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时间:2022-09-15 14:12:13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通用14篇)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读通整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诗歌。

  3、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桥成为名桥,让一座寺庙成为旅游胜地。

  2、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齐说)

  解题

  师板书:夜泊

  (1)泊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读?这还是一个多音字。(分别组词)

  (2)在这里停泊的是什么?(船)所以“泊”在这里就是停船的意思。

  (3)诗人在什么时候停的船?(晚上)评价:你真会思考。这儿写的是夜泊。

  (4)诗人将船停在哪里呀?(枫桥边)师完成板书。评价:你们真厉害,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诗题。指名读。

  (5)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

  3、同学们,是谁在枫桥边停船啊?(唐朝诗人张继)是的这就是诗的作者。

  师板书。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继,一起来感受这首名垂千古的诗。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借助书后的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请生读生字。

  3、读整首诗。注意断句,读出诗的韵味。

  三、精读感悟。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这首诗,来到这枫桥边。大家边听边想,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把听到的用小三角表示出来。

  2、师范读。

  3、相信大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许多景物,也听到一些声音。四个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所划的景物和声音吧!

  4、先来说说看,张继看到了什么?

  月落:

  (1)这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残月)这还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2)是的,月落的意思就是: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3)看来夜已经很深了,再过一会就要天亮了。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的月亮?(深秋)快要入冬了,天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

  生:惨淡、无光,凄凉

  (4)是的,这是凄凉的月光。谁来读这个词。

  霜满天:

  (1)已经是深秋了,下霜之后的天气更凉了。为什么是“霜满天”呢?(霜很大,很浓,很多)

  (2)你们说,在这霜满天的夜晚,诗人能感受到这种寒冷吗?(能)

  (3)我们在家里也许很难感受到这种寒冷。

  而张继此时身在哪里?(外地、船上)你们说得都很对。张继本是湖北省襄州人,但他此时在哪里?(苏州),从哪里知道?(姑苏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州是我们江苏的一个城市,湖北和江苏之间相隔1000多公里。我们古代的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行驶的速度非常慢,由此可见,张继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我们把漂泊在外的人称为什么?你能体会游子的感受吗?(生交流)

  这满天的霜呀将游子张继团团包住,张继是什么感受呢?

  (4) 读读这个词。

  江枫:

  (1)江边的枫树。

  (2)因为是晚上,江边的枫树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暗红,昏暗、黑乎乎)

  渔火:

  什么样的?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忽明忽暗,隐隐约约。

  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词。

  5、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张继所看到的,那张继还听到什么了呢?

  乌啼:

  (1)这是什么意思?人们喜欢听乌鸦的叫声吗?(不喜欢)为什么?

  (2)是的,乌鸦的叫声十分刺耳,在夜晚听到乌鸦的叫声,更加的凄惨,凄凉。

  (3)读词。

  6、同学们,张继看到的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副图,一副凄凉的秋夜图。请你们回过头来想想,用自己的话描述给你的同桌听,从天空再到江面的顺序来描述。

  7、理解感悟“对愁眠”

  (1)诗人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听着凄厉的乌鸦叫声,张继又怎样的感受?(压抑、难过、郁闷、心情很不好)

  (2)此时的张继睡得着吗?(睡不着)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对愁眠”?

  (3)作者为什么睡不着?(圈出“愁”)张继心中满是忧愁,那这里的“眠”是睡觉的意思吗?那是什么眠?(失眠、无眠、不眠、难眠)

  (4)是的,张继根本睡不着,他带着忧愁,难以入眠。

  (5)连起来,读读整句诗。个别读,分组读,一起读。

  8、感受钟声。

  (1)诗人在船上难以入眠,所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默读第二句。

  (2)寒山寺:简介寒山寺。寒山寺在哪里?是近在咫尺吗?(不是,而是在姑苏城外,只能是远远看到。)

  (3)张继听到了什么?(钟声)

  (4)哪里传来的钟声?(寒山寺)

  (5)为什么远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张继也能听到呢?(因为是半夜了)从哪里看出来?(夜半钟声到客船)

  (6)这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哪里?(客船)在这里“到”就是传到的意思。

  (7)客船能听到钟声吗?真正听到钟声的是——张继。

  (8)客船上的张继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他是一个孤孤单单,举目无亲的游子,这“铛——铛——铛——”的钟声分明敲在张继的心上。听着钟声的张继更加无法入眠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9)读这句诗。

  9、张继的心中有无限的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诗,字字都是发自肺腑。自己读读这首诗,感受这深深的愁。

