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时间:2022-09-26 10:30:43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精选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精选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精选15篇)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1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物其外观要求日益提升,为了支撑越来越复杂的外观,使得建筑物的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基于此,建筑设计人员不得不考虑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问题。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最后就如何针对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进行更好的结合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协调统一;辩证关系

  引言

  建筑学集合了设计以及建造的基础学科,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其结构和功能,以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各种要求。广义建筑学中的基本内容就是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设计计算变得日益复杂,对应的建筑功能以及规模也是越来越复杂和庞大。因此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慢慢被细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建筑设计主要关注建筑的造型,而结构设计更加注重建筑结构其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技术指标。然而笔者认为,虽然两个学科进行了分离,但是不应该导致分歧,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协调几何与统一的。

  1、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关概念

  (1)建筑设计。所谓建筑设计指的就是设计人员通过文件以及图纸的方式将其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目标表现出来。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方案的初步设计、资料的收集、施工图的分析设计、施工图的具体设计等,利用建筑设计图纸便能够直观反应出整体建筑的造型以及艺术美,从而达到使用者各方面的要求。

  (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其内部的构造和结构等进行研究,说明施工内容和过程的具体细节,通过结构设计能够对工程投资限额进行预算,再结合建筑设计内容把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内容通过文件和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工程成本造价。

  2、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

  对于整个建筑设计而言,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建筑物不但要求安全经济,同时还要求实用美观。总体而言,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以及辩证统一的,整个建筑物其外观效果和结构稳定由二者共同决定。

  2.1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对于每一个建筑设计方案而言,其严谨程度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技术水平的优劣反过来会对建筑设计效果和层次产生制约作用。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部分建筑师通常都是以建筑外观作为中心,而将结构设计放在次要的位置,认为结构设计必须要服从于建筑设计。这样的思维模式注重创作的最大自由度,过分追求建筑其使用功能的满足以及艺术的体现,却对建筑学的完整性造成了严重分割,使得结构设计难度大大增大。建筑设计人员如果不是非常了解基本结构技术原理,不重视结构的受力特征以及力学基本规律,那么就是导致结构设计人员很难选择出合合适的结构体系,最终引起结构不稳定等不良问题,进而引起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对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意图进行充分理解,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通过科学严谨的结构设计原理来进一步完善建筑设计,更好地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感,使得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之间在互相制约中能够密切配合,最终设计出含金量高的建筑工程。所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设计人员还需要具备相关的结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配合结构设计;同样的,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结构设计人员也需要具备相关的建筑设计理念,这样才可以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

  2.2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存在相互协调关系

  建筑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理念,但是结构设计则必须要有务实精神。创新与务实构成了工程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所有的建筑工程设计而言,都要协调好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结构设计作为建筑设计重要的技术保证,结构设计是实施建筑设计的技术依据,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建筑设计理念价值。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互相协调,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设计全部过程。建筑物中建筑结构是其最主要元素,也是追求艺术和体现建筑功能的载体,外界的风力载荷和振动载荷、自身重力等都由其来承担,同时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造型。只有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之间进行互相协调才可以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2.3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存在辩证统一关系

  建筑其发展可以体现在下面两点:

  ①对于建筑功能层面的需求,还有对于建筑审美层面的需求;

  ②对于建筑结构以及技术方法层面的要求。上述的两个方面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建筑功能需求多种多样的建筑结构,不同的建筑功能对应着不同的结构设计,而对于某一种特定的结构类型,因为构件组成、受力情况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空间形式的局限性,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必须要将其结构要求和功能要求充分结合。对于整个建筑结构而言,其基本的构成元素就是建筑构件,而建筑构件的发展又受到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结构理论等的进步。建筑物建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其建筑功能,社会环境为建筑功能的实现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一旦社会环境存在的不足对建筑功能产生制约作用的时候,社会环境就会阻碍和束缚建筑的进步和发展。在实施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协调统一好这两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工程设计。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建设物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建筑物整体结构要求以及功能要求,在充分掌握二者相互制约和协调统一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3、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协调结合于统一对策

  3.1对建筑进行系统全面规划,制定合适的设计标准

  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从整体观念出发来考虑建筑设计,即在规划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周围建筑物以及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将上述这些因素充分结合起来。对于特定建设项目,必须要从分发挥其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达到建筑设计整体效果,比如说建筑物的外观以及形状等,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人民群众对于建筑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另外,还需要添加一些能够提升艺术效果的装饰物,从而在整体上强化建筑艺术效果。因此在完成整体设计规划之后,应该从结构设计层面来合理、科学的评价其效果,如果认为建筑设计不满足当地建筑结构设计相关要求,则需要对不合适之处实施修改,逐渐完善设计,直到所设计的建筑物满足相关标准。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应该针对一些项目工程和程序实施系统进行全面的考察,并衡量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总而言之,在工程建设的规划阶段应该站在建筑安全以及外观的角度对其进行合理评估,对于不当之处及时修订,保证建筑的可行性。

  3.2同步进行质量控制以及跟踪

  在完成建筑设计以及结构初步设计之后,应该对结果进行同步质量控制以及项目跟踪。前文已述,建筑设计以及结构设计这个方面是整个建筑安全中最为核心的问题,还是进行建筑创新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早期检视建筑物其建筑设计以及结构设计,从而明确其潜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同步跟踪以及控制,对两者之间的具体情况进行平衡。通过上述做法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物出现安全隐患,同时满足建筑设计其实用性。在进行建设规划的时候,需要首先实施建筑设计,在此基础上再实施结构设计,这种先后次序决定了结构设计必须要服从于建筑设计相关要求,同时对于建筑设计中那些没有考虑到的细节进行弥补。通过质量控制能够使得建筑物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必要的时候,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规避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确保两者能够实现完美结合。

  3.3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施工可行性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相关设计人员过分关注结构方案设计是不是合理,结果是不是准确等,而忽略施工的可行性以及便利性。如果不重视施工可行性,必然会加大施工的难度,最终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中的施工可行性,将施工可行性提升到与结构方案设计合理性以及结果准确性同等的地位,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可以最终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两者之间能否完美结合。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除了追求建筑美学以及新颖的外形之外,还应该注重建筑结构其安全性和合理性,以确保建筑物在保证外观的基础上可以抵御一定的自然灾害。建筑设计主要关注建筑的造型,而结构设计更加注重建筑结构其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技术指标。两者之间应该是协调结合于统一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结合与统一[J].建材与装饰,2014(24).

  [2]任俊岭,郭楠.建筑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协调创新[J].大科技,2015(25).

  [3]黄国治.小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有机结合[J].中国科技博览,2010(18):166.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2

  摘要:

  近年来,绿色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也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不仅提供了更有益健康的建筑和居住环境,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再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应考虑环境影响,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急剧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绿色建筑的应用必定会推动我国可持续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绿色生态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阐述,以及绿色生态理念在各方面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建筑业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功能的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再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也影响着生态环境。由于我国资源利用率较低,在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的同时,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发展绿色建筑,既能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和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者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也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

  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它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生活环境的,保护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工业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而对于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上的体现,则可归结为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将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建筑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力争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更新建筑材料,采用新能源。能源的有效利用是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高效无污染能源是首要考虑问题。高效无污染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为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当以当地的气候条件为依据,设计合理的建筑方案。通过对建筑群落的布局、朝向、体型的选择,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营造良好的建筑群的微型气候。就建筑群的朝向而言,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地朝向,一般以朝南或偏南为主;就布局而言,考虑到建筑物内的风压对空气流通的作用,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应当错落有致,同时考虑到夏季季风的渗透,竖向布局宜将较低的建筑布置在夏季迎风面的前端。同时,由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是由墙、门窗等围护结构的热传导造成,维护结构材质的热传导系数高,会增加建筑物的制冷以及制热负荷,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控制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尽可能采用合适的结构以及热传导系数小的材料来降低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

  此外建筑设计还需要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绿色生态建筑应大力推广新能源,这样才能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出一个使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建筑各个方面都要控制污染,施工与原材料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建筑不仅要传造出良好的使室内居住环境,还要在建筑周边要有良好的绿化及配景,甚至有田园的生态气息,营造出清新的氛围,使建筑周围处处透着绿色生态的气息。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要求:

  1、 坚持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循环使用、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2、 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确保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不会影响环境,将生态污染减少到最低。

  3、 建筑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最大范围地推广扩大可再生材料的使用范围。同时加大科研力度,为绿色生态建筑做好科技保障。

  4、 建筑工程建设中要节约能源,尽量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的天然材料

  二、 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作为城市的建筑发展的方向,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更和谐,并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让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空间的空分利用。建筑环境领域中,其发展方向是多元的、科学的。

  为有利于社区的社会生态的发展,提倡多阶层、多类型、多元化混合居住,提倡居住与工作、商业、文化相综合的居住社区,在社区内建立集中活动空间和方便交往的邻里空间。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做住区规划是一个新领域,有待我们深入研究。空间的充分利用还要最大限度的扩大绿化植被的种植面积,加强绿化设计。绿色建筑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要与生态环境和谐。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建筑要与生态相协调。

  建筑本身要与区所在之地的生态环境和谐统一,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动植物与人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建筑的同时要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和和谐统一,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创造生态型绿色空间,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共存。在对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遵循这一设计原则与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尽量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环境,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和共生。

  为此,在设计时必须对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土壤、日照、风力与风向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设计时,必须尊重和保护这些自然因素,考虑建筑物对这些因素所可能造成的影响,科学地施工,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建筑类型,选用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少的建筑材料,减少污染,全方位考虑建筑及周围绿化,降低能源消耗,以使得设计出的建筑物对自然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尽量保持生态环境原状,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和谐统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持以人为本。建筑的主体是人,目的是使人的居住更舒适,追求绿色建筑,绝不是降低材料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而是在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融入绿色发展观念,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实现环境、建筑与人的良性循环。

