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时间:2022-09-02 09:45:32 护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精选10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精选10篇)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1

  【摘要】关注新医改,在新医改中,政府将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将加快建立和完善,为基层卫生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鉴于现在高职高专教育及实习就业现状,笔者认为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有利于提高护理事业现状。

  【关键词】热爱 护理 探讨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向公益性事业发展,医疗进社区,国家鼓励医学生向基层发展,向农村发展,日渐普及的医疗卫生服务现在正需要大批的医学生、护理毕业生,然而,在广大护理学生的心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争相进各大中城市的医院,而广大的基层医院服务队伍却缺少专业的人才。这是因为她们普遍存在的心理误区,不愿意到基层去发展,不愿投身卫生事业改革的浪潮中有所作为,要帮助护理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改变思想观念,适应国家医改政策,就要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运用“热爱”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

  1 宗旨

  引导护理学生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支持新医改,积极为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教育模式

  除日常教学中的积极引导外,采取主题班会、送医下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教育。

  3 具体措施

  3.1 抓好“热爱”教育,突出 “四个教育环节”

  (1)学生入校教育环节

  每届学生除新入校进行二周军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纪律观念外,重点进行南丁格尔的生平及行为素质教育,介绍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由学院领导提口号:“我选择了护理专业,就要向南丁格尔看齐”。加强热爱护理专业的教育,从入校开始就以职业素质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开专业课前教育环节

  开专业课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教育,促使学生尽快由高中学习转型到医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同时请护理老专家来讲座,用献身说法教育学生不断塑造自己,促使学生注意自己形象的树立。

  (3)实验课前教育环节

  开实验课前先由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动员或讲座,讲清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再由高年级学生献身说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刻苦认真、严谨细致的良好工作作风,为实验室实训和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4)实习前教育环节

  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热爱教育,介绍实习医院的环境和有关规章制度,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教育她们端正实习态度,树立积极上进的实习目标;教育她们对病人要富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敬业精神;教育她们同学之间具备团队精神,严格遵守纪律,通过实习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3.2 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组织各类讲座和“热爱”教育

  专家教授请进校园,组织入学、开实验课前、实习前、毕业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美学与鉴赏、资料检索与论文写作、营养与膳食等讲座;组织“热爱”教育、诚信教育、时事政治报告、校史校情教育等。

  (2)将第二课堂办得有声有色

  每年举办“5.12”国际护士节大型文艺晚会、护理知识竞赛、护理礼仪大赛、护理技能竞赛、护理技术操作比武、护理英语演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不知不觉进行了“热爱”教育。

  (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阶段性实习

  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和阶段性实习,及早了解社会、进入社会。安排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并由班主任跟队考核学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谦虚好学的精神;加强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加强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良好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积极推行“双证书”教育

  为与国家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我们十分注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协调,积极推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育。通过学业考试和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两个方面的考核,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学生毕业时除了拿到《护理专业毕业证书》外,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或就业方向拿到《保健按摩师证书》、《育婴师证书》、《养老护理员证书》等,以适应社会和就业的需求。

  4 教学内容

  4.1 政策教育

  (1)教师关注医改政策,不断为同学们提供国家对医改的新政策,如医疗服务公益性将通过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卫生院来落实。在新医改中,政府将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将加快建立和完善。社区护理作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热点,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2)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处在发展阶段。而且制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社区护理内涵与外延”课题研究组对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政府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关注和优惠政策。目前很多大中城市正在进行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双向转诊建设,在这一体系中,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的医护需要更多的交流,实行双向学习。同时,基层医院员工的职称问题也已提出,城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和评审,应给予适当的倾斜和照顾。

  (3)城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价与职务聘任,可参照省人事厅、省卫生厅《浙江省乡村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规定(试行)》(浙人专〔2006〕1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取得的资格限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聘用。

  4.2 典范教育

  以往,在社会中产生更大模范作用的一般是省市级大单位的工作者,但是近几年,社会媒体更关注平凡的普通的工作者们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和模范作用,

  (1)罗映珍,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因为3年如一日的照顾车祸成为植物人的丈夫被评为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

  (2)护理等领域都有这样的模范人物产生,在教育、电影放映、医疗卫生事业也频频涌现出普通工作者的身影,不断有社区服务人员忙碌的身影走上摄像头,媒体也在更多的为他们的辛勤劳动争取更多关注和经济利益,这是大势之所趋,人心之所向。

  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这样的事例改变学生的看法,让她们理解,平凡的岗位也能作出巨大的成绩,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法。

  4.3 实践教育

  在临床实习的安排上,除要安排省市级大医院的实习外,还要适当以基层医院的实习为补充,现在笔者所在学院,设有专门实习就业办,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就近两年给护理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中有41.6%是县级医院和基层的医院。但是事实证明学生从思想上还是不愿意走向基层,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大家从思想上转过来,因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宗旨就是:“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且高职高专学生在在基层实习更能体现自身教育的特色(相对不完整的理论知识和相对完整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能充分的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学生只有真正的走向基层,才能亲身感受基层卫生服务过程中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进行“热爱”教育的成效

  学生对“热爱”教育的满意度提高,热爱护理专业,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反映很好;学生受到临床带教老师和病人好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技巧、临床工作整体思维、团队精神。加深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体验与认识,促进了学生正确专业思想和自信心的建立与提高。

