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

时间:2021-02-02 17:33:03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

  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1】

  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行业顺利发展的有力保证。

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

  做好会计的管理监督工作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乃至于经济工作的正常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尽管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会计管理监督体制仍不健全,会计监督职能弱化仍待解决。

  从会计管理和监督体制建设双管齐下进行完善,对于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管理;会计监督;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被看做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

  会计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会计监督问题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改制的国有企业更有特殊的强调意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致使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强化会计监督日益重要。

  因此,如何做好会计的管理监督工作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乃至于经济工作的正常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完善,如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时滞性、波动性。

  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还不健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所以,我国要加强会计管理和监督体制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套的法律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一、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更需要强有力的会计监督。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致使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强化会计监督日益重要。

  1.国家会计管理部门以法规制度进行会计的宏观控制失灵,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

  在法规的制定环节,由于我国改革步伐较快,新旧制度的交替比较频繁,形成了新旧法规制度的“真空地带”,从而导致法规制度对会计行为约束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由于会计人员具有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的监督的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这也使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在法规制度的检查环节,多年来的财务大检查大都只重查违纪金额而忽视对企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即规章制度的检查,并且对违纪者打击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

  2.微观会计机构难以发挥监督职能,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独立性越来越强,这时,虽然有的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但在运行中,一些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进行违法乱纪坑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使会计人员不能依法办事,从而放弃会计监督。

  3.社会监督不力是造成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外部原因。

  新《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

  根据国际惯例,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会监督,即交给那些具有“经济警察”作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

  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等问题,使社会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4.法制观念淡薄,法制环境不健全,执法不严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关键原因。

  会计法律意识薄弱必然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

  执法不严也是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当前,对违犯财经法纪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行为,存在着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多以罚代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监督目标,而且纵容了违法行为,导致恶性循环。

  5.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职业道德滑坡是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本原因。

  会计监督问题根本是人的问题。

  人们的行为既要受法律的规范,也要受道德的规范。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表现在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软弱无力,致使会计工作混乱,会计监督弱化。

  二、我国会计管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市场经济方面起步比西方资本主义晚,经验尚不足,所以,我国在会计管理法治化中存在一些问题。

  1.会计法规不完善。

  我国法规不完善的表现之一是无法可依。

  表现之二是法律的可操作性差。

  表现之三是法律条款设计不合理。

  2.执法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经济欺诈现象较严重,逃、废债行为相当普遍。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不够。

  其具体表现:首先,我国法律对于政府监管者的约束力不强。

  其次,《会计法》中只有行政与刑事责任安排,并没有涉及民事责任安排。

  这使得造假者的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隐性的“败露成本”。

  3.会计工作中仍存在“人治”大于“法治”现象。

  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法制尚不健全。

  主要表现:一是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报销发票不敢审核把关;二是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同流合污”;三是会计人员记账开“绿灯”,企业非法支出突出。

  这些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三、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会计工作在实际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如何进行会计管理和监督体制建设以及完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健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人员不能归属于多元利益主体,即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劳动者任何一方,也不能处于多元利益的边缘,只能以第三者的独立身份出现。

  他们只能受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真正摆脱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

  从而使会计人员可以排除干扰,依法办事,正确履行会计职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2.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普法教育。

  随着我国《会计法》的颁布和修订,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这对于加强会计工作管理,维护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的会计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遗漏或政策模糊的地方,应抓紧修改补充;对未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快出台,力求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条款分明,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规定明确,可操作性强,使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督,真正树立起《会计法》在会计工作中的权威。

  3.政府监督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从现实情况看,对基层单位监督检查重复较多。

  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责任制,各负其责。

  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

  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

  各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秩序。

  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担当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4.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职能和实际效用看,准确的定位应当是内部控制。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基本形式和要求应当是:一是企业决策是否依赖于会计信息;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取信于社会。

  一般单位由会计人员行使的会计监督主要对投资人负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者有制衡作用。

  对国有单位,政府部门可以投资者身份赋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以使会计人员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更好地起到控制作用。

  政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对各经济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由各单位负责人来承担。

  会计人员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5.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督促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

  首先,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从法律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行政权力的垄断保护改为政策、法律上的扶持。

  其次,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队伍,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

  最后,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自身建设。

  认真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与工商、税务、证监、国有资产管理等执法机关齐心协力严格执法,共同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6.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要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牢固树立为国、为民理财的思想,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应不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最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公平对待利益各方。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会计秩序,加大力度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树立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结束语

  会计市场开放后,使得会计市场的监管难度加大,会计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会计监督要引起国家和会计学界的高度重视,避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量流失;要以提高所有者、经营者、会计人员和各监督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强化各层面自觉、主动、自律的会计监督意识,并充分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调动他们会计监督的主观能动性;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尤其是违法违规的处理条款,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内部、外部会计监督网络;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通过一个阶段的法律的强制性被动执行,最终变成被监督者的自觉行动,真正落实会计监督的权利和义务。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2】

  摘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是国有企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

  在市场形势下,国有经济要获得发展,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就需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

  本文通过研究,指出新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创建策略,对于推动国有经济发展,促进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监督体制

  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与改革已经进行30余年。

  但是从实际运行过程看,与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存在差距,归结到一点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政企分开仍然未真正实现,体现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方面就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权责利关系没有理顺,加强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督,完善财务监督体制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因此,深人研究和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是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