  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原则有四个方面:首先,绿色生态建筑要讲究节约能源、资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构建一个无污染的健康的生活与生态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绿色生态建筑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建筑当地生态环境规划设计。不盲目的照搬西方发到国家的建筑模式,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特色,及气候、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3

  摘要:

  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当前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种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有效运用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建筑物的运行流畅性,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是极为有效的,需要切实做好相关设计应用工作。本文就重点围绕着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应用价值及其要点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

  现代建筑设计论文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便捷性越来越突出,如此也就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结合现代建筑的有序发展而言,其在这种科学技术应用方面的表现也是多层面的,比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引入和运行就是比较核心的关键内容。结合建筑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有效应用,其能够在后续运行中切实表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进而也就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具备较强探究价值。

  1、建筑电气自动化应用价值分析

  建筑电气自动化是当前电气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价值,尤其是相对于传统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控制模式,其应该具备较强的推广必要性,其应用价值的表现如下:

  (1)有助于提升安全性。对于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而言,安全性可以说是比较核心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核心点,结合相应建筑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运用,其能够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理想的可靠价值。建筑电气自动化能够较大程度上促使其相应建筑电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均能够被有效发现,并且进一步分析其深层原因,结合该问题进行及时修理,如此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关安全性水平得以优化,不会对于周围使用人员带来明显的威胁和干扰。

  (2)有助于提升可靠性。对于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其为了给人们提供较为高效有序的服务,往往还需要促使其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可靠运行效果,这也就需要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缺陷,并且提升其故障缺陷的解决效率,促使其应急预案能够具备理想的针对性和实时性。基于此,相应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同样也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其能够及时判断各类电气系统运行故障的根源,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可靠运行模式,避免因为电力系统长期中断给人们带来不利威胁。

  (3)有助于提升便捷性。在建筑电气系统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其操作控制的便捷性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于具体控制人员而言,如果操作控制的难度较高,不仅仅影响其使用的便捷性,还极有可能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损失,如此也就需要依托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手段进行有效调整,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实时监控以及操作条件,保障相应电气系统的运行管理更为高效便捷。

  2、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应用要点

  结合当前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运行而言,为了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效果,上述价值得以呈现,必须要围绕着相应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基本应用要点进行控制,其中较为核心的内容如下:(1)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在现代建筑中,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这种监控系统的运行,其如果能够较好借助于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确实也就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这种建筑监控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到了前端监视设备、传输设备以及后端控制设备三个方面,这三个环节的有序运行同样也需要对于信息参数的有效分析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完全由人力资源进行控制的话,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工作量,还容易带来较多的错误和遗漏,借助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如此也就能够对于各个参数信息实现理想全面的详细比较,最终做出较为精确的判断,促使监控系统能够发挥出最强作用效能,相关警报处理更为合理。(2)接地处理中的应用。对于现代建筑的有效运行而言,其各个电气设备的有效运用都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应接地处理进行严格把关,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安全性效果。结合当前建筑电气系统运行中接地处理而言,安全保护接地以及防雷工作接地都需要切实围绕着各个基本环节进行匹配性构建,促使其能够具备较强的可靠执行基础效果。结合这一接地处理工作在当前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为了保障其能够具备理想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水平,借助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能够较好优化接地保护模式,促使其能够在运行中具备更为高效便捷、准确可靠的效果,如此也就能够有效规避了可能出现的各个触电事故,并且在全面性方面同样能够表现出理想的作用效果,能够促使其对于各类电气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有序连接处理,降低其自身出现运行故障的几率。(3)楼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相应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该系统的有效应用运行能够充分提升人们生活的便捷性效果,促使其对于各类设备的管控能够更为便捷。结合这种楼宇控制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其需要重点结合相应建筑电气系统中的各类设备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这些电气设备的'控制需求和特点,进而也就能够综合运用相应自动化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促使其整体运行能够更为高效,如此也就确保了相应控制更为高效。在该方面的有效设计应用处理中,PLC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比较常见的一个基本类型,这种PLC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人机互动效果,如此也就能够切实保障具体设计控制较为便捷高效,符合于现代建筑应用人群的基本需求,避免因为其系统运行的复杂性过高而带来较大缺陷。(4)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结合当前现代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样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实用性,这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促使其能够在信息分析、处理以及交互、反馈等方面实现更为理想的人工智能化效果,如此也就能够更好取代人力资源进行建筑电气系统的操控,尤其是在一些电气运行故障的处理上,其作用效果是比较突出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运行,其确实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表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这也就需要围绕着这一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不断升级优化,促使其更好符合于人们的预期需求。

  参考文献

  [1]梁坤政.浅析建筑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33):130-131.

  [2]荆潇.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6,(04):116.

  [3]纪文革.建筑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5,(05):76-77.

  [4]乐新华.浅谈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04):28.

  [5]谷晓亮.浅析建筑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02):203.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4

  1. 概述

  本设计位于城市中心区,且具有综合服务设施的,多功能,复杂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功能也在相应的变化。具有多用途,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建筑应运而生。本设计解决的应是走在时尚前列的白领一族,同时兼顾城市市中心大量人口的商业服务功能。

  功能方面,采用自由分割的大型商业布局,兼具一切服务设施,比如餐厅,健身,美容等高档场所。满足大多数成功人士的消费方向和水平。

  造型方面,作为建设具有城市市标意义的建筑,造型不宜太花哨,亦不宜太简陋。同时不宜做奇形,异体的建筑形式。我追求的是向上的,积极的, 稳重的`,现代化的建筑造型。

  整体形象应与整个城市未来50多年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且与城市主要建筑物,时代广场等风格一致。

  2. 背景

  该项目位于某中等城市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牌楼西街以南,牌楼南街以西的道路转角处,基地原为工商银行和电影院所在地。项目北侧为时代广场。显然此二者为本城市中心体现休闲,娱乐的服务场所。

  该地块交通便利,甚至可以说可能会造成交通拥挤,这是其一不利。其二不利。该地块周边服务设施相对完善,需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功能与品质。

  优点处于商业繁华区,具有发展市场和潜力。

  3. 设计要求

  合理解决与本设计有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综合提高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能力,并能遵循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造型美观、环境相宜的设计原则,从实际出发,正确立意,进行创造性构思,力求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既要发挥优秀的历史传统,又要有面向新时代的新气象,表达其自身的公众形象特点是设计必需考虑的重点。

  尊重环境,塑造融技术和艺术性一体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地标建筑,使该建筑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和形态中心,并有高层综合性建筑的特点。

  设计要以人为本,将建筑设计成为满足商业和SOHO现代城等不同使用功能的和谐整体。设计应成为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

  4. 方案总体构思

  大型商业服务入口以牌楼西街入口,靠近时代广场和朝阳购物中心,面向大人量街道。辅助场所和车行以牌楼南街入口。地块北部主打大型商业服务,东侧主打休闲服务。牌楼西街和牌楼南街交叉口处,做一下沉式广场,海纳百川,汇聚人流。

  裙楼屋顶利用为露天餐厅,烧烤娱乐等户外活动。

  立面造型主打技术类现代建筑风格。

  5. 设计要点

  1. 总平面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与环境相协调。尤其处理下沉式广场

  2. 功能分区合理组合,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3. 设计体现城市形象,与该城市协调。

  6.设计方法和工具

  总平面分析,交通流线,周边环境统筹协调。体快分析,细部推敲。

  设计工具:CAD,Sketchup ,vary for sketchup,photoshop,coreldraw,会声会影等软件和徒手绘。

  7.任务书要求

  该项目为包括综合性商场、儿童娱乐、健身、餐饮、SOHO现代城等功能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地下1~2层为停车场,地面1~3层为综合性商场,四层为特色餐饮和风味小吃,五层为儿童娱乐和健身馆;6层以上为单身公寓或酒店式公寓,可成为“小型办公或居家办公”的SOHO现代城功能,适应于中小公司的居住与工作的生活和办公场所。

  8.设计进度

  一, 二周,一草阶段,争取出一概念方案

  二, 四周 ,多方案比较,确定方案

  五,六,七周,建筑细节,功能和造型微调

  八,九周,绘制正图。

  十,十一周,建筑表现,平面排版。(以上均为个人计划,另有相关学校安排计划)

  9.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新

  3、《高层建筑防火规范》最新

  4、《民用设计通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最新

  6、《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现代高层建筑标准层设计》

  10、各种设计规范、学报和参考书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5

  一、思想观念的差异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巫术神学到哲学与美学的发展过程。哲学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核心,从根本上决定着特定时代的发展方向,同时对特定时代的设计思想也产生重大影响。

  1.欧洲在中世纪早期受宗教思想统治,教堂建筑和广场的产生与欧洲人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堂的建筑造型和装饰渗透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美学和人文思想。

  2.在古希腊时代,生存环境促使古希腊人重视对自然的探索,并在和自然的抗争中体会出人的理性、力量及形体之美。中世纪之后,这一思想又得以延续,所以,欧洲的历史是在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探索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中进步与发展的,这种变革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和美学家,如:苏格拉底、卢梭、康德等。这种发展促进了欧洲文明的不断进步,其美学思想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相当大,如古希腊时期强调的尺度、形式、次序、比例、和谐的传统美学观念,都表现在欧洲古典建筑设计中。1908年,沃林格尔所著的《抽象与移情》一书对早期的抽象派艺术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现代著名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形成,就是受沃林格尔美学思想的影响。所以,早期欧洲人认为艺术是探知外部世界的一种手段。

