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建筑理论发展论文

时间:2022-10-08 23:23:35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理论发展论文

  建筑理论发展论文

建筑理论发展论文

  摘要:理论形成之初,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而来,建筑理论的特殊性就在于,在建筑设计的创作和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理论,能够从个体推广到普遍,从而得到更广范围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应当既适用于普遍情况,又兼顾特殊情况,并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笔者认为,研究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建筑理论;导向更新;发展轨迹;传统;创新

  1引言

  对我国现阶段的建筑理论,人们通常认识的不够全面,也难以摸清我国建筑理论的发展现状。

  究其根源,是由于我们基于自身文化的理论发展不够,没有正确的理论研究发展;而对西方的建筑理论又盲目推崇,忘记了建筑理论本土化的需求。

  由此造成了现在国内建筑理论体系混乱,理论发展滞后,理论难以指导实践。

  我们只有科学地认清当前的理论构成情况,才能对未来的建筑理论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建筑理论发展的指导作用

  2.1建筑理论对城市生活的引导作用

  建筑的功能性要满足人们日渐丰富的日常文化生活,而不是简单的遮风避雨,工作休息,因此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不能单一的定位在一个固定不变的角度上,使人们不能充分地利用建筑本身构建自己的文化生活。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包括建筑在内的生活元素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该何去何从?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建筑理论来引导。

  2.2建筑理论对建筑文化的引导作用

  传统的“机器生产财富,建筑消耗财富”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并且还将长期的对人们的认知产生影响。

  [2]然而,当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建筑本身的欣赏性和功能性,使建筑兼顾了精神上的文化需求和物质上的使用需求。

  [3]针对同样的建筑功能要求,在相同的预算条件下,不同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创作对建筑精神价值的体现也大不相同。

  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要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将无形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大化地体现出来。

  建筑理论的创新可以很好的引导建筑创作去遵循地方文化,表现地方特色。

  3中国建筑理论发展应回归传统,注重创新

  3.1建筑理论发展应当回归传统

  建筑风格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是建筑理论无法回避的元素。

  盲目追求建筑的形式美,过分的标新立异,使得近年来许多设计脱离了理论的指导;而任何脱离理论指导的设计实践都是茫然的,都不会是成功的设计实践。

  与此同时,建筑理论的研究,在极度繁忙的建筑设计市场面前被无情的边缘化了,理论的知识地位不断降低,人们对理论的认识存有成见。

  因此,建筑理论在中国回归传统内涵,更具有其特别的意义。

  提倡理论回归,就是要让社会的进步来不断触动理论的发展创新,让理论充满活力。

  设计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但形式是变化无穷的。

  简单地回归到过往的基本原理,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中国和世界的建筑理论面临着众多的变革因素、现实问题乃至人类的生存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以前瞻性的思考来重新整合理论,使之回归到既能传承过往经验,又能解决现实问题,并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良好状况。

  3.2建筑理论发展应当注重探索创新

  传统的建筑理论研究重心,总是徘徊在诸如建筑构件等小问题上,如探讨屋顶采用何种形式,空间及色彩的安排和搭配等,将这些看似极具代表性的特点加以归纳,继而总结出一段时期或者某个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特色。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建筑理论发展,更多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以及苏联的建筑理论研究成果,继而套用到我国的国情上来,谋求中西结合,继续发展。

  而基于这些理论所进行的建筑创作,套用借鉴而来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上就难免总是带有一定局限性,而且脱离了理论创建之初的背景基础也只能是模仿到“形似”阶段。

  [4]如果想要能够对过去的一段时期的建筑理论建立起充分的理解,想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就要寻求根源,不仅掌握形式上的特点,还要结合当时或当地的文化、民俗、伦理等各项人文因素,力求能够在“精神”的层面上深刻地理解建筑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继续创新和探索的路上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实现过去不可能完成的构想提供了条件,因此建筑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将是一个庞大的理论发展体系,不仅是从建筑一个单一的领域,也并不是过去简单的建筑师实践,而应是多领域的,跨学科的综合探索。

  4 当代中国建筑理论的发展趋势

  4.1建筑理论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近来建筑界呈现出一种对建筑系统理论的依赖,从整个理论体系出发,例如建筑的流派,风格以及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一切建筑理论体系内的相关理论。

  运用综合的系统理论看待建筑,可以更加全面,并升华建筑理论的范畴。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20世纪40年代先后形成的科学方法论,它们是当代人类认识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科学成就达到的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5]在国内,侯幼彬先生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他认为建筑是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来解读,而不是使用简单的,二维的非此即彼的处理方式。

