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丝绸之路教案

时间:2020-12-09 18:21:2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下丝绸之路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丝绸之路》的教案应该怎么做?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小学五年级下丝绸之路教案,仅供参考。

小学五年级下丝绸之路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丝绸之路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小学五年级下丝绸之路教案【2】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 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 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