  几年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就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参加护士上岗证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8%。近三年毕业生单位满意率93.5%,通过对88个单位221名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技术能力三项表现跟踪调查,优秀率是74.2%、70%、76%。毕业生整体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得到社会和各级医疗单位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进行“热爱”教育的做法,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达到学生就学如就业的效果。

  6 讨论

  学生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对国家政策、社会变革了解渠道少,信息少,虽然笔者现在所在学院每天都会给学生提供报纸阅读,但是学生对这方面还是了解比较少。只要教师能够不断为她们提供信息,进行正确引导,就能够促使其改变看法。特别对高职护理学生来说,就业压力大,更多的同学毕业后可能要走向基层,但是现状是可能很多人不愿进入基层,这就需要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通过改变意识,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医改政策的实施,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7 建议

  (1)进一步强化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教育。高等医学院校要把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全科医学概论》和《预防医学概论》应作为必修课程.组织必要的社区实习,把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护理学专科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

  (2)理顺社区护理管理体制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社区护理管理职责,建议社区处(基层处)配置护理专业人员分管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或自上而下明确医政部门参与对社区护理管理的职责,以确保相关政策的完善与贯彻实施。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量设总护士长或护士长,专管或兼管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特别是日常具体工作和职称评定工作,以提高社区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增加对高职毕业生的吸引力。

  (3)健全社区护理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社区护理的进展,制定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服务规范、社区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以保证社区护理的工作质量,提高其社会信誉,为以后护理学生毕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 2007全国道德模范事迹(5)-孝老爱亲模范.

  [2] 浙江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城乡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3] 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2

  体会细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通过临床细致观察护理,发现细节护理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诚信度。提示细节护理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

  细节护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与病人满意度,提升护理诚信度的先决条件。临床护理工作平凡、琐碎、繁杂,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的重复,即使做到极致也不会惊天动地,但有一点疏忽轻者引起医疗纠纷,重者人命关天。但仅靠扩大医院规模和提高技术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细节服务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1细节护理体现于保证护理安全

  1.1细节护理体现于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细节规范为各班提前15分钟交接,具体做到四看:床头看病人、看交班报告、看护理记录、看医嘱本及体温本;四查:查看新入院患者是否处理完善、查看手术前准备是否落实及术后伤口渗液渗血情况、查看病人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查看危重瘫痪病人皮肤受压情况。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轻松应对做好准备。

  1.2细节护理体现于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所有的护理操作必须严格三查七对一注意并做好签名和时间。一般情况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及时补写医嘱。

  1.3细节护理体现于对疾病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采取防范措施。例如对难免褥疮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给予褥疮气垫床,骨突出部位给予气圈或棉垫,并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做好翻身记录和交接班。每个星期评估一次,为下一次的预防治疗措施奠定基础。

  1.4细节护理体现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要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1.5细节护理体现于潜在的护理危险预见性的管理。对于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婴幼儿、烫伤、自杀等可能出现危险的患者加强病房管理,防止意外发生。

  1.6细节护理体现于各种检查单、口服及外用药做好查对制度并建立登记本。比如:检查单实行执行护士――标本收集员――检查报告发放员三签名三检查;口服及外用药执行护士――发药护士――病人三签名三检查。严防检验单漏查或无检验结果,口服及外用药漏执行或漏发现象。

  1.7细节护理体现于各种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及时,客观,准确,连续并完整。对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护理记录单必须遵循此规则。

  2细节护理体现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病人满意度

  2.1细节护理体现于转变服务理念。转变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服务,即彻底的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不同疾病种类,不同疾病时期,不同疾病需求提供个性化较完美的护理,甚至病人想到的我们要做到,病人还未想到的我们会想到。

  2.2细节护理体现于疾病的心理护理。新入院病人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群,以及必须改变的生活行为习惯;术前及术后病人需要知道术中的基本过程和术后的恢复情况;康复期病人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和信心支持;如果针对病人的情况给予合理及时的心理指导和解释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细节护理更多体现于被人们熟知的基础性护理。因为越是基础性的护理,病人和家属越能看懂,你做的越精越细越到位,病人对你的评价就越高,满意度也就越高。

  2.4季节护理体现于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从简单的使用文明规范语言开始,提炼个人的素质修养,提升医疗系统的整体形象。

  3细节护理更多体现于提高护理诚信度

  3.1细节护理体现于有效的护患沟通。主动,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和建设性意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护患沟通,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

  3.2细节护理体现于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对不同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护理信息,配以正确的健康指导使病人少走很多弯路,也对整个疾病的转归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病人顺利彻底的康复对护理是一种认可,对整个医院也是一个活广告。

  3.3细节护理体现于出院病人的电话追踪访视。电话追踪访视可以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情况,同时也是医院将护理延伸到家庭的一种形式,对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诚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通过以上细节护理的实施,不仅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提高了护理品质,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菊华.电话追踪访视普外科病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南方护理学报 2005,12(3):88.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3

  1教学效果

  1.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Seminar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在问题研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进一步建立起师生之间、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学习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掌握、思考和创新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1.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Seminar倡导教师启发式教学,强调对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设计等能力的培养,Seminar教学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共同讨论、制定流程、实施操作,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法共同评价学习效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学习,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与人沟通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seminar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参与和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从选题到文献资料查阅、分类整理及汇报等都要求由本组成员共同完成,此过程充分融汇大家的思路和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开展合作,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性和互补性,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整合效应。