  无论是进行建筑创作还是从事理论研究,都应该通盘考虑,把握大局,从多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思考设计问题,解决矛盾。

  邹德侬先生也提出了建筑理论向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观点,他勾勒出的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的双峰图(图1),便很好地表达了各种创作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框架以基本理论为基础,左侧是建筑理论创作的发展,右侧是建筑创作实践的进步,两者都以相近的史学观点与设计理论为基础,交互共生,协调发展。

  4.2建筑理论向广义建筑学方向发展

  广义建筑学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观,并演变成为当前甚至以后整个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广义建筑学是将建筑学、地景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有效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对建筑的本真进行综合性的追寻。

  将规划建设、新建筑的设计、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原有建筑的维修与改建等问题,纳入一个动态的循环体系中,是广义建筑学的一项重大使命。

  同时,广义建筑学也有着鲜明的“本土化”特性,植根于当地的文化根源,结合外来的精华,从而加快当地建筑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较早地提出“广义建筑学”的概念,他所倡导的人居科学理论,对建筑学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广义的诠释(图2)。

  他认为人类的聚居环境除人工环境外,也应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建筑学的概念也应该是广义的,想要深入地研究,就不可避免地要涉猎到众多互相联系的学科群。

  要同时考虑到自然科学、环境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诸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把建筑的问题放到复杂的巨系统里观察分析,力求全面高效的解决问题。

  广义建筑学概念里所定义的建筑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综合协调者,他的工作应该是负责协调与建筑物有关的各种形式,解决技术与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无论是小到房屋街道的改造,还是大到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而且广义的建筑学将涵盖比单体建筑更加广阔的范围,所以建筑理论的发展必须要做到统筹兼顾。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求建筑师成为无所不能的专家,而是需要建筑师加强自身修养,扩大知识面,寻找问题的结合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实践才能进一步促进建筑理论的发展。

  4.3建筑理论应当寻求中国特色的表现

  系统化的建筑理论观点所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建筑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非线性的,是不容易捕捉到的,它们很难被定性观察,也很难用相对严谨的系统论来阐释;而广义的建筑理论由于是正在发展中的科学,而且它涉及到不同阶层的社会利益,兼顾到各种矛盾冲突,在学术上要取得进一步发展一样很困难。

  当代前沿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进程在逐步加快,建筑理论的发展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来面对新的局面。

  张钦楠先生曾经说过,工程学是技术学的分支,它的理论是具有全球性和普适性的;而建筑学则同时涉及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方面,因此它的理论就既有全球性和普适性的一面,也应该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一面。

  最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建筑创作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建筑市场生机盎然。

  而在追求四个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一切向发达国家看齐,已经让建筑界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其中大量的建筑设计作品往往只是注重对建筑形式的刻意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知道西方的建筑体系是经历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自我完善才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

  西方的建筑理论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拿来照用,因为它们未必适合中国的建筑发展,也不可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

  中国的建筑理论发展,必须要顾及到中国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分析,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用早日实现建筑界的现代化为借口,盲目建设,不考虑自然条件与经济局限,一味追求高大全的建筑形象,这种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建筑理论的创作,应该体现出在工程建设基础上的人文关怀,它不但应该能够指导我们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增进与城市规划相融合的多层次的理论建构;同时也应该是强调民族地域性,不断彰显个性的创作历程。

  5结语

  我国的建筑理论发展滞后,究其原因,受两个方面的影响较多:一是我国既有的建筑理论发展缺失,一直缺乏比较系统的建筑理论研究;二是盲目引进西方建筑理论,习惯于生搬硬套。

  自有的建筑理论不完善,外来理论又很难本土化,两种因素综合作用,就直接导致了建筑理论发展的严重滞后。

  20世纪人类建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

  要让建筑理论在新世纪里不断发展,就必须把现有的成就整合起来,回归基本的理论,并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创新。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理论发展过程,正是应该不断整合,不断吸纳新知识,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周浩明.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13.

  [2] 顾孟潮.中国建筑评析与展望[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24.

  [3] 石照.广义建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5-46.

  [4] 杨永生.建筑百家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7-68.

  [5] 陈志华.北窗杂记――建筑学术随笔[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6-57.

【建筑理论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节发展论文10-09

建筑管理论文10-08

城市绿色建筑发展论文10-1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07-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06-21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及处理论文10-09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论文10-10

科学发展的企业管理论文10-08

农业推广理论技术实践发展论文优秀范文10-08

探析农民旅游市场的发展管理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