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最新小学作文指导教案

时间:2021-01-22 14:16:43 教案 我要投稿

最新小学作文指导教案

  第一讲回味无穷——忆中写

最新小学作文指导教案

  一、习作指导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梦幻的,是快乐有趣的。在记忆的长河里,哪件事曾经为你的童年生活增添过乐趣?又有哪件事曾经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写好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是这一讲的主要话题。

  作家孙云晓在一次谈作文时说道:“作文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失败在于一个‘假’字。”同学们写作文时首先要求实、求真、求新。既不能抄编套,也不能落俗套。

  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坚持与生活结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好作文。谁的生活丰富多彩,谁的爱好兴趣广泛,谁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记事的作文,同学们就要热爱生活,获得真知识、真经验、真感受,这就解决了作文的第一大难题“苦于无米之炊”、“没的可写”。我们就可以变“没的写”为“有的写”,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怎样写好记事的文章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事情要真实,选材要新颖。

  写真实的事,不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印象深、感受多,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切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矛盾、充满温馨、充满情趣。我们要从亲身经历过的,亲眼看到的感受最深的那些平凡小事中选取那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能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风貌,又最能反映自己个性特色的事例来写,要“小中见大”地反映事情的意义和情趣。

  例如,一位同学选择了这样的材料:大年三十晚上看完春节晚会的节目,家庭模特大赛开始了。通过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加比赛的服装,表演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当时热烈气氛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这场模特大赛的确是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心,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不断改变这一主题。

  这篇作文的选材是多么新颖、有趣呀!

  2、事情过程叙述要清楚、明白。

  不仅选材好,还要把内容写好。首先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交代清楚。只有把“六要素”写清楚,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读起来清楚明白。

  至于“六要素”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格式,要侧重于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围绕中心还要巧安排。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叙事的文章最忌不分轻重、不分详略,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我们说,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一条线。

  写事时,还要学会巧安排。

  怎样使用材料,确定详略;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都要通盘考虑巧妙安排,这样才能变化写作角度,努力跳出框框,写出别具一格的好作文。

  二、佳作欣赏

  童年趣事

  星期天一大早,姥爷和姥姥到街上购物上,家里只留下我(当时上二年级)和妹妹。

  呆着真没意思,干点什么呢?我望着姥爷那只小黄鹂出神。突然,我像发现了什么,拉着妹妹指着小鸟说:“这只黄鹂身上脏兮兮的,咱们给它洗个澡吧!”妹妹拍手叫好!“哥哥,用水管子洗太费水了,不如用喷水枪和针管吧!”我听这个主意好,连忙吩咐:“你去准备‘武器’,我准备‘炸弹’。”说完,我搬来了一盆水,准备“战斗”。

  随着我的一声枪响,给鸟洗澡的战斗打响了。可是黄鹂太机灵,一躲,没打着。我接着又打了一枪,还是不中。这回妹妹抢了先,没等黄鹂站稳,开了一枪,结果打中了,她高兴地喊:“打中了,哥,你真笨!”

  我不服气,心里想着计策,目光移到了针管上,连忙把针管灌满了水,在笼子四周架起来。我先朝小鸟虚打一枪,让它进入我的一根针管的射程里,然后随着一道光亮的水线射出,小黄鹂终于被射中了。就在这一瞬间,我又扣动喷水枪的板机,小黄鹂又挨了一枪。

  一盆水用完了,小黄鹂成了“落汤鸡”,全身发抖地蹲在笼子底下,一动也不动。“快,用吹风机把它吹干。”妹妹真机灵,我赶紧拿出吹风机,插上电源,这一下,小黄鹂成了“小刺猬”了。

  就在这时,姥爷回来了。他赶紧对小黄鹂进行“抢救”。事后,姥爷哭笑不得地教训我们:“有你们这样做好事的吗?真拿你们没办法,鸟儿不能这样洗澡!以后可不许胡闹了!”

