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时间:2020-12-10 12:56:34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商业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以及整个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着。下面小编整理了商业银行会计论文,希望对你们有用!

  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第一篇: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思考

  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银行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银行业务逐渐增多,但是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复杂性事物出现,作为一种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遭受的会计风险愈加突出,影响到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关键时刻,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转型过渡时期。

  伴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在逐渐与时俱进,进行了多次改革,在改革中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种风险也是频繁发生,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

  一、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一)商业银行与其风险的含义

  根据《公司法》与《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商业银行是从事为公众提供存款与贷款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通过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是与货币资金打交道,通常也被看作是一种企业,是以货币经营的特殊企业,为社会融资提供主要来源,其行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不能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风险是一种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其风险发生在经营管理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在收益方面出现波动或产生损失,影响其银行的正常发展。

  其风险不具有现实性,是不确定因素,可能引起经济损失的影响,这些因素存在于经营管理全过程之中,其风险无处不在。

  (二)风险的种类

  商业银行风险有不同的种类,按照是否具有可控性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系统与非系统这两种风险。

  1.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具有不可分散的特点,因此又可将其叫做不可分散风险,其损失风险多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如国家政策与居民消费习惯都会引发系统风险,其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完全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是难上加难,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降低影响程度。

  2.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与系统风险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具有分散性,系统风险具有不可分散性,非系统风险具有分散性,而且引起发生风险的因素是内部因素。

  其风险通过主动控制能够规避消除,如果采用管理水平较高的手段是可以有效地规避的。

  (三)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风险的产生脱离不开内部发展规律,近些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转型时期,

  金融行业在当前经济形势的背景下内在矛盾不断突显出来,其风险不断得到累计扩散,对于风险不能说是消极规避,一味地抱怨畏惧,风险的产生必定有其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经济体制与银行自身发展的共同作用结果,二者在发展运行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的积累中得以扩散,矛盾越来越激化,从而引起影响银行不良发展的风险,不加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风险会不断加大[1]。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从总体全局角度来看,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还面临很多阻碍,面临诸多挑战,还不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尽管经过了多次改革实践,风险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一些甚至有江河日下的严重趋势,从而影响到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我国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竞争激烈,加之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其风险越加复杂。

  为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金融领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在创新中商业银行某些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业务发展越趋多样复杂化,这就有可能导致管理防范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面与国外相比还缺乏经验,因此根据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还应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形成一条有效规范的管理规避机制,从而达到降低风险产生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

  (一)会计体制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1.会计规范体制较为落后。

  会计规范注重发挥社会统计职能,对成果与风险的预测、分析还很缺乏,很难顺应日益发展的需求。

  在经过十几年来的改革之后,各种新问题情况层出不穷,现有会计账务体系不再具有实用性。

  2.会计核算体制同样较为落后。

  在商业银行工作中会计核算制度对其工作的正常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从事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坚定不移地坚持的具体规范准则,其制度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机制,在制度的规定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当前对于会计核算管理体制还不能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也很难做到对风险的有效规范,反而会更加加剧风险的产生。

  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逐渐涉及表外业务,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现状来看,关于表外业务方面的制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造成了有效披露的高风险性[2]。

  (二)会计原则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1.客观性原则与商业银行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风险是客观真实存在,因此客观性原则又叫做真实性,要求对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对核算的数据内容负责,

  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这同样也是一项约定俗成的基本要求,要求经济业务具有合法凭证,真实反映出财务状况等事项。

  核算工作的开展都要体现出将实际经济活动作为依据,经济业务与会计报告时刻体现出真实性。

  值得肯定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率,但是真实性与精确性并不是同等的关系,不确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不能保证核算工作的信息都具有精确性,存在着主观判断的可能性。

  2.权责发生制原则与商业银行原则。

  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能够通过权责发生制真实反映出来,这是实施权责发生制的目的。

  在借款合同到期之后放款没有及时归还,将会看做是逾期放款,按照规定要对逾期未达到两年的企业收取利息,并列入当期损益之中,如果放款逾期两年或者多于两年还没有及时归还,

