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

时间:2022-10-06 00:11:43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模板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专建筑毕业论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模板

  【摘要】高迪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性特征。

  现代的人们越来越追求服饰品的艺术性、以及注重精神感受,服饰品包装更承载着时尚、文化、情感的使命。

  【关键词】建筑艺术;服饰包装设计;文化

  服饰品包装设计在时尚界中掀起了狂热的浪潮,表现个性的同时,还传达了着装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现代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服饰品的艺术性以及注重精神感受。

  消费者喜爱富有文化内涵,以及实用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服饰品。

  完美的服饰品包装不但满足消费者以及市场的需求,更承载着时尚、文化、情感的使命。

  孤僻沉默、衣衫褴褛、成天工作、无浪漫史——这就是19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整个巴塞罗那建筑艺术的缔造者安东尼•高迪•伊•克尔内特的写照。

  高迪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性特征。

  他的艺术作品已经超越建筑本身,在世人眼里,他是具备惊世才华的“疯子”,而追求真诚、自然的他说“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他的艺术是有生命的,是用心把独特的情感通过形态和装饰的方式表达在建筑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服饰品包装设计早已跨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众多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民族共融现象已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高迪艺术的某些特征和服饰品包装设计的某些元素不谋而合。

  用新的设计方式,设计思维达到高迪艺术精神服饰品包装的物质化,下面将其具体的应用分析如下。

  1服饰品包装设计融合了以建筑为载体重现自然的设计理念

  所谓重现自然就是追求自然主义,趋势是不断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

  高迪坚信建筑是对自然的再现和人类幻想的结合,而不是所谓的凭空幻想,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神话人物的形状,都是高迪建筑作品中采用的表达思路。

  他认为,自然界中没有僵硬的直线,因此,在他的建筑设计中笔直的元素是很少见的,所有的主体基本都是有点倾斜或曲线、弧度天衣无缝融为一体。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技术的发展和消费品观念的变化,绿色设计以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发展并流行起来。

  21世纪服饰品包装流行主题之一仍然把“回归自然”之风推到首位。

  大众消费者逐渐崇尚自然材料,在造型、色彩、图案、材质方面追求绿色、健康、自然的倾向。

  这也必然引导服饰品包装设计者以人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灵感来源,表现自然成为服饰品包装创意的主流。

  服饰品包装的设计倾向来自于大自然的语言形式,自然界与生俱来的形态成为主导。

  现代的人们越来越认可天然产品,在商场中天然服饰以及各种配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天然纤维的、麻织的服装包装,木质的配饰,动物骨雕刻的装饰以及草编的包、帽子等都表现出让美好的多样生态延续下去的讯息。

  2独特绚丽、多姿多彩的美贯穿于服饰品包装设计中

  任何形式的建筑离不开色彩,所以说色彩是最直接表达建筑心情的方式。

  我们经常看到建筑的外立面基本是白色、灰色、褐色等单一的颜色,或者是能反映一定光照、或者周围环境的现代材质。

  而在高迪的建筑中要用绚丽缤纷来形容它的色彩丰富性。

  例如,被各种颜色的装饰点缀的充满了童话色彩的古埃尔。

  公园入口处的小楼本身颜色和设计奇特,外墙镶嵌着白、棕、绿、蓝、红等色的碎海片,顶上有许多小塔和突出物,不由得让人们联想到童话故事。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就是色彩。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色彩在审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色彩心理反应的研究已不局限为少数心理学家、艺术家的范围,随着商品竞争的发展,它也越来越受到服饰设计界人士的关注。

  服饰品包装的色彩经历了单调到多元大众化、到强调个性、强调创意与众不同的风格。

  随着人们对服饰的关注和投入,人们求异求新的心理需求是服饰品包装多元设计的必然趋势。

  这种多元首先出现在大胆的用色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感受到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

  3本土性研究和民族特色的集合

  高迪以建筑为载体,将本民族的文化予以传承。

  他出生于加泰罗民亚小城,他的建筑作品体现了浓厚的加泰罗民亚民族意识。

  巴特罗公寓是以加泰罗民亚地区的古老神话为背景而创作的。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囚禁在古堡中,英雄圣乔治和恶龙展开搏斗,最终杀死了恶龙,解救了公主。

  巴特罗之家便是以圣乔治和恶龙的故事为背景的屋顶及正立面,上釉的波状鳞片瓷砖如恶龙背部使得刺在龙脊上的十字架格外耀眼。

  而屋子的外观,则以受难者的骨头为装饰增添了童话故事般的氛围。

  所以说,高迪的建筑具有他独特的设计语言,描写着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服饰品设计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包装不能一味的模仿,而是要做具有本土化和民族性的设计,用自己的语言符号传递信息的设计。

  服饰品包装的本土化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元素的重复使用,而是随着人们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元素。

