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金融会计的论文

时间:2022-10-08 23:03:38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金融会计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金融会计的论文,欢迎查看!

金融会计的论文

  金融会计中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

  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主题做了重要部署,当前中国银行正在深入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并把学习贯彻执行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首要任务来抓。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业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国际形势看,主要风险点包括以下几方面:风险一:“美国优先政策”下,美联储加息与“缩表”风险2015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四次。美国此轮加息,步子小、节奏稳,对市场的预期管理做得比较充分,目前没有过度的“政策意外”,市场利率与联邦基准利率同步变动,未出现较大偏离。除了加息,另一个就是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先后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危机前的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当前的约4.5万亿美元。自6月公布“缩表”计划后,美联储目前正在酝酿具体启动时间。“缩表”可谓“QE”的反向操作,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视,一旦操作不当,不仅会伤害美国经济复苏,也可能会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诱发风险和危机。

  风险二:全球货币政策转向风险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欧英日等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出现新的动向。不少市场人士和投资者担心,全球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和央行史无前例购买国债的时代很快就要告终。欧洲央行近日准备讨论如何结束他们的债券购买计划,退出QE预期增强;8月英国央行重申,未来加息预计是有限和渐进的,2018年利率或升至0.5%,2020年达到0.75%;日本央行已开始缩减日本国债购买规模,但市场预期短期内不会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分析人士和投资者普遍预计,2018年将成为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浪潮消退的一年,市场波动不可避免,金融风险不可忽视。风险三:全球债务风险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债务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多年来持续上升,2016年该比例为325%,债务总额高达215万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呼吁各国重视“滚动风险”。

  有关研究指出,一旦一国的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超过90%,该国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过高的债务将会显著提高一国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影响该国经济增长,甚至拖累主权信用评级。当利率或汇率波动超过一定范围,借款人就很难还本付息,从而引发债务危机或货币危机。此外,债务累积通常还会造成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也可能引爆金融危机。风险四:严监管环境下,全球经营的合规风险近年来,全球各国陆续执行巴塞尔协议Ⅲ关于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美联储也对美国本土银行及外资银行提出了加强审慎标准(EPS),监管要求更加严格。与此同时,2008年危机后,国际大型银行普遍收缩海外的资产负债表,而中资金融机构则伴随“企业走出去”步伐在海外越做越大。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当下我们所处的监管环境日趋严格,而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内控建设、合规建设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一定差距,合规风险不断加大。另外,政治事件对中资海外机构经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英国脱欧、欧洲大选、美国对我国展开“301条款”调查等,都会引起市场的巨大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影响日趋加大。国内形势看,在金融一体化和网络经济加快发展背景下,金融创新产品更加丰富,但这些产品具有业务链条长、交易对手复杂、高杠杆等特点,进一步加大了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金融风险。具体表现为:风险一:日渐凸显的流动性风险一是在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下,商业银行整体期限错配加大。央行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稳健中性”,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维持“紧平衡”,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成为货币投放主渠道。与此同时,万亿级的地方债大规模发行,作为地方债主要投资者的商业银行面临资金来源缩水和资金运用刚需的双重压力。商业银行运用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央行负债支持地方债(期限一般在3-10年)投资,期限错配程度加大。二是同业资金依赖性增强,负债稳定性降低。

  同业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随着M2持续低速增长,客户存款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比重降低,同业负债占比提升。截至2017年6月末,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占资金来源比重为76%,较2015年初下降4.9个百分点,同业负债占比持续上升。特别是有些小型金融机构对批发市场资金依赖程度较高,负债稳定性堪忧。三是通过加大期限错配提高收益率的业务模式增加了流动性风险。个别银行发行不超过几个月的短期限理财产品,投向长期限资产,提高收益水平,若到期的理财资金无法滚动发行,银行迫于偿付压力将有可能大量赎回委外资金,产生流动性风险。风险二:日趋扩大的信用风险年初以来,尽管相关银行资产质量的指标有所好转,但资产质量管理的压力依旧巨大,信用风险依然不容忽视。伴随着近些年的金融创新,金融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又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投资主体风险分散化程度不够,信用风险仍集中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上。另外,通常情况下,发行机构的理财产品承担了大量劣后资产的购买义务,信用风险较难从发行机构转移出去。