  “这是胡闹吗?”妹妹还在不解地问,我和姥姥、姥爷都笑了。

  点评

  童年的生活是充满遐想,令人回味无穷的。童年的我们也一定是幼稚、可笑的。小作者的童年虽比不上童年捕猎的闰土那样充满神奇,然而小作者与他妹妹的行动足以让人忍俊不禁。

  这件趣事的确很有意思。小兄妹俩本想做件好事,但终因年幼无知而事与愿违。事情紧张而有趣,作者开门见山,直插事情发生的时间,以“准备——给鸟洗澡——给鸟吹风——大人抢救”的事情发展顺序,有条理地描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仿佛两位天真、勇敢的“小战土”就在我们面前。

  小作者克服了写“童年生活”经常以“那是发生在我××时的事情”为开头的写法,而结尾也戛然而止,给人以整洁、流畅的感觉,使得一对纯情少年形象较为突出的跃然纸上。

  三、训练设计

  在过去的五年里,你曾经历过哪些有趣的事或有意义的事,请你写出来。

  第二讲  身边人物——悟中写

  一、习作指导

  同学们在家庭、社会的关爱下幸福生活,健康成长。每天,我们都接触许许多多的人,有无微不至关怀你成长的家长,有诲人不倦的老师,有形影不离的小伙伴,还有那些熟悉的或一面之交的警察叔叔、清洁工人……他们的言行影响教育着你。这次习作就是要通过具体事例写一个你最敬佩的人,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成功的人物描写要一人一个模样,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要让所写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印象,请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所谓典型事例是指在表现人物特点上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选择的“谈碰壁”、“救车夫”、“关心女佣”、“谈《水浒》”等几件事例就非常典型,它让我们了解了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2、要抓住人物外部的形貌特征描写,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要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一般要抓住人物的容貌、姿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

  例如:我的爸爸是胜利油田的石油工人,今年37岁。他个子不高,但身体结实得像钢浇铁铸一般,纯补和善的面容总是带着笑。

  这段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我们已从句中体会到小作者的爸爸是一个身体健壮、和蔼可亲的人。

  外貌描写要注意三点

  ①要为突出中心服务;②要有一定顺序;③要抓典型特征。

  3、让笔下的人物开口说话,应力求语言个性化。

  人物的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简单地说,就是写人物“怎么说”、“说了什么”。老舍先生曾指出:“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这句话说明了语言描写是打开人物心灵的钥匙。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经历等不同,语言也应有差异,这就是个性的鲜明性。

  例如:爸爸会干木匠活儿,经常有人找他帮忙,有一次哥哥发牢骚说:“爸,你做的都是义务工,何必这么卖命!”爸爸脸一板,训斥道:“你小孩子懂什么!人家上门求咱们帮助,是看得起你,信得过你,是觉得你人好!“

  爸爸的话朴实、自然,合乎身份,表现了他淳朴、乐于助人的精神。

  4、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得体,可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的揭示。

  例如:《景阳冈》一文,作者写武松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时,他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还是揭示出武松勇往直前的豪气。

  5、行动描写生动,能准确地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具体体现。

  例如:《景阳冈》中,在写武松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三闪”时,休现了武松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总之,写人物要善于抓特征,要让人物自己闪亮登场;让文中人物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动作,作者不掺和、不包办代替。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使笔下的人物勃勃有生气,给读者留下鲜明和生动的形象。

  二、佳作欣赏

  不一样的老爷爷

  街上又飘起了烤红薯的香味,我不禁想起了那个老爷爷。以前,在我读书的桃园学校门口东侧,有个卖烤红薯的爷爷,跟别人相比,他有很多的不一样。

  爷爷大概五六十岁,虽说天天跟煤灰打交道,他却经常穿着一套白衣白裤,干干净净的,就像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衬着那张黝黑脸,真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爷爷烤红薯,火候把握得很好。大大小小的红薯一古脑儿地放进烤炉里,什么时候,哪个红薯要翻身了,哪个红薯要出炉了,他只用手摸一摸,捏一捏,就一清二楚。炉盖只要一揭开,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常常飘过院墙,钻进我们的鼻子里。有些小馋猫写着作业,口水就不知不觉地滴在了本子上。

