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

时间:2020-12-10 12:38:22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人教版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1

  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学生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中国诗词曲的魅力,特选择一组《天净沙》曲牌名的散曲再让学生阅读,同时希望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自己能分析出《天净沙》这种曲牌名的特点,分析散曲描绘的景物和画面,力争让学生学会“填曲”。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一组散曲的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作者描绘的景物和画面、表达的感情,了解“天净沙”这种曲牌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阅读,分析“天净沙”这种曲牌名的特点。

  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填”一首《天净沙》,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古典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天净沙》散曲的阅读,明确作者描绘的画面、感情。

  学习《天净沙》这种曲牌名的特点。

  难点: 用学习到的方法写一首自己理解的《天净沙》。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对曲这种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要做到懂曲,真心喜欢“曲”还很难,希望通过一组《天净沙》作品的对比阅读,培养学生自己写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板书设计从《天净沙》学写散曲天净沙师备教授课辅娃, 作业改卷访家,林密影单路滑。

  夕阳西下,教学人在翻崖。

  四个环节:读印象、说印象、仿印象、品印象。

  一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出每首散曲的景物;二是通过对比阅读,说出四首曲的异同,初步掌握写曲的方法;三是学以致用,用《天净沙》这种曲牌填一首散曲,四是交流品读学生自己完成的作品。

  六、教学准备选择一组散曲:白朴、《天净沙春》、《天净沙夏》、《天净沙秋》《天净沙冬》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我们在第一单元中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请同学们齐背一下,老师今天再与大家分享一组精彩的《天净沙》散曲。

  一、读印象同学们,边听朗诵边看你们手中的材料,先看题目有什么不同,再根据要求观察四首曲,然后把你的阅读体验和大家分享。

  (1、多少句?每句多少字? 2、动笔勾画景物。

  )二、说印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论:1、每一首曲都是五句,1、2、3、5都是六个字,第四句四个字。

  (幻灯片演示《天净沙》格式)2、强调天净沙作为一种曲牌,格式已经固定。

  3、引导学生动笔勾画四首曲描写的景物,提示学生观察得到结论:题目是什么,描写的就是相应季节的景物。

  4、带领学生体会《天净沙秋思》的填曲过程。

  三、仿印象同学们,宋词和元曲的写作称为填,大家想填一首《天净沙》吗?我们一起填写一首《天净沙》。

  1、引导学生总结填曲的步骤(幻灯片展示)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的作品都是自己生活体验和真实情感的反映,我是老师,就以“师”为题。

  3、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幻灯片展示),请用两个字的词语形容你看到的内容。

  (学生说,教师板书)4、我们宋词和元曲都是根据固定的格式,把作者观察到的和表达情感填在固定的格式里,就得到了宋词和元曲。

  5、把学生归纳的词语填进固定格式里,要求学生读,谈读后的感受。

  6、要想读起来像四首材料那么顺口,我们该注意什么?把那个词语放在那里才押韵呢? 四、活动探究(品印象)四人小组合作-------- 交流学生作品给学生展示练习用纸,然后谈要求。

  1.想想自己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老师和同学相处、课外生活,然后用两个字的词语归纳,填入练习用纸的分组里。

  2.把你的词语填进固定的格式里。

  3.朗读,看是否通顺、押韵,如果不够通顺、押韵,调整词语的顺序或换一个词语。

  4.交流学生作品,然后展示老师当堂完成的作品天净沙校园秋风花落叶黄,云山老树暖阳,食堂炊烟飘香。

  教室操场,校园书声朗朗。

  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粗略地学习了元曲的写作,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要想写出格律典雅,内容丰富的散曲,一定要多读书,老师相信在以后出版的诗集中,会看到你们更多精彩而有韵味的诗词曲。

  回顾第一单元课文,背诵教材内容的同时导入新课 快速默读四首散曲,动笔勾画出每首曲中描写的景物学生用10分钟到12分钟详细阅读四首散曲、分析散曲平仄和押韵、突破教学重难点调整词语的位置和顺序仿照学习的内容,学填散曲 通过回顾第一单元课文,

  让学生回忆教材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通过快速默读这种方式、掌握散曲内容,对四篇散曲有直观印象交流心得,自读自悟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学校通知我上一节传统诗词曲的群文阅读课,

