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

优质护理的影响

时间:2020-12-04 19:04:04 护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优质护理的影响

  医院中,一名优质的护理和一名普通的护理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对病患及其家属又有什么影响呢?

优质护理的影响

  优质护理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儿科门诊收治的40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9.0%,患儿静脉注射成功率为98.0%、失败率为2.0%。

  对照组满意度87.5%,患儿输液静脉注射成功率为79.0%,失败率为21.0%。

  研究组护理服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效率,对改善医患关系及医院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

  儿科。

  门诊。

  输液

  儿科门诊收治的患儿通常年龄较小,普遍为出生几个月至十岁左右,所需护理服务相对较为精细。

  儿科门诊输液室日常收治患儿人数较多,对医院护理水平要求相对其他科室较高。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发育程度较低,在输液过程中常存在输液困难且对医护人员有抗拒心理等情况,容易造成注射失败,

  加之患儿家属过度疲劳,情绪不稳定,常会造成对医院的不满,严重过激者甚至引起医疗纠纷[1]。

  因此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策划优质护理服务流程,构建人文关怀式护理服务尤为重要,是笔者所在医院完善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做好诊前的组织工作、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交互感染、提供健康教育、防止发生医疗差错等。

  在本次研究中,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影响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儿科门诊收治的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

  其中研究组男152例,女48例。

  年龄2个月~9岁,平均(4.1±0.6)岁。

  对照组男146例,女54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3.8±0.5)岁。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如询问病史及家族病史、全面体检、卫生管理、告知输液相关事宜等[2]。

  1.2.2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有卫生管理、饮食指导、心理健康沟通、输液后护理及指导。

  患儿及其家属就诊时,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态度,妥善安置床单元,同时向患儿家属告知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其他相关事宜。

  主动了解患儿症状,加强彼此沟通[3-5]。

  加强医患之间的心理健康沟通,及时了解患儿生理心理变化,适当安抚患儿情绪,待患儿情绪稳定时进行输液,

  保证输液室环境适宜,输液过程中频繁询问患儿有无不适症状,观察并记录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皮疹等过敏症状,及时进行医疗处理。

  输液结束后,告知患儿家属相关注意事项,普及健康知识,态度温和,构建人文关怀式护理服务流程。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的成功率与失败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满意程度的调查方式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率答题问卷。

  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6]。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与对照组满意率分别为99.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静脉注射成功率与失败率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成功率分别为98.0%、79.0%。

  失败率分别为2.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不断完善,人们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同时,对医疗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及临床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笔者所在医院积极展开护理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技能,改善医患关系,逐步提高笔者所在医院的医疗形象。

  儿科门诊输液室作为笔者所在医院患儿流量较多的科室,日常接待患儿数较多,对护理要求相对较高,

  年龄多集中在几个月至10岁左右,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常常哭闹,不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治,加大了输液的难度。

  同时,患儿哭闹会引起其家属的不满情绪,常常造成医患纠纷,延误患儿的诊治,降低医院整体形象。

  因此,提升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笔者所在医院加强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技能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医患之间的心理沟通。

  输液前对患儿进行体温测量、疾病排查、情绪安抚等步骤,口服药物辅助治疗及注射药物前需进行必要的过敏试验,

  全面检查患儿身体状况并且向患儿家属告知输液过程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等,如出现正常范围以外的情况,需及时复诊[7-9]。

  测量体温时,根据患儿的年龄采用适宜的肛温、腋温或口温方式。

  输液过程中,时刻关注患儿生理心理变化,采用人文关怀方式亲切接触患儿及其家属,稳定情绪。

  输液完成后,需等待观察20min左右后离开,严格操作审查药品等,加强医患交流。

  患儿因为心里惧怕等会排斥输液治疗,伴随哭闹不配合,而患儿家属因长时间身心疲劳容易焦躁,产生应激心理,因此,

  医护人员优质服务工作量较大,所需耐心及护理技能均要求较高,为避免医患纠纷发生,医护人员应加强候诊巡视,

  第一时间掌握患儿身体状态,对其家属展开全面积极的宣传教育,讲授婴幼儿日常护理知识、育儿保健指导及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等知识[10-11]。

  值得注意的是,医患之间亲密沟通尤为重要,优质的服务态度及良好的服务环境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躁动,

  同时安抚家属的不满情绪,使输液过程简化顺利,避免输液失败造成的患儿家属不满意情绪[12-15]。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9.0%,患儿静脉注射成功率为98.0%、失败率为2.0%。

  对照组满意度87.5%,患儿输液静脉注射成功率为79.0%,失败率为21.0%。

  根据数据可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效率,对改善医患关系及医院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护理的影响

  摘要:

  分析和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2014-10—2016-10间收治的10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

  分成A组和B组,每组53例。

  A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B组给予一般护理,对比其生化指标变化、ADL(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A组的FBG(血糖)、24h尿蛋白和Scr(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均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与躯体功能等ADL评分均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6.23%,B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9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化其肾功能,并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糖尿病肾病;护理满意度;ADL评分;生化指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该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若病情发展至终末期,则会大幅增加治疗难度[1]。

  优质护理服务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发挥具有明显的辅助作用,本文旨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并取得如下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2014-10—2016-10间收治的10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

  分成A组和B组,每组53例。

  A组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范围是40~79岁,平均年龄(64.21±12.05)岁;病程是5~15年,

  平均病程(11.21±2.44)年;文化程度中,初中学历11例,高中学历28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

  B组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范围是43~81岁,平均年龄(65.35±12.11)岁;病程是4~14年,

  平均病程(10.73±2.07)年;文化程度中,初中学历9例,高中学历2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9例。

  对比以上数据,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B组给予一般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病区卫生维护等,A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1.2.1明确临床护理路径: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其糖尿病肾病发展程度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征询其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在明确临床护理路径以后,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提高患者在护理感受中的舒适感。

  1.2.2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在经历长时间的治疗后,患者心理会产生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根据这一特点耐心的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并明确用药等治疗方法中的注意事项。

  最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应通过真诚的态度、友善的语气和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使其消极心理得到及时疏导。

  同时,可以引用临床实践中的成功病例,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得到增强。

  部分患者因年龄较大,会出现沉默寡言、孤僻等反应,护理人员需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前提下,为其进行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使其打开心门,配合护理工作。

  1.2.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讲解饮食治疗的必要性,同时指导其合理饮食。

  患者的GFR(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不同,因此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存在差异。

  护理人员应依照患者的GFR值,规划其饮食,当GFR值小于50ml/min时,应减少摄入蛋白质。

  在食用蛋白质类食物时,尽量选择瘦肉、牛奶或是鸡蛋等氨基酸含量较多的食物,少食用豆类或是花生等植物蛋白。

  此外,还需注重叶酸、维生素B、维生素C的`合理摄入。

  由于钠盐类食物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或是水肿等症状,因此应减少摄入。

  1.2.4用药指导:糖尿病肾病患者常需服用降糖类药物,但为了避免对肾脏造成损害,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用肾毒性极小的降糖药物,并列举几种药物供患者参考。

  同时,应详细讲解免疫制剂、利尿剂和降压药等常用药物的用药时间、作用机制、给药时的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等。

  并讲明药物间存在的配伍禁忌、协同作用等,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告知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禁止更改剂量或是中断用药等。

  1.2.5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运动计划。

  在患者运动前后,测量其肾功能、尿量和血压,并给予动态监测。

  叮嘱患者运动时携带糖类食物,防止发生低血糖等病症。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包括FBG、24h尿蛋白和S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