  爷爷从不吆喝,可是他的烤炉前,一下课,就围满了孩子;放学的时候,更是里外三层。谁爱吃甜软软的红心薯,谁爱吃香香粉粉的白心薯;谁的肚皮大,谁的肠胃小,你只要买过一次,他就不会弄错。下次再来,不用你开口,他拣出来的热乎乎的红薯,是大是小,是甜是粉,准保合你心意。

  爷爷非常讲究。他的炉子旁边有一个自制的垃圾桶。烤炉周围好大的一圈,总是干干净净的,一片纸屑也没有。不管哪个孩子剥下的红薯皮随手扔在了地上,他总会弯下腰捡起来扔进桶里。下次你再来了,他准会笑着叮嘱你:“红薯皮剥了就扔我这儿,我来收拾,到处扔,不好看。你们可都是有知识的学生娃哩!”每次我放学回家,总看见爷爷桶里面的红薯皮堆得冒出了尖,黑黑的笑纹也似乎更多了。

  现在,我转到了实验学校,再也没有看见那个爷爷,可他的白衣黑脸,他烤的红薯,甚至那个黑灰色的垃圾桶,我都还记得。

  点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找准这些不同之处,也就是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此习作描写了一位烤红薯的老爷爷,在平凡朴实的叙述中,显示了小作者不俗的观察水平和选材技巧。

  “不一样的老爷爷”,他的“不一样”表现在哪里呢?他的“白衣白裤”、他对烤炉火候的把握,还有他做生意“从不吆喝”,最后写到了那个“黑灰色”的垃圾桶,点点滴滴细腻的描写,从不同角度突出了人物的个性。这样,人物也一步步从纸上走下来,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

  三、训练设计

  欢察家庭或班级中最有特点的一个人写下来。

  观察人物观察的事物反映出什么特点

  第三讲动手实践——干中写

  一、学习指导

  同学们都有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更要睁大探索的眼睛,扬起创造的风帆,运用灵巧的双手,积极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现奥秘、去增长才干。

  写这类作文和写叙事的作文一样,也要考虑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安排详略等。

  下面,让我们先来读一篇习作,从中领悟写好这类科技实验活动作文的方法。

  阳光散色小实验

  清晨,我从床上起来,到阳台上呼吸新鲜空气。我看到红彤彤的太阳在慢慢往上升,便想起常识老师在上“阳光散色”这一课时曾讲过,可以用水和镜子做“阳光散色”小实验。我想,现在太阳刚刚升起来,正是做这个小实验的好机会。

  于是,我拿了一个盆,打了半盆清水,又拿出一面小圆镜子,放到太阳能照到的地方。盆的对面是雪白的墙壁。我把镜子的一半放入水中,一半拿在手里。可是看不见“阳光散色”而显现出来的美丽光带,只看见对面墙上有一个椭圆形的白色光圈。我并没有灰心,继续做了下去。

  这一回我把镜面调了个方向,可还是和刚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真奇怪,也许是镜面摆错位置了吧!于是,我想了想,将镜子的一半露在水面,一半泡在水里,镜子靠在盆上,看上去很象三棱镜——做“阳光散色”用的工具。“啊!”我不禁叫出声来,只见一条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色光带出现在对面的墙上,多么美丽呀!那仿佛是一条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虹。我终于成功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因为这是我亲自动手实践出来的呀!

  点评:这篇作文的第一个特点是实验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做“阳光散色”实验的原因;

  第二段写做实验的准备及其过程;

  第三段写为实验的成功而高兴。

  第一段中交代了实验的时间是清晨,“红彤彤的太阳在慢慢往上升”,实验结束时“太阳越升越高”。由此可见,这篇作文是以时间为序安排材料的。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做实验、搞制作把过程讲清楚说明白,这是首先要做到的。

  围绕中心,前后有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此文的第二个特点。

  中心是“不怕失败,肯于动脑动手实践”。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重点段是这样安排层次的:两次实验未成功,但是不灰心;继续实验终于成功。