  1.4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授课水平实施Seminar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Seminar教学前需要提炼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研讨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准备等。课堂研讨中,教师要充分驾驭课堂,使研讨过程顺利进行。课后要及时总结、追踪反馈。这些都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的精力,但这一过程也促进了教师的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也在不断的积淀过程中得以提高。

  2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2.1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是Seminar教学法的组织者和主持者,教师的学术素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是Seminar教学成败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由于是初次使用Seminar教学法,尽管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经验欠缺,设计的问题深度和广度不够。此外授课老师长期单纯从事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无参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对临床用药情况和新药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问题设计小组,精心设计问题,使其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又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同时邀请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用药的专题讲座,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教师不定期到医院去了解目前临床用药的最新动态,收集临床用药中遇到的问题,把握临床药理学科的研究前沿,在授课时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性,是Seminar教学法成功的关键。Seminar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表达个人观点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习惯传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不习惯自主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讨论并解答问题的学习方式。有些主讲学生由于资料准备不充分,导致一些Seminar的内容质量不高。而对于听讲者而言,如果预先没有一定的准备,难以提出更多的问题,讨论过程中不能做到人人积极参与。因此今后有必要细化奖惩措施,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予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时常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表达个人的观点。

  2.3Seminar教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教学法不适合大班教学,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较多、负担较重,而Seminar教学法在准备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因此结合药理学的学科特点,应针对课程内容选择性地开展Seminar教学,在比较容易理解、实践性较强的章节采用Seminar教学法,而在知识点抽象、理论性较强的章节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Seminar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结语

  总之,我们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到药理学教学中是一种教学互动的新的尝试,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参与的现象,营造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交流与互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因此Seminar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4

  一、新时期护理专业教学目的分析

  根据多数医学专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进程的安排,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内外科护理学、皮肤科护理学、妇科以及儿科的护理学、眼耳鼻喉、传染病护理学、危险病症及康复护理学等都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护理范畴。目标有效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保证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同时也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学生在日后进行护理工作中实习和参考的重要信息资料。所以,当前教师所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体现师生互动作用的前提,不断的结合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教育理念,才能使得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得有效的运用手段。笔者在这里就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的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做几点探讨。

  二、护理专业教学要点分析

  (一)以探究护理诊断为目的

  护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及时的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需要护理的人员做出正确的护理措施。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与患者交流,在交流中根据病人临床得到的信息提出更多的问题,以便做出最为适合的正确的护理诊断方案。

  (二)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为核心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护理步伐,已经由以往单纯的遵守医生嘱咐和技术方面的操作,改为运用科学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对服务的对象按照严格的护理程序进行操作。在实际的操作运用过程中由于病人健康问题复杂多变,必须不断的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要,合理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并给予解决,已经成为了当前护理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护理者在运用护理程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护理质量,给受护理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更具备人性化的护理操作,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和护理技巧不断的提升自己素质。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任何教学方法的基础和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护理程序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角色扮演为形式

  通常学生的实训课都是让学生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病理的反复试验和练习,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临床场景中去,通过亲身模拟实践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融合,因为往往很多学生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演练。而角色扮演正是符合这种现状,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进行患者与医生的互相模拟实习,是获得实战经验的最直接的办法。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感悟,懂得珍惜,学会理解和尊重,可以在今后的具体护理工作中做的尽善尽美。

  三、新时期护理专业教学方法分析

  (一)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为学生展现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真实病例,让学生从实际病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处理问题的能力。立体教学法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交叉打破学科界限是以系统为中心,将教材中有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内容进行加工,形成一个多元立体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式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法。

  (二)实习教学法

  众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应用要求,所谓实习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从事一定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际知识和技能,巩固已学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完成规定工作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护理专业教学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对应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达和进步,护理专业教学逐渐被人们重视并针对对待起来。这是由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增长和对健康保护意识的不断追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医科专校都开展护理专业教学。笔者从事该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多年,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总结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5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性护理人才紧缺,护理人员供小于求的现象严峻的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一些发达国家不得不以提供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外籍护理人员,这就使得涉外护理这一专业应运而生,并且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涉外护理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国际卫生保健所需的专业技能,更要熟练掌握国际通用的语言工具,即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作用也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涉外护理专业中的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笔试成绩、轻口语和听力能力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也不能完全满足国际工作环境对涉外护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建立健全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亟待探索的课题。

  1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各院高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涉外护理专业是受国际市场护理人员紧缺的形势影响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型专业,国内各大院校这一专业的开设时间并不长,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英语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完善,很多院校仍然使用与其他专业相近的传统英语课程进行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与时俱进,未能实现课程内容与学生就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教学针对性不强,这就导致了英语教学与涉外护理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1.2教材使用不够规范

  据调查,很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过多,知识量过大,给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由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不但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基础医学的各方各面,还包括诸如放射、口腔、公共卫生等与护理专业联系不密切的其他医学领域,这就导致了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面对的词汇量过于巨大、知识过于繁杂,学习缺乏针对性。目前,缺乏一本教学目标明确,专业连贯性强,指导意义显著的英语教材来满足涉外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