  随着欧洲科学思想的产生,工业文明更加促进了西方现代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从以前关注神的世界逐步转变到研究人的科学思想观,近代西方对真理的追求不是要寻找哪种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是符合上帝旨意的,而是直接地追问:“宇宙是什么?”“地球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社会是什么?”这种追求真理的怀疑态度,促进了近代科学与近代哲学的兴起,比如:色彩学、人体工程学、现代心理学、生态学、结构美学等。这些科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设计的发展。

  3.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以农耕为主的年代,中国人的自然生存环境相对优越,最困扰我们先人的不是自然的侵扰,而是社会的变化莫测,许多道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能用逻辑来理解。因此,儒家思想一直被统治阶级作为教化民众的工具,人性的道德化和唯美主义成为衡量人们思想发展的标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就是中国哲学思想总体特征的一种反映。中国人在思想认识领域中普遍采用一些传统而模糊的思想概念,结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学术上的中国式神秘主义,这种神秘主义的学术理论无所不包,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人类文化和精神文化都统归于神秘主义思想观之中,甚至把原始神话概念也作为对某些科学性认识的解释。某些时候,“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人们用来解释人与自然矛盾的借口,这种思想至今还作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之中。另外,中国农耕民族的特点,造成中国人的主流思维模式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来取代理性、逻辑,因而表现出感性强、理性弱的特点,以及中国哲学与科学观念的模糊性。

  比较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形态,求真的'精神在西方历史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中国人讲“真”主要是社会历史意义上的真,而对自然物质世界的真、科学的真并不特别关心。这种传统思想导致了国人缺少创新精神,缺少探求科学真理的主观意识,造成了思想的保守和科学的落后,至今“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思想仍然存在。因此,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极其重要,只有科学思想的进步,才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会推动设计艺术水平的提高。

  二、设计文化的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个国家的设计文化都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当今,在我国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我们的建筑设计界和建筑教育界更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西方的先进成果。欧洲诸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从其城市规划、建筑、绘画、雕塑、手工艺品中,都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足迹。任何设计都和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文化、宗教、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紧密相关。欧洲各个城镇,甚至于乡村都有不同时期修建的不同风格的教堂,比如伦巴底式风格、哥特式风格、罗马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及乡村式风格,教堂的产生和欧洲人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教堂的产生又受到各个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风格教堂的建筑造型和装饰渗透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美学、人文思想的印迹。

  城市广场可谓是欧洲的产物,最著名的广场是被拿破仑称为“世界著名客厅”的圣马可广场。从广场周围的建筑可以看出,当时这里是一个为举行宗教仪式活动而设计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此广场逐步发展成为宗教、政治、贸易活动的中心。欧洲城镇传统式的广场在功能上大多数是为了满足当时政治与宗教活动的需要,空间形式变化不是很多,但也有个别的广场例外,如:法国南锡市的斯坦尼思拉斯广场。近代,随着社会与城市的发展,广场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欧洲国家现有的广场来看,他们的广场设计更强调功能性,更关注人性化设计,比如法国的德方斯广场,它作为交通的集散中心,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在空间设计上富有层次感,在周围环境设计上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有其根源的,任何一个伟大的设计都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中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如果不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以破坏传统文化为代价,盲目地向西方学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特色的丧失,在这方面我国的设计师应该向日本设计师学习。日本的建筑业正是将独特的传统手工业生产和理性化的工业系统相结合,重视开发新材料、新方法和自我维持研究工作的能力,才在世界建筑领域中独树一帜。

  三、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

  工业革命的产生,使人类对传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重新进行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传统观念与现代的碰撞上。碰撞的结果必然引发设计上的变革,从而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等。这些设计运动的产生,反映了在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对设计的重新认识,以及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使设计成为一种文化。

  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表现最直接的就是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上,从英国的“水晶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西格拉姆大厦”、德国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到中国的“国家大剧院”、“新中央电视台”建筑;从维尔德认为的“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格罗皮乌斯主张的“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包豪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原则,到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倡导的建筑要生态化、节能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观念,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设计及设计理念带来的冲击和产生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制造技术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当今时代,建筑物的建造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比如现代流行的钢结构建筑,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建造模式,丰富了建筑的造型形式,赋予建筑设计师更大的创造想象力。如果离开了科学技术的保证,就不可能建造出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化建筑物,这在其它设计领域中也得到印证。

  四、设计教育水平的差异

  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晚,这是事实,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很多从事设计教育的教师都在国外或国内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并把西方的设计教育方法带到我国建筑设计教育学科中,运用西方的先进教育理论培养了一大批设计人才。但我国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产品设计等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然,建筑作品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们很多建筑设计教师都受过西方最新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的教育,其设计思想、理念、方法不可谓不先进,为什么还设计不出被世界建筑界认可的优秀建筑作品呢?抛开前面谈到的几个因素,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国大众基础审美教育薄弱,甚至是缺乏;我国的设计师审美意识普遍较差,艺术素养较低。2001年,一份日本的建筑学刊物第一次介绍了一栋中国建筑,文章称这栋建筑不仅具有极简主义的现代风格,它所散发的独特气质,使它成为建筑界一件全新的优秀作品。这栋建筑是一位自由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师就是房子的主人—艺术家艾未未。在为自己建造这栋工作室之前,他没有接受过任何建筑设计方面的训练。笔者举这样的例子是想说明,建筑师如果只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而自身没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审美修养的话,设计出的建筑也只能称得上是房子,而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建筑作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但成功的城市规划和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实在是太少。通过笔者多年来和建筑教育学科、建筑师的接触,感到我国的建筑设计(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教育缺少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审美素质教育。很多设计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或者对艺术及相关的设计根本就不感兴趣,缺少厚积薄发之力。我国究竟有多少建筑设计师经常关注现代哲学、美学、现代艺术、工业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关注其它设计艺术的发展?我们在国内大谈包豪斯的教学体系,而包豪斯设计学院正是因为有了不同设计与艺术方面的人才,才会形成其办学思想、设计理论和教学方法,才会培养出许多杰出的设计师。

  我国建筑学科专业教学的不足还表现为对建筑技术等相关学科教学的不重视,在资金的投入和师资的培养上都跟不上现代建筑师培养的需要,我们的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学科等方面的教材还是几十年前的版本,懂得先进结构技术的师资实在是太少。这样的教学状况,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设计师?如何能创造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社会上的广大人士对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建筑表现出的不满,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建筑设计教育界反思吗?我们只要亲自到过法国巴黎,就能真正体会到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与他们的差距,就能体会到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和学习建筑设计的学生们在艺术素质、审美修养、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国外的设计师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

  中国在中小学阶段基本上采用的是应试教育,重理轻文,重分数的高低而轻知识的宽度,不重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综合知识的培养,建筑学科录取的学生在高分光环的照耀下,普遍存在着艺术资质较低的现象。这种隐患的存在,恰恰是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发展和提高中国建筑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筑设计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设计师必须具备较强的造型能力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修养。而我国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用教授基础绘画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问题,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亡羊补牢的教学方法怎么能提高我国建筑师的艺术素质和设计水平呢?当我在巴黎街头看到法国的学生在画巴黎圣母院,各种美术馆和展览馆里都有学生参观时,我感到:我们的建筑设计教学何止是方法上的落后,更主要的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不结合国情,盲目学习西方的教学方法,只会走入另一种误区。

  我们在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教学中强调功能的重要性,但形式就不重要了吗?建筑师、环境设计师都是搞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如果只有功能,没有美的形式,那算什么优秀的设计?!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包豪斯宣言中对建筑的论述:“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存在着,只有通过自觉,并且和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合作,才能达到自救的目的,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是各种美观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灌注进建筑的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重温包豪斯宣言,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界深思吗?

  参考文献:

  ①(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等译,三联书店,北京,2004.

  ②朱红文:《工业·技术与设计》,河南美术出版社,郑州,2000.

  ③李建盛:《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河南美术出版社,郑州,2002.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6

  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是人类社会权利和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最大限度的汇聚体”。城市的设计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而市立图书馆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建筑符号之一。

  一、图书馆的由来

  现今最有名的图书馆当属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的皇宫图书馆,该图书馆藏有约2.5万块泥板文献。我国古代就有各种名称的藏书机构,它们常以“阁、馆、楼、堂、斋、室”等来命名。一直到了19世纪末,“图书馆”一词才从日本传到我国。虽然藏书机构的名称各不相同,但因其收藏书籍较多,所以现代人常用“藏书楼”来形容中国古代图书馆。在古代,藏书楼多采用封闭式建筑模式,为青砖砌墙,青瓦盖顶的2层或3层对称楼阁,功能单一,布局简明。楼内开凿水池,取水防火,栽种绿植,美化环境。为了方便人们取书、看书,其舒适性和便捷性也是修建藏书楼时所考虑的重要条件。借阅空间需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所以在取得良好朝向的同时,窗户和橱幔的位置、大小等的设计都需要设计建造者的精心考究。从私家藏书楼到公共藏书楼再到图书馆的演变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今,现代化图书馆的建造不仅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路程,还反映了图书馆建筑的文化艺术水平,更体现出精神、物质、美学的三重内涵,为创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作了很大贡献。