  个别读,想读的读,齐读,比赛读。

  四、拓展延伸。

  咱们学习的《山行》和《枫桥夜泊》都是写的关于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两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补充习题》上的《暮江吟》和《秋词》。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4、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三、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五、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活动反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3

  一、激趣、自由漫谈

  (一)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二)导入: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这首诗意境深远,非常有味道。揭题:枫桥夜泊。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问难

  (一)回忆学习古诗的步骤。

  (二)出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如果有好的方法,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

  (三)自由读诗,自学古诗。

  (四) 出示课文,指名朗读,正字正音。

  三、探究,研读漫谈

  (一)分步骤学习古诗。

  1.第一步:解诗题,说诗人。交流课前收集的善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枫桥夜泊》的意思就是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张继是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首。

  2.第二步:解字词,说诗意。

  1.齐读古诗,想一想: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2.解字词,说说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3.结合课后注释和占有的资料理解,交流诗句的意思,交流时先交流前两句,然后交流后两句。“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

  3.第三步:解诗情,悟诗境。

  1)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2) 指名读一二句,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江枫”“渔火”, “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江边的枫树怎么样 ?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

  3)男生齐读一二句。

  4)指名读三四句,学生听,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 ?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

  5)女生齐读三四句。

  6)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7)说意境。

  (二)指导朗读。

  2.诗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愁绪,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诗,看看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很愁?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齐读,低声慢吟读等体会诗人的愁绪。

  1)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

  2)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3)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三)质疑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对重点问题探究。

  师:这首诗我们已经学完了,在同学们的脑海中,还有哪些小问号在闪动,大家提一提。

  1、半夜,鸟儿都睡了,乌鸦为什么还在叫呢?

  2、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为什么而发愁呢?师:是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面对忧愁,有的萎蘼不振,有的自暴自弃,我们应该变愁为号角,催人奋进,变愁为号角,破浪远航,而张继呢,是变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四、深化,扩展漫谈

  同学们还收集到了哪些带"愁"的'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意境,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3、朗读训练,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图片、朗读录音、颜料

  教学过程

  一、谈活导入,揭示课题。

  师: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生:李白、杜甫

  生:白居易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同学可以自由地来向大家介绍。

  生;他写的诗歌多愁善感。

  生:他的诗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师(相机以补充):《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伤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二、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教师出示幻灯片。

  2、出示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诗。

  2根据注解上台讲诗句的意思。

  3、生朗读古诗。

  4、生上台讲诗句。

  生A:我知道“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是:

  生B:我知道:

  5、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三、深入读诗理解思想感情。

  1、听录音范读,画节奏。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师:诗歌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生:月亮

  生:乌鸦

  3、师:看着幻灯片,背诵诗歌,告诉老师这幅图该涂上明快还是阴沉的色彩。

  生:阴沉

  师:表现阴沉的色彩该用什么颜色?

  生:蓝、灰

  生:淡绿、黄

  4、请学生将幻灯片上色。

  5、师:这样的图画,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愁。

  生: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忧伤。

  生:表达了作者的痛苦。

  生:表达了作者的失望。

  6、师总结:大家从诗句中的哪些景中读出这份情感?说一说。

  7、生发言,师归纳;月西沉,乌鸦噪,清霜寒给人凄清的感受。江枫摇、渔火闪、人独卧、无泫眠感知了诗人忧愁。寒山寺、夜半钟、敲客船、落心头,深知诗人心境凄凉。

  师:这样浓浓的哀愁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来。

  生:用低沉的语气。

  生:用压抑的语气。

  生:用缓慢的语气。

  8、指导朗读,师范读(以下带点的为重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学生练习朗读。

  四、进一步感悟诗情。

  1、师:这首诗是写“愁”的,请同学们结合诗中有关的词句来谈一谈作者“愁”些什么?

  生:思乡之愁。

  生:忧国忧民。

  生:考试落榜

  2、师:同学说得很好,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3、生试背——指名背。

  五、小结:大家的朗读把我带入了悲凉之中,这就是诗的魅力,就是景物描写的魅力。希望大家多读、多背优秀诗歌。

  [反思]:

  课后,我对学生对诗的认识情况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了解诗的大意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对诗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目的。在朗读训练中,能够很好的诵读诗的学生比较少,特别是诗的节奏、语调。这就是节课我失掉的东西,在以后诗歌的教学中,应在关键之处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美好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诗句中体会作者淡淡的旅愁。

  3.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

  二、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折头,你在那头。那么,在诗人张继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对这首诗做了哪些了解?