  1.3师资队伍不够专业

  各院校的涉外英语课程大多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执教,而并非专业的涉外护理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精通英语领域的教学,但在护理领域并非专业人士,对于如何处理护理专业英语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老师由于缺乏对医学专业的深入了解,在医学、护理方面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上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不少院校涉外护理专业面临的窘境,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先进的师资队伍,成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ESP模式对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2.1ESP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

  ESP(EnglishforSpecilfies)即专门用途英语,其内容是以学生学习目的为根本目标,针对某一特定专业传授与之用途密切相关的英语内容。ESP教学模式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产生的,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何在短时内有效地掌握特定领域的英语,以获取该领域的先进科学知识,成为人们日益迫切的需求。普通英语EGP(EnglishforPurpose)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ESP教学模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ESP教学模式开始,专家学者们在ESP的课程设置、授课方法、教材选择和编纂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2.2涉外护理专业的ESP模式教学实践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中的ESP教学模式主要用于三个方面:ESP词汇教学、ESP阅读教学和ESP写作教学。ESP词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英语的基本词汇特点、单词结构和搭配规律、语法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护理英语的词汇体系;ESP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护理专业的英文书籍、文献,并且准确把握资料中的有效信息;ESP写作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护理英语写作能力,将所学的英语语言转换成文字运用到涉外护理的工作实践当中。

  3ESP教学模式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影响

  3.1ESP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

  ESP教学模式弥补了EGP模式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的短板,大大增强了学生在护理工作流程和医患沟通中的英语工作能力、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完整的职业英语体系。在ESP教学模式下,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不只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知识,更是学生履职必不可少的一种实用工具。

  3.2ESP教学模式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

  国际上,护理专业的英语ESP教学经历了语法翻译阶段、浸没式阶段、交际法阶段和任务型阶段。语法翻译阶段起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英语文献、书籍,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翻译能力。浸没式阶段始于19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语言和内容想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在护理领域的语言技能。交际法阶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语音和语法来交流表达,将序言作为交换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4ESP模式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与举措

  4.1完善课程设置,凸显职业特色

  ESP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对职业需求的精准分析,要求教学内容紧扣职业需要,以期所培养的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以后能够迅速适应涉外护理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在涉外护理的英语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与职业需求直接挂钩,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市场需求,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及时调整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最大限度满足于职业需求。其次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职业必需的知识同时兼顾生源素质,以免产生课程繁难,学生不求甚解的情况。再次,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各分支课程的学时比例,重点要放在核心课程上,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凭借流利的口语表达获取更大的核心竞争力。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以护理行业标准作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最大限度凸显职业特色,使学生最大限度满足于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需要。

  4.2慎重选择教材,贴合职业需要

  ESP教学模式中的教材选择,必须把握真实性原则,即教材内容必须取材于与涉外护理专业真实相关的资料,不得杜撰联想。教材中的各项实践内容、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基于真实的文化背景和真实的医学案例,通过对真实情景的模拟再现,锻炼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英语技能、学习方法、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要慎重选择教材,贴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向学生传授真实有效的、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统筹安排英语知识和护理技能两方面的内容,既符合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培养目标,又符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在教材的选择与编纂上要甄选与涉外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参考实际职业工作任务与流程来设计教材的各个环节。诸如国际就医程序、护理目标、医患交流等主要医疗内容,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力求学以致用。科学延伸教材外延,配套营养、保健、护理指导等各分支学科的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将医技与人文主义关怀相结合。除此之外,所选教材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内容充实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4.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明确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学生的词汇、语法、翻译能力,疏于对学生英语实际交流的培养,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ESP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由ESP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ESP主要用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教材建立在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ESP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必须采取相应的创新,要做课程的设计师,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一是使用实景教学方法,构建护理工作的模拟场景,让课堂走进实验室,通过实体演示、护理流程实践、角色扮演、医护合作等实际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二是将英语教学融入护理实际操作训练之中。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熟练掌握英语的使用,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各种与护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生硬教学,要将英语的语言习惯、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4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专业队伍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不仅要求教师的英语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不同于一般学科的英语教师,他们的任务除了向学生讲授听、说、读、写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还要使用到很多专业英语,教师对护理专业英语的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双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学校也要加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一方面要选派优秀教师去其他先进学校“取经”,另一方面也要聘请业内的专家学者给本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增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5结束语

  目前,英语越来越多地参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当中,国内各院校已经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很多院校已经开始了ESP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构建一套完整的、与涉外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英语教学体系十分必要,这是培养具有社会核心竞争力的涉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6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在妇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随机抽样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20例患者纳入观察对象,分两组,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并加入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评价在妇科护理中,中医特色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少于对照组(χ2=4.615、4.82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护理中,适当的加入中医特色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降低妇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中医特色;妇科;护理;应用效果

  0引言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护理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更注重人性化护理管理,已经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和患者的广泛认可[1]。而中医特色护理从理论上更符合这种要求,因此,本文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中医特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妇科实施护理的1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这些收治的妇科患者中,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77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2~45岁,平均(30.2±2.5)岁;对照组,年龄23~48岁,平均(43.5±1.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病情观察,体征监测)观察组:以责任制为依据,将护士分为每两人一组,每组护士负责2名或3名病人。实施中医特色护理。针对行妇科手术患者,①若出现腹胀,除了进行足部、穴位按摩,还应口服中药以帮助排气。②若出现切口红肿,应用大黄、芒硝的`中药包敷用,应用中药热奄包。③针对患者,用双柏散贴敷下腹部以消癥杀胚,化瘀止痛。④针对便秘者,应予以患者润燥汤(如果是妊娠期患者,应大横穴、中脘穴、足三里进行按摩)。另外还应该注重饮食护理和康复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适合修养的病房环境),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情志护理方面也要加强。

