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

时间:2022-10-09 03:24:54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

  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1】

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造成了对能源消耗的增大,其结果是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与气候的恶化。

  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提高建筑节能技术,并逐步向低碳方向不断发展。

  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天津对于节能建筑方面的要求,笔者提出了相关解决办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节能建筑;建筑节能;规划;技术

  引 言

  全球经济规模的快速增加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正是这样,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的各类环境问题逐渐出现。

  并且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人们提出了“低碳发展”的发展理论。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人类必须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

  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与各个行业之中。

  这种“低碳发展”的重要理念就是花费最少的费用进行有效的减排。

  1 建筑业必须大力推广环保节能住宅,符合整个社会发展意识形态

  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节能减排,不断构件宜居的生态环境。

  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天津市在2013年提出了四项主要措施,从政府角度鼓励开发绿色建筑。

  首先,重点推广20余项新技术和新产品,逐步将相应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与新工艺进行大规模推广。

  其次,不断宣传和推广生态、节能、环保项目,通过不断地推广诱导消费者予以认可。

  再次,不断增加对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将该规划纳入相关体系,不断加以完善。

  最后,政府要制定相关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要依据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自然风、阳光、热泵、高效空调、隔音(热)以及雨水收集等技术。

  在政府的主导下,各级单位不断提高相关绿色建筑的比例,有效地对城市环境进行调节。

  2 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主要含义

  (1)节能建筑是根据实地气候条件,采用节能的方法对相关建筑进行区划,并依此进行群体与单体、建筑间距、风向、采光和内部具体环境研究分析,从而真正设计出能耗显著降低的建筑体。

  我们所讲的建筑节能是指在相关设计、规划以及改造与使用中所执行的相应标准以及相关的设备、技术、材料和技术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太高保温与隔热效能,有效提高供热与质量系统的效能。

  通过对相关系统的有效管理,不断提升再生能源比例。

  在室内环境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2)我国建筑节能基本状况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特点是:建筑能源消费水平过低、有严重浪费能源的情况、能好效率过低以及能耗增速过快。

  随着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为了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而大大增加。

  同时,我国建筑能耗还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为我国的能耗总量的持续增加带来很大压力。

  此外,为了符合能源结构方面的调整以及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当前的能源供应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3)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才制定了建筑方面节能发展计划。

  从1998年期开始办不了各项节能方面的计划标准。

  从2010年才明确新建的建筑要逐步实现节能率达到50%的相关设计标准。

  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节能宣传力度的增大,各种节能建筑有了快速的发展。

  由于相关节能技术推广时间短,造成了相关节能建筑在已建建筑总量中的比例过低。

  我们进行节能建筑的推广还需要有很长时间才能逐步实现。

  3 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之间的关系

  建筑属于建筑节能的载体,节能技术必须始终加以贯穿,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我们所讲的节能建筑主要反映了该建筑的性质,是建筑节能的必要组成部分。

  建筑节能的实现者是使用人员,而节能建筑的实现者是建设人员。

  (2)建筑节能的实现必须通过相关的管理与宣传加以诱导;节能建筑的实现必须有相关材料和技术作为支撑。

  (3)建筑节能的推进必须建设好节能建筑,建筑节能的基础是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只是建筑节能中涉及的一部分。

  4 如何有效的发展建筑节能措施

  实现我国的建筑节能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不应仅局限于建筑体的朝向、矮星以及平面布局,还需考虑好如下多方面:

  4.1 做好门、窗部位的保温

  门和窗等部位是建筑物内最容易散失能量的部分,这些部位的能耗占总能耗比重很大。

  在实现有效日照、通风、采光以及景观需求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缩减门窗的洞口有效面积,并采用必要的材料来提高该部位的气密性,这样能够有效提高门窗部位的保温性,有效降低该部位的热量传递。

  4.2 建筑墙体部位的保温隔热

  建筑墙体属于主要的外围护结构部分,该部位材料的保温性能够直接左右建筑物的能耗。

  由此可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采用蓄热能力好、强度低的合成材料作为墙体的主要用料。

  4.3 建筑屋面部分的保温隔热

  建筑屋面也是主要的外围护结构部分。

  这部分的保温隔热需要采用如下相关措施:

  (1)尽量采用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屋面重量,也能有效降低屋面的厚度。

  (2)尽量采用吸水率较低的保温材料,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保温层部分的含水量,提高保温效果。

  同时,屋顶部分必须设置相应的排气孔,这样可以有效将保温层部分的水气排出。

  例如:我们当前所使用的膨胀珍珠岩保温芯的保温层与常规材料相比具有密度低。

  导热系数低、吸水性、蒸汽渗透系数都相对很低的优点。

  (3)建筑节能的采暖系统设计。

  当前,为了有效提高热效率,城市供暖多采取集中方式。

  如果符合室内温度规定范围,相对降低所涉及到的供暖区域室温,就可以有效的实现能源方面的节约。

  (4)绿化和节能措施。

  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城市绿地覆盖率也逐渐萎缩。

  同时,汽车数量的大幅提升,空调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都直接造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