  二是表外理财投资的非标资产部分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矿产等限制性领域,增加了银行在这些领域的风险集中度。三是部分商业银行与金融、非金融机构合作,创新出银证合作、银保合作等产品,例如“易融通”、“e保通”、“e单通”等产品,上述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放贷流程相对简单,仅有保单抵押甚至无抵押等,信用风险加大。风险三:不容小觑的声誉风险一是表外理财虽然在合同文本上约定由客户承担资产风险,但银行为防范声誉风险,很多情况下承担了刚性兑付义务和收益损失风险。2016年末,全金融机构理财规模达到约30万亿,较2007年增长29.5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57%。而从仅有的几个违约事件看,基本上都是以“刚兑”强行“止痛”,足以证明银行更加重视声誉风险。二是衍生工具类创新业务主要有新型期货合约、利率互换期权合约等。这类业务创新特点是价值波动和杠杆高、综合性较强,商业银行会承担潜在的债权债务关系,风险较高。风险四:高杠杆经营所放大的市场风险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委托人)有较大动力利用委外方式将资金投资于高收益、评级较低的'债券。在高收益率的目标驱动下,券商、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受托人)普遍采用高杠杆率的策略,放大了市场波动对银行委外资产的影响,而委外资产普遍对应银行客户理财资金等“刚性兑付”负债,对市场价格波动更为敏感,抵御风险能力也更加脆弱。按照当前债市情况,如果委外资金的收益目标定为7%的话,大致需要2到3倍的杠杆率才能实现。

  在此背景下,如果出现较大幅度的市场波动,银行委外资产很可能遭受较大损失。风险五: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所呈现出的交叉风险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逐渐深化到金融领域,驱动了金融业务模式变革,金融科技(FinTech)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资金跨界流动,对监管提出挑战。科技构建的互联网商务平台,模糊了金融边界,提供了跨界服务,即商融一体化和金融相互跨界成为趋势。同时,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等各类电子支付广泛应用,加速了“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提高了资金流转效率。与此相伴,资金的实时跨界流动变得更加容易和不可控。这对全球的金融规则、金融监管都形成新的挑战。二是网络攻击威胁金融体系稳定性。今年5月爆发了“永恒之蓝”勒索蠕虫病毒攻击,被袭击的设备被锁定,并被索要赎金。6月,全球再次遭受新一轮勒索病毒攻击,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设施辐射监测系统以及欧美等多国企业纷纷中招。网络攻击和勒索病毒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特别是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规模不断加大,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成为了全球黑客攻击的重要目标。

  二、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业向一体化发展的特征明显,如银行、保险等不同金融业类型相互融通渗透,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金融活动相互影响和融通等,导致金融机构间、表内外业务间和不同市场间的关联性和复杂性上升,内外部传染的风险增大。传染一:表内外传染一是表外理财虽为独立运作,但流动性主要依靠表内支持,尤其是T+0赎回类理财产品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集中赎回,兑付压力加大,通常依赖于表内资金支持,如应对不当,易将流动性风险传染至表内。二是国内表外理财长期存在刚性兑付现象,表外的信用风险存在向表内传染的可能性。三是银行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的风险隔离不彻底。银行理财产品在对外签署理财投资协议、产品说明书或其他相关合同签订等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以商业银行名义进行,由此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与商业银行自营业务的风险不能有效隔离,理财产品出现风险时就会直接危及到商业银行。

  传染二:机构间传染过去几年,在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和降低融资成本的背景下,各种表外理财、委外业务为覆盖较高成本、追求更高收益,通过“加杠杆、加久期、降资质”模式承担了更高风险,一旦有机构爆发操作性风险,将会从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转换为流动性风险。例如2016年末债市出现大幅波动,12月15日国债期货历史性全部跌停和交易所国债回购利率升破10%,10年国债利率从2.6%上升到3.4%。主要原因之一是12月中旬,个别证券公司交易违约、负责人失联以及部分基金公司面临巨额赎回压力等,引发了同业间信任危机,系统性风险一触即发。传染三:市场间传染银行通过委外业务扩大资金投资范围,在原有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基础上,进入股票、期货、衍生品等市场,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显著增强。一旦出现市场流动性资金充足,但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较低,市场信心比较脆弱的情况,不同市场间出现套利空间,则过多的资金将在各个市场游走炒作,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将会形成汇市、股市、债市、房市“凡市必动”的现象。