  1.3评价指标。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护患纠纷;③护理质量;④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将软件SPSS21.0应用于统计分析和处理资料中,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表示和检验。以P<0.05为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患纠纷状况。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4例,6.67%,护患纠纷1件,1.67%;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12例,20.00%,护患纠纷7件,11.67%。两组对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χ2=4.615、4.82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90.55±6.55),护理满意度(93.64±5.55);对照组基础护理评分(82.45±5.45),护理满意度(83.75±4.5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7.363、10.67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护理模式的多样化使得护理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中医护理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广泛认可。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实施的护理内容。以中医理论的观点来看,人体各个组织、器官虽然功能不一,但是其强调整体性,其内在是一个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2]。因此,针对妇科病患者,应该针对患者疾病类型采用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不仅仅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而且与外界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动态变化相关。中医护理讲究望、闻、问、切,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先对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估,掌握有效信息,以便于确立相应的护理方法。在进行情志、饮食、用药、康复等方面的护理工作时,要极为重视。除了必要的用药护理之外,最重要的是情志护理和饮食护理,由于人的活动与生理以及疾病的变化都与人的情绪有关,而患者的情绪变化(受外界刺激发生反应)更加突出,因此,需消除患者的烦躁等不良情绪。患者的愉悦心情不仅有利于体内气血的流通和顺畅,还有之后的身体恢复[4]。在中医理论中,饮食护理极为重要,患者通过食补,可调养自身机体。对于患者而言,食疗比药物治疗更安全。因此,在饮食护理时,除了要符合膳食合理和营养搭配的原则,还需要注重饮食禁忌和饮食卫生。另外,生活起居护理也是中医护理中最为关键的护理内容。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病房的环境卫生、通风等方面。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4例,6.67%,护患纠纷1件,1.67%;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12例(20.00%),比观察组多8例,护患纠纷7件(11.67%),比观察组多6例。在基础护理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90.55±6.55)优于对照组基础护理评分(82.45±5.4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64±5.55)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3.75±4.5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基础护理中加入中医特色,有利于减少妇科患者的护患纠纷,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同时,有利于提升基础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本次研究与梁菊花在《中医特色护理在妇科病区应用的效果探究》中的研究结论并无太大差异[5]。综上所述,对于妇科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中医特色护理内容,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陈清,陈热花.中医特色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2(12):135-136.

  [2]茹海凤.中医护理特色在ICU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07):51-52.

  [3]宋勤.中医特色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8(18):122-123.

  [4]段晨光,汪小冬,孟晓耘,张雅丽.移动护理系统在中医特色康复指导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5):32-34+51.

  [5]梁菊花.中医特色护理在妇科病区应用的效果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134-5135.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7

  【摘要】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报告,1990年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8亿,2000年增加到5.9亿。我国的老年人口也日趋增多,199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全国总人数的9.5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 亿,占全国总人数的10.9 %[1-3]。加强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社区护理 老年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人口老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 老年人健康状况

  老人慢性病患率为77.4% ,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年龄越大,所占比例越高。对老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前五位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4]。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2.1 离退休综合征 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5]。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

  2.2 空巢综合征 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开始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6.4%,独居者为8.39% ,夫妻同住占35.3%,身边无子女老人比例高达32.4%[6]。

  2.3 脑衰弱综合征 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 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等。

  2.4 焦虑症 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2.5 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情为主要表现。老年人自杀通常都与抑郁障碍有关[7]。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6 老年期痴呆 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处于痴呆危险的人群数量增加。老年痴呆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仍未有理想的药物,以预防为主。

  3 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3.1 健康状况良好老人的社区护理

  3.1.1 成立老年协会、老人之家或休闲活动中心 由于退休后突然增多了休闲时间,帮助老人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使其能善用退休后的许多时间,丰富退休生活。

  3.1.2 推广义务工作制度 在美国、日本、泰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老人生活中,义务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8]。在我国,义务工作较少,可以鼓励老人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残疾人。

  3.2 离退休综合征的社区护理 针对离退休综合征的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和睦。

  3.3 空巢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 由于单身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易患空巢综合征。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多关心单身老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在那里结识多些朋友。

  3.4 脑衰弱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 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病人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

  3.5 焦虑症和抑郁症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由于老年人离退休、衰老、孤独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症。对这部分老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经常上门与老人谈心,使他们感觉到受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己疏导、自己放松。

  3.6 老年期痴呆的社区护理 对此类老年人加强管理,设立家庭病床,请专人在家看护,负责日常生活护理,安全保障,定时服药,适当活动及肢体锻炼。家庭病床医生进行定期巡诊,或将老人安排到老人护理院进行护理。

  4 小结

  对老人的服务应做到“善始善终”,对临终老人协助家属送医院抢救,对在家庭病床的临终老人,协助家属做好临终前准备,帮助他们联系救护车辆,尽量满足临终老人的需要,减轻其痛苦。安慰家属,特别是配偶,减轻他们的悲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化,老人社区护理的开展势在必行。据调查报告,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9],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起步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3

  [2]付东波.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价及其用途[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 ,15 (2) :49 -52.