  将其看做是呆滞放款,应收利息不在当期损益范畴之内,而是在设置科目专项后,当期损益为实际收到的利息。

  按照权责发生制来分析,会有大量的应收利息挂账的存在,借款企业会面临破产的风险,这点商业银行是心知肚明的,对这点的认识是清楚的,但由于贷款逾期规定限制,

  利息收入依然遵循按期计算,银行利润并不是完全增长,只是一直在虚增,纯利润还需要用于交所得税,税费缴纳与应收利息存在着是否需要现金流出的矛盾。

  在借款合同到期后的两年内,企业没有能力偿还本息,出现了收不回应收利息的情况,商业银行还要在无条件的情况下对存款支付利息,这就突显出权责不统一的问题,支付存款利息与收回贷款利息背道而驰。

  (三)会计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在经营中商业银行过度重视发展,控制制度的建设具有滞后性,不能与新业务开展相适应,忽视了会计控制的规范性。

  内部会计控制是不断变化的,是一种动态机制,而通常将其看作是机械僵化的形式,很显然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规章、流程,使对于新业务的开展管理处于被动局面,需要通过落后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对于内部控制通常是无章可循。

  已有的制度因为不具有完整性,而且是各自独立的关系,很难得到广泛应用。

  (一)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会计信息披露保证了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良性稳健发展,对其发展起着基础作用。

  长期以来对信息披露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尽管相关机构颁布了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力求其工作的规范性,但实际结果却是不尽人意,信息披露的内容简单不够真实等问题仍然存在。

  从客观上来说,对报表附注不够重视是引起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因,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等性质,加大了风险影响程度。

  (二)核算和管理工作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会计核算工作是与数据打交道,对数据加以描述,保证金融交易活动的稳定可持续开展,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信息来源。

  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有效地化解防范风险,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来源于对内、外部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识别。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析

  (一)对现行银行会计制度加以改革完善

  现今会计核算管理体制的实施是在统一领导下与分级授权管理体系下进行的,相关负责部门繁多,工作内容冗杂,工作秩序较为混乱,某个环节很容易被忽视,就有可能引起风险的发生。

  因此要对现行银行会计制度加以改革完善,建立集中管理型的核算新体制,裁减相关机构,提高银行服务质量。

  (二)在会计原则下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准确把握客观性原则,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审计组与派员长期入驻监管制度,为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行定期轮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会计电算化程度,除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人员的工作是风险防范的重要保证,对人员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培训工作,使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性历史时期,金融资金流动性强,资金流动性的复杂性,加大了对风险管理的难度。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非常有必要,加强会计监督,要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好监测,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全面细致的分析,结合经营现状,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合理分配内部会计资源。

  (四)建立完善会计信息系统与改进信息披露工作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先进的会计软件,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源与数据库,将控制与防范工作结合起来,加强会计决策工作的有效监督,

  根据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找出其制度存在的问题,对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将内部与社会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关的问责制度。

  (五)强化内部与外部工作的监督机制重视内、外部的监督机制,加大审计工作的深度,加强审计部门工作的规范性,制定与完善相关的审计制度,当发现缺陷存在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

  从审计人员的数量上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外部审计工作逐渐向委托会计事务所的专门审计方向转变,从中减少政府加以约束。

  总而言之,对于会计风险的防范,需要结合会计行业、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现状加以进行有效的分析改善。

  参考文献:

  [1]杨易晗.商业银行会计控制与风险防范[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02:71-74.

  [2]焦慧.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J].中国市场,2015,21:197+199.

  第二篇: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育现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体制的不断完善,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整个银行的经济盈亏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还存在瑕疵,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形象甚至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

  因此,本文着重阐述了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培育策略

  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是银行的主力军,无论就人员数量还是岗位重要性而言,都处于重要地位。

  可以说,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必须加以重视。

  商业银行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能够规范会计行为,实现会计目标,有利于提升会计人员的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有助于银行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而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问题会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因此本文就实际情况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具体信息如下:

  (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就当前状况而言,商业银行对于会计人员的宣传教育偏向于管理层面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使得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力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