  由于小作者按实验的时间顺序,重点内容不仅叙述具体,而且层次分明,阅读后能使读者对实验的全过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语言表达简洁、准确、明了,是这篇作文的第三个特点。

  无论是搞小制作,还是小实验,都不能保证一次成功,况且实验中还涉及到用品的使用和摆放,因此在写操作过程时一定要对物品的摆放位置、操作工具等力求准确无误地表达清楚。如:准备阶段突出了“一个盆”、“半盆清水”、“一面小圆镜子”,“太阳能照到的地方”等,话语不多,但能使读者迅速地了解实验前的准备情况。

  写实验过程:第一次突出“把镜子的一半放入水中,一半拿在手里;”第三次突出“将镜子的一半露在水面,一半泡在水里,镜子靠在盆上”。

  通过前后不同操作的比较,读者会一目了然地发现二者的区别,当前者失败、后者成功时,读者就会一下子领悟到其中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感觉出,写制作、实验类的作文,也要讲究方法,那就是:

  1制作、实验的全过程(原因、准备、操作、结果)要讲清楚、明白。

  2重点内容(操作程序)的叙述要具体,层次要分明。

  3语言表达要简洁、准确、明了。

  希望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完成好这篇习作。

  二、佳作欣赏

  会“跳舞”的火柴棍

  我们的校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我呢?对做科学小实验最感兴趣。

  最近,我买来一本书《小学生科技小实验》,其中有一个叫“会‘跳舞’的火柴棍”的实验,简便易行,很有趣。于是,我决定做这个小实验。

  按照书上的要求,我端来一盆清水,拿来一盒火柴和一瓶“万能胶”。我先从火柴盒里抽出一根火柴,然后,在火柴头上涂上一层厚厚的“万能胶”,最后,小心翼翼地把火柴放入清水中。等了一会,没见什么反应。我心里不禁纳闷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实验的步骤有什么问题?不会,决不会。我再查看书本,才清楚地看明白,要等四五分钟才行。。于是,我静下心来,耐心等待。过了几分钟,“奇迹”果然出现了,只见火柴直立在水中,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了。可是,没过半分钟,火柴就漂在水面上了;再过了几分钟,火柴又“跳起舞”来了。如此循环了七八次,火柴再也不动了。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驱使火柴“跳舞”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再次翻书研究。原来,当“万能胶”与与火柴的磷接触后,就会产生一种气体。气体越聚越多,就会使火柴直立起来;气体挥发时,火柴便被带动得“跳舞”了。一会儿,火柴最外面的气体挥发完了,火柴也就不动了。又过一段时间,气体重新聚起来,火柴便再一次“跳舞”。此时此刻,我恍然大悟地说:“啊!火柴棍能跳舞,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做实验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增长了课外知识,我对它极感兴趣。

  点评

  小作者重点记叙了“火柴棍‘跳舞’”这个小实验的过程,内容简明扼要。从准备工具——实验——结束,讲得清楚明白,条理性强。在描写实验过程时,小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情反映事情的变化。如“小心翼翼地把火柴放入清水中。等了一会儿,没见什么反应。我心里不禁纳闷起来。”语言简洁明白,具体形象。

  文章开头点题,结尾扣题,并点明了中心。

  三、训练设计

  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科学知识,你也有所发现吗?提起笔,写一写吧!

  第四讲扩缩续改——思中写

  一、学习指导

  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是小学阶段作文中常见的几种练习形式,它对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作文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几种练习形式是分别要在“扩”、“缩”、“续”和“改”字上下功夫。尽管在写作上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它们的性质和作文步骤几乎是相同的。

  首先,它们都是根据一定的已知材料来写,不是完全独立性的作文。

  其次,它们都须阅读已知材料,掌握它的基本内容,提练出中心。

  第三,它们都要以已知材料为基础,围绕中心进行种种联想和想象,丰富文中的人物形象,编织生动有趣的故事。

  最后一点,它们都要求写出中心意思明确的文章。

  1扩写。

  扩写是将原文扩展,将原文扩展成较长的一段话或文章。扩写不改变体裁,也不改变原文的基本内容、中心意思和基本情节,只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补充,就像照样放大一样,也好比大树的添枝加叶。