  [3]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3.

  [4]吕探云.社区老人长期护理需要的调查与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 ,6 (16) :419.

  [5]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50.

  [6]李继坪.老人健康保健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 (4) :54.

  [7]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50.

  [8]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1 :86.

  [9]李继坪.老人健康保健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 (4) :53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8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和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院校师生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成效显著。但是从现阶段高职护理专业的翻转课堂教学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护理专业为例,阐述高职护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翻转课堂;重要性;问题;对策

  一、高职护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能够帮助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发展。翻转课堂还有助于学生对照自身情况,对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知与内化。第二,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教学中过分依赖书本和强调教师主体地位的教学,可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相关知识,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翻转课堂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和环境,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学掌握并内化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特别是对于需要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灵活的思维及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等的护理专业实验课程,翻转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知识的关联性,并能够通过实例对知识学以致用。最后,翻转课堂也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二、高职护理专业实施翻转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方面

  从高职护理专业招生情况来看,学生大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较差,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的满堂灌。笔者在该校还没有推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前对学生随机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教师也认为学生普遍没有学习积极性,且缺乏创新思维和岗位实践技能。对于翻转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只是一个课前预习的方式,甚至有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是对学习的加压,翻转课堂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教师方面

  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不能全面认识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延续学生是客体的思路,单向、枯燥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计划设计水平十分有限。很多教师没能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也不管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过于重视“教”的过程,不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而且教师对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设计也比较单一,方案制定比较陈旧,不利于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总之,职业院校教师由于没有经过完整和系统的培训,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虽然学历高,但是教学经验和护理临床经验还十分欠缺。

  3.资源方面

  首先,在护理专业相关的配套教学资源中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欠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翻转课堂后,学生们可以在课前借助网络技术、其他终端来查阅文献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找出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或学习中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和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教学或者课题分析等方式,对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认知,并逐渐吸收和内化,而所有这些的前提都是需要现代化的先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补充和提升。其次,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硬件设施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翻转课堂的要求。比如多媒体相关设备比较陈旧,不利于有效开展相应的情景教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数量有限,仪器老化,使得实验课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4.管理方面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翻转课堂时,没有做到科学地统筹安排,而是一股脑地对所有课程都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改革,这样的改革或许有些“激进”,因为学生需要同时适应多种课程改革,使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骤增,心理负担加重,更不利于翻转课堂作用的发挥。另外,学生课堂评价体系匹配度不合理,过程性评价少,且缺乏综合、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标准,现有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或最重要评价依据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因此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低。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院校也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也大大挫伤了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改革的积极性。

  三、优化高职护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根据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对学生角色、教师素质、教学资源、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其护理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1.重新定位学生角色

  学生首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也是翻转课堂改革的“主角”。翻转课堂摒弃了传统单一的课堂环境,帮助师生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意开展学习和交流,而应当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遵从相应的课堂活动标准。在翻转课堂改革过程中,应首先让更多的师生认识并了解翻转课堂的优势,然后再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灵活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教师也应当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转换多种角色,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树立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积极通过合作探究参与到学习中来。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应当更多地做学生的解惑人、引导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只有合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教师应当摒弃落后的“授业”角色定位,多观察学生,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尤其是在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视频的录制、学习目标的设定、课后任务的安排等方面。同时也可通过教师专业素质大赛等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3.优化资源搜集与使用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增加与课程学习相关的现代化设备,开展护理专业终端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同时积极通过微课或其他视频教学方式,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评价。教师要深入挖掘同方或者知网等专业数据库,丰富教学资源,并通过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等方式,来分享优质教学资源,按照计划引导学生使学习渐入佳境。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选取护理学相关资源,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内化、巩固和复习知识,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重点和难点,个性化地提升学习水平。

  4.强化管理措施

  首先,要合理限制翻转课堂改革的课程数量,一般应当首先以1—2种课程为试点,并针对这一两门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记录和总结,然后根据情况再逐步规模推行,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生由于不适应而造成的反作用,同时也给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翻转课堂的应用还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健全评价方式及标准,通过多方位、全角度的评价来促进翻转课堂的改革与推行。对于涉及到的教师,也应当利用个性化的教学考评体系,鼓励教师多参与,多提建议,提升教师的课堂改革热情和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翻转课堂构建方面走在了同业的前列,并将继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尤其在高职护理方面,更加需要翻转课堂的应用,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关教师和院校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翻转课堂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戈瑶 陈玉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2]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3]刘萍,薛梅,马连娣,李晶.翻转课堂教学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6,(2):109—112.

  [4]景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7):98—101.

  [5]赵梦媛.健康评估慕课课程联合翻转课堂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12):83—85.