  师小结,并解释题目《枫桥夜泊》及作者张继。《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指导初读古诗。并评价,在书上做好标记。

  4.理解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生回答师小结: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2)“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问:为何愁眠?联系这两句的景色想一想。(出示课件)板书:愁眠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教师引读:1、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触景生情,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所有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和诗人有同感,,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

  (4)“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5.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6.诗中的感情。板书:表达了 __愁闷____的思想感情。

  7.听音乐《涛声依旧》读古诗。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6

  一、歌曲导入

  1、师:上课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课件播放)

  2、这首歌与你平常听到的歌有什么不同?这就是1200多年前诗人张继留下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二、目标展示

  1、出示目标。

  2、师生共同明确目标。

  三、围绕目标有效教学

  (一)自主预习

  1、出示预习提示

  (1)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巡视。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4、教师根据课件疏通诗意。

  (二)质疑问难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向本组的同学请教。

  (三)合作探究

  1、出示整合后的问题:

  (1)《枫桥夜泊》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诗人在枫桥夜泊时看到了什么,听到

  了什么?

  (2)你觉得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心情的字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展示。

  4、教师小结。

  (四)强化练习

  1、体会诗人的愁。

  2、用读来表现诗人的愁。

  (五)归纳总结

  诗人张继愁于未能金榜题名,愁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愁于不能志在四方、造福百姓时,月亮不懂事,她不肯皎洁地照着,居然落了下去;乌鸦懂事,她不肯安静地飞过,居然叫了起来;钟声不懂事,她不肯老实地睡去,居然送来一声又一声叹息;客船不懂事,她不肯给人安稳的睡眠,居然泊在这样的一刻!这一切的一切,更是让诗人愁上加愁愁更愁啊!

  四、目标检测、反馈与补偿

  你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愁绪表达出来吗?

  五、拓展延伸

  阅读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的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回忆、背诵古诗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拨)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非常珍贵,今天,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二、故事导入,初步感知

  1、教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播放课件,教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美吗?

  生:太美了。

  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

  3、学生自由读:

  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4、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正音。

  师:大家读的可真起劲!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有感情读)。

  师:你读的可真美。

  生:老师,我想把这首歌唱出来。

  师:(很惊讶)好,我们很想听。

  生:(唱)

  师:哦,现在你是这样演绎这首诗的。我希望一会学完之后请你再揣摩一下,应该为这首诗配上什么样的曲调。

  师:这么美的诗,想进一步了解诗中的内容吗?通过刚才的学习,我觉得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也非常的聪明,所以,我想请你们自学这首诗。行吗?

  生:行!

  师:老师相信你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一定会学懂这首诗的,对自己有信心吗?

  师:好,谁愿意读一读自学提示?

  生:指名读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自学这首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2、交流自学情况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特别认真,相信你们都有好多收获,交流一下彼此自学的情况。你们想更多地了解这首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理解的内容,在小组里说一说。我们一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生在小组里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随机指导.

  (2)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师:我看到了,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交流,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谁愿意说一说?

  生:我知道了姑苏这个词的意思。

  生: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半夜停船靠岸在枫桥边。

  生:我知道了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生:我还知道了作者的心情很忧愁,睡不着觉。

  生:……

  师:(点拨、评价、指导)

  (3)质疑并解疑.

  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

  生:我不理解客船的意思。

  师:谁愿意为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半夜敲钟?

  生:为什么说霜满天呢?天上也没有霜啊?……

  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师: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4)教师小结:

  师: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谁愿意说一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月落、霜满天,渔火,江枫;听到了乌啼,钟声。

  师: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你现在能体会到作者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指导朗读、背诵、默写

  师: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忧伤。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那时的感受呢?

  生:应该低沉。

  生:还应该慢一点。

  师:对,应该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来读。(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要是在注意一下句中的停顿、重音就更好了。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的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师:听老师再读一遍好吗?看谁悟性最强,感觉最好。在下面试着再练一练。

  师:谁愿意读?

  师:真不错。

  四、歌曲激情:

  师: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涛声依旧》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变的,下面请同学们听歌曲的录音,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一唱。找一找歌中所唱的哪些与这首诗的内容有关系,并拿出笔来画一画,比一比,谁找得准,谁找得多。

  (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

  师:我已经看出来了同学们都陶醉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了。谁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化用的诗句?

  生:老师,我知道我刚才编的歌问题在哪里了——有点太活泼了!