  三、管理会计应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业管理会计,主要负责为金融业管理层提供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相关信息。我们应充分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促进管理会计在金融风险防范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成本管理工具,将金融风险成本精细化传导至金融产品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供求关系。有没有定价手段和定价能力,是市场供给主体竞争力的具体体现。目前,从国际上看,一些国际大行不仅具有很强的价格意识,也有比较完善的定价手段和很强的定价能力。从我国情况看,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上相对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缺少能够真实反映产品价值的定价模型。特别是金融创新产品,业务链条较长,风险实质难以直接暴露,合理计算其风险成本成为金融创新产品定价的关键因素。未来,商业银行应充分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法、量本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加强产品定价管理,准确计量风险成本,包括流动性成本、信用风险成本、潜在风险损失等,通过风险转移定价模型(RTP,RiskTransferPrices),将风险成本转移给客户。比如流动性风险成本方面,我们需要构建流动性风险成本计量模型,通过客户行为分析,分客户、分产品计量流动性成本,并将其通过FTP价格转移至各个产品,引导业务条线发展流动性节约型业务。再比如信用风险成本方面,我们要加大RAROC的应用,精准计算不同客户评级的信贷成本,并将信贷成本转移至对客户报价中。当然,科学的计量和转移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的人才配备、系统支持、资源投入等多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理念,引导业务稳健经营

  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是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对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价值管理需要将业务增长、风险控制以及收益回报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取得合理的平衡。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出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也是搭建并不断优化各类管理模型的过程。一是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预算目标,将促进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者充分考虑风险因素,注重风险调整后收益,进而避免因过度追求当期收益,而加大风险承担。二是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业绩评价机制,将有助于准确评价各产品、各机构和各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引导业务条线注重价值回报,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实施稳健经营。金融业应加强EVA、RAROC等评价指标在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三)按照“实质性原则”,对复杂的业务实施穿透式管理,进而防范金融风险

  一是风险暴露不充分的业务,要实施穿透式管理。委外业务不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体现,银行难以监测到具体资产投向,进而无法评估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这些信息是影响银行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因素。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委外业务进行穿透式管理,获取链条末端的资产投向数据,进行风险评估、价值回报测算等,为银行决策者,提供完整的准确信息。二是风险未实际转移的业务,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风险还原。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易出现风险实际未转移出表的情况,商业银行应按照“实质性”原则,还原真实的风险承担情况,该入表的入表,该提资本的要计提资本,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浅谈金融会计亟待解决问题分析

  摘要:我国的金融会计行业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滋生出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互联网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也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针对互联网金融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金融会计;问题;互联网;对策

  引言

  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当中,客户的类型变化多端,所以针对金融行业对于市场的要求我们可以知道创新业务对于金融会计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在如今信息快速发展的当天,我国的金融会计有好几个问题要得以解决。所以,我们要监督企业的真实活动,要进行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从而完善会计的处理方式以及得以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现状

  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传统金融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冲击使得传统金融业发现商机,催生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反映和监督企业真实的经济活动,必须适应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并不断完善会计处理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金融作为货币市场和经济市场的桥梁,利用金融可以进行产业的联系和金融资本的纽带,所以在金融行业发展的今天,所面临的不仅是机遇,还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相较于欧美国家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子,虽然说起步比较晚,但是对于如今的经济飞速发展可以知道金融行业的崛起,对于金融行业的完善和自身发展的春天我们可以知道金融业务的不断多样化以及复杂化,也很容易出现不同的问题。

  二、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对会计的影响

  对于互联网来说,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是互联网的精神,在这样的引领下,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互联网金融依托于高新技术发展,改变了会计环境。所以,我们的金融要做出一定的改善才可以适应环境的发展,对于行业的发展才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传统的金融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存在,其中出现的经营的特性来说,是在客户需求为生产力的促进和企业发展,其中营利为目标的互联网金融业突破地域,客户群体,业务类型的限制,相互结合,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企业的联合发展对于金融的冲击力是有多大。对于客户的限制和金融界的相互融合,我们可以进行企业联合、兼并、解散等行为,把金融主体进行融合,这样的经营才可以充满挑战性,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二)会计目标的问题

  目前来说,互联网的金融结合是有着突破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的优点,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只要有大量数据的确切分析,那么就可以进行目标客户的设定和规划。记住客户的市场偏好,所以对于卡机来说只要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就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对于客户而言,有关产品价格,风险等信息更易取得。因此,双向来看,金融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思维更加突出,这使得会计在记录、分析决策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决策者。我们可以从中知道,数据的获得和传递是有一个规范的流程的,对于其中出现的关键环节我们可进行一个授权,这样就避免了信息的改变,这样针对的就不是财务信息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管理层的行为,增加了数据的真实性。所以,企业的相关人员可以将职责进行明确,如果出现了黑幕就可以确定负责人是谁。

