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

时间:2023-04-01 09:06:19 建议书 我要投稿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范文

  语文老师不是生物老师、美术老师、思想政治老师。作为教师的责任在于:确立自由精神的教育观,培养有自由胸怀的民主主义下的公民,并以自身作为表率。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是什么?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范文

  尊敬的所有语文老师:

  以下是鄙人的一些建议,可酌情参考:

  第一,老师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学情来确定、调整教学内容。

  如果一个班的学生,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怎么办?可以尝试复式教学法,先给这个阶段的学生讲,再给另外一个阶段的学生讲。

  老师一定要记住,你们是要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不能反过来让课堂、让学生驾驭你们。

  第二,学情至少可以分为三类:重点学校、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

  如果你教的是重点学校,重点之“重”在什么地方?重在一定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开展逻辑训练,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等。

  第三,老师始终要明确,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教材当中有许多关于动物、植物或者景物的课文,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在作者笔下,这些动物、植物、景物如何美,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表现这些美。

  语文老师不是生物老师、美术老师、思想政治老师。

  第四,几乎所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有精讲和略讲之分。

  老师讲任何一篇课文,首先要辨别是精讲还是略讲。

  精讲的一定要讲透,略讲的点到为止,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如果讲课文不分详略,都用同一种方法,那是违反教育规律的,编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有所参考。

  第五,语文老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明白学生需要什么,该如何教给他们,而不是总埋怨学生水平太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没法儿教。

  第六,深文浅教,浅文深教,是一个永远的教学原则。

  不怕有深文,也不怕有浅文,如何深、如何浅,关键看老师如何驾驭,如何判断,如何紧密结合学情。

  建议教深文抓住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讲透、讲足,千万不要散开式地以深讲深。

  第七,分析课文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需要挖掘的东西特别多,老师们要学会抓重点,坚持“一课一得”原则,不要面面俱到。

  第八,千万不要认为讲得深就是深刻,把一点或两点给学生讲明白、讲透就很好。

  现在很多老师觉得,要把课讲得很深,引经据典,才能体现老师的水平。

  中小学语文课不需要引经据典、不要讲得太深,除非是教重点实验班,而且是文科重点实验班。

  第九,特别建议老师们在讲课时要注意文章体裁,至少要注意文学性体裁和非文学性体裁的区别。

  文学性体裁一定要以情为主,要情浓意长;非文学性体裁一定要以线索为主,要思路清晰。

  当然,无论是文学性体裁还是非文学性体裁,都不能离开语和文。

  第十,建议老师把自己的课堂减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课不仅是老师讲,还是学生学,老师的话越少越好。

  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说话、写文,谁能把学生表达的欲望“撩拨”起来,谁就是好老师。

  第十一,千万不要以为语文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语文课不是随意开放的,有自己的原则、规律和方法。

  最基本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就是不能离开语和文。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篇2

  亲爱的语文老师们:

  作为教师的责任在于:确立自由精神的教育观,培养有自由胸怀的民主主义下的公民,并以自身作为表率。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是什么?简而言之,培养思想上自由的文化人,培养行动上妥协的公民人。

  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思维,才能走得更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

  同样,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行为。

  对于语文是什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都能说出个一二来,我们也许正陷于语文到底是什么的争论中,我们也许在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左右摇摆中。

  但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有没有想到:我是语文教师,但我首先是一个教师,那么教师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教师首先是引领者。

  知识的传授,其实是末技,而学习方法的习得、习惯的养成、思想的引领是最为重要的。

  从这个意义出发,作为教师的责任在于:确立自由精神的教育观,培养有自由胸怀的民主主义下的公民,并以自身作为表率。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是什么?简而言之,培养思想上自由的文化人,培养行动上妥协的公民人。

  思想上崇尚自由,即必须在思想方面敢于怀疑,勇于批评、坚持独立的思考,并对于不同的学说有尊重心,养成民主式的思想习惯与治学态度。

  对于不同的学说与主义,学生都应该彻底了解,决不能以教师的学说为唯一。

  在众多的学说面前,然后自己做一番分析,由自己的反复思考能力,从独立自主的观点,加以选择,如此方能免于盲从。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的人。

  行动上必须妥协。

  妥协不是抛弃自己的思想追求,而是在行动方面必须使受教育者养成尊重异派存在的态度,必须学会协调、合作、折衷、让步,乃至严复所说的“屈己以为公”。

  既然我们明确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那么,我们如何来行动,如何在行动唤起大踏步走的冲动。

  不妨,你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1、 不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你所教给学生的东西未必是“真理”。

  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工具性见长、人文性见长)千万不要认为:你所教给学生的是唯一的真理,是千真万确的定论。

  所以,你不妨告诉你的学生,老师所讲得未必是真实。

  教科书上所说得未必也是真实,作为学生所要做的,那就是:多一双明眸擅辨的双眼,在慧眼的基础上,善于用“第三只眼”来看问题。

  2、 把问题放在更大的时空坐标中来思考,力求给事物以真实。

  这个问题是以怀疑和争辩作为基础的。

  比如你在讲授《杨修之死》时,千万不要认为教学参考书上所认为的“杨修最终被杀,是因为它卷入了曹家的家庭事务。

  ”这样的分析是千真万确的。

  你可以不妨这样启迪你的学生,“同学们是否同意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不同意的话,请说出你的理由”。

  这样的一个怀疑,这样的一个争论,不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吗?不就是培养学生的自由之精神吗?不就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吗?如果,还是以教学参考书为“真理”。

  那么,作为教师的你,只是一个“工具”而已,那么你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不知不觉中变成的“奴化”的人。

  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我们语文教师一个个变成“工具”,我们的学生一个个变成了“奴化”的人。

  那么,就从多一份怀疑出发,你越来越会发现,事情并不是如谁所说,你会更加接近真实。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篇3

  尊敬的所有语文老师:

  在你无拘无束地邀领你的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天地遨游的同时,你还必须有一双坚实的翅膀。

  这翅膀,就是语言文字的基础。

  因此,我们提倡的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飞扬。

  那么,我们所认为的共性是什么?如何才能在共性的基础上做到个性的张扬?其方向在哪里?