  二、图书馆的功能及结构

  图书馆是供人借阅书籍的专门场所。当代图书馆设计首先是要满足其功能性的条件,其次,图书馆设计要突出时代精神,展现人性之美,响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地理分布上,市立图书馆多选择建于城市的文化中心。如,它毗邻城市的政治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体育中心以及高等教育学府等,其形成的文化圈不仅提升了市立图书馆的人文形象,还有利于综合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同时,交通便利是市立图书馆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捷的交通枢纽可以满足各地阅读者的到来。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市立图书馆的大厅应宽大、明亮,大型落地玻璃窗的使用可以使空间具有通透感。同样,功能分区的划分和流线设计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厅设置借还书处、检索区域和服务台,可以方便读者快速查阅信息和借还图书。

  三、个案分析

  建筑最终的表现是在美学上,图书馆建筑应具有时代感和文学气息,要保持与当地独特文化相互影响的联系,并且要与当地的城市文化风格相适应。在这里,我们以某市立图书馆为例进行分析。在图1中,图书馆外观呈立面的波浪延展,打破了一贯的平整,在建筑本身上体现出一种曲线美。方硬的立方体更赋有生命力,暗示了书本中的知识是一种柔美的力量。建筑两翼高耸的柱式适当的融入到建筑的整体性中,使整个建筑外形焕发出活力。曲面与平面的衔接得当,妙趣横生,使建筑更具有多样性。整个建筑采用了横梁与柱式结构的构造方式,水泥浇筑而成的钢架结构,坚固稳定,玻璃与钢架结构组成建筑的外墙,是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在该图书馆的建筑材料上,玻璃、塑胶板的采用,使得图书馆的采光性较为优越,减少了室内对电源的依赖,方便人们阅读。这种特殊的玻璃与塑料板造价便宜,较为实用,可以减少紫外线对图书的损坏。建筑表面直接采用白色的塑料挡光板,配上红色的主题字,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吸引人们的注意。米白色的油漆赋予在高大的柱式与后墙上,十分简练直白,与其它白色材质的使用相互呼应,使建筑更具有整体性。也就是图书馆的二楼区域,电子阅览室、外借部、古籍书库等一些新区域的划分使得整个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在图书馆内部空间的设计上,楼梯的'设计十分重要。楼梯平缓的坡度,适合中老年人与儿童的行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两边高大的扶手,保护了行人行走时候的安全。为了方便上下行人相互穿越,楼梯的宽度也要非常充足。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宽大的楼梯也能为疏散人群提供便利。在图书馆的采光设计上,采用了以下三大主要形式。立窗式——工作区部分大多是封闭的,只有局部小面积开窗。开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风,并且工作区部分自然光线不稳定且多变,所以对电源的采光要求高。高立窗式——阅览室部分,采光要求高。大面积的高立窗式,以达到充足的光源要求,保持阅览室的明亮,使阅读者更加方便的阅读。顶立高式——大厅公共区,顶立高式的玻璃墙壁使得大厅的宽敞始终保持明亮,光线充足,采光性较好。现代图书馆的建造设计不仅要从选址环境、空间布局、材料与技术等方面来充分体现出建筑的功能性与实用性,而且还要从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周边环境以及配套设计来表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专业化特色,体现出建筑的审美性。图书馆建筑是静态的表现艺术,它是功能性、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具有满足社会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功能。当代图书馆设计中,功能性的设计体现了美学中的“善”。同时,科学性的建设和规划满足其规律性,体现了美学中的“真”,功能性和规律性在人的自由创造基础上最终构建了美。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7

  摘 要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摘要: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是我国建筑设计理论研究领域正在形成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建筑创新学.可拓学为建筑设计创新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方法以及新的形式化描述工具.以可拓学、创新学、思维科学、建筑学相交叉,利用可

  关键词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建筑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可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当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事物的创新之中,其主要的思维模式包括逆行思维模式、传导思维模式和菱形思维模式等。在建设设计中,灵活运用这设计模式,可实现建筑设计理论的更新,以及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等。本文即分析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1、 可拓思维模式的概念

  在之前的建筑设计中,问题的解决主要归功于设计者的灵感、构思和经验等等,但是遇到无法通过灵感等解决的难题时,设计者往往束手无策。而这主要是因为设计者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推导方法。因此,建筑学要想走向科学化、计算机化和智能化,必须走定性和定量化的路子。而可拓学所提供的传导、逆行以及菱形、共轭等思维模式,为建筑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可拓思维模式对逆向思维模式的重视不亚于创新学。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模式,可打破人们习惯于从正面认识问题的习惯,而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一旦形成,往往具有单向性、逻辑性和固定性等。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逆向思维模式进行创新设计,可形成新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分析。例如,在在设计错层住宅楼的楼梯时,通常的设计思路是把错层处的平台栏、楼梯等设计成固定的形式,而且是在左、右、中、

  三个位置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这样的设计存在明显的缺点,但如果采用逆向思维模式,灵活设计室内的楼梯和栏板,则可较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受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逻辑思维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在人们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经过人脑加工后的思维,因此思维逻辑对人们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建筑设计当中,以逻辑思维为重要基础的理性思考,是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设计师拥有丰富的素材,同时还需要认真思考影响设计的各种因素,运、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模式,才能摆脱旧有思维模式的束缚,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当中,其不仅仅是一个为了在意象当中发掘特色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科学合理设计方法的过程。

  从思维发展角度将,可拓思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形式化的逻辑思维,第二是普通逻辑思维,第三是辩证逻辑思维。

  2、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2.1建筑设计创新与逆向思维模式的关系

  可拓思维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逆向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从根本上说是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去寻找变通的一个思维过程。因此,逆向思维也就打破了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性,其虽然具有一定的冲击性,但由于其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逆向思维是人们进行创新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可拓思维模式当中,经常用逆行思维主要是利用反物元、非物元和逆事元等来进行变换。逆向思维模式主要是思维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而形式的变化是非常多样的,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

  举例来说,卢浮宫增建工程是运用逆向思维模式的典范。贝聿铭在古典建筑群当中,一反常态地增加了玻璃与钢结构的透明金字塔,其在结构、材料和造型等方面均与周围的古典建筑不同,但是却收到了很好的设计效果,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成为建筑设计领域公认的典范之作。

  2.2建筑设计创新与传导思维模式的关系

  传导变换指的是由一种既有的事物,通过相应的变换而产生另外一种事物的过程;而在这一变换过程中所引起的变换效应便叫做传导效应。

  传导思维模式是一种不能直接用来解决问题,而只能通过变换的方式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而这一问题解决过程所用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传导思维模式。传导思维模式应用于建筑设计创新当中,可对建筑设计创新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而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不乏这方面的经典案例。

  北宋时期,由丁渭负责设计建造的皇城,应用最多的理念便是传导思维理念。而在现当代,也不乏运用传导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经典案例。比如闻名遐迩的上海“新天地”便运用了传导思维模式,设计者以上海的石库门旧址为基础,设计出集商业、文化以及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商业区,而在商业区的周边配备人工湖、住宅区和写字楼等,推动了上海“新天地”的高速发展。

  2.3建筑设计创新与共轭思维模式的关系

  不管是哪种事物,均具有虚实、显潜以及软硬、正负四个共轭部分,而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这四个部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若想全面深入了解事物,就必须对事物的`共轭部分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共轭思维模式也是可拓思维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事实上,在建筑设计创新中,一般情况下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设计难题,而其中有一些难题一时之间可能无法有效解决,也没有过类似的设计经验,设计条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而这些问题,有的是显现的,有的是潜在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直接的,这就需要通过设计者运用共轭思维来解决这类问题。

  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东京的设计者们设计出了著名的东京体育馆。东京体院馆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体育馆,该体育馆的设计,既做到了不影响周围的建筑物,同时又创造出了独特的景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采用比较张扬的设计手法,而是因地制宜,通盘考虑场地的高差变化等,深埋了大部分的体院馆,从而大幅降低了天际线。从共轭思维的角度来分析,该体院馆与周围的环境和地貌达到了和谐共生的效果,从而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2.4建筑设计创新与菱形思维模式的关系

  菱形思维包括两种,一种是发散思维,一种是收敛性思维。由发散思维向收敛性思维转变的过程叫做一级菱形思维。而在一级菱形思维的基础上,又可以延伸出来多级菱形思维。

  菱形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应用的过程就称之为菱形思维模式。但是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应用菱形思维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收敛性思维模式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明确设计的目的;而这是所有建筑设计首先需要明确的,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时尤其要明确这一点,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建筑设计的盲目性;第二是创新性;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必须体现出菱形思维;第三是可行性;建筑设计创新离不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其不等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建筑设计必须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镇用地日益紧张,而这也促进了建筑功能的多样化;而建筑功能的多样化给建筑设计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可拓思维模式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关系,主要分析了逆向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共轭思维模式和传导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8

  摘要:

  传统建筑主要在设计上考虑挡风遮雨,在建筑设计上并不考虑对环境所产生的后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建筑对环境及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倡绿色建筑的理念,加大绿色建筑的设计。绿色建筑是今后建筑的必然趋势,建筑设计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表现。因此本文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在既考虑到我国国情的条件下,还能结合我国的经济条件、资源条件、气候条件来进行绿色的建筑设计,逐渐实现节约能源、水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设计的舒适度是现如今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绿色节能设计理念作支撑作为建设基础的“绿色建筑”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绿色建筑设计采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来合理化布局来有效的改善环境,从而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降低能耗。

  1、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化建筑以及可持续建筑,其实这是一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最终目标就是在建筑的使用周期内尽可能最大化的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节能、舒适的使用空间。建筑的具体措施是要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将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并且合理的安排建筑与其他因素的协调关系,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结合体。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及特点

