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

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护理

时间:2021-05-30 16:49:40 护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护理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护理体会的优秀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患者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护理

  摘要:总结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护理的要点。策略: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资料,总结这类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52例患者经过科学的管道护理后治疗进展顺利,未出现肺部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护理关键是保持人工气道畅通和制约感染,做好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临床护理

  机械通气指的是利用机械装置代替、制约或转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策略,是治疗呼吸衰竭和抢救危重患者的有效措施[1]。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包括呼吸机自身的通气管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管,其中插管或置管和气管支气管部分需要特殊护理,管道的科学护理能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有关并发症。现将我院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资料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18~85岁,平均(50.2±1.9)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心肺复苏术12例,脑外伤11例,脑出血8例。

  1.2 护理。所有重症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但此类患者的护理关键在于人工气道的护理,关系到整个护理的成功与否。

  1.2.1 妥善连接固定人工气道。

  1.2.1.1 气管插管的护理。保持患者的头部稍稍后仰以缓冲插管压迫咽后壁,并每隔2h左右转动头部以转变导管的压迫点。在挪动患者和呼吸机时禁止过度牵拉造成导管脱落,选择合适的牙垫以避开患者咬偏导管,做好标记以记录气管插管刻度,并随时观察标记的变化。

  1.2.1.2 气管套管的固定。①为了防止气管套管脱落,使用纱带系于患者颈部来固定;②为使套管和气管壁间完全密闭,防止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者胃返流物流向气道,应向气囊充气3~5ml[2],同时气囊充气后压迫气管壁,能引起气管粘膜溃疡坏死,形成炎症肉芽或软骨坏死,导致瘢痕狭窄,因此,需要适时给气囊放气-充气。

  1.2.1.3 非计划性拔(脱)管护理。在未得到医护人员同意下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自行脱落等称之为非计划性拔(脱)管。此时护理策略为:①尽量选用经鼻气管插管。这样插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很小,不影响饮食、饮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②对躁动不安、神智不清的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约束其双肢;③改良固定策略:在固定胶布的两端再贴一段4cm×4cm的手术保护膜;④加强宣教:对患者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气管插管的必要性。

  1.2.2 保证人工气道的畅通。

  1.2.2.1 防止误吸。机械通气类患者中70%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为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予低半卧位,鼻饲时保持30~45°角,进食30分钟后降低床头,且30分钟内不可吸痰[3]。

  1.2.2.2 及时清除痰液。吸痰是保证呼吸道畅通的有效策略之一,可选择管径小于气管插管内镜1/2长度60厘米左右并带有两小侧孔的吸痰管。当患者咳嗽有痰、气道压力上升、痰鸣音、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换氧时应及时吸痰,操作时由浅至深,切不可一插到底,否则导管插入过深可导致心跳和呼吸停止。吸痰时还要注意两次操作之间应大于5次机械通气,且每次不可超过15s。

  1.2.3 制约人工气道的感染。①病房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入室者戴口罩;②每位患者准备专用的吸痰用盘,所有物隔天更换、消毒,吸痰管高温灭菌,且每次更换吸痰管;③内套管每4小时清洗一次,并煮沸消毒;④隔天更换螺纹管、附件、雾化液、湿化液,定期更换和消毒传感器、空气过滤器。⑤患者每天进行2~3次的口腔护理,避开口咽部细菌进入下呼吸道,以免引起肺部感染[4]。

  1.2.4 人工气道撤离的护理。带管24小时后患者仍可以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饱和状态时,可谨慎拔管,拔管前要吸净气管和咽喉部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观察是否有呼吸窘迫症,气管是否内出血。

  2 结果

  52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经过科学的管道护理后治疗进展顺利,未出现肺部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3 讨论

  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除了上述的'关键护理内容以外还要注意人工气道的湿化管理,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气流绕过上呼吸道直接进入气管,通气量增加,气道温湿化不良。有效的湿化气道能保证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畅通,也是预防肺部感染的一种措施。经过人工气道吸入的气体温度要在32~34℃,相对湿度要在95%~100%。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病房空气湿化:使用喷洒或者加湿器等策略保持病房湿度60%以上,温度22℃以上,间接湿化人工气道;②呼吸机蒸汽加温湿化:调控呼吸机湿化器的温度在32~35℃,热湿化器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混进吸入气中,起到加温加湿的作用,避开寒冷干燥气体刺激呼吸道粘膜;③雾化吸入加湿:雾化吸入是使痰液稀薄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在增加湿化效果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在雾化液中添加不同药物,有利于稀释痰液和排痰,还可以预防肺部感染。研究表明雾化时适当降低通气频率、增加吸气时间能增强雾化效果,通常雾化时间为4~6h,10~15分钟/次,6~10ml/次;④应用人工鼻:应用人工鼻能一定程度上过滤细菌,但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不能仅仅依靠人工鼻湿化;⑤气道内滴注加湿:在以上策略达不到满意效果时,选用生理盐水和蒸馏水进行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护理关键是保持人工气道畅通和制约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尽可能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协助患者顺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婷,杨晓梅.ICU患者机械通气沟通技巧的探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4(3):398

  [2]刘祝青,高琴,沈德红.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