  我认为:认识共性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语文是什么的问题。

  多年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争论过后,各人还是教自己的书,还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陶醉地舞蹈。

  有的,教学成绩好但缺少反思,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适合学生的,几十年就这样“无畏”地走过;教学成绩一般不得不反思的,拘囿在自己的圈子里挣扎,挣脱而不得解。

  到底语文教师应该走哪一条路?哪一条才是我们的真路?今天的专家这样说,明天的教授那样说,我们真的无所适从了,于是,到最后就作罢了,还是觉得自己的路最适合自己了。

  这样的焦灼和因此所养成的“无所谓”的态度,占据了我们语文教师的心。

  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渴望变革,渴望走“正道”的希望从未熄灭。

  我们在反思,我的教学是不是走歪了;我们在忏悔,我的教育是不是“非教育”的。

  是啊,我们是该全面反思和忏悔的时候了。

  反思的方向在于:我走得或快或慢,但这是一条背道而驰的路;忏悔的方向在于:在自己的田地里,做的是“不得人心”的所谓“好事”。

  那么,在这里我坚决地提出:只有认识了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才能解决如此多的弊病。

  那么,语文是什么?在我看来,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不要陷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论争中让自己无所适从。

  一线教师自有我们自己的理解,语文就是两种认识,你说的语文是小语文还是大语文,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

  在大语文观认识的基础上,语文其实就是三个语词:“文字、文学、文化”。

  文字,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这需要像考据家一样仔仔细细不得马虎;文学,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田地滋润和熏陶,培养书卷气,在这里,要的是涉猎和碰撞;文化,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要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解读,来品味,来判断,来接纳,来创建,在这里,要的是交融和碰发。

  解决了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就要扎实地前进。

  我们不妨把语文教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部分。

  通过感悟,亲近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大学”。

  识记字词,掌握语法,熟悉文章的写作规律,这是“小学”。

  “大学”教学应舍弃一切条条框框,彻底摆脱匠气,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讲,或创设如临其境的氛围,或民主平等的讨论,以融动心灵为目的。

  “小学”教学则应如学者一般,仔细辩析,认真分类,全面总结,以准确运用为目的。

  两种课程分清,合理安排,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

  我想基于以上的实践,我们所提出的: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分数,进入高一级学习平台;要给学生一个思想的天空,进入一个思想的境界,是能够实现的!!

  解决了共性的问题(在单位获得了一定的认同感),那你就可以在共性的基础上尽情地和你的学生飞翔了,我们知道,这个飞翔叫“张扬”。

  张扬有度,张扬有法,张扬有果,这样的张扬那就是个性。

  个性的个体多了,语文才称之为语文。

  张扬有度: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通病,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以前是强加于学生教参的观点,现在是强加于学生自己主观的想法,殊不知这样的倾向是极其危险的。

  危险在于,你可能给学生带去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宣泄,而不是一种兼容并包的胸怀。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给学生一个思想自由的天空,而不是把你的思想和做法强加于学生的身上。

  让师生在自由思想的天空下,汲取一切人类文化的成果,在不断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张扬有法:一切文学都已经失去了她存在的现场。

  我们语文教师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必须信一种他人对文章的解说。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文学活在当下。

  简而言之,那就是要链接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字里行间参透当下的人生百味。

  也许,你要说:人生百味,学生尚且过早。

  过早的给学生一些灰色的东西,不利于他的成长。

  但我始终坚信:只有接触真相的人,才越来越坚强。

  也许,你要说:那么深奥的东西老师都接受不了,学生能接受吗?我说能!!!其实,你说出“不能”的根由还在于:你所认为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教师永远比学生能在作祟而已。

  在这里,我还是恳求各位老师,其实学生比我们更优秀。

  我们不能拿着我们仅有的一点知识横亘在学生求知的路上,这样做就是扼杀。

  张扬有果:课堂张扬了,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了。

  但是在这里,不要融洽过了,否则就成了随便。

  我们不学那些“以学生的怕老师赢得课堂的敬畏”,我们要力求:让思想使师生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有了思想的交流,有了沉静的课堂做基础,那必须有“有效的果”做结,才是完美的。

  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上,我们做到了个性的张扬但是学生所谓的成绩平平,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我想:你所认为的个性张扬,只是你教师一个人的个性张扬而已,课堂上,根本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参与。

  这样的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在你的潇潇洒洒中变成附属。

  你总认为,他们的成绩肯定会好的,殊不知,大相径庭。

  那么,在这种焦虑面前,我们要做的是:个性张扬的目标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不妨,可以和学生一天背一段优美的文字,取消读书笔记;不妨,可以和学生隔天背一首课外诗词,取消周记的写作;不妨可以和学生两周一次背一些文章的好题目,取消写作提纲练习。

  所有这些不妨要指向教学实际。

  优美的文字,可以用在哪一类的作文中;课外诗词,可以做哪类作文的大小标题等等。

  实际上,还是我在第一条建议里所说的:我们追求思想的自由,而行动上要妥协。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相关文章: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07-28

给语文老师建议书05-25

精选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三篇07-03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3篇10-18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5篇12-14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5篇)01-04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4篇)03-25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4篇03-24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5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