决各种违规会计操作问题,政府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利用法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计职业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时应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追踪评价,由会计组织或社会其他组织对会计从业人员或企业的行为进行道德或不道德的评价,以达到扬善惩恶的目的。

  它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和重要的行为约束方式,是促使道德力量发挥作用的必要环节。

  (二)规范会计行为。

  对于无意识的过失行为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该考虑如何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提高会计标准执行者的工作投入程度和工作责任感。

  有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人的行为很多都是成就导向的,而这种成就又源于对群体的适应和满足。

  会计人员的成就需要突出表现为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高度认可和强烈的职业归属感。

  在当前社会舆论对会计行业的诚信度一片谴责和声讨时,会计人员就会对自我定位产生疑问,或丧失信心,结果是会计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投入热情降低,遵守国家法规和制度约束的自律性也降低了,执业过程中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失误。

  而对于有意识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和惩罚措施,以提高会计标准执行者的责任感,从而尽可能减少损失。

  (三)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就企业外部会计监管系统而言,必须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建立“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一是尽快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是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即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尤其是要加强对会计准则、制度执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约束企业会计执业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

  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经济制裁及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是健全和完善法制建设。

  健全的法制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

  因此应完善立法,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应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检查督促会计人员自觉在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执业行为。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素质的关系】相关文章:

简析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09-15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论文11-08

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12-18

内部制约与会计信息质量05-25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探析论文11-07

浅议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关系01-17

论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关系11-16

浅议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关系11-15

会计信息与会计电算化07-13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