  (三)互联网金融中的会计问题

  网络的力量非常的强大,所以针对于网络融资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风险的处理,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第一,受众群体多为中小型企业和个人资金需求者。他们大多缺乏向银行贷款的资质,例如缺乏抵押物,因而转向要求较低的P2P网络借贷方式。因此,个人信用程度的高低在该模式下显得极其重要。第二,P2P模式的固有缺陷增加了风险的预测难度和控制难度。虽然单笔借贷额度小,但受众群体广,贷款申请条件宽松。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会计坏账估计的准确性降低,使得坏账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这将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漏洞。例如,相关人员相互勾结,操纵坏账准备,以达到粉饰报表、侵吞企业资产、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互联网问题当中作为信息安全的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数据库的不稳定性,这样的物理形态可以妥善地保存纸质的信息,对于其中出现的各种不符合的信息可以进行控制,所以会计信息当中出现的原始信息就容易受到攻击,那么对于财务信息造假的问题就会引发金融会计的问题。

  (四)金融会计诚信问题

  我国目前面临着金融会计诚信问题,这样的诚信问题已经严重妨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对金融会计的问题,这不仅仅是道德倒退能够解释的,它与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都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可知道的是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市场经济活动当中的主体有不同的信息,所以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但是提供者给的信息和使用者得到的信息却不是对称的。针对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我们有不同的责任进行处理。所以,对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那么在互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道德问题,在这样的诚信问题上就容易提供虚假的信息导致使用者的权利都得不到一定的保证。

  金融会计很容易出现造假问题,之所以这样的问题会经常发生,完全是因为会计造假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所以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提供的虚假会计消息就可以骗取高额的经济利益,对于国家管理机关出现的相关问题可以获得投资和政策的改变,对于偷税漏税的问题可以得到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所以很多的会计人员就容易因为一点的利益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对于我国目前的环境下,金融机构的要求和改变,会计人员不得出现虚假报告。所以,对于这样的复杂利益情况就容易构成虚假金融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这在客观上出现了一个“合规”的造假时段。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与其会计准则的脱节。我国目前对于金融会计出现的问题一般都采取了罚款和行政处罚,对于法律的执行效果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对于会计法当中出现的处罚条例,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对于造假得到的处分和造假得到的利益相比,很多工作人员宁愿去犯罪也要得到利益,因为法律的执行力度很弱,其中对于造价得到的巨额经济来说,政治利益可以得到更多的权益,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正式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走向犯罪的道路。对于监督部门来说,又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所谓的内部监督就是指的金融机构,外部就是财务和税务的监督,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国家,在这方面和市场经济还没有得到很完美的融合,对于内容监督的发展经常就是走一个形式而已,所以,对于人员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欠缺,都容易造成工作和实力不匹配。

  三、对策

  我们可以加强法制社会的力度,强化会计法律法规,对于会计当中出现的权威性和惩戒性,就可以提升诚信缺失的成本,这无疑会使那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会计造假者知难而退,达到有效的事前控制的效果。增加诚信立法,提升会计诚信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这是最快的途径,对于诚信问题不仅是金融行业的关注重点,更是平民老百姓的关注重点,针对于金融会计的诚信问题要建立制定专门的法规,要将法律的权威性和政府的执法性拿出来,才能确保社会公众相信我们的打击决心。强化各负责人会计反假的法律责任,目前大多数会计作弊并非出自会计本身意愿而且有老板和公司老总的逼迫,所以对于其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要进行追求,其中出现的法律责任就有会计人员来背锅,单位领导就可以逃之夭夭,所以其中出现的会计操纵被强迫的问题,所以其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导致会计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大。

  健全会计制度,进行独立的金融审计体系,经过审计的事项都要经过多方人员的探讨,银监会等机构要加大审查的频率,对于审计的行为要进行奖惩制度,保证我国的金融会计信息是最真实的,进一步强化上级财会,要坚持原则,绝对保证检查的质量,要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结语我国金融会计所出现的问题都是不大的问题,只要有心治理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国的金融会计工作人员要投入全身的心血来学习和改进,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让每一个金融会计的从事人员都进行学习,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一边学习一边改进,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加强金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晓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5.

  [2]李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77-78.

  [3]刘秋萍.互联网信用支付的相关会计处理———以“京东白条”为例[J].财会月刊,2014,(11):12-14.

  [4]吴冬财.企业涉互联网业务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2015,(7):56-57.

  [5]孙,杨超,廖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关会计处理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4,(9):7-8.

  [6]陈姣雪.网络团购相关会计处理浅析[J].财会通讯,2014,(4):8-9.

【金融会计的论文】相关文章:

金融工程论文润色论文10-07

金融会计实践教学课程论文10-08

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探讨论文10-11

金融衍生工具与会计监管问题论文10-08

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论文10-08

金融论文模板范文10-05

金融证券论文11-03

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的冲击论文10-07

金融会计课改教学对策论文10-08

金融会计课教学法分析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