  服饰品包装本土化设计符合不同的民族,需要民族识别、民族认同的情感要求,是各民族表现于不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每一地区的文化氛围不同,那么其中的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也是有差异的,消费者在选择时会因地方文化特性的影响而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在欧美国家和日本,为了占领市场,他们已经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本土化气息的多个设计中心,他们把民族精神的内涵、审美情趣同现代服饰包装的设计理念相融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品包装风格。

  同样,中国的服饰品包装设计师正背负起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守护者和继承者,NE•TIGER始终秉承“贯通古今”的设计理念,致力于复兴中国的服饰文化。

  中国国际时装周NETTG,主题为“华宋”的2013夏季高级定制华服发布会,它的包装设计延续了“贯通古今”的品牌精神,将宋代淡雅高贵、简洁婉约的服饰文化与轻盈通透、色彩柔和2013年国际流行趋势精妙结合,展示了中国高贵的华服品质和服饰工艺所传承的文化内涵。

  高迪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融汇在人们的思想里,包含在设计领域的发展中,其对于服饰包装领域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服饰包装的设计与高迪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相结合,既符合现代人们独特的需求,又体现了服饰的文化艺术性。

  高迪建筑艺术丰富了各界艺术设计的文化底蕴,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陈志华著.外国建筑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

  [2]华梅著.中国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高山,袁金龙著.服饰品设计艺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模板【2】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探究分析

  摘要:对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来说,两者有着广泛的审美共通性。

  本文通过揭示和把握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组织开展建筑审美活动时,进一步展开审美想象、深化审美体验,进一步实现审美超越。

  关键词:建筑;音乐;艺术;探究

  1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特性

  通过对建筑、音乐进行研究和对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前者属于空间艺术,后者属于时间艺术。

  对比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人们审美的共识。

  在西方,建筑被视为凝固的音乐。

  在中国,建筑同样具有音乐美感。

  在中国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园林、民居,通常情况下不注重高大的单体,往往侧重宏伟的群体;在修建建筑物的过程中,中国不是追求空间凝固的音乐,而是侧重在时间的流动中不断呈现旨趣和品格。

  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音乐艺术,两者都有着共通性,其中建筑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是关键所在。

  建筑艺术凭借自身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等独特的艺术语言,使自己的节奏和韵律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的表现。

  对此,梁思成曾比喻说,连续与重复的一柱一窗,好像2/4拍子的乐曲,而连续重复排列的一柱二窗,就好比3/4拍子的华尔兹圆舞曲。

  通常情况下,一座建筑的内部通常由许多室内空间构成,对于整个建筑来说,在空间的形状、大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同样存在整体的和谐性。

  在进行建筑审美时,人们在空间之间进行转移时,通常情况下会出现步移景异的景象。

  在空间前后转移的过程中,欣赏着一方面保留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同时怀着下一个空间的期待,使得建筑艺术的空间理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的显示。

  2数的共通性

  对于音乐与建筑来说,两者之间存在数的共通性,主要表现为:首先两者之间存在潜在的数的关系,同时需要数学计算做基础;其次,两者之间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式,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并且该统一体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此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它们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变化和对比。

  对于建筑来说,从设计到施工直至竣工,都伴随着建筑的空间、进深,墙的位置、高度等各种数量关系。

  置身在建筑空间,时刻进行着建筑审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体会到,通过人的参与,凝固的空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为流动的时间关系,对于时空交汇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人们可以进行无限地冥想。

  3空间感的共通性

  通常情况下,建筑空间和音乐空间分别属于实体空间、想象空间,在表现形式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从表达方式上,建筑空间属于直观的,通常情况下,依靠墙与墙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进一步限定、表现空间。

  墙与墙的距离和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存在一定的联系。

  4节奏感、韵律感的共通性

  对于建筑艺术来说,通常情况下是把人们置于时间中去领略其造型,通过空间的时间化,建筑的审美特征可以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感受时间序列的和谐与韵律。

  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说,其效果主要依靠这些韵律关系来获得。

  对于建筑空间的韵律感一般可以从建筑外部空间、内部空间两个角度进行感受。

  对于建筑物和音乐来说,无论是在水平方向上,还是垂直方向彼此之间都有相似的节奏和韵律,并且效果与音乐相类似。

  5建筑艺术的审美

  对于建筑来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常情况下,一方面要满足建筑本身的实用性功能,另一方面要具备独特的建筑美感。

  在建筑实践过程中,建筑师们通过对建筑美感的客观规律进行不断积累,同时进行探索和创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设计出建筑作品。

  下面从现实生活出发,对建筑的美学现象进行积极的探讨,同时对建筑艺术中的审美规律进行分析。

  与其他生物一样,人类同样是自然的一个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效法自然的准绳,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尖端的科学技术、深奥的艺术形式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古代时期的雏形,与自然存在某种联系。