  一、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国有企业不具有独立经营者的地位,企业产供销等财务活动都在国家的直接控制之下,这也使得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活动和活力受到限制。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至今,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赋予经营管理者更多的管理权限,不过多地干涉企业日常的经营;其次,建立对经营管理层激励约束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也在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维护国有资本权益为主的外部财务监督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点表现在:1、国资委作为企业国有资本代表;2、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财务监督法规、条例和制度;3、形成了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如审计部门、财政部门、证监会、监察部门等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分工制度和企业内部相互制衡的监督体制;4、形成了外部财务监督运行程序和运行方式,并建立了一套对国有企业财务考核考评指标体系。

  二、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高层个人经济状况的监督。

  由于现行财务监督体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职务消赛或公款消费缺乏明确规定,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运行中资金大量流向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畸形消费而缺乏有效的监督。

  另外,目前财务监督体制对经营管理层侵吞国有资产、谋取个人利益的监督非常薄弱,往往事后监督检查时发现后果已经形成。

  此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利用国有资产作为贿赂的手段、逃避财务监督的手段比较隐秘,如赠送原始股票或者私建小金库等,使得外部财务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是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内部重大财务决策的行业有效监督。

  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内部的重大财务决策,如投资、贷 款、对外担保、企业并购或重组等重大决策,董事会讨论决定就可以实施。

  讨论过程中,监事会由于缺乏投票权,故而起到的是 事后监督作用。

  事实证明,这种监督作用所起到效果很有限。

  (三)是缺乏对国有企业虚假会计信息、隐瞒财务信息的监督。

  由于国有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一些企业采取关联交易虚增利润手段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国有资本大量流失。

  对于这种状况,目前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往往只能通过事后审计发现,而无法实现事前控制。

  (四)是监督机构专职人员,如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中的总会计师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等,其在监督体制中的地位是归属董事会管理还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指派规定不明确,这对企业整体财务监督体制的设置影响较大。

  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在 监督体制中的地位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财务监 督的效率和作用。

  最后是现行的财务监督体制中,财务人员既要 维持正常的财务运行,负责日常财务事项处理,又要代表有关部 门对所在企业财务收支行为进行监督。

  这种身兼“运动员”和“裁 判员”的多样化身份,带来了企业财务人员内部监督往往流手形式的问题。

  (五)是中介财务监督机构没有尽到应负的责任。

  作为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度财务报告审计鉴证严重失真。

  另外,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公关“寻租”获得的业务收入远高于通过提高审计质量取得的业务收入,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严重,对披露国有企业违反规定的 财务收支行为缺乏主动性意愿。

  三、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问题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国有企业财务控制机制不健全的影响。

  当前国有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政府的主管部门掌握企业关键管理人员的人事任免权,同时也就掌握了企业重大经营和财务决策控制权,而采取委托一代理形式的产权制度又使得政府不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也不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被转移到企业经营者手中,这也说明了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机制不健全。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物质激励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的激励仍以传统的行政晋升和授予荣誉称号等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没有得到很好的采用,这样的结果不符合企业市场化的本质,同时也使得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活动缺乏经济效率。

  国有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即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目前国有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受到计划经济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运行机制方面尚有不完善之处。

  如目前国有企业预算还是按照自上而下流程执行,而这种流程和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竞争激烈和变化的市场。

  再如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权 还是掌握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手中,这使得政府与企业之间权利不清,责任不明,事实证明这种企业和政府共同控制的决策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不契合的。

  (三〉国家监督政策及执行还存在不足,使得监管机制实际运行方面效果较差。

  从目前看,很多国有企业尚未按照市场规则形成国有控股经营管理者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按照当前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委托模式进行委托代理,导致委托环节和层次过多,使得不对称的信息更易发生扭曲。

  财务信息在委托过程中被各层级代理人按照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重新解读,致使财务监督机制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体系研究

  (一)理顺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基础性监管。

  法人治理结构中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人员职务不能兼容;董事会下设财务委员会,确保董事会有能力进行财务监督;董事会成员应当包括社会化独立董事和专业化的执行董事,保证董事会代表公司管理公司财务和经营。

  (二)强化业绩考核体系,构建监管与考评互动的良性机制。

  在考核业绩时,可以综合考核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重点考核传统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

  非财务信息指标方面,主要考察评估企业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等。

  同时完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和流程,将业绩目标层层分解,实现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有机结合。

  最终实现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短期与长期一体化的薪酬框架,从而减轻财务管理监督的压力。

  (三)强化经常性财务监管。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财务监管。

  一是通过授权控制,对容易造成损失和资产流失的重要项目做出明确规定,规范日常财务活动的规范运作。

  二是通过资本预算强化对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确保经营管理和奖罚有一定的依据性。

  三是通过国资委向大型国有企业派驻监管代表,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加强控制。

  四是通过各级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稽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完善。

  (四)强化阶段性监督。

  通过构建绩效考核平台的形式,与企业的绩效管理考核融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国有资产的利益。

  五、结语

  从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来看,可以从日常经营。

  监管、会计信息监管、重大事项监管等几个方面形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重点体系:首先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实物与货币资金等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监督。

  其次加强对基本会计报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合并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的财务监管。

  加强对投资活动、项目实施环节、项目管理环节等重大事项的财务监管。

  参考文献:

  [1]王鹏举.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探析[J].辽宁经济,2006(10)

  [2]宋文阁.简论构建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J].会计之友(上〉,2007(1)

【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相关文章:

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构建路径论文04-03

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01-15

现代会计管理体制新思路研究01-15

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信息管理01-15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监督管理02-10

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完善论文04-15

预算会计体制研究论文11-19

浅谈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信息管理的论文02-26

北京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定09-06

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论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