  2.1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师依据建筑领域的发展而形成一种的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它把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在建筑的设计中,考虑用户的不同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材料优化设计的建筑,从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回归自然,为人们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一种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它需要多方进行,采取适当可行的设计策略,以加快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2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并无伤害。绿色建筑必须依据建造的地理位置,设置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设计完全满足当代人们居住的要求,不但节能环保,并且绿色建筑把环境效益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不仅提高了人民居住地的环境,而且提高了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推行绿色建筑有以下几点意义:

  (1)节约能源。节约能源、使用自然资源。绿色建筑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风能和地热能利用。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绿色循环。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循环性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要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关心住户及环境因素,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且具有能充分包容未来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应用,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可循环的系统。

  4、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4.1合理利用太阳能

  对于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新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立节能环保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已经被各国设计师所关注,对于这种绿色能源而言,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充分实现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照明以及太阳能制冷等技术的应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将集热板以及发电源装置与屋面进行结合,在住宅建筑顶部大规模铺设太阳能集热板以及发电装置,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节省电力能源。太阳能照明主要是在白天完成能量的收集,通过照明技术广泛的利用在居住区道路的照明、地下室以及车库等场所的照明,使用高节能LED面光源,从而充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太阳能制冷技术主要是通过太阳光源转换成电能,驱动电冰箱的制冷,具有造价低且结构简单的特点,这一技术能够更多的适用于北方城市等中小型城镇住宅建筑使用。

  4.2安装节能窗

  作为整个建筑中除墙体意外占建筑面积最大的部分,窗户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由于现今建筑的高度在不断上升,这就导致建筑所需承受的风力、气压值也在逐渐升高。用户对于窗户的各项性能,包括隔声、防风、抗压等都有了新要求,为了有效地避免强大的光污染产生以及降低能源消耗,安装合适的节能窗必不可少,同时,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窗户材质。

  4.3添加遮阳“伞”

  在如今的高层民用绿色建筑设计之中,大多数都会选择挑出式阳台作为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具有很多优势,它不仅能够节省建筑面积,同时还能够很好地给每户住宅形成一定面积的遮阳区域,这把额外的遮阳“伞”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于室内中各个常规能源的消耗,同时达到了促进建筑内部的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4.4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的特点

  现阶段居住环境应将改善人力的居住环境、提高舒适环境的建立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充分考虑适度消费的理念,提倡节约型的消费模式,从而为整个环境可持续化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与此同时,针对现代化城市绿色住宅设计,将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战略内容,实现科技、经济、文化等内容的全面性发展,对于不同的地域而言,存在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例如在北方城市,由于冬季过于寒冷,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所以,在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厚墙体表面,在室内安装地热、暖气等供暖装置,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温暖的居住环境。所以在充分的将地理因素融合在设计过程中的同时,实现绿色持续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热能的转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充分性的保证。因此,为了在根本意义上实现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理念,应根据地域性及文化性特点,将相关因素融入到绿色住宅建筑设中,从而为建筑环境绿色理念的建立树立正确性的发展方向。

  4.5加大采用节能新技术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其使用周期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增大其使用效率,最终能够建立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则应综合考虑建筑物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绿化情况等条件,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生态节能初步方案,并且在后期的设计中,与给排水以及电气专业的相关特点进行密切合作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节能环保设计体系,并在技术保证下尽量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大能源利用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其效率。

  4.6发展建筑新材料

  建筑材料的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对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建筑的环保节能效果。由于大部分的建筑材料在制造时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应尽量选用能源消耗少、制造工艺相对简化的建筑材料,相关企业也应在研发新型环保建材上加大力度。

  5、结语

  总之,绿色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降低了建造和使用中的能量消耗,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环境的负荷,在提高经济效益,解决能源危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体现了很大作用。在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要求建筑人员具备全新的视角,寻求全新型的设计手法,将科学发展作为基本的理念,绿色持续发展作为建筑中的核心内容,在居住环境建立的同时不仅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应该重新对建筑内容、基本结构等进行充分性的诠释,从而使整个环境的建立可以充分展现绿色建筑理念,为人类的生活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同时为国家的持续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顾桂兰.我国亟待推动绿色建筑科学发展[J].宁波节能.

  [2]沈鹏.浅析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与改进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3]陈文静.基于绿色理念的寒冷地区住宅节能设计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16.

  [4]常红航,朱江南.谈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9

  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筑的能源消耗量大大增加,特别是采暖设备、照明电器等。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节能建筑开始出现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文章主要探讨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应用。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和应用

  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生态环境破坏和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建筑工程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其能源消耗量更是不容小觑。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理念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绿色、健康、低能、环保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节能建筑进行设计和应用,是本文需要探讨的话题[1]。

  1、生态节能建筑的重要性

  1.1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大提升,加剧了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建设生态节能建筑,能够对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有效减少煤炭资源的使用,对于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1.2改善大气环境,减少污染。近年来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雾霾现象,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建筑采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生态节能理念,利用太阳能和先进的保温设施代替煤炭资源,能够在实现建筑物采暖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1.3保护耕地资源。目前,粘土砖依然是大多数城市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用到的主要材料,然而,粘土砖保温性能较差,其材料的获取也会对耕地造成严重破坏,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研究表明,国内每年粘土砖的生产和北方建筑采暖二者的能源消耗之和占据国内能源消耗总量的15%以上。因此,要建设生态节能建筑,应当坚决避免使用粘土砖,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这不仅能够促进新材料的不断发展,而且能够有效保护耕地资源[2]。

  1.4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建筑热环境是提升居住环境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东西南北温差都比较大,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建筑热环境还处于发达国家五十年代的水平。因此,建设生态节能建筑,不仅可以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有效降低,而且能够实现建筑内部环境的改善,实现居住环境的冬暖夏凉,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生态节能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节能采暖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设备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要维持采暖设备的正常运行,其能源消耗量是巨大的。因此,在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和应用中,必须首先对采暖设备进行节能设计。节能采暖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2.1.1屋顶的绝热。在进行平屋顶的施工时,可以利用实体材料隔热层实现建筑的节能设计。实体材料隔热层的热稳定性较强,能够对屋顶内表面温度进行有效降低;在进行坡屋顶的施工时,要对屋顶进行保温,首先要在屋顶上设置顶棚搁栅,然后再在板上进行油毡的铺设,这样可以起到保温与隔热的双重作用。

  2.1.2墙壁的隔热要解决墙壁的保温隔热、抗裂抗震和耐火问题,可以在墙壁施工过程中使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如设置墙体遮阳设备、利用胶粉聚苯颗粒和墙体材料等。

  2.1.3门窗的隔热。要提升建筑的整体保温性能,还可以提升门窗的气密性和水密性,使得空气渗透热损失得以降低,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相较于其他门窗材料,铝塑和钢塑型材料具有较强的保温与隔热性能,应当在建筑门窗设计中予以重视。此外,在门窗设计中使用中空多层玻璃甚至LOW-E玻璃,在实现门窗隔热功能的技术上,还能对太阳能进行有效利用。

  2.1.4选用节能采暖设备。传统建筑采暖设备中以煤炭资源为主,不仅导致能源消耗量巨大,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在生态节能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太阳能代替煤炭进行采暖。如今,太阳能在生态节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如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何低辐射玻璃等的使用,更是大大提升了建筑采暖效率和质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建筑热环境。

  2.2电器照明节能设计。

  2.2.1选用功率较小的灯具。在进行灯具的选择时,应当综合考虑灯具使用场合、照明质量、人员数量和建筑特点等因素,尽可能选用功率较小的灯具,减少能源的消耗。此外,灯具的选择还要在满足亮度和启动时间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性能比高等特点的高效光源。

  2.2.2设计节能型照明方案。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方案的设计时,必须贯彻落实节能环保的原则,提升照明方案的科学性、环保性与可行性。电气照明的外观和形式必须以实用性为基础。研究表明,在建筑电气照明中要实现能源的`有效节约,可以利用混搭的电气照明方式,如白炽灯和荧光汞灯、高压钠灯和荧光汞灯等,这些混搭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照明效果与节能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设计建筑电气照明方案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这些方案。设计节能型照明方案还要多采用LED照明方案,LED灯具有效率高、耗能小的优点。LDE是冷光源,与普通灯具相比,其节能节电效率可达90%以上。LED灯具不仅健康、环保,同时还具有强大的视觉美学的艺术效果。

  2.2.3采用先进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并配备相关硬件设备而形成的,利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对灯具开关时间进行准确地控制,还能结合环境亮度,对灯具亮度进行自动调整,实现了能源资源的有效节约。光导照明系统又称自然光照明系统,是通过采光装置聚集室外的自然光并导入系统内部,再经过导光装置传输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导入到室内需要照明的地方。用光导管采集自然光是现代绿色建筑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理念。

  2.3玻化微珠保温系统。玻化微珠保温系统就是利用玻璃微珠对建筑外墙砂浆进行保温,形成保温层,然后将一层防水、防渗和防裂的砂浆涂在保温层表面,与保温层结合,形成一种兼具抗裂、防水和防火性能的保温系统。一般来说,在加气凝土、钢筋混凝土、烧结砖和砌砖等内外保温的围护墙抹灰工程与车库、走廊、地下室和楼梯等保温防火工程中比较适合使用玻化微珠保温系统。运用玻化微珠保温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保温、防火、防水和抗裂等性能,属于一种科学、合理、经济的新型技术。

