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析

时间:2022-10-01 02:54:28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析

  为了让学生完全掌握会计电算化该门课程的精髓,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析

  会计电算化教学浅析

  第一篇: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微课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走入了教师的视野。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将对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中职;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由于传统课堂的各种限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学习差异性的问题难以解决,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为此,中职会计教师可考虑将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作用

  1.有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要想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就需要研讨探究、分析案例等方式,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微课教学逐渐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从而打破了资源共享在地域以及时间上的限制,创新了资源共享方式,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应用进一步实现资源的跨地域分享。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快速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提供有力的帮助。

  可见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以及取长补短的目的,还实现了资源共享方式的创新。

  2.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将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再结合简单的操作演示展示给学生,授课过程缺乏生动具体的知识表达,教学资源相对单一,

  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能没有问题,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就会产生困难,因为教师的示范操作往往因为时间限制一带而过,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一时无法记住产生学习障碍。

  采用微课教学就不同,由于微课可以反复播放,有利于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接受程度调整学习进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会计电算化微课教学是对常规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微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微课教学以及课堂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分工。

  1.结合“会计软件操作实务部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计演示类(操作指引)微课课程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指导用书《会计电算化》辅导教材为例,建议将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第三章会计软件的应用(用友T3版)”

  整合成专门针对操作实务部分的11个演示类“操作指引”微课课程,如系统管理、基础档案设置、总账系统初始设置、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总账系统出纳管理、总账系统期末处理等。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制作上述“操作指引”微课程时要以每个项目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借助财务软件进行操作步骤的详细演示,让学生在真实的财务软件环境下通过观摩示范操作,逐步了解各个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整体把握实务操作的工作思路。

  2.结合“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测试类微课课程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的目的之一,是要帮助学生积累考试技能,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考试准备。

  在这门科目考试中,包括实操和理论部分,如果单纯从强化实务操作技能方面开发演示类微课课程的话,显然不足以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所以开发以服务初级会计电算化科目理论部分考试为目的的测试类微课课程是具有明显的实用意义的。

  仍然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指导用书《会计电算化》辅导教材为例,建议将理论章节设计为相应的测试类微课课程,

  具体以每一章节点为范围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特征、会计软件的配备方式及其功能模块、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会计软件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会计软件的安全、系统管理模块、账务处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等17个测试类微课程。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每一个测试类微课程要以服务考试为基准,设计思路首先要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在题型上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为主。

  其次,要讲究测试的动感性。

  最好以不同的动画形式体现选择结果,且要提供答案提示和适当的解题思路,以此提升学生测试的趣味性。

  再次,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测试,进而提高测试类微课程的实用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理论知识的复习效果。

  三、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环节需要合理使用微课

  为了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实务操作知识,教师在讲授实务部分内容时建议在课前播放演示类微课,让学生在课前真实了解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达到有效帮助学生预习的目的,以此来加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此外,授课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根据章节需要适当利用测试类微课,当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为教师备课提供有效依据。

  必须强调的是,测试类微课还应该在课后提供给学生,以便于进行理论知识的复习。

  2.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微课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课堂教学和微课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将微课教学完全取代课堂教学,这样就会使微课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

  比如关于理论知识部分建议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先由教师归纳讲解,再辅以测试类微课进行对应的复习巩固,从而使微课教学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帮助。

  3.组建教师微课制作团队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的出现可以很好解决这类问题,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微课资源体系并没有构建起来,微课制作的团队仍不成熟。

  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微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应该积极组建教师微课制作团队,从而构建会计电算化微课资源体系。

  此外,微课制作团队在制作课件时,课件还应该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因此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进行微课教学,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周燕飞.浅谈微课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5(3):53-54.

  [2]王容平.微课在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8):42-43.

  [3]周沈伟.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9(27):47-48.

  [4]彭满兰.试论微课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好家长,2015(47):116.

  第二篇:提高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岗位的优势和地位越来越凸显。

  重点培育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也已经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逐步完善。

  但由于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以及中职学生固有的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仍旧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并针对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有效性

  会计电算化是把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了会计实务中,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会计学的知识于一体。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

  1.知识的复杂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综合应用。

  会计知识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专业内容为主。

  计算机知识包含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据库、信息管理、网络技术等通用课程。

  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知识后才开设的,一般安排在二年级下半学期,对计算机知识薄弱和会计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的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2.操作过程逆向的困难性

  会计电算化比传统的手工账多了一项系统初始化的过程。

  初始化工作是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渡的桥梁,工作量大,考虑的问题多,综合性强,且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若出现差错,修改起来非常麻烦,甚至不能修改,因而影响了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3.教师多重身份的制约性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面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

  中职学生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教师既要讲解,又要操作,很难注意学生的动态。

  此外,教师重点讲的是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

  所以教师一般是一边自己操作,一边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下去指导,在讲台上下来回奔跑,一个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常常分身乏术。

  另外,如果计算机本身出现问题,特别是专业性的,会计教师很难解决。

  二、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的不足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初中阶段成绩较差,中考不理想才被迫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在学习能力和基础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薄弱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基础不扎实或者偏科严重,教师讲解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前面没有打好基础,导致知识脱节,后面学起来更困难。

  会计电算化需要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但很少有学生完全具备。

  即便是一些学生自认为电脑很在行,但也仅仅局限于电脑游戏上,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

  2.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信心

  中职学生往往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自卑、脆弱、敏感,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被人看不起。

  因此,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还有一部分学生想认真学习,但由于基础较差,上课听不懂,课后又不主动请教,作业迟交或应付,造成系统知识的脱节,久而久之,更难赶上,甚至导致放弃了学习。

  3.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

  90后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他们缺乏责任感,他们的主动性和自制力较弱,学习无目的、无计划,无耐心,遇到问题不愿意主动思考解决,就等着教师和同学帮忙。

  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一时难以全面顾及,学生往往就放弃了学习。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不像理论课知识点繁多、知识结构错综复杂,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流程的掌握,只要认识了流程,了解了各个流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系统数据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讨论,并着重讲解系统处理的具体步骤,使学生对电算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挑选一名学生,充当教师的操作员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身份的多重性不仅会使教师的在教学中非常疲惫、分身乏术,而且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影响学生的操作进程。

  因此,可以挑选一名学生充当教师的操作员,在讲台上演示,教师站在讲台下用语言指导,其余的学生跟着演示的学生操作。

  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完成讲解和操作,还可以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适时指导学生操作。

  挑选操作演示的学生尤其重要,这名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如果教师能在课下先对这名学生进行指导,使他提早掌握操作步骤,演示效果会更好。

  3.合理分组,指定组长分担教师的指导工作

  虽然可以挑选出一名学生代替教师操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但毕竟学生人数太多,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困难,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按8~10人分为一组,每一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除了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有耐心和凝聚力。

  在平时操作时,组长要做好检查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