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探究的论文

时间:2022-10-04 07:41:18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探究的论文

  《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该门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潮头,对传统的内容重新思考和改革。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探究的论文

  一、《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指导思想

  目前,所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仍然较为模糊,“应用型”模式被当成了一种权宜之计。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的独特理念,或是照搬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内容,或是继续执行高职高专的教学大纲,根本没有突出“应用型”,导致培养的大量会计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错位,严重影响了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因此,《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大胆改革《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来推进“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及职业资格融合的创新性理念,提高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揽子解决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人才缺乏的难题,促进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战略目标

  1、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步入大学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入门课程。由于学生对会计专业不了解,大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其对《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喜好与厌恶情绪,直接影响到对会计专业的偏好,进而影响到以后在该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本课程需通过内容的优化,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有助于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2、支撑“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即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前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第四年去企业进行职业岗位实践,使学历专业理论教育与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务必通过其系统性理论的讲解和专门方法的介绍,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如《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本课程实训使学生对基本专业技能有所掌握,如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第四年职业岗位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的效果。

  3、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提升的融合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要求会计人员上岗前必须具有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也是用人单位评价与选聘人才的重要标准,通过对《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尽可能使其很好融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在完成学历专业教育的同时,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为后续晋升职称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促进在职业领域不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措施

  1、坚持“学生本位”思想,内容表现直观化

  应用型本科层次的学生虽然也是通过高考统招的生源,但与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内容设置时应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少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直观的表现形式将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如记账凭证的构成要素与填写方法部分,现有教材一一列举了其名称、日期、编号等构成要素达八项之多,填写方法更是难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掌握,更是不想再学。因此,教材应通过实物展示,多提供几张记账凭证的样板,来让大家从感官上认知记账凭证,感觉很新鲜且逼真易懂,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其思考各要素的作用、填制方法等就变得易如反掌。这样既使学生容易接受专业知识,又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对专业课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突出实用性

  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比较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任务,强调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结构,对传统内容应取舍分明。

  理论部分的内容坚持“必须、够用、突出应用性”的原则。对于重点大学培养“研究型”会计专业人才而设置的理论研究部分的内容应全部删除;对于缺乏实用性的理论知识也应全部删除,如单式记账法,单式会计凭证的填制、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和单步式利润表的编制等;对于高层次的内容也删除,如会计管理、预测和决策等内容;而对于理论的演化发展过程省略或者简要介绍。理论部分的重点在于基本会计理论及应用、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及应用等,理论部分的内容力求简洁明了。

  实践部分的内容要突出“客观性、典型性、循序渐进”的原则。传统教育忽略了实践性内容安排,即使有些院校有实践性的要求,但也主要停留在做练习题或填制凭证等单纯的业务技能训练上,这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大胆改革。首先,体现客观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所用的凭证、账册、表格、科目图章及各种办公用品应该与实际工作中的一致。

  (2)所有的原始资料应该是企业日常实际发生的;其次,具有典型性,即模拟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必须规范,经济业务的资料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于学生较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再次,突出“学生本位、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实训在时间安排上应是有序的,与理论学习同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直接面对现实的会计问题,亲身经历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对会计问题有与众不同的判断和见解,倡导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等所有内容学完,最后再集中安排实践,既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不符合“循序渐进”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更是模糊了课程实训与职业岗位实践的功能差异,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3、兼顾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

  笔者2011年通过问卷就选聘应届毕业生的标准问题对西北五省的中小企业做了调研,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00份,统计结果发现:

  (1)80%的企业看重助理会计师职称,虽然有些地方政策不支持在校生考取初级职称,但用人单位还是以此判断学生的专业水准;

  (2)20%的企业至少要求中级会计师职称,不考虑应届毕业生;

  (3)100%的企业表示遵守会计法的规定,要求会计岗位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以看出,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最好拥有专业职称,才会受用人单位欢迎。现行的《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仅考虑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兼顾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上最近几年的考证热潮,冲淡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分散了精力。当务之急,应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合在《会计基础》课程中,参考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来设置课程内容,使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好统一在一起,学校与学生凝成一股力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和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并为职称考试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增强后续发展的潜力。

  4、编写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对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都起着关键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深入理解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立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考虑本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甚至还有初级职称考试大纲,来编写行之有效的教材,以满足系统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提升为一体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会计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高度重视其战略地位,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会计专业特色和学生自身情况,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以推进“3+1”校企联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职业资格融合,培养出理论扎实、业务技能过硬、具有创新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供求错位问题,促进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探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探究论文10-11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空间建设实践探究论文10-10

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究论文10-10

浅谈现代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探究论文10-08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究论文10-1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究论文10-08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变革探究论文10-09

SEO优化基础细节10-09

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探究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网站设计探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