  师∶(赞许地点头)是呀,你很有悟性!

  生:这首歌曲调优美,但我觉得化用的诗句更感人贴切、意境深远。

  五、试背古诗:

  师:现在我想调查一下,有多少同学能背诵下来这首诗?

  生:(纷纷举手)你们太出色了.好,请会背的同学起立,不会背的同学看书,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生:(试背)

  师:真好,能看出你们是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愿意接受我的最后一项挑战吗?

  生:能!

  师:能默写吗?好,请你们拿出纸,能默写的默写,实在默写不下来的可以看黑板上的提示,实在记不住的同学,就请你抄写一遍。可以吗?

  六、留研究性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回家之后请你们完成这样一项作业: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为《枫桥夜泊》这首古诗配一幅画,再涂上颜色,好吗?

  七、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八、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听到:乌啼、钟声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 愁

  感到:寒霜满天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2、(图片)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

  (凄凉……)

  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

  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5、江枫“对”?——面对,相伴。“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

  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

  树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原来,作者是对愁难眠啊!生诵读教师改写的诗句

  7、后半句

  1)“客”思乡寂寞

  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

  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

  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1、看画面入情入境,将情融入古诗朗读中。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3、张继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边吟诗句,边想象画面。

  2)师引读:

  一千两百年前的一天.殿试揭晓的黄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没有他张继的名字。他羞愧沮丧.本来预期的结果不是这样的。虽经十年寒窗苦读,可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他踏上小舟默默南行。时至深夜,泊船枫桥.不能成眠的他。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张继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

  月亮缓缓下坠——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一句)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二句)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三、四句)

  没有父母的关怀,没有孩子的欢笑,有的只是--读古诗

  没有家乡的山水,没有熟悉的乡音,有的只是——读古诗

  四、“出境”体会表达方法。

  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感情,情景交融,达到美的艺术境界。

  1、教师口述作者描写的画面或生设计诵读古诗的旁白(即在理解感悟古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中,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并在创编古诗时,有初步的运用)。

  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张继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他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他感到孤独,使他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张继搭乘的客船上……

  2、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类似的感情经历(夏令营活动中的感受),迁移运用表达方法。

  五、整体感知古诗写法,拓展探究。

  1、师生讨论:我们学过的古诗或课文中,有没有用到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若有时间,安排学生现场练习一段情景交融的片段:今天上课前的心情如何?能否以写景来衬托你当时的心情?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情:清冷孤独寂寞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

  搜集秋诗、秋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3、补充一些爱秋诗,如,《赠刘景文》、《秋词二首》等。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

  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想读吗?

  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小组读。齐读。)

  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

  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

  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交流。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然后伙伴讨论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5-8分)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泊:停船靠岸。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师:很好,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哪位同学能帮助他。

  生:(众说纷纭)

  师: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所见所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2 学生说诗意。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从诗中的一个“愁”字,读出了诗人在表达自己的一种忧愁。

  师:(师生交流背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避地吴中,据说,他科举落榜,心境失落寂寞。客船夜泊,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之愁。)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生:(从诗中的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景,谈自己的感受)

  师:出示课件,解说。拂晓的时候,月亮落了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华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读出此情,读出此景。(略带伤感语调,语速要慢。)

  师:说说此时作者的感受。。

  生: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这怀着旅愁的诗人更感到凄凉和伤感呢。

  师: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你认为诗中诗意最浓的是哪里?

  生: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夜深人静时,忽然听到从远处的寺院中传来悠远的钟声。大家来静静的停一下(播放钟声)

  师:同学们请你联系诗描述一下你刚才听到钟声的感受。

  生:很悠远

  生:更赠添了伤感。

  生:啊,这钟声它是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中传来,悠远回荡,多么让人想念家想亲人啊。

  师:这钟声在夜半悠扬回荡,余音袅袅,衬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使夜不成眠的游子更增添了愁绪,而诗人卧听钟声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同学们此时你就是诗人张继请你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生:2名读。

  师:这首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诗人以一缕愁绪把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和谐而有层次的组成一幅秋江夜泊图。这首诗使张继名传千古,享誉海内外,诗传到日本,几乎人人皆知,苏州寒山寺也因此诗而著名,至今每年除夕都有大批日本人专程来到寒山寺与中国的游客一起聆听夜半钟声,并吟诵这首绝句。

  现在人为了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把它演绎成歌曲故事等等,老师带来一首枫桥夜泊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再次感受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播放歌曲)

