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述

时间:2023-04-01 09:06:55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软件在中小企业实现了普及,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述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述

  第一篇:“会计电算化”项目化教学探析

  【摘要】为了让学生完全掌握会计电算化该门课程的精髓,作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积极反思项目化教学如何在该门课程的实施,即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模拟企业情境来教会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以综合模拟实训加以巩固。

  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案

  1.理解项目化教学的实质

  项目化教学即“项目导引,任务驱动”教学法。

  具体来讲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展开的教学活动。

  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是指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机房实训相结合,并且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来完成小组任务。

  它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实践促理论;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善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学生能自主发现知识的不足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

  2.1教学方式项目化。

  2.1.1团队化教学。

  由担任《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所有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团队内形成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模式,即分模块编写教案,课程进度互通,教学方式互相借鉴,但同时保持个人教学特色。

  2.1.2数字化教学。

  教师尽量使用PPT教学,并适时结合视频、音频、挂图、会计账簿等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改变以往只有板书及课本的单一教学方式。

  2.1.3内容项目化教学。

  教师可将采用大的案例进行项目划分模块教学,比如给定某公司业务,可从会计电算化的总账、应收应付款、固定资产、薪资、报表等方面来多个子项目出发进行教学,最后形成关于这个企业的一整套会计电算化数据,学生也由此得到整体的认识和成果。

  具体细分如下:项目1系统管理与基础档案设置,可分解为任务一建立账套,任务二,增加用户及操作员权限设置,任务三账套备份与恢复,任务四基础档案设置。

  项目2总账管理系统,可分解为任务一总账管理系统初始化,任务二日常凭证处理,任务三出纳管理,任务四账簿管理,任务五总账期末处理。

  项目3应收款管理系统,可分解为任务一认识应收款管理系统,任务二应收款管理系统初始设置,任务三应收款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任务四,坏账处理,任务五应收款管理系统期末业务处理。

  项目4应付款管理系统,可分解为任务一认识应付款管理系统,任务二应付款管理系统初始设置,任务三应付款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任务四应付款管理系统期末业务处理。

  项目5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分解为任务一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任务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任务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日常业务,任务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期末业务处理。

  项目6薪资管理系统,可分解为任务一认识薪资管理系统,任务二薪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任务三工资变动管理,任务四工资发放,任务五薪资管理系统期末处理。

  项目7UFO报表管理系统,可分解为任务一认识UFO报表管理系统,任务二报表编制,任务三报表日常业务处理。

  2.2学生考评方式项目化。

  2.2.1多样化考评。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10%+测试成绩10%+作品成绩或小组展示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四部分构成,同时可灵活根据各自频率和结果确定比重,使学生成绩不再由期末成绩单一确定。

  2.2.2无纸化考试。

  一方面为了锻炼学生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为了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会计电算化无纸化测试保持对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考证及实际工作需要。

  2.3学生学习方式项目化。

  2.3.1线上小组合作化学习。

  可由任课教师根据班级情况每学期抽出一定时间留给学生,将学生分组分任务分角色,每个小组轮流展示对于所研究项目的自主学习成果并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定结果,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只有教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学习模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具体设想为:拿出一周四课时360分钟,其中班级根据人数自由组队(每队5-6人),每队展示15分钟,学生与教师打分,最后学生自评与教师讲评。

  2.3.2线下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自主学习。

  教师可将教学讲义、PPT、练习题、微课等学习资料上传至专门网站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3.以综合模拟实训来加以巩固

  全部教学内容完成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会计电算化各个项目的具体操作,还需要结合综合模拟实训加以巩固,将分散的知识点由点到面,由分散到整体的结合。

  综合模拟也要完全仿照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境,按照学习情境三总账管理系统的流程,教师设置若干账套,包含此学习情境的内容,由学生课堂分小组演练。

  任务一总账管理系统初始化,任务二日常凭证处理,任务三出纳管理,任务四账簿管理,任务五总账期末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连续做账,教会学生如何月底结账、年底结账。

  4.对项目化教学的思考

  对会计电算化实施项目化教学以来,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了,不仅要照本宣科地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的企业实操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

  总结如下:

  4.1制度新的授课计划。

  重新分配授课学时,保证项目化教学的正常实施。

  有必要缩短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际上机操作学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完全实施机房授课,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2编写校本教材。

  由于项目化教学和综合实训的结合需要模拟企业的真实情境,因此需要专业课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编写一套完整的账套信息供学生练习。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自主编写实用性的校本教材是该门授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松斌.高职专业课程基于真实情景的项目化设计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9).