  2.4特隆布墙体和植被化技术。特隆布墙体就是在位于南向的玻璃界面后放置一个表面涂成深色的蓄热墙体,阳光可以在这个复合墙体的间层聚集、投射进来,从而形成小空间温室效应。在此基础上,房间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对流和辐射的方式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太阳能对室内温度升降的双重控制。在夏季,开放蓄热墙底部和外层玻璃顶部的开口,热量会随着空气流走,这不仅能够保持室内通风,还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季,表层玻璃在太阳辐射下,间层内空气温度会升高,利用下部洞口,室内冷空气可以进入空气间层,从而形成对流循环。夜晚关闭洞口,室内热量不会散失。植被化技术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植被化技术不仅可以吸收部分热量,对大部分辐射热进行遮挡,还能延长热量传递时间,降低夏季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有效节约资源能源。

  2.5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分为太阳能与建筑光热、光电两种一体化类型。其中光热一体化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进行利用的技术,建筑上的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供暖、太阳能热水器供水、集热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太阳能加热空气增强建筑通风。当前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供水的技术较普遍;光电一体化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晚上进行放电,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光电组件由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利用太阳电池组件发电形成屋顶建筑构件实现太阳能发电和建筑的结合。

  2.6节水设计。在进行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中,还要做好建筑节水系统的设计工作,对水质和水量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建筑节水设计包括以下内容:选用节水型供水设施;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处理为中水,中水可以应用到景观工程中;将采暖、制冷和生活热水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7其他类型的技术。使用单元式窄通道外循环双层皮幕墙、宽通道外循环双层皮幕墙提升建筑通风效率,采用电动可调外遮阳体系实现建筑遮阳效果,具体的实施手法主要有吉巴欧文化中心、赞姆波尼尼公司总部。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节能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能够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保护耕地资源,还能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因此,当今的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不能局限于建筑的造型和美观性,而要坚持生态节能原则,将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在提升人民群众居住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从而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江.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6(12):161.

  [2]骆启升.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4):159.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10

  摘要:

  文章分析了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并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层建筑;建筑;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的建造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体量巨大,视觉冲击力强,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美学、文化等魅力,对城市形态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层建筑风格的转变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焦点,探讨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与高层建筑设计风格变化的相互关系,将有利于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

  一、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

  第一,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决定了其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高层建筑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层数增多,高度增加。我国设计有8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有的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结构形式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不断发展,对高层建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三是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更加复杂。现代高层出现了不规则、不对称和曲线形的平面,主要是结构分析技术和计算手段的提高为它创造了条件,需要结构设计更加提高。四是耗能减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主要包括:一是整体尺度。整体尺度的均衡非常重要,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要很好地处理裙房、主体和顶部的尺度关系;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二是城市和街道尺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城市的重要景点,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三是细部尺度。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充分地把握各种尺度,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使用、观赏的要求,必定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

  第三,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要求应该受到迫切的关注,因为这些地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对全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威胁。其主要内容为:高层建筑营运系统的生态性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型系数影响建筑采暖能量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个热工性能参数,这意味着减少体型系数可以降低舒适空间的平均成本,在常见的平面形式中,圆形平面可以拥有最小的外围面积,其次是方形。每个建筑基址都有其特殊性,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毫不例外也与基址相关,通过建筑形式、植被和遮避带最大限度地开发基址剩余区域的潜能。我们可以利用规划建筑的平面形态和外墙以达到自然通风和更有效的制冷,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因此,高层建筑的“生态性”具有实现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城市的'宏观层面、建筑本身的营运系统的中观层面、建筑室内环境的微观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建筑与现代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高层建筑体形庞大,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而往往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常年使用,浪费巨大,高层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寒冷地区的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二是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合适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三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高层建筑外围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第五,确立绿色建筑发展观念,绿色建筑即环保化、无污染、可循环、能源节省,应贯彻的理念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强调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盲从,气候、地理条件、文化传统不同,所作出的设计也应该不同。二是强调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的整体化,单独某一项技术不能称之为实施了绿色设计,绿色建筑的策划在投入期会提高5-10倍的造价,但会给今后的使用者带来高达30%的节能实惠。因此,“绿色建筑”的确立是全民的、全社会的。

  二、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

  第一,避免高层建筑密集。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

  第二,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第三,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11

  [摘要]

  这篇文章由建筑设计、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究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的观念、选择建筑设计的路径与类型。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筑设计;路径

  1、生态建筑设计的概括

  1.1探究生态建筑的理念。生态建筑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生态建筑要想快速地发展离不开社会群众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生态建筑最初的设计理念是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为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大量的时间,工程量也非常的大,建筑设计师也要投入非常多的心血。生态建筑设计目的是要找到人、建筑和自然存在的一个平衡点,设计师所设计的不仅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筑空间,还要将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怎样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施工时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是要减少施工时废弃物的排放量。在建筑的体量比较小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推倒重建,但是可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和所处环境来改造。同时,生态建筑在设计以及规划时还要顾及从国情出发立足于本土,将可以持续性发展当做指导,把人、建筑与自然以及社会社会的协调当做发展的目的,运用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相应的生态技术,进行合理地安排并且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有关因素的关系,创建一个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1.2生态文明建筑设计的价值。生态文明建筑设计对于施工是有约束的规范意义的。假设在施工时出现了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造成环境被污染以及能源被浪费,就会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造成严重的威胁,从而生态文明也遭到了破坏,我们有义务阻止这种这样的行为,还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将建筑重新设计与改造,将建筑设计的质量与功能性提高,推进建筑行业发展。生态文明还有能给建筑设计和设计师提供指导的作用,还给设计师创造方向以及目标,使我们能够达成建筑工程的完善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指明了建筑行业将来发展的方向。

  2、建筑设计的类型

  2.1节省能源及占地的建筑。节能建筑指的是遵守气候设计以及节省能源的基本策略,将建筑划分区域,建筑的朝向、距离、群体与单体、风向、太阳的辐射和外部的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来的低能耗建筑。节地建筑主要指的是运用陆地和海洋等所有土地资源创建能够适合人类居住还不会违背自然发展的生活空间。节省能源以及节省占地的建筑设计原本是为了节省物质以及土地的资源,让物质资源能实现循环使用,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发电或者给天然气提供能源,但是达到这些目的还需要非常高新的技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废物利用以及开发全面科学,使用更加安全及卫生的新能源,尽可能的节约现有的能源。

  2.2使用生土建筑。生土建筑是传统使用夯土建筑的方法,主要是运用焙烧但是只简单加工的原型土当做材料制作主要结构的建筑,运用覆土完善建筑原本的热工性能,来减少能源的浪费。在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和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的今天,我们从人类居住环境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层面上,改变对生土传统的认识就会意识到生土是地域性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绿色建筑材料。

  2.3运用生物建筑。生物建筑是在建造时从整体上看待人和自然以及建筑的关联,将建筑看待成一个附有生命的机体。在设计时主要将采暖与通风的的技术进行完善,运用自然的能源代替以往的方法,并且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等方面更多地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把建筑设计的更加的温和,最后就是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识别建筑的材料有没有跟生态文明相符合,并且引导使用者更加重视生活态度与方式。

  2.4自维持的建筑。自维持的建筑是完全能够独立运转的建筑,指的是不依赖除了建筑附近自然资源之外的任何能源,只靠自己来维持各个设备的正常运行;不连接任何城市中的电水气能源以及排水的管道,全部都依赖自然资源维持运作,将建筑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或二次利用,可以说相当于一个独立且封闭的自然生态系统。

  2.5新陈代谢般的建筑。城市以及建筑物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像新陈代谢一样动态的过程,城市的新陈代谢表面是建筑,但是建筑新陈代谢却在空间功能上,怎么让建筑的空间功能变得多元化,并且要具有可变性,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我国对于旧建筑物的改造性还使用在节约造价,将工期缩短和将城市肌理保存的方面渐渐被建筑界重视起来,突出地表现在利用废弃的厂房与学校公寓的改建方面,出现了些许优秀的工程实例,经过研究和发展,对旧的建筑改造以及再利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2.6少浪费多使用的建筑。少浪费多使用建筑的`核心思想是以少浪费多使用为目的,运用理性地思考和优化,使用科学手段的帮助,让最后实施方案的建设投入最少以及消耗量最少,将能源使用变的高效,从而达到建设低耗能、低投入、高舒适的目的。不但体现了绿色节能、高效使用能源的生态文明理念,还表达了生存环境极大地改善生态的追求。

  3、建筑设计选择路径

  3.1建筑设计更人性化。人是所有活动开展的根基,因此,现代建筑的设计变得更加的人性化,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人性化的建筑是为了保障人类的身心健康,符合人类的活动所设计的建筑。3.2建筑设计生态化。生态的建筑设计指的是以生态文明的角度设计能源的使用,将建筑的资源以及能源的流动方式改变,变得更加科学且合理。3.3建筑设计一体化。建筑设计一体化指的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和谐统一的管理,让居住的环境不光是适合人类居住还要对自然环境的发展有利,在时间上建筑一体化满足建筑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全球的经济科技都在能源消耗的基础上迅速的发展,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威胁。要想更好的处理建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从生态文明的建筑方面下手,这篇文章分析了生态环境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用处,种类以及建筑路径,给生态文明建筑的建设及发展提供了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万艳蓉.关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7(23):12+20.

