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新中式建筑风格

时间:2021-01-29 09:48:43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新中式建筑风格

  新中式建筑风格

  【摘 要】从中式别墅在当今中国的房产和建筑设计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的现象出发,结合中式建筑中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的成功实例,探讨中式建筑风格的形成,中式风格的共性、特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式建筑风格欧式传统建筑文化认同空间形式艺术形式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力之所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中国的建筑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一个既能表现中国文化,又能适应新技术的一种建筑形式。

  贝聿铭的话中有三个关键点:建筑形式—经济基础—文化认同。

  “物力之所及”是指经济基础可以支撑,“自己的文化”即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无疑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因而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发展成熟就水到渠成了。

  中式别墅近年来的发展概况:

  中式住宅特别是中式别墅兴起于2004年左右。

  那时以九间堂、清华坊、观塘、优山美地为代表的现代中式和古典中式别墅的出现给以欧美风格为主流的别墅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

  随之中式建筑在中国的城市中遍地开花。

  我们院在中式住宅领域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像2004年做的北京的优山美地获得了巨大成功,随后做了泰安东尊优山美地,鹤壁淇林小镇,武汉宝安的山水龙城,临沂海纳曦园生态住宅小区都在当地引起来极大关注。

  中式项目就走进了各个二线三线城市。

  虽然今年呈现各个项目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它说明了文化回归和认同在居住文化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当人们摆脱刚刚富裕起来的浮躁,沉淀下来寻找能够代表自己身份的标志的时候,回归自己的文化是必然的趋势。

  最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类似的现象。

  人们开始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从饮食、起居、家具、汽车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文化、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文化消费品,人们更多的希望看到符合中国文化的产品。

  年轻人也来越多的选择七夕节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

  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这些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其背后深层次的经济文化的复兴。

  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中式建筑必将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

  中式风格的形成:

  建筑是承载人们日常生活的容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建筑形象最直接的决定着城市的总体风格,最明显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审美情趣,同时也最直接的反应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潜在的无意识。

  因而建筑文化首当其冲的走在各种文化发展的前沿,反应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

  现在,中式建筑不单单在居住建筑上大行其道,中式的公共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个城市中,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承载着历史责任的文化建筑,如苏州博物馆、浙江省美术馆、鱼台国宾馆、鲁迅纪念馆等等,都做出了中式建筑的绝美神韵。

  当然提到中式建筑我们都不会忘记早年贝聿铭先生做的香山饭店,它对中式建筑的启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中式风格的'共性:

  在谈到风格时我们先理解一下什么是风格。

  何谓风格,众所周知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它必须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建筑形式语言。

  即所谓共性。

  第二,它必须一个区别于他风格较为明显的特点,即所谓特性。

  第三,还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集中表现这种风格的作品。

  第三个条件已经具备,不再赘述,下面我们再谈谈中式风格的共性。

  前文罗列了很多实例,从这些实例中我们能看到这些中式建筑的特点各有不同,有的比较古典,有的比较现代,有的还带有地方建筑的痕迹,比如岭南建筑,徽派建筑的影子似乎随处可见。

  但是中式的主题都表现的非常明显。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注重群体空间多于单体,比较多的利用院落,半封闭空间等来组织各个单体。

  并对中国古典的灰空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注重周边环境,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将中国独具特色的园林体系运用到建筑群体之中。

  第三:色彩多用灰白,白墙灰瓦绿窗,古朴典雅之余更表现出中国人内敛的文化性格。

  第四:追求意境胜于形势,更加关注人的心理感受,突显东方特有文化的神韵。

  将中式语言现代化,简练简洁是大趋势。

  中式风格同时也受到了现代后现代建筑的影响,兼顾城市设计,建筑形象,环境景观和室内空间的有机联系,创造简而新的新时代象形。

  放在世界近现代建筑史的大背景下,现代建筑对世界建筑发展影响最大,对于中国亦是如此,现代建筑的理论依然在这里发挥着作用。

  中式风格的特性:

  中式建筑风格区别于欧式的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方传统建筑重视三维立体的视觉感受,有高大对称的立面,宏伟壮观的内部空间。

  从外部看单体建筑极其突出,让人一览无余,视觉冲击力强。

  而中式建筑讲究的是四维空间,讲究群体组合,单体建筑只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一个四合院由几个小的单体围合而成,单体建筑的处理服从群体空间的安排。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入其中,建筑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变化,人们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验它的奇妙,从外部很难一眼看透,因而中式建筑更注重藏和隐。

  从空间上简单说一个是强调外向空间,一个强调内向空间。

  其次:中式建筑的细部处理手法和西方截然不同。

  中式建筑颜色淡雅,如同中国的水墨山水,讲求内心的平静,有点入禅入境的意思,应该是受佛教文化的影响。

  而西方传统建筑立面处理比较华丽。

  最后:中式建筑讲求内外空间的渗透,借景、取景、框景的手法随处可见。

  建筑和院落有机结合在一起,和大自然紧密结合,同时院落相对于外界又是一个内向的空间。

  我想这和中式传统建筑用材长期以来以木材为主有关系吧。

  中式风格的未来:

  今天的世界建筑仿佛已经不再重视风格和派别,风格的概念被淡化,建筑技术成份的比重越来越大,对艺术的理解也更加复杂。

  建筑更加注重生态化,技术性,重视地域文化,城市文脉。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谈论风格似乎不再必要,但是放在我们的国情之下,总结一下对我们以后的发展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中国搞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建筑二十年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中国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二十年,浓缩了西方一个世纪的演变,当然就会存在很多挫折和迂回。

  从开放初的全面向西看,庞大的信息量让国人不知所措而失去自我,到中期痛苦的自我认识,到如今的自我肯定,中国的建筑界走过了最艰难的起步阶段,现在是大踏步向前走的时候了。

  现在的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的高潮时期,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

  全球的设计同行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国。

  中式建筑的创作也出现了很多外国人的影子,像日本的矶崎新,香港的严迅奇,澳大利亚的柏涛在中式的创作中都有作品呈现。

  当大家都在喊八国联军进中国的时候,也要清新的认识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比较,看到差距,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它对于中国的建筑的发展未必不是件好事。

  毕竟现在的世界已经发展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赢得时代。

  我们必须鼓足勇气去接受这个机遇和挑战。

  说道最后,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他什么艺术形式,最根本的还是坚持自身的文化发展。

  在世界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这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的建筑师更有责任坚持自己的文化发展,创新中式建筑的风格,将中式建筑之花带到城市中来,建设一个属于自己文化的城市家园。

【新中式建筑风格】相关文章:

有关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研究的论文04-10

新中式风格设计要点07-04

中式风格装修特点07-04

中式婚礼策划书12-30

中式结婚主持词04-27

中式婚礼的策划方案10-22

论中式快餐的标准化02-09

中式婚礼主持稿(10篇)02-10

中式婚礼主持稿10篇11-27

中式婚礼主持稿11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