  根据安排,我选择以200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中的《天净沙秋思》为基础,再安排白朴写的四首《天净沙》课外散曲让学生对比阅读。

  二、学情分析本堂课安排在七(1)班进行教学,在第一单元的《天净沙秋思》教学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应该对《天净沙》这种曲牌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填词、填曲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片空白。

  三、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这节课中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读懂四首《天净沙》,知道什么是填曲,并会用《天净沙》这种曲牌填曲。

  2、通过群文阅读这种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3、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四、教学思路反思根据本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群文阅读教学,我设计四个环节:读印象、说印象、仿印象、品印象。

  读印象环节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简单了解《天净沙》曲牌的格式,然后圈点勾画出每首散曲的景物;说印象环节是通过对比阅读,说出四首曲的异同,明白什么是“填曲”,初步总结出填曲的方法;仿印象环节是学以致用,小组合作,

  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用《天净沙》这种曲牌仿填一首散曲;品印象环节是交流品读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给学生及时的鼓励。

  五、教学反思1、这次群文阅读教学,我想把语文的听说读写都贯穿进去,群文阅读肯定重在读,但《天净沙》这种曲牌特点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而且四首散曲阅读理解不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既要重读,更要重写,因为我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兴趣和激发写作欲望。

  但是在教学时,由于教学设备的问题,我录的四首天净沙配音朗读并没有得到展示,如果说能在古典音乐中让学生欣赏四首散曲,对学生兴趣的提升效果应该会更好。

  2、这次教学生填元曲,就中国古典诗词曲来说,我认为元曲不像唐诗宋词那样更注重格律和典雅,它作为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的交融,主要是用唱的形式来体现,所以元曲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学生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3、就本堂课来说,我想要完成的重点是学生明白填曲是怎么一回事,通过填曲这一过程和品读学生作品来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古典文化的喜爱,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因而填曲时没有着重强调平仄和押韵,只需要读起来通顺和上口即可,

  所以我们填出来的曲谈不上典雅和优美,要想写出格律和意境都优美的散曲,肯定是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反复打磨才行的,对于我们七年级学生来说,才刚刚接触曲这种文化,他们能在一堂课掌握《天净沙》这种曲牌格式,能填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已经值得我们为他们鼓掌了。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今天教学过程中,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时,指向不够明确,后来全体语文组教师在课后对我进行了指导,明确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指出在启发学生时应该把范围再扩大,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老师和同学、课外生活进行词语的归纳,这样学生更容易快速填出作品。

  二是教师可以在学生填曲时也填一首,然后和学生交流,激发学生更深的学习兴趣。

  特别感谢语文组同仁的这一精彩指导,让我这节课在环节上更完善,学生也更具有操作性。

  人教版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生活情境,感受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意识。

  (多角度解读课文,注意“责任”的维度。

  )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

  由此,切实地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熏陶。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台湾作家张文亮有一首有趣的诗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诗中写道到:“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和蜗牛散步,

  真是突发奇想啊!和蜗牛散步,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下面,让我们从童话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一对中年夫妻和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儿子一起散步,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前后都是妈妈和儿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教师播放情境课文“田野生命”并设计相关问题: (1)说说有关散步的时间(季节)、地点、人物。

  (2)你印象中的“初春”是什么样子呢?你见过“初春的田野”吗? 2.教师播放情境课文“分歧选择”并设计相关问题: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语言要简洁明了。

  ) 起因: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经过:“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疼爱孙子,决定走小路。

  结果:走小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指导明确记叙的“六要素”。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面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问题时,“我”最终选择了走小路,这样做,是不是不尊重老人呢?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这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谁?结合课文说说喜欢的理由。

  (不要忽视默默无言的“妻子”的形象。

  ) 3.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引导学生触及文章的核心部分,如 “责任感”“孝敬老人”等。

  (四)语言探究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

  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

  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找出你认为很有意蕴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2)找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2.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的意蕴往往体现在“情”和“理”两方面。

  本文也不例外。

  举例:“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重点分析:太迟、太迟了;总算;熬过。

  (2)语言的对称美。

  举例:“有的浓,有的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