  扩写的方法主要是:

  (1)扩写的原文一般不长,内容也比较简单。文章越短,每句话都要特别注意,以便掌握它的基本内容等。

  (2)确定扩写点,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要确定扩写点,还要对原文做进一步的分析。如果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人物方面都有谁,谁是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等。在分析之后,看看短文有哪些不足,什么地方需要丰富和补充。这些不足之处就是扩写点。

  想象要注意合情合理,合情主要指合乎人情,合乎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特别是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之间的合乎情理的交往。合理是指事情的发展过程要合理。合情合理的标准是能否真实地反映生活。因此,要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去想象,也可以借助书本中的知识,不能想当当然地胡编滥造。

  (3)构思提纲,按提纲扩写。

  扩写提纲由原文提钢,加上扩写点的内容组成,写作时要根据扩写提纲进行写作。

  2缩写。

  缩写就是把篇幅较长的文章,在不改变原文的写作对象、中心意思、写作重点的情况下,压缩成篇幅较短的文章,就像压缩饼干一样。

  缩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1)认真阅读原文,深入理解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2)围绕原中心拟出“保留”与“删除”的提纲。

  (3)对照原文,按照提纲进行压缩,抓住枝干去枝叶,抓住关键去铺陈;把具体的叙述改为概括性的叙述,把细致的描写变为简单的叙述。

  (4)全文缩写后要连起来读一读,看看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是否连贯一气。行文时,要尽可能保留原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

  3续写。

  续写就是给文章的一部分(开头、结尾或中心部分)按要求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有时,给一篇文章,让我们按要求写成有连续性的另一篇文章,有点像连续故事和电视连续剧,这也是续写。

  练习续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阅读文章的已知部分(包括已知的文章),掌握精髓。

  这是续写前的准备。所谓精髓,是指中心意思、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有的是开头、结尾,那就要像写命题作文前的审题一样,抓关键词语的理解,掌握续写的要求方向。

  (2)依据已知部分的内容和要求,调动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思考。

  想象思考由于内容和要求不同,重点也有所不同。

  给中心部分加开头、结尾,这不需要什么想象,主要是在掌握中心部分以后,考虑如何加个适当的开头、结尾,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在这方面可多考虑几个方案,再从中选定一个。

  给开头、结尾加中心部分。这就要根据开头、结尾的有关词语的限制,在所规定的范围内,从选材、组材、确定中心来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确定具体的材料和中心,并进行组织材料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续写与命题作文基本一样,但是比命题作文受到的限制还要多一些。

  给一篇文章写续集,则比续写中心部分更难一些。一是必须掌握原文的精髓,不仅仅是几个要求。二是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编织新情节,构思新故事,而这个新故事,必须是原文中人物和人物关系的新组合,新发展。这就需既要掌握住人物的特点,还要想象出新的情节,要做到合乎逻辑的发展。当然,这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样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3)制定写作提纲,但要考虑好再落笔。

  加开头、结尾可不要提纲,但要考虑好再落笔。

  写中心部分和写续集要和命题作文一样,必须制定写作提纲。写作提纲对续写来讲,还有一个作用,因为续写限制比较多,如果没有提纲的制约,信笔写去,很容易离题。因此,制定写作提纲对续写来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和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续写的文章不仅不能和原文脱节、矛盾,还要努力在语言上近似,就像一个人写的一样,不要搞成两张皮。

  4改写。

  改写是依据原文必变体裁、人称、结构或表现手法的一种作文练习形式。改写就像修改衣服,可以把上衣改成背心,把长大衣改成短大衣。改写大体有以下几种。

  (1)文体的改写:常见的是把诗歌改成散文,把故事改成课本剧。

  (2)人称的改写: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是反过来。

  (3)写法的改写:把顺叙改成倒叙,把倒叙改为顺叙、插叙;把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一般叙述改为对话等等。

