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论文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7:07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计论文毕业论文

  关于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小编已为大家整理带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会计论文毕业论文

  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

  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财务会计;提升判断能力

  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

  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

  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二)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

  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

  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现状

  (一)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

  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

  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二)导致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

  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关于会计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会计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

  首先,主观因素。

  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

  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

  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观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

  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

  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

  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

  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

  所以,这些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

  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方法

  (一)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和制定一个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部管理。

  这种约束和管理机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即在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

  如果配合相应的监理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实更加完善。

  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并制定措施予以强化和改正,尤其是对于会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工作。

  (二)财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类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评价和评估。

  从形式上讲,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财会人员的主观意识,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不是自由随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条件约束的。

  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

  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

  总之,会计的职业判断同会计审核工作相比,虽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但是也并非随意进行的。

  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对信息中所表达的数据进行片面武断的认定。

  (三)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

  作为财会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

  所以,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是绝对自由和灵活的。

  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

  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

  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四)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

  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

  同时,由于经济运行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的成长一日千里,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职业判断能力也将不进则退。

  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参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使其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如何避免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避免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导致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

  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关于会计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论文。

  (二)避免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各项违法违规操作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

  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

  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三)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

  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

  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五、总结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

  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

  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2.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3.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4.王丹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09(2).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

  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会计核算的若干影响【2】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是否对企业期末拥有价值的真实性具有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企业的期末存货价值进行计算,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发出存货的计算方法却有很多,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状况有着直接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存货估值和企业报告利润,并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税收负担、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一系列方面。

  因此,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也是企业制定其会计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层面,任何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在法律规范准许的范围内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存货计价方法来进行会计核算。

  而我们的本次研究过程也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来展开的。

  1.存货计价方法简介及其比较分析

  企业存货是企业自身的一项重要资产。

  它主要包括库存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品、低值易耗品等。

  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存货是不断处于流动变化中的,而存货的实物流转顺序与其成本流转顺序也是不一致的。

  因此,一般来说企业只需要按照不同的成本流转顺序来明确库存成本和已发出的存货成本即可。

  这样,企业就需要依据一定的成本流转假设,来实现期末存货和发出存货之间的成本分配,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在这一方面,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与调整。

  而根据这一准则的规定,当前国内企业所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具体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简要比较与分析。

  在各存货计价方法中,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一存货流转假设为基础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其存货比较接近于新购入的存货成本。

  而后进先出法则与前者相对,是指以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基本假设前提来进行存货计价的方法,其特点是发出存货的成本比较接近于当前的市场价格,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后进先出法可以较准确的表现企业业绩,同时方便企业进行评价考核。

  个别计价法则是以每一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基础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这一方法能够准确衡量存货成本情况,比较符合现实,但其缺点是工作量巨大,一般不适合于大中型企业采用。

  而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则都是以加权平均数的形式对存货进行计价管理的方法,由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存货成本受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们计算的结果通常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相配比,又难以反映物价变动的现实因素,因此缺点也较为明显。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中以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相对较为合理,特别是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情况下,这两种计价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下面我们将首先介绍存货计价方法对会计核算过程的一般影响,而后再将深入研究比较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这两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

  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比较指标的影响

  企业流动比率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其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

  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所确定的存货期末价值大于采用后进先出法所确定的存货期末价值,则相同企业由于这两种存货计价方法不同,得出的流动比率的值就不同,从而债权人对该企业就会作出不同的决策。

  根据前文介绍,企业采取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税收负担等重要方面均产生影响,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有直接影响。

  在资产负债表诸项中,像所有者权益、流动资产总额等项目的计算均会受到所选计价方法的影响,其具体数值会随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而发生变化。

  二是,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损益情况的衡量有直接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于,如果期初(期末)的存货估价较低,则当期的企业收益可能因此而会有所增加(减少);相反,如果期初(期末)的存货估价较高,则本期的企业收益则可能因此会有所减少(增加)。

  因此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收益情况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三是,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所得税负有较大影响。

  这是因为,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当期销售成本,进而由此计算的企业当期利润也会不同,故会影响到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数额。

  而这也就意味着,事实上企业可以在合乎规则的情况下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经营的存货计价方法。

  下面,我们将以物价上涨为设定背景,对存货计价方法影响企业会计核算的情况进行分析。

  2.1 对企业现金流及纳税方面的影响

  事实上,从长期来看,如果其他条件均相同或一致,则无论企业采取哪种存货计价方法,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全部存货成本都将转化为销售的成本,也就是说几个会计期内的销售成本额是一致的。

  由此,对企业的税前利润额、所得税总额、税后利润额、现金流入总额等项目的影响也就不存在差别。

  亦即,上述诸项对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也应该一致。

  当然,如果具体条件不同,则选择不同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现金流及企业负税产生有差别的影响。

  2.2 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在社会价格水平上涨的情况下,如采用先进先出法,则期末存货将按编表日的物价水平计算,这样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情况,因此企业资产的价值估算也较为合理。

  反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则容易导致企业毛利虚计,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

  在社会价格水平波动的情况中,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所计算的企业价值往往也较为“平均”,适宜作为一种衡量企业价值的参照标准。

  2.3 对企业管理者经营绩效的影响

  由于存在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企业所有者往往会以对管理者的业绩衡量来反映经理人的努力程度。

  在这方面,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经理人的业绩评价和奖励措施均会产生影响。

  根据实际研究结果,如果对经理人的奖励机制与其业绩评价存在正相关,则在社会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经理人通常会选择先进先出法作为存货的计价方法。

  这是因为,此种方法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从而也会为其带来更多的当期奖励。

  3.对先进先出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进一步比较研究

  3.1 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纳税和财务的影响

  在价格水平上涨的情况下,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作为存货计价方法,意味着在会计期内已售产品成本是由前期存货和早期价格水平决定的,这会造成企业已发出存货的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情形,企业销售成本偏低,同时又导致经营利润虚高,并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而与之相反,加权平均法则使得期内企业的成本——收益核算较为接近平均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然而,对于很多大中型企业来说,先进先出法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纳税额度,却同时也有利于其提高企业知名度和赢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及银行贷款。

  因此,多数大中型企业从综合考虑往往会选择先进先出法。

  但是,对于那些刚刚成立的小型企业来说,尽量降低企业税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则是它们必须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故而这样的企业往往会采用加权平均法作为存货的计价方法。

  3.2 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等。

  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这些企业指标均会产生不同影响。

  首先,就短期偿债能力和流动性比例指标来说,采用先进先出法作为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存货周转率偏低的情形,而相应的流动比率和存货周转期则会偏高。

  与此相对,在加权平均法条件下的上述各指标则会有所“收缩”。

  其次,就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来说,其直接的衡量最终都会体现在企业的利润方面,因此采用先进先出法通常会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指标,而采用加权平均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指标。

  再次,从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由于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的税前利润,因此此种计价方法事实上也高估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4 结 论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运作中,存在着许多企业存货计价方法,但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所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因此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状况、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以及企业主体目标的实现情况,然后在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所有因素的前提下,扬长避短地综合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从而合理的改善自身的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吴娜娜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8(4):30-32

  [2]刘小晓存货计价方法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8(2):139-140

  [3]张彦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经济师,2010(9):181

  [4]孙晓宁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6(13):25-26

  [5]董馥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9(3):167-168

  [6]刘雪浅析存货计价与会计要素的变化规格[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2000(4)

【会计论文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论文精选10-09

预算会计论文11-19

会计论文修改10-01

会计论文的模版10-08

环境会计论文10-08

会计论文指导10-01

商业会计论文10-01

会计论文翻译10-01

会计论文数据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