  [2]李睿扬,陈晓蔓,衣庆泳.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3(03):53-55.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12

  一、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1、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尽量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资源,而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能以其巨大的优势得到很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节能建筑中可以将太阳能资源引入,向太阳索取能量。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太阳能应用系统,用太阳的热能辐射给水加温,提供生活热水,这种节能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其基本结构包括太阳能采集器、热能储蓄装置、热能交换器和能量供给装置;二是太阳能光电系统,这种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为建筑居民提供清洁的能源用于家庭照明等生活服务。

  2、绿色照明设计

  绿色建筑节能照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照明逐渐提上节能设计的主要议程上来。所谓绿色照明即充分的利用自然光,尽量少的使用人工采光。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用光反射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室内的采光度,不但能有效地提高采光的质量,而且可以增加室内的空间感。当然,绿色照明不是没有边际的采用自然光,要充分的考虑自然采光与少量增热之间的关系,做到一种均衡的发展。除了使用自然采光外,必须使用采光照明时,尽量选择低能耗、高亮度的灯具,避免使用白炽灯,尽量使用节能灯。能源节约设计还可以采用灯具的控制装置实现,通过声控或者红外线控制,实现有效地能源利用。

  3、绿色建筑节能的构造设计

  在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内部设计固然重要,外围结构保温隔热设计也非常关键。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为了确保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部件具有很好的热工性能,需要不断提高气密性,提高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1)墙体的节能构造

  墙体可以说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要部分,也是建筑中室内与室外进行热交换的主要介质。通过调查表明:如果建筑节能达到50%,那么其中有25%来自外墙体的保温隔热层来实现。因此,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外墙体的设计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环节。对于外墙体的节能设计首先要以基本的承重作为设计原则,保证外墙体的承重能力和安全围护功能,同时考虑选择保温隔热效果良好的材料进行砌筑,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节能施工中常用的外墙材料有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复合墙体。复合墙体中绝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这些特殊材料有的直接充当外墙体构造,有的进行外包处理,从而阻断热传递,提高室内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在外墙上可以种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也可以有效的阻止内外的能量交换,如果植被遮盖90%的情况,外墙的温度就可以降低8℃,而且还能提高室内的隔热效果,减少灰尘的吸收等。

  (2)外窗的节能构造

  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外窗也是建筑物重要的围护组成部分,外窗与建筑物的外墙、屋顶等一起构成建筑围护结构,与外墙不同的是还具有保温、隔热、采光、通风、观景等多种作用。但是外窗由于构造比较薄,与外墙比较起来传热性比较高。因此,在节能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外窗的节能构造。除了传递温度性能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以外,建筑中外墙对室内人体的舒适性关系也非常大。玻璃窗的质量优劣,对于室内环境、声音、采光等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玻璃窗的放热与得热可以降低或者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另外,玻璃窗与人体内的热辐射的交换中,玻璃窗的大小、人与窗的距离、窗户表面的温度等都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因素;玻璃窗适度的通风对人体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通风和光线的照射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保护视力,促进身心愉悦健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此,在外窗的节能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保温隔热性能,改善室内温度,改善窗户内表面温度,控制空气渗透,使室内换气量合理,满足人体需求,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提高室内热舒适程度和视觉舒适程度,改善室内环境,提高房屋的品质。

  4、科学设计建筑朝向

  建筑的朝向应该迎合当地的夏季主导风向,同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少开窗,这样的设计,当夏季太阳暴晒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减少来自太阳的辐射,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空调的使用率。当冬季来临时,建筑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保暖性,而且减少了热能的使用,实现节能效果。其次,在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整体规划上,要以节约土地资源为必要的前提,尽量提高风量风速的设计模式,促使建筑物内部的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有效的交换,从而降低建筑物对于能源的使用程度,节省能耗。另外,在按照风量和风速进行节能设计中,排列建筑应该遵循着南小北大、南低北高的原则进行,从而尽量确保绿色区内所有建筑可以共享自然资源。

  5、窗框的设计方法

  目前,建筑中窗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提供光线照明,窗也以更加多元化的设计形式呈现给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和视觉美感。窗的立面造型设计技术就是一项值得考究的内容。首先,飘窗的设计非常关键,具有立面效果的窗台板一改传统的桎梏,摒弃原来窗台与外墙的死板,而且形成折线形的多个平面,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采光的面积而且从外形上看有了凹凸变化,并且虚实相应,外观得到极大的美化。窗台板的设计均分为两层,分别位于窗洞的上部和底部,上部的窗台板还可以放置空调机,窗台板的设计形状分为折线形、直线型等,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其次,窗框的设计也不可小觑,窗框在建筑中对窗户玻璃的通透性和美观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绿色、蓝色玻璃适宜中性色的搭配;窗框一般采用塑钢、铝合金材质,主要是为了实现加固、美观和耐腐蚀的效果。窗框虽然不起眼,但是在设计中稍加注意,对于建筑的整体造型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阳台的设计技术

  阳台作为建筑视觉焦点,常常成为立面设计的主要部位。其存在的形式、材料的质感、色彩的搭配、风格的建立和位置等是进行立面创作的基础,根据阳台所处的空间角度、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等方面通过立面造型设计实现功能美、造型美和景观美的特点。在阳台的立面设计中,通常采用层层重复的阳台实现强烈的横向构图特征和韵律感,还有设计师在设计中利用阳台的不同组合和布置,实现呈现垂直构图、网络构图、成组构图等不同特征。阳台的栏杆也是设计的有效构件,通过栏杆或者栏板的色彩、材料、造型等艺术处理,体现阳台的精巧、轻盈和通透性,如铁艺栏杆的运用可以打造轻巧、简洁的外观效果。随着绿色环保需求的增加,绿色植被种植加入到阳台设计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实现生态节能设计原则。

  二、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一种潮流,加强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设计人员要不断提升设计水平,优化设计质量,从而实现建筑的绿色低碳节能。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13

  1、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在应用BIM技术时,只要把获取到的相关设计数据移入到使用的设计软件中,就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得到分析之后的准确结果。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如果使用那些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软件会浪费设计师很多的时间及精力,这时设计师就会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设计情况。而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则能够有效的节约设计师的时间,并且让设计师能够有很多的精力去进行别的方面的设计。BIM技术应用在建筑节能设计上时,可以通过相关的建筑信息模型及设计软件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建筑能力的分析过程进行优化,缩短设计所用的时间,有利于设计师解决那些比较困难复杂的问题。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符合当地的建筑标准以及有关的规定时,则能够将BIM技术和GBS技术相结合起来,并且进行建筑类型的设定。在BIM的相关模型中,能够将GBS技术直接导入其中,并且根据模型中的有关建筑信息进行热模型的建立,并且把该模型的格式转化为XML形式。为了将有关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展示,可以使用DOE技术来实现不同时间段的实时模拟。在此过程中,为了得到所需要的建筑数据,仅仅需要将建筑设计有关的地理坐标和建筑类型输入到GBS中即可。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可以通过BIM技术和GBS技术的结合进行相关模型的建立,从而能够获得和建筑有关的详细节能数据分析结果,使得实际的建筑施工能够节约很大的能源。不仅仅GBS能够和BIM技术相结合,Riuska软件也能够和BIM技术通过使用。在这二者相互结合使用时,通过BIM技术模型的导入,设计师则能够取得很多建筑信息,方便建筑节能设计的进行。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促进了建筑设计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建设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是建筑节能设计,只有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节能设计,才能够使得建筑更加的节约能源,避免的资源的浪费。建筑的能耗在全球能耗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对建筑设计进行节能优化,是降低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

  2、BIM技术对建筑节能设计的价值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对其有着非常的的价值,主要包括碰撞检查、精确施工和计划及协同提升效率等几方面。在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节能设计时,工程师和设计师有时候根本不能够查找出二维蓝图中涉及的冲突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每一项工程都可能会由于碰撞问题而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进行建筑节能的设计,进行返工。但是重新设计施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不仅损失材料,还会损失机械台班,出现窝工现象。而然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应用BIM技术进行BIM模型的创建,系统则能够自行进行有关碰撞的检查,即使是全碰撞情况也能够检测出来。BIM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准确的碰撞检查结果,并且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防止碰撞造成的损失。在进行项目施工计划时,手工进行预算工作会使得工作的准确性降低,不能够准确的计划出相关的资源,不精确的计划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损失。而在建筑节能设计时,应用BIM技术,则能够使得施工和计划非常的精确,优化施工,避免资源的浪费。在施工计划上,利用虚拟的施工模拟能够准确的分析出建筑时所用的资源和设备情况,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可能会因为该项工程非常的复杂,并且项目团队是临时组成的,就会严重的影响工期,造成损失。而应用BIM技术一则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获得精确的数据;二则在BIM模型上直接做节能设计和节能计算可以避免设计人员的重复建模从而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也使得项目各阶段的工作比较的协调,加快从设计到施工阶段的时间。BIM系统其核心是通过三维设计获得工程信息模型和几乎所有与设计相关的设计数据,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项目设计内容、进度以及更改信息,这些信息完整可靠,质量高并且完全协调。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避免过大的能源消耗。而BIM技术则能够有效的优化建筑节能设计,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的节能。BIM技术已经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设计中被应用,为了更好的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就需了解该技术的特点,并且了解该技术的相关实践。BIM技术对建筑节能设计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因此必须加强对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的研究。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14

  一、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建筑耗能占我国整体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比逐年上升。由于每年都要新建或者改建一些建筑,这就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使自然环境不断的恶化。同时,在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建筑耗材高等一些严重的问题。由于自然环境地不断恶化,这就使建筑系统内外物质的良性循环和能量的良性转换得到严重的破坏,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可见,居住住宅区的气候设计,不仅仅只是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能源、尽量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一个问题,还是直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个问题。

  二、环保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1要做到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化。具体如下:

  (1)防止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污染水、土壤和空气;

  (2)尽量的使用本地建材,这样做不仅可以大大的减少在运输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注重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我们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材料的可循环性,在建设过程中倡导材料循环再利用。

  (4)尽量利用既有的建筑,从而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要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即要充分地利用在建设的过程中的能源、水、土地、以及各种建筑材料等,从而可以更好的节约能源。

