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

时间:2021-02-05 09:32:44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

  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

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

  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相继颁布,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内容。

  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认识,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会计;所得税;收入;差异;分析

  会计上的收入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 税收上的收入则是税收的税基或税源。

  收入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收入的含义和收入的确认两个方面。

  随着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相继颁布,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内容。

  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认识,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一、收入确认范围上的差异

  在收入确认范围上,会计收入小于所得税法收入,具体体现在:

  会计收入。

  其范围只涉及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根据这一定义,会计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会计收入的范围只涉及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而将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作为利得加以确认,比如企业接受的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等。

  因此,会计准则中“ 收入”为“ 狭义”上的收入。

  但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应从广义的角度考虑收入,则要将“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纳入计算的范围。

  正如基本会计准则第37条规定,会计利润包括收入( 狭义) 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等。

  所得税收入。

  其范围涉及所有经营活动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在《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虽然未对所得税收入做出明确的定义,但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原则、收入的形式、内容等。

  所得税法第6条采用列举法明确了所得税收入的内容。

  其中,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与会计准则中的收入一致。

  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则属于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相当于会计准则中的“利得”。

  但“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的其他收入,不形成会计准则中的利得。

  另外,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5条中指出,所得税收还包括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收入。

  由此可见,所得税法中收入的范围大于会计收入,除了包括会计收入之外,另外还包括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收入和利得。

  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的“ 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 则形成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法收入之间的永久性差异项目。

  二、收入确认条件上的差异

  会计收入更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规定,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从上述确认条件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从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出发, 注重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

  所得税法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更注重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

  以销售货物收入确认条件为例,所得税收入应为:企业获得已实现经济利益或潜在的经济利益的控制权;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

  各种劳务收入确认的确认条件应为: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交易中发生的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

  企业的其他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收入:一是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而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

  因此,对所得税收入的确认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注重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

  只要有利益流入企业或者企业能控制这种利益的流入,所得税法就应该确认为收入。

  三、在收入确认时间上的差异

  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定收入的入账时间。

  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但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由此可以看出,在收入确认时间上,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对收入确认时间的规定是相同的,但也有例外。

  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上。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股权投资后,在被投资单位实现损益以及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均要按照投资单位应享受或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

  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7条第二款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一般情况下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由此可见,所得税法上对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已偏离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更接近于收付实现制,但又不是纯粹的收付实现制。

  也就是说,税法上不确认会计上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财政部税政司.2007.新企业所得税法导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相关文章:

浅析中小企业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确认的差异02-17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对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论文11-01

月收入按揭收入证明04-20

收入证明的格式与范文11-23

银行工作收入收入证明模板三篇02-03

公务员月收入按揭收入证明01-16

工作收入证明05-07

开具收入证明05-01

个体收入证明04-30

无收入证明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