  改写的最大特点是“改”。一般说,对原文的中心、主要内容不做变动,但其他方面的变化,要比扩写、续写大,因此要认真把握改写的提示和要求。

  改写的方法如下。

  (1)认真阅读原文和改写要求,把握住中心意思、基本内容和结构。例如:把故事改写成课本剧,这就是文体的改写。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剧本的一般格式,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2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及线索,把它分成几幕展现,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冲突,事态的发展。

  3根据人物个性特点写好对话,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有感染力。

  4构思、想象要合理,注意背景,道具等细节。

  (2)改写诗歌时,要理解重点词、句、段,想象意境,把握住改写的依据。

  (3)确定改写点,构思改写提纲。

  (4)成文后要认真阅读,检查是否合乎改写要求。

  二、佳作欣赏

  例文1

  原文

  大街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厚,人踩上去脚底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扩写

  纷纷扬扬的大雪,从昨天晚上一直下到今天清晨。大雪覆盖了大地,远处的山峰、古塔白了;近处鳞次栉比的幢幢楼房白了;公园、马路边的树林,变成了开满团团银花的银树。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厚,汽车轮子碾得积雪嗄嗄地响,行人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太阳出来了,灿烂的阳光映照在白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是工程大院开阔的院子。大雪后的院子,显得更加生气勃勃。孩子们纷纷走出家门,在雪地上玩着,闹着。大院东侧快堆成了一个大雪人。雪人足有一米多高,圆圆的脸蛋,特别逗人。大家围着雪人跳啊、唱啊,为自己的杰作欢呼。大院西侧的孩子们正在打雪仗,看来,“战争”已到白热化的程度,一时间,雪“弹”横飞,“杀”声阵阵,打得难解难分,大院上空飘荡着孩子们的笑声、喊声、欢呼声,这些声音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了下来了。

  原文是一篇文章的片断,主要写大雪后,孩子们在雪里的活动。文章没有展开写,只是概括地点出了欢乐的气氛。

  此文作者在扩写方面有以下特点。

  第一,丰富景物描写,设置一些情节。

  小作者设想了远处的山峰、古塔,近处的楼宇、树木、马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心旷神怡,丰富了原文的描写。原文没有写时间,作者为了让文章符合实际,增加一点曲折,增加一点色彩,也为了增加孩子们的欢乐,景物有了变化,使孩子们的欢乐显得更加热烈。

  第二,刻画活动情景,烘托欢乐气氛。

  原文写孩子们的欢乐时,只写了声音。小作者除了声音外,不仅写了孩子们的心情、动作,还写了堆成雪人后和打雪仗的场景,这样就把欢乐的气氛烘托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文2

  村居(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改写)

  “放学喽!放风筝去喽!”随着欢快的叫喊声,一群孩子涌出教室,各自跑回家里。到了家,他们赶快取出自己的心爱的风筝,陆续跑到村外堤旁的一块空地上准备放风筝。

  这是农历二月的一天下午,和煦的阳光照在孩子们的身上,柔和的春风抚摸着孩子们的面庞。他们的脚步下,芳草正发芽生长,给大地披上一层新绿,黄莺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舞,唱出婉转的歌曲。堤边杨柳长长的、嫩绿的枝条在随风摇曳,像用它柔软的手轻轻抚摸着堤岸。田野里弥漫着淡淡的轻烟水汽,杨柳似乎被这美景迷醉了。

  一个孩子说:“春天,景色多美啊!”另一个孩子接着说:“是呀,在这儿放风筝多带劲啊!伙伴们,赶快放风筝吧,看谁的风筝飞得高!”

  话音未落,十几个孩子立刻扯起风筝线迎风跑去,十几只风筝陆续飞上蓝天。你看吧!有大眼睛的蜻蜒风筝,还有嫦娥奔月的人物风筝。这些风筝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黄色的,也有涂上各种颜色的。风筝有大有小,大的有一人来高,壮观精美;小的只有巴掌大,小巧玲珑。天空成了风筝的世界。这些风筝在春风的吹拂和孩子们的操纵下,忽而低,忽而高,忽而近,忽而远。孩子们一个个仰起脸,望着自己的风筝,跳啊、唱啊、笑啊、嚷啊,还觉得表达不尽自己心里的欢快。飞得最高最稳的还是那只神态飘逸的金鱼风筝。它睁着两只龙睛大眼,摆动着长长的尾鳍,在蓝天上飘呀飘呀,像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自由自在的遨游。放金鱼风筝的孩子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其他的孩子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

  过路行人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田里干活的老农也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手里的工具。他们都抬起头,仰望天空,说着,笑着,赞赏着,议论着,分享着孩子们的欢乐。

  一幅多么美好的欢乐的农村图画啊!