  3要做到能够最好的对待生态环境。这里所说的对待生态环境好是指要做到对于人和其他自然中的生物的生存和健康要有利。众所周知“以人为本”原则固然正确,然而人类亦是自然生物当中的一份子。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不但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还要做到平衡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实现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

  1建筑的绿化覆盖

  绿化和自然环境不是孤立存在,他们之间相互依赖。要想实现建筑的.绿化覆盖,首先要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绿化能够得到统一。其次,要将建筑与绿化复合,使双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再次,要以一种人性化的方式解决建筑与城市的生态问题。

  2选用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1)装饰材料。因为不同的装饰材料所消耗的能源都不尽相同。例如,如果一个房间贴着深色的壁纸,其所需要的照明用电是同样大小贴浅色壁纸的房间的两倍。另外,房间里面选择合适的灯具可以实现节能效果。首先,像大面积的房间例如客厅,要选用那些多角度的装饰灯具,这样可以更好的使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照明;其次,应大量使用一些节能的灯具,使灯的亮度根据自然光线的强弱来调节;再次,要鼓励居民经常使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因为不同材料对于能源的利用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尽可能的选用那些绿色节能的材料来建造我们的家园。

  (2)维护材料。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民用建筑外墙围护热能损耗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解决外墙周护热能损耗的问题刻不容缓。市场上一些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如:外墙挤塑板、中空玻璃、倒置式隔热保温屋面等都可以更好的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改善建筑热工环境,因此,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我们要积极的推广使用。

  (3)要开发一些新的节能能源代替电力。目前,节能灯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用电紧张的局面,但是每逢夏季,用电不足的现象在我国南部仍然存在。因此,如果在建筑住宅设计的最初阶段把燃气作为电力能源的补充考虑进去的话,就能够节省很大一部分的电力。因为液化天然气具有安全、价格低廉、清洁等优点,所以成为燃气空调的首选能源。此外,我们还要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如地热、水热、风能等自然能源。

  3屋面节能设计

  住宅建筑外围护充分考虑节能设计以后,还应对屋面隔热保温效果进一步加强。首先,选择保温层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导热系数较低并且密度较小的材料,以防止屋面厚度和重量过于大;其次,要控制好保温层的吸水率,防止由于保温层吸水过量导致保温效果降低。目前市场上,膨胀珍珠岩保温层能够很好地解决常规屋面保温材料的一些缺点,而且它不污染环境、价格也比较低廉、施工操作还简单。至于住宅建筑其他部位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4太阳能的利用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较好的太阳能资源,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建筑能耗。太阳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有两种:

  (1)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指那些需要借助其他资源配合的太阳能使用系统的建筑。在该系统里面,光电系统的研究最多,这是因为它的能量转换率低但是费用却很高。所以如果想要在今后能够大批量使用的话,还需要进一步来研究。

  (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要是指在阳面通过使用储蓄热质和阳光房来吸取储备热量进而将其合理利用的这样一种形式,这种方式在我国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节能与环保”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我们建造的无论是环保型建筑还是节能型建筑,其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能够让人们安居乐业,为了使社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今后的建筑设计当中,我们应以“以人为本”为前提,充分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居住环境。

  作者:韩承伟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 篇15

  1、酒店位置

  首先,旅游快捷酒店的位置选址很重要,基于它较单一的功能,常位于成熟的商业街区中,周围300m距离内应具有丰富的商业、餐厅、娱乐、休闲、银行和服务业店面,形成“内少外多”的功能补偿结构。投资结构单纯,建筑成本易掌握,回报周期快,需要员工较少,经营管理机制灵活,运营成本低。若连锁经营则更具竞争力。酒店前的场地宜宽敞,应设置几辆大、中型旅游车的回转、停放位置,尽可能使车辆出入便捷,不相互交叉。酒店的主要出入口位置应明显,可供游客直达门厅、大堂。

  2、酒店内大堂

  快捷酒店相对于综合酒店来说,不必追求豪华、气派,也无须在大堂处设计上下层连通的中庭或共享空间,其一,会损失客房数,不经济;其二,能耗高,尤其是消防设计会增加成本;根据它的特点,在大堂内除公共交通空间外还应设置游客休息区和前台服务区。在旅游团队入住或退房时,均由随团导游在前台服务区来办理相关手续,在这段时间里,给游客提供一个临时休息的地方至关重要。这个游客休息区起到疏导、调节大量人流和点缀大堂情调的作用,通常与主流程分开或部分地分开,与家具、灯具和绿化盆栽相结合,可以使休息功能兼具观赏功能,以赢得客人的好感。大堂中的前台服务区也是活动的一个焦点,它向客人提供咨询、入住登记、离店结算、兑换外币、转达信息、贵重物品保存等服务。“功能型”前台服务区通常以保障实用为原则,设计手法和用材均简洁、大方,只做少量装饰,如果点缀巧妙也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另一种“主题型”前台服务区的作法也较流行,通常会以当地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作为前台背景,既有文化内涵,又能进一步吸引游客。另外,酒店的运营、调度、监控、财务功能、电话总机等设施尽可能都设在前台区域,以便于高效地管理。另外,酒店中的楼、电梯宜紧邻大堂,让人很容易找到、看到,这一点也很重要。总之,大堂不仅是整个酒店的交通枢纽,也是精致而实用的空间,同时也要让游客一进入这里时立刻就会感到一种温暖、放松、舒适和备受欢迎的氛围(见图1)。

  3、客房、卫生间

  客房是旅游快捷酒店的重中之重,也是它的核心部分。综合类酒店客房的基本功能是:休息、休闲、行李衣物存放、娱乐、办公、通讯、会客、洗浴、化妆、如厕、安全等。而旅游快捷酒店的基本功能是:休息、休闲、行李衣物存放、娱乐、洗浴、化妆、如厕、安全等。显然它取消了办公、会客的功能。为基本功能进行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客房建筑平面、家具平面、卫生洁具平面、主要电器设施的布置等诸多方面(详见图2,图3)。图2,图3是以两人标准间为例进行的对照,通过比较,二者的差别还是较大的。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房间尺寸不同。图2中房间分为会客区和休息区。会客区具有工作的性质,布置了沙发、茶几、办公桌、宽带等;休息区有床、床头柜、有线电视、电话、行李架、衣帽柜和冰箱。而图3中房间只有休息的功能,有床、床头柜、座椅、有线电视、电话、衣帽柜、行李架,由于考虑到游客旅行当中购物的需要,又增加了一个储藏柜。但二者都应设置空调或采暖设备,并准备电开水壶,图2中还可在办公桌上放置小型饮水机。旅游快捷酒店的客房虽然较小,但同样需要人性化的设计,客房内部的人性化设计,是对客房功能设计的检验和归纳,并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对细节进行推敲。人性化设计包括安全、方便、私密、喜悦、个性等因素,设计人员要从视觉、触觉、行为、声音等多方面入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生理和心理享受,使人感到温暖、温馨和宾至如归。在图2中卫生间较大,设置了脸盆、坐便器、浴缸、淋浴喷头;而在图3中设置了脸盆、坐便器、淋浴间,其中淋浴间中可设置能摆放洗浴用品的格、龛、架,还有较高质量的多种水流的淋浴喷头。但二者都有相同的管道井和通风道,都能保证24h提供热水洗浴,都能在房间的墙壁上安装镜面,从而使狭窄的卫生间变得透明和宽敞。酒店客房卫生间是体现酒店整体硬件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旅游快捷酒店相对较小的卫生间来说,除了完整的功能和方便、卫生、安全的因素外,还要对细节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布局创新、空间变化、视觉感官和照明光效的专业化标准也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从而使其更好地发展下去。

  4、附属部分

  由于酒店内餐厅只提供简易的早餐,因此餐厅和厨房面积较小,并且宜布置在酒店一层,以方便白天的旅游;洗衣房的面积应按洗作内容、服务范围及设备能力确定;备品库的位置应考虑收运、储存、发放等管理工作的安全与方便;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应接近服务负荷中心,并避免其噪声和振动对公共区和客房区造成干扰;虽然酒店的性质决定了职工人数不会太多,但职工用房的位置及出入口应避免职工人流路线与旅客人流路线互相交叉;楼梯和公共走道满足了消防设计规范和人员疏散宽度即可,不必过宽;不同功能的房间面积分配要合理、适中,少则不够,造成使用困难;多则浪费,导致成本增高,而较准确的面积规划也是酒店设计成功的因素之一。整个酒店的各专业消防设计不能违反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尤其建筑专业在防火分区和人员疏散口位置、数量的设置至关重要,它是其他各专业消防设计的基础,千万马虎不得。另外酒店内客房、大堂、餐厅、疏散走道及重要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同时设置在一层的消防控制室也是十分必要的。酒店的外立面造型设计,不必太追求奇异、轻巧,它的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另外,酒店必须醒目,便于识别,如果是连锁的快捷酒店则应有统一的标志。

  5、结语

  旅游快捷酒店要认真定位、认真设计,它既不同于豪华、气派的综合类酒店,也不是廉价酒店,重要的就是要彻底告别传统经济型酒店的概念,摒弃简陋、落后、小、破、旧的现象,让它走上完全的创新之路。在设计理念上要依靠经验和规律,要不断发展,要与时俱进,作为设计人员,应该有这种责任感。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论文】相关文章:

统一休息通知04-10

结构设计实习心得04-10

面试组织协调的名言12-28

科学论文:科学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通用7篇)09-22

沟通与协调心得体会05-11

结构设计大赛策划书02-22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05-25

协调会议邀请函06-14

协调协议书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