  [6]赵梦媛.护理高校教师对“慕课”认知的现状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34—36.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9

  [摘 要] 目的:探讨模拟医学在高职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和2013级护理三年制学生各200名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2级未开展模拟医学教学,2013级开展了模拟医学教学。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外科护理综合考评成绩以及医院实习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开展模拟教学的学生外科护理综合考评成绩高于未开展组(P<0.05),且实习带教老师对开展过模拟教学的学生均有较高的评价。结论:将模拟医学应用于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外科护理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模拟医学;高职;外科护理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护理人员的成长要历经理论学习、见习、临床实习等阶段。随着医疗资源的区域化,高职护理实践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短缺,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机会也相应减少,而外科护理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现代科技创设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的实践教学。我院在2013级护理学生中大规模开展了外科护理的模拟教学,并对考核效果进行了分析,介绍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取我校高职2012级和2013级护理专业三年制学生各200名,其中2013级学生开展了外科护理模拟教学。两组学生生源、平均年龄和平均入学成绩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二)方法

  2013级学生开设护理外科模拟操作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学生应用模拟外科系统实践教学(我院外科护理教学模拟系统包含手术室洗手刷手系统、手术室器械系统、心肺复苏模拟系统、胃管尿管吸痰等模拟系统)。此外,在模拟人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尤其加入和强调了人文关怀和护理礼仪的训练。

  二、结果

  (一)两级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考核成绩

  由表1可见,2013级的成绩明显优于2012级学生,2013级成绩中位数为77.5分,而2012级为71.5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进行卡方检验显示(?字2=21.061,P=0.001),两组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对十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访谈,分别对学生手术室环境适应情况、手术无菌准备和操作意识、术中团队协作配合、自我受伤防护意识以及人文关怀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临床带教老师均认为接受过外科护理模拟系统训练的学生在这五个方面表现好于未接受过外科模拟系统训练的学生。

  三、讨论

  传统的高职外科护理教学大多是以教师和课本理论学习为主,学生的实践基本上是通过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参观带教老师的操作,并在病人身上进行演练。然而随着医疗资源的区域化和医患矛盾的升级,学生在医院和患者身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通过我院两级学生外科护理综合成绩对比(P<0.05)以及带教老师评价可知,外科护理模拟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这充分说明了医学模拟教学在高职外科护理中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职护理教学是医院护理人员的基础和入门学科,也是护理人员掌握基础技能和学习规范操作的平台,因此,护理教学对于护理人员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逐渐向区域化过渡,这使得高职学生在临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外科护理是护理学中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更需要强化意识。在这种背景下,急需要一种不依赖于医院和患者的教学模式。我院的教学实践证实,模拟医学在护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其可重复性也为学生外科护理技能和意识的强化提供了保障。因此,医学模拟教学的应用,为护理人员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姚巡.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6):413-415.

  [2]朱萧玲,陈绍洋,熊利泽.医学模拟教学与临床技能培训[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6,5(7):650-651.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篇10

  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满足了护理实践的人力资源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办学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倾向。部分院校,特别是部分中专学校规模过大,教学计划特别是实训、实习计划无法落实,造成部分毕业生质量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是护理专业毕业生从事护理工作的准入标准。2008年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即可报名参加当年的考试。为了保证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全面、有效地测试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2010年5月,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了改革,考试内容增加了多门人文课程,考试题型增加了病历分析题的比重,考试内容更加凸显护理专业特色。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深入思考和领会改革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核思想,有助于促进中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护理专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考试通过率。

  1 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核思想的思考

  1.1 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内容更加广泛,由专科到全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现有的考查内容除保留了原有的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外,还增加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6门课程。新的考核内容能更加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考试成绩不仅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还能反映学生的法律意识、伦理观念、沟通技巧等人文素养。

  1.2 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改革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各题型的比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由原来的60%减少至20%,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至60%,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A4型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约占20%。A1型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A2、A3/A4型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病历分析题(A2、A3/A4型题)比例增加,对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生的知识水平、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记忆而应着眼于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应用。

  1.3 考核内容从重视医学知识转变为重视护理知识,注重联系临床实际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涉及医学相关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护理人文知识三大知识模块,但各个知识模块所占比重大不相同。2011年以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医学知识的题量大大减少,而涉及护理知识试题的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凸显护理专业特色的考核内容大大增加, 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等。同时考试内容是以临床常见疾病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的护理任务。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分别是执行患者日常护理活动以及护理特有的操作,进行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及在一个医疗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执行对患者的评估/评价,向患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环境,向患者和家庭提供教育支持,执行与护理工作中伦理法律方面有关的活动。上述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4 考试内容编排打破了学科界限,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改变了以往按学科进行分类的做法, 采取了以系统为依据的知识编排体系。新的知识体系包含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等21个章节。以系统为依据编排知识体系打破了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2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增加了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比重,而目前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制短、对护理专业特色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现有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而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比例普遍不足。为了解决课程设置中课程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中高职护理院校应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精简压缩医学基础课程,增设人文课程,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护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

  2.2 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A2、A3/A4型题占到约80%,全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长期以来,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原因,教师教学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变革,护理院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以常见疾病为背景,以护理任务和护理工作为核心,设置多种与临床情境相关的问题如疾病的首要护理问题、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反馈总结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可结合典型的病历分析题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病历分析题所占比重达80%,中高职的学生普遍感到试题难度大,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机械,缺乏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病历分析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记忆知识点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如,教师讲完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后可运用下列病例分析题目帮助学生学会应用。题目:患者男,62岁。心绞痛2年。4小时前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查体: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电图ST段抬高。该患者的检查结果最可能出现:A.血糖减低B.白细胞减少C.血清心肌酶升高D.C反应蛋白降低E.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分析:题干中讲到患者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初步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题干中又提到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进一步证实了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除了出现心电图的典型改变(宽而深的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以外,还可能出现心梗三项的异常,即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升高,因此本题应选C。

