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3-04-01 09:41:57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措施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能否正确反应事实情况的依据。是企业公司监督决策维护正常经济秩序,是防范损失、管理风险,保护投资者、受益人利益的基本前提。下面小编整理了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措施,希望对你们有用!

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措施

  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措施(一)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1部分财经法规界定的灵活性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因会计主体存在形式的多样性,我国会计主管部门和行政部门为适应众多会计主体核算和监督其会计业务需要,他们在制定会计法律和会计职业道德时弹性较大,除积极引进欧美发达国家部分会计制度以外,

  还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不同会计主体的需求差异性,探索制定了一系列会计法规,但这些制度因存在规定上的灵活性,致使会计人员选用时更倾向于易操作、易理解,

  而对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低,如农业生产企业辅助车间成本分配可以选用直接法、交互法、计划成本法、代数法及顺序法等,由于企业选用的方法不同,处理得到的会计数据有差异,严重时会导致本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1.2违法成本较低与冒险收益较高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农业企业做假账主要包括:

  一是虚增经营成果,主要是为了提高信用度,方便单位融资(筹资和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需要,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家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需要;

  二是虚减经营成果,主要是为了争取政府扶持、偷逃税款及掩盖计入相关费用的违法违规项目等。

  虽然财经法规中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行为,根据违法犯罪情况会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但违法成本远小于违法收益,致使部分企业选择做假账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3激励机制偏位、监督机制不健全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国家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在内容上、形式上、频率上等存在明显滞后状态,更多沿用计划模式下的激励手段,更多导向于精神激励方面,物质奖励较少。

  在国家层面上,对在会计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坚持原则的具有慎独品质的会计人员严重缺乏配套激励机制。

  另外,各农业企业对财会人员的激励,更多导向于在企业资金短缺状态下,这些人员能否给企业筹集到更多的款项;导向于如何替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将资金投向盈利性较大的项目等;导向于少列收入、多虚增成本,进而偷逃税款上。

  以上做法,易使财会人员认知导向出现偏差,再加上部分企业经常更换会计人员,会出现为个人或集体利益违规处理账务,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主要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内部监督。

  目前,在制度上比较健全的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但这两个属于外部监督,在监督的内容、形式、时间、效果上极易出现鞭长莫及状况,加上,我国对农业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倾斜,

  就容易出现这些会计主体外部无人监督、内部无人敢监督的局面,会出现一些经营者用虚假会计信息来谋取利益,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1.4部分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低下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农业企业会计信息主要来源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据资料,而这些环节往往伴随着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这些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必然对应一定的会计凭证,

  价款、有价证券、实物资产、往来款项、资本,经办人员,会计人员等人或物,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更多是人的因素,是员工综合素质低下引起的。

  如农业企业在采购阶段,易出现采购员吃回扣给企业开具大头小尾发票,造成信息失真;在生产阶段,技术人员因技术存在差异造成废品损失等,出现成本虚增;在销售阶段,

  为了获取销售佳绩、开拓市场、击退竞争对手,甚至进行不正当竞争(如给客户送红包等)进行扩大宣传,多花费销售费用的行为。

  从表象上看,这些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形式上都对应于合法的会计凭证,但从实质上看均属于隐形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另外,农业企业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对国家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职业道德水平等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措施

  2.1完善财经法规,规范主体业务活动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建设、制度规范以及操作程序和方法都应该与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企业主体经济管理机制高度匹配,只有这样,会计核算生成的会计资料有用、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要达到上述效果,从国家层面上,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务院和财政部)既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要考虑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还要考虑当前经济业务界定范围的明晰性及不同行业经济业务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会计法规。

  在制定法规时,要兼顾法规的前瞻性、及时性和实用性原则,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对不适应法规进行修正。

  要组织各行业协会会计专家、高校会计研究专家以及全国会计学会专家、国家主管会计的职能部门专家来共同制定、完善财经法规,规范主体业务活动。

  尽量减少法规界定某些会计业务事项的随意性,使所有经济业务事项处理时都有法可依,增强同类会计数据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企业层面上,要依据国家法规的规定,细化本部门规章制度,不曲解国家法规、不违反国家法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加大赔偿额度,完善惩戒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需要了解信息的个人或集体造成较大的损失,如会造成政府决策偏位、投资者盲目投资、债权人放贷资金承担较大风险、社会上个人或集体决策失误等。

  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大家所期盼的。

  针对部分农业企业做假账得到的收益远远大于违法所支付的损失的情况,国家除了要求违法企业加大给因使用本部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赔偿额度外,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诚信档案记录,评估其诚信等级,采用计算机联网,接受来自全国客户的监督,增加其违法成本。

  同时,对诚实守信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增加诚信等级,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及信贷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诚实守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3加强会计内、外部监督,消除隐形的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主要监督以下内容: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是否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是否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是否明确。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农业企业外部会计监督主要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政府监督主要包括对企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检查,对会计核算情况的检查,对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检查等内容。