  对于建筑来说,不仅是一种物质现象,同时更是文化现象。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将自身的建筑理念、情感因素,以及人们的审美追求等因素融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本体实现从物质向精神的跨越,同时将人的“情”转移到建筑中来。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建筑有了不同形式的具象,同时成为人们情感的物质载体。

  6音乐艺术的审美

  作为一种艺术结构形态,音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通常情况下通过声响的方式,在时间运动中的自由组合来表现。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音乐凭借自身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对人们的情感进行抒发,同时拨动人们的心弦,并且对人们的惰性进行不同程度的陶冶。

  同工艺、建筑、书法、舞蹈一样,音乐一般都不摹拟客体对象,风雨雷鸣,鸟语钟声等只是对音乐所表现的审美情感与自由想象进行明确的诱导。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有着声响,进一步带有非语义性、非造型性、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原型等特点,这便造成了它作为主观的客体性艺术形态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某种程度上的模糊朦胧意味。

  从对音乐艺术欣赏的角度讲,听众的审美情感可以很容易越出这种内容意蕴中不明确的朦胧的内心因素,把主体的审美经验、情感内容因素造成的心境摆进去,达到一种物我统一状态,从而对这种内容有较具体的感受和接近一般化的观念。

  7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中所不容忽视的

  7.1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情感通常情况下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人对客观现实产生的体验。

  从艺术价值来看,音乐是一种最富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可以激发和调动人们的情感,同时可以体现个人的修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获得、培养情感体验。

  7.2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通常情况下,情感体验就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对音乐作品产生的情感反应。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情感逐渐产生共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艺术需求,进一步陶冶心灵情操。

  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教会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同时释放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喜爱音乐、理解音乐。

  7.3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投入。

  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创设环境氛围,这一过程被称为创设情境。

  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良好的环境氛围,帮助学生聆听音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调动视听感官,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根本上说,创设情境就是营造课堂聆听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7.4着手意境,引出情感共鸣。

  对于音乐来说,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这是音乐的奇妙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通常情况下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按照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想象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去表述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然后出示出彩色画面,聆听歌曲,让学生把内心深处感受与歌声进行结合,同时激起情感共鸣,从内心底深处使人喜欢上这首歌。

  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音乐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心灵。

  7.5励创造,引起情感升华。

  从本质上说,艺术创新就是借助其他艺术手段对实践进行创新,进一步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进行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艺术审美的情感升华。

  对于音乐的旋律特征、结构特点等,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绘画等进行再现;同时也可以通过乐曲伴奏,或者通过简单的线条进行表达。

  但是,这些需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对课内、课外进行结合,或者通过小组和个人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进一步达到理想的效果。

  8结语

  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需要讲究主题与形象的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等建筑艺术法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相比,在美学信息方面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对于建筑工程设计者来说,如果能够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在建筑创作设计方面,一般会获得更大的自由,进而在一定程度得到启迪和灵感。

  对于音乐和建筑来说,虽然两者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各自具有不同性质。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形象直观地道出了音乐和建筑之间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郭宇箐.中世纪宗教音乐与建筑的精神特征[J].福州师专学报,2001.

  [2]唐孝祥.论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吴文瀚.包豪斯精神与西方近现代音乐艺术[J].河南社会科学,2004.

  [4]黄欣.从巴哈到库哈斯———建筑与音乐的共时性研究[J].山西建筑,2004.

  [5]张耀辉.关于建筑和音乐的结果[J].南方建筑,2006.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模板【3】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分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及国外建筑文化入侵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建筑艺术的传统设计思路正逐渐向世界的领军思想靠拢,即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推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长足发展。

  在此背景之下,重推新中式建筑艺术日渐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

  据此,本文根据新中式建筑艺术的发展现状,解析新中式建筑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传统;艺术形态

  引言

  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是对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建筑艺术设计。

  关于新中式建筑艺术的产生,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释:一是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被改变,其逐渐认识到传统设计的必要性;二是我国传统古建筑主要采用榫卯的结构形式,与现代建筑设计相比,榫卯结构具有人力资源耗费大、施工工期慢、缺乏低碳环保的缺点;三是传统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用材,因此对虫蛀、雨水和气候变换的抵抗能力较差,且在常年风化的影响下,翻建、维修和重建的频率相当高。

  正是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中式建筑艺术应运而生。

  据此研究背景,下文首先讨论新中式建筑形态的发展现状,然后再重点解析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

  一、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古代建筑的高度较低,但是塔类建筑的高度较高。

  据此可知,我国新中式高层建筑应是以古塔造型为原型的。

  新中式高层建筑吸取了传统建筑的精华部分,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科技感,且外形也不单调,例如上海世贸大厦就是从大雁塔中找寻的设计灵感而设计出来的。