  造成了环境的急剧恶化。

  由于城市绿化在蒸发水分的同时,会吸收很多热量,直接降低了周围温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整体规划之初,必须考虑到庭院绿化,这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

  4.4 充分利用各种新能源技术

  通过新技术的使用直接将太阳能以及地热等能源直接转换为电能和热能。

  这样可以直接解决建筑物本身对热水、照明、采暖以及空调的需求。

  当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有太阳能聚热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以及太阳能和建筑物的一体化技术。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能大大降低建筑物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

  5 实现建筑节能的主要方法

  5.1 节能建筑落实必须到位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相关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实际情况确实因为监管不力,造成效果与预想有较大出入。

  这就要求我们不必去一味的去提高相应标准,要尽可能的去全面落实现有规范和标准,加强监督,不断完善设计与改造细节,逐步完善相关的责任追诉制度。

  5.2 加强建筑节能的手段

  要对城市中现有的单位面积能耗较大的公共建筑,制定可行的能耗规定,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住宅方面的建筑节能必须要做好准入与标示制度更加完善。

  5.3 科学的利用国内外技术

  要依据实际的气候因素、经济条件等,科学的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材料,有效的提升建筑节能水平。

  5.4 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

  要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方面的统计、检测以及披露等方面的制度,不断将建筑物的能耗信息透明化、制度化、规范化。

  这样,可以有效的推进建筑节能的逐步实施,有利于新政策的制定,并不断提高人民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普及。

  6 结束语

  节能建筑会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而快速发展,并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建筑节能发展的整体思路。

  只有我们做好建筑节能,才能不断促进建筑技术的发展。

  逐步实现建筑的资源利用与保护,切实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2]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潘家华.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统[J].上海经济研究,2008(24).

  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2】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 、 舒适的活动空间 ,同时最高效率的利用资源 , 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

  它不仅研究人的生活 、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 研究人 、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 。

  它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 、赋予建筑以生命 。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 资源 、环境与工业化 、 城镇化 、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是刻不容缓 。

  【关键字】绿色建筑;节能建筑

  一、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二、绿色建筑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猛,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绿色建筑迎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显示,截至2013年1月,全国已评出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7581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694项,建筑面积为7066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48项,建筑面积为515万平方米。

  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按地域分布,基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和项目面积较多。

  不过,在我国绿色建筑规模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绿色建筑相关主体的能力、资质、水平较混乱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绿色建筑咨询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完善准入机制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建筑方案中采用被动节能技术较少,优化措施较少,造成主动节能措施运用较多,有技术堆砌倾向;专业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配合不够和谐,造成相关技术不相匹配;有些项目设计前期对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考虑不足,后期被动采取绿色建筑技术后造成增量成本较大。

  总体而言,我国已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能效标识的建筑项目规模相对其他国家较小但是发展较快。

  发展程度低同时意味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市场空间巨大。

  三、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四、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1、节能建筑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这里所指的“地”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待征。

  武汉属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

  因此,武汉地区的节能建筑,必须适应武汉地区的气候特征,既不能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也不能照搬夏热冬暖及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更不能照搬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

  2、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贯彻超前性原则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 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

  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3、建筑设计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上的人每做一件事,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工程设计更是如此。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设开始,设计者就开始对它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

  工程责任的范围广,且责任重大,所负责任的时间长(直至设计使用周期止)。

  因为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

  五、对绿色建筑的思考

  绿色建筑概念传入我国仅有不到十年时间,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

  而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1)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自然资源不一样,经济发展不一样,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

  如北方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高污染问题严重,故发展较早;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故开展的较晚,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2)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执行贯彻度底(喊的多做的少),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均不完善,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性作用。

  国外实践表明: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技术提供支持,而制度构筑环境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

  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3)观念上,随着政府对环保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能源紧张的切身感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绿色建筑产品,节能、健康、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仅集中在节能、节水的层面,对于交通、材料、效率提高、污染减排等更丰富的内容没有充分认识。

  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

  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要节能,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纸,空调的温度调到26度等,这些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在建筑的节能工作上 , 政府大力倡导节能减排 ,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大好形势下 ,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但其总体节能状况令人堪忧 , 大批量的高能耗建筑 ,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 瓶颈 " 。

  现仍然有众多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 ,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极其复杂 , 导致从技术体系到配套法规上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相关工作 。

  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某些缺乏科学性的条款使标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 ; 软件的某些评价结论与标准不协调 , 会产生建筑节能的技术屏障 , 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 。

  绿色建筑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领域,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 因此 , 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 , 政府应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 , 广泛宣传 、 深入 、持久的教育认识资源危机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行为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引导大众最终采用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 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 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

  同时,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丰腴的乐土 ,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

【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节能论文精选10-08

建筑节能的论文11-13

建材节能建筑节能论文10-07

建筑节能应用论文10-08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10-09

建筑户型对建筑节能的影响论文10-07

建筑节能设计措施的论文03-23

建筑节能的设计与应用论文03-23

建筑节能设计思考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