  社会监督主要是有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的对财务会计报告等进行审计、签证的一种监督制度。

  只有将三种监督形式结合起来,才能消除隐形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好地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4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进行深入改革,这势必导致现有会计制度、理论体系、操作方法和程序无法满足改革会计主体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出台新的财经法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积极参加各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继续教育在会计理论方面,重点是对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培训;在政策法规方面,重点是对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

  在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方面,重点是对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在职业道德方面,重点是对会计职业道德培训。

  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措施(二)

  一、会计失真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行业本身局限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会计法律法规建设也在不断健全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壮大。

  但是相对市场经济水平的发展改善,国内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显得明显滞后。

  通常都是在出现一项新的经济问题后才能使这一漏洞被相关的企业级执法人员发现,而后经过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用来弥补这一法律漏洞,给会计信息失真留下相当的合法空间,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调查难度。

  此外,公司制度的不完善在现行会计信息处理中显现出重大影响。

  由于现行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更使得不同市场敏锐度的企业在制定相关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不同公司往往会有不同的处理准则。

  加之法律的不完善及会计本身工作上存在的模糊性使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不同的会计结果,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信息不对称

  会计行业本身的经济市场运营方式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这给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有力的前提条件。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这会使得会计信息的制作者、决策者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想了解到相关公司的财务状况,必须从该单位的信息发布者处取得资料,无法得到该单位的第一手资料。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直接参与到企业的运营环节中,具有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然而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迫于各方压力必然会将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予以公布。

  如为了使企业在外面呈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会计人员会在做账时提前确认收入,延迟分摊费用等方法使得该时间区间内公司总体的盈利能力账面显示大幅提高。

  (三)外部监督不力

  众所周知企业最大的本性就是唯利是图,高额的利益对他们的诱惑是绝对的,相对应的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惩罚成本与高额的利润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中不难看出,对各种会计信息失真造假的处罚力度较轻,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多倾向于内部解决,避免外部公开。

  这样的处理方法极大地减轻了法律的处罚力度和警示效果。

  企业的相关的负责人在衡量造假的风险和巨大的收益之后,宁愿选择会计造假,非法获取利益。

  除了企业本身的道德问题,企业外部监督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国家虽然针对会计领域的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要求财政、银行、税务等社会监督部门和各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但是彼此之间的配合度并不高,给企业造假提供了机会。

  另外,相关政府部门为了地区的政绩或者个人利益驱使对企业违法造假现象视而不见、听其发展。

  (四)从业人员综合水平较低

  企业的重要财务信息都要经手会计从业人员。

  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偏低,为谋求自身利益违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此外,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能适应企业会计管理的发展。

  这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在工作当中会出现一定的错误,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会计工作人员从业的硬性指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财务工作起着方向标的作用。

  由于法律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空白性,一些会计法规的内容已经不太适应快速发展的会计业务。

  相关部门应当结合会计实务,引进实务型人才,对会计法律法规进一定程度的补充。

  通过适当的补充,会计实务工作与法律法规政策能够相匹配,使会计信息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首先,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框架。

  会计信息的传递需要一个完整而有序的外部环境,企业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的传递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流水线一样,财务管理的框架体系要将会计信息传递的每一个环节纳入体系当中。

  将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因素考虑在内,规制会计信息风险要素,避免会计信息出现不真实、不准确的现象。

  其次,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一直都在各个企业施行,但是由于各种利益方之间的冲突,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一定要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只有保证了其独立性,会计工作人员所披露出的信息才会保证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此外,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还需要有第三方机构的监督。

  通过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可以保证企业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确保企业利益相关方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对称。

  (三)提高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

  首先,加强处罚力度。

  关于会计失真现象的处罚机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以及其他相关者带来的损害程度,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企业相关部门也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定本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务处罚机制,严格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财务行为,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处罚力度。

  其次,政府不断健全举报会计造假现象人员的信息保护和奖励机制。

  确保检举人不会因为举报会计造假对自己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产生危害,使公民敢于检举会计造假现象。

  同时,财政、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其负责的相关单位的会计财务状况进行审核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合力,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从业人员应当认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将自身从业行为与职业道德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规范从业行为。

  此外,企业领导要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在较为独立的工作环境下才可以保证会计信息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威胁。

  其次,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求其具有高标准的专业水平。

  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已更新的会计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水平,避免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

  最后,建立企业财务人员人才库。

  企业有关财务工作往往会出现较为复杂的处理工作,为防止因工作人员知识的欠缺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可以建立起自身的财务人员人才库。

  除本单位员工外,聘请财务专家作为兼职人员解决疑难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措施】相关文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制约的措施10-26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应对策略论文10-09

会计信息的失真10-08

会计信息失真10-08

会计信息失真及原因10-08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10-08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10-01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10-01

会计信息失真支招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