  师:把你听后的感觉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齐读。

  师: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佳作。这首《枫桥夜泊》师和元朝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 秋思》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上读一下《天净沙 秋思》。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

  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交流、朗读并背诵。

  师:请同学们再读《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想一想这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交流

  师:(小结):这两首诗都是把众多的景物串联起来,构成一幅令人伤感的画面,以此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的情感。

  背诵这一诗一词。

  师: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丽的景色图片。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

  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3、了解古诗结构。

  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4、分句理解古诗。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欣赏画

  欣赏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画。

  活动反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学习词语:一丛丛、一簇簇;星星点点;飞檐翘角,并能用相匹配的肢体动作表现。

  3.能大胆合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故事中的景物,体验创作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薛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师进行配乐讲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讨论、讲述。

  “你们在什么时候也会感到孤独呢?”

  二、再次欣赏故事观看PPT

  观看PPT师讲述故事第二遍

  1、刚才,你在画面中看到的枫叶,是什么样的呢?

  “什么叫一丛丛、一簇簇?”

  2、乌蓬船是怎样停在江面上的呢?

  “那我们也来变成一条条乌蓬船,星星点点的停在江面上。”幼儿用动作表示

  3、远出一排排的寺庙是什么样子的呢?

  “飞檐翘角是什么样子的啊?”

  三、学习古诗

  “你们表演得真像故事中的景物。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写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师朗诵古诗《枫桥夜泊》

  2、集体动作朗诵“让我们一边朗诵,一边来表演吧”

  3、情景表演

  四、绘画创作

  “现在,就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吧。”

  幼儿进行古诗绘画创作

  活动反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13

  【内容简析】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景抒情的一首七绝。诗歌描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看到江南水乡秋夜的幽美之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

  【设计理念】

  这个教学设计,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互学、互补、互相启迪,从而能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学自悟。在这堂古诗教学课中,尤其注重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并注重人文教育。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文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4.能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步骤学习这首诗。

  【重点难点】

  1.根据文中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插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把每句诗读通顺。

  2.检查初读效果。

  3.对照插图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

  (天将亮的时候,在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写下的。)

  三、解诗题,知诗人

  1.理解诗题(枫桥夜泊--客船夜里停泊在枫桥下面)。

  2.检查预习,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张继的资料。

  四、明诗意,析内容

  1.自由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与小组同学讨论。

  2.指名朗读,师生诵读。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①结合插图,再看古诗,想想用什么方法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②学生交流以前理解古诗所用的方法。

  ③师生总结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a.看诗中的注释; b.查字词典; c.看工具书或看插图理解; d.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小组学习。

  ⑤学生汇报,教师根据诗句进行对译(课件演示)。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一边听老师示范朗读,一边闭目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诗中怎样的画面?(播放忧伤的古乐。)

  2.诗人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看到:月落、霜、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鸣。)

  3.从画面的情景和诗句的描绘中,你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是怎么样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为什么诗人一夜不能入睡呢?同桌之间探讨原因。

  (惆怅、思乡、忧国忧民、因科举落榜、伤感等等。)

  六、朗读背诵

  1.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古诗?(忧愁、伤感。)

  2.确定基调,划分节拍,标出重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课件播出忧伤的乐曲)。

  4.背诵本诗。

  七、质疑问难

  八、总结,布置作业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熟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

  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

  1、李白的《静夜思》,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

  3、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请同学们查字典了解“泊”的意思: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二、自读课文,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等。)

  3、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

  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

  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

  4、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用笔把你和诗人的情感画出来。(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凄清、辽远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5、音画渲染,体验意境。

  (1)播放意境图,播放音乐古曲《汉宫秋月》。

  (2)教师进行意境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几棵枫树,隐约可见,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隐约约的寒山寺……

  (3)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学生在音乐中自己揣摩诵读。

  (4)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

  (5)你能通过读,再次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生跟随音乐齐读)

  (6)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与情感。

  四、拓展阅读,比较延伸。

  (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

  (《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

  (3)课外搜集这类题材的古诗,熟读成诵,开一个古诗诵读会。

【幼儿园枫桥夜泊教案】相关文章:

枫桥夜泊教案01-31

枫桥夜泊的教案01-31

《枫桥夜泊》教案01-30

人教版枫桥夜泊的教案01-31

枫桥夜泊张继教案01-31

《枫桥夜泊》古诗教案01-31

古诗枫桥夜泊的教案01-31

枫桥夜泊小学教案01-31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