  2.3 构建知识结构图,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有结构的,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内容结构化。知识结构应反映基本概念、原则和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疾病的基本知识提炼出来,同时利用结构图的形式指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述结构图清晰地列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腹痛的原因及特点、抽搐的原因,首选的检查方法,腹痛和腹胀的处理措施。同时上述结构图还指出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4 提升临床带教质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联系临床实际,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学生实习期间,学院应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教学医院、临床教师共同制订科学合理的带教计划和实习目标。教学计划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应通过小讲课、病案分析、护理查房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常见疾病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护理操作、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有效沟通、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能力。

  2.5 强化毕业前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5.1 分阶段辅导,先基础后综合,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毕业前的强化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第一节阶段为基础知识串讲阶段,教师可以最新的考试大纲为依据,按照系统分类的方法对考试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经典习题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教师讲授后,学生应及时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阶段为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可在学生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病例分析题的形式把主要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癫痫患者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时,可帮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首要的急救措施,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效果。

  题目:患者女,34岁。因癫痫发作突然跌倒。护士赶到时患者仰卧,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首要的急救措施是:A.人工呼吸B.保持呼吸道通畅C.胸外心脏按压D.氧气吸入E.应用简易呼吸机分析:癫痫患者发作时出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容易出现窒息,因此护士应首先让患者平卧,松解衣领,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此本题应选B。分析上述题目时,教师不应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掌握癫痫患者急性发作出现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还要同时帮助学生系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的首要急救措施。

  2.5.2 以临床情景导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毕业前返校复习时,已经接受了至少8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采用临床情景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解体位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神经外科实习情景:“1例脑外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回到病房,接诊护士协助患者取什么卧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为什么(防止麻醉反应引起呕吐、误吸)? 第2天早上,患者病情稳定,护士摇高床头15°,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教学内容,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师有效运用上述情景导入卧位的相应内容,通过下面的试题可以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题目:(1~3题共用题干)患者男,38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正确的体位是:A.侧卧位B.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C.头高足低位D.头低足高位E.中凹卧位2.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A.头高足低位B.半卧位C.头低足高位D.中凹卧位E.俯卧位3.术后第2天采取此卧位的目的是:A.促进排痰B.利于呼吸C.便于观察瞳孔D.促进引流E.预防脑水肿

  2.5.3 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10门课程、21个章节,考核内容众多,复习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运用下列方法帮助学生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1)总结口诀,使枯燥知识趣味化。部分的中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低下,教师可将枯燥的知识总结成琅琅上口的口诀,方便学生复习。如消化性溃疡的四大并发症及其表现可总结为下述口诀:“溃疡病,经常见;四大恶魔常出现,出血与穿孔,梗阻与癌变;出血表现为黑便,穿孔出现腹膜炎,梗阻患者吐宿食,少数患者会癌变”。胆道蛔虫症的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和服药时间可总结为下列口诀:“胆道蛔虫症,发作很吓人,钻顶样绞痛,好转如常人,B超检查是首选,治疗不用手术刀,驱虫、消炎和利胆,驱虫药,清晨服、睡前服用效果好。”

  (2)总结归纳,使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记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将出现在不同章节中的零散知识点总结归纳到一起,促进相关知识的正迁移,以方便学生记忆。例如,不同浓度乙醇的作用:20%~30%乙醇用于急性肺水肿湿化给氧;30%乙醇用于湿润、松解头发缠结;25%~35%乙醇用于高热时的乙醇擦浴;50%乙醇用于预防压疮时的皮肤按摩;75%乙醇用于皮内注射和预防接种消毒;95%乙醇用于燃烧法消毒和静脉炎的湿热敷等。又如不同疾病的给氧流量:0.5~1L/min用于小儿肺炎鼻导管给氧,1~2L/min用于COPD、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给氧;2~4L/min用于右心衰竭给氧;4~5L/min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给氧;6~8L/min用于急性肺水肿给氧,8~10L/min用于CO中毒给氧。

  (3)联系实际,使书本知识生活化。很多的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形,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书本知识。如病室内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的表现,考生如能联系生活实际不难理解。温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艳阳高照,人走在大街上感觉非常热,食欲下降(不想吃饭),全身无力;温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人穿着单薄行走在大街上,这时候人会寒战、肌肉紧张。湿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暴雨过后天气放晴,这个时候,人走在街上就会感觉非常闷热;湿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晚上开了一夜的空调,第2天早上起来人会感觉口干舌燥、咽痛。

  (4)仔细分析,使表象知识规律化。很多知识表面看去不容易记住,实际上仔细总结就会找出其中的规律,如血压的分级仔细总结就会发现高血压的分级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血压每升高一级,收缩压增加2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增加10mmHg,考生只要记住I级高血压值,Ⅱ级、Ⅲ级血压值很容易推导出来。除此之外,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理解式记忆、直观式记忆、谐音记忆、对比式记忆等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提高。

  3. 小结

  深化护理教育改革,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专业服务,是护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挑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护理教育的一个客观指标。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能否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方面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长期生存与发展。改革以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内容更加全面,注重护理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考核,病例分析题增多,联系临床实际更加紧密,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护理院校应全面加强护理护理教育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领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核思想,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热爱”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护理教育的论文03-10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10-23

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04-14

社区护理教育的教学探讨论文03-11

高职学生护理教育论文03-27

关于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03-12

工学结合高职护理教育论文03-10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讨的论文03-11

高校护理专业综合素质教育探讨的论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