  当今由于土地资源非常珍贵,住宅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高空间、高密度,人们居住用地不断减少对于我国传统建筑形态的复兴起到阻碍作用,而当代建筑发展的方向就是中式高层。

  我国传统的低矮的院落与当今主流建筑的要求不符,因此在新中式建筑发展过程中,若要不断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具体需求,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继承,此乃新中式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

  如果仅从住宅建筑的设计来看,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内部空间的合理性及舒适性。

  我国新中式的建筑普遍都是以经典的案例为基础。

  很多情况下,面对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建筑师就会盲目滥用,例如对于一些建筑项目,建筑师过于追求建筑的形式,而对于建筑的本质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此外,在建筑空间的探索上缺乏深度,过度追求功能,这样新中式建筑就会衍生出“表皮形式”,缺乏探索精神。

  我国的古典建筑普遍都和园林形式进行结合,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建筑这种现象更加突出,现代建筑设计都是将景观和建筑进行分别设计,并没有有效的利用景观将中式特征反映出来,同时中式建筑中经典蕴含的内容也没有得到发扬。

  二、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

  关于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举例予以说明:

  (一)从建筑元素的角度来探讨,我国目前已经存在很多的新中式建筑的经典案例,都是对新中式建筑比较成熟的概括,且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

  但是,针对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建筑元素,在具体的使用的过程中要进行慎重的考虑,特别要注意建筑组合风格的完整性要求,避免滥用、套用的情况出现,否则就会创造出不伦不类的建筑形式。

  在一般情况下,某个建筑项目普遍都是强调一种建筑风格特征,要抓住这个风格特点。

  总之,在设计新中式建筑的时候,以现代特征为主要基础,适当的将地方的建筑形式加入进去,此种做法的主要作用“调味”,使建筑空间组合更加具备韵味,并不是在细节上进行严格的刻画。

  (二)在建筑空间方面,可以将建筑空间组合和中式空间进行有效的结合,抽象我国中式的传统建筑空间,使其可以更好的应用于我国现代的建筑当中。

  此外,我国中式建筑空间组合受到我国传统的哲学和人们的性格的影响很深,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很强的“委婉性”我国传统的建筑很讲究委婉,这就需要建筑师将现代建筑形体和具体的组合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使我国新中式建筑艺术形式具备隐晦性和经典性,还可以适当的将开放性的现代空间加入进去。

  (三)景观和建筑的整体性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建筑和景观的重要位置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可以以景观为主体,利用建筑来对景观起到丰富的作用,或者可以以建筑为主体,利用景观来强调空间组合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框景、借景等方法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借鉴,使建筑和景观对新中式的建筑发挥出自身的服务作用。

  将景观自身的作用进行突出,可以充分利用景观建筑的具体概念,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将建筑看作是一宗元素,结合景观和建筑营造具体的环境,使其具备基本的人性化,使我国新中式的建筑艺术形态更加整体,具有很好的意境。

  例如苏州园林在的建筑主要借助的就是借景和对景的应用,对于景物的安排以及观赏的位置都给予十分巧妙的设计,这和西方原因具有很大的区别,苏州园林利用有限的内部空间,将外部的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完美的表现出来,使园林具备一定的人文气息,通过在脚下的清流,可以将园中的的景物倒影出来,可以使观赏者开始进入梦幻的空间,通过借景的方式,将园外的美景收纳到园林当中,使苏州园林具有更加丰富的景观,使欣赏者的空间感受不断扩大,这主要受到唐宋文人的影响,对文人写意山水进行模拟,苏州园林个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小巧、自由、精致。

  三、结语

  综上,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并不矛盾。

  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产生的背景是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加之新中式现象的产生具有时尚性和现代性的特点,因此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拥有极为广阔的受众平台。

  此外,新中式建筑的表象与现代建筑元素的紧密结合也使之具有极强的自身变通性和时代适应性。

  总之,新中式设计风格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无论是设计师还是作品本身,均可能存在一些争议点,应客观对待。

  另外,作为我国当代设计师,有责任弘扬本土设计文化,并对全球文化中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以便按地域化、国家化的要求来对我国本土文化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我国传统设计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莉,周建华.“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的运用方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5:8605-8608.

  [2]杨茂川,邓珺.汉字在“新中式”空间设计中的视觉呈现[J].创意与设计,2014,03:43-48.

  [3]徐珊珊,仝婷婷,李健凯.“新中式”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洛阳“盛唐至尊”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5,04:50-53.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10-01

大专建筑系毕业论文10-08

建筑函授大专毕业论文10-05

大专建筑专业毕业论文10-26

大专建筑系毕业论文10-08

建筑类大专毕业论文10-08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范文10-05

建筑工程大专毕业论文10-08

建筑工程大专毕业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