  [2]张薛梅,王海燕.商贸类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9).

  第二篇: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岗位的优势和地位越来越凸显。

  重点培育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也已经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逐步完善。

  但由于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以及中职学生固有的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仍旧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并针对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

  1.知识的复杂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综合应用。

  会计知识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专业内容为主。

  计算机知识包含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据库、信息管理、网络技术等通用课程。

  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知识后才开设的,一般安排在二年级下半学期,对计算机知识薄弱和会计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的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2.操作过程逆向的困难性

  会计电算化比传统的手工账多了一项系统初始化的过程。

  初始化工作是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渡的桥梁,工作量大,考虑的问题多,综合性强,且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若出现差错,修改起来非常麻烦,甚至不能修改,因而影响了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3.教师多重身份的制约性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面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

  中职学生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教师既要讲解,又要操作,很难注意学生的动态。

  此外,教师重点讲的是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

  所以教师一般是一边自己操作,一边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下去指导,在讲台上下来回奔跑,一个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常常分身乏术。

  另外,如果计算机本身出现问题,特别是专业性的,会计教师很难解决。

  二、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的不足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初中阶段成绩较差,中考不理想才被迫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在学习能力和基础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薄弱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基础不扎实或者偏科严重,教师讲解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前面没有打好基础,导致知识脱节,后面学起来更困难。

  会计电算化需要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但很少有学生完全具备。

  即便是一些学生自认为电脑很在行,但也仅仅局限于电脑游戏上,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

  2.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信心

  中职学生往往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自卑、脆弱、敏感,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被人看不起。

  因此,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还有一部分学生想认真学习,但由于基础较差,上课听不懂,课后又不主动请教,作业迟交或应付,造成系统知识的脱节,久而久之,更难赶上,甚至导致放弃了学习。

  3.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

  90后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他们缺乏责任感,他们的主动性和自制力较弱,学习无目的、无计划,无耐心,遇到问题不愿意主动思考解决,就等着教师和同学帮忙。

  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一时难以全面顾及,学生往往就放弃了学习。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不像理论课知识点繁多、知识结构错综复杂,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流程的掌握,只要认识了流程,了解了各个流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系统数据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讨论,并着重讲解系统处理的具体步骤,使学生对电算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挑选一名学生,充当教师的操作员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身份的多重性不仅会使教师的在教学中非常疲惫、分身乏术,而且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影响学生的操作进程。

  因此,可以挑选一名学生充当教师的操作员,在讲台上演示,教师站在讲台下用语言指导,其余的学生跟着演示的学生操作。

  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完成讲解和操作,还可以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适时指导学生操作。

  挑选操作演示的学生尤其重要,这名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如果教师能在课下先对这名学生进行指导,使他提早掌握操作步骤,演示效果会更好。

  3.合理分组,指定组长分担教师的指导工作

  虽然可以挑选出一名学生代替教师操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但毕竟学生人数太多,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困难,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按8~10人分为一组,每一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除了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有耐心和凝聚力。

  在平时操作时,组长要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在组员的操作遇到问题时,首先在组长的带领下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向教师寻求帮助。

  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穿插,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学生会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分析计算机发生故障的规律,归纳操作方法。

  在课堂上,对出现的各种软件、硬件及网络问题,如果仅依靠教师个人对故障进行排查和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出现的问题,理解计算机屏幕提示信息的含义,讲明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总结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

  5.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竞赛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竞赛活动一般安排在教学的后期,这时的学生已经对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对不同的会计职位职能也有了全面的认识,非常适合开展竞赛活动。

  在竞赛活动中,组长根据组员的个人情况,分配不同的岗位角色,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制定竞赛规则,布置竞赛任务。

  同组学生要互相讨论,发扬集体精神,按照正确的操作过程完成任务。

  教师对优先完成的小组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对没有完成的或完成较慢的小组要一起找出原因。

  四、小结

  会计电算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会计电算化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中职学校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重要力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不断探索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培育出真正适合社会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汝光.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思考[J].福建电脑,2011(26).

  [2]李少莲.浅析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商情,2014(6).

  [3]李蕊.浅谈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4]苏金钗.浅析职业中专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J].企业导报,2010(6).

  [5]王俊巧.浅析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8).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述】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述10-01

六西格玛管理与统计学浅述10-06

浅述乳酸菌发酵在乳品加工中的应用10-08

浅述《伤寒论》中的治未病思想10-08

浅述借款合同履行地的确定10-08

计算机网络安全浅述09-30

浅述中学音乐教育的研究性学习10-26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析10-01

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