  点评

  《村居》是描写春天时孩子们放风筝的一首古诗,讴歌了春天的美好和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作者在对诗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有以下特点值得借鉴。

  一,认真阅读原诗,抓住改写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小作者根据原诗重点抓住关键词语,如“早”、“忙”、“趁”。由于小作者能深入理解,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幅以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构成的图画就呈现在眼前。

  第二,精心设计,结构紧凑。

  小作者大胆想象,打破了原文的顺序,做了新的安排:

  先写   接着写   然后再写

  最后补加结尾,点明中心。这样安排结构紧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第三,运用多种方法,细致描写。

  一是细写风筝:名称、式样、色彩、大小和各种有趣的飘拂情况,表现孩子们的情趣。二是刻画孩子们的情态:孩子们望着风筝,跳、唱、笑、嚷,孩子们的得意、羡慕等等的描写,把孩子们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训练设计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宣王爱听吹竽,一定要搞300人的乐队一齐吹奏。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赏赐。后来宣王死了,闵王立,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逃跑了……

  请你续写这个成语故事,题目是“南郭先生逃跑以后”,写二三百字即可。

  第五讲寄情山水——游中写

  例文1

  美啊,石林!

  昆明石林这个地方,到处是高高低低、神奇壮丽的怪石。一眼望去,就像茂密的森林似的。“石林”这个名字,也许就是这样得来的。

  金秋的一天,我们到石林游览。

  在石林入口处,一块高大石头上,写着“石林”两个醒目的大字。我想:在这么高大的石头上,刻写这两个字可真不容易啊!

  我们随着人流走哇走哇,谁知道越走越慢,在一个峭壁前竟停住了脚步。我好不容易随着人群靠近了峭壁,抬头一看,路标上写着“极狭通人”的大字,噢!这就是告诉我们山道狭窄得只能一个一个侧身通过。怪不得这么慢哪!轮到我们进山道了,我壮了壮胆,侧着身小心翼翼地闯了过去……

  来到双鸟渡食的石头下,我抬头向上望去,啊!两块巨石真像两只逼真的鸟,还嘴对着嘴好像雌鸟在给幼鸟哺食呢。再过去,我们来到象踞石台下,一头活生生的大象蹲在那里,好像在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上海客人。

  在小石林,我看到了唐僧石、莲花池、小水牛、甜水井、狮子亭、狮子池、山水观音……这里的石峰真多,还有好多好多,有的像昂首的雄鸡,有的像奔腾的骏马,有的像展翅的凤凰,有的像怒吼的雄狮,有的像万年灵芝,加上那碧绿的湖泊,我犹如进入了神话的仙界。

  石林之美,几天几夜都难以说尽。美啊,石林!

  点评

  作者以游览顺序为线索,向我们介绍了石林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作者大胆想象,把石林描绘成一个神话般的仙境。在他的笔下,各种姿态的石头都形象化了:如“双鸟渡食”、“阿诗玛”、“唐僧”、“莲花池”、“小水牛”……像雄鸡、像骏马、像凤凰、像雄狮……呆板的石头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

  如此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自于小作者细心的观察和平日学习的积累。

  例文2

  春游翠湖

  翠湖,多么令人陶醉的名字!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草地,碧绿的浮萍,碧绿的树木……啊!简直是个碧绿的世界!我不禁想起古人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一个“绿”字用得多好啊!那充满活力的绿,给大地带来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新春的欢乐。

  “绿”总是吸引着我,像一股力量拉着我向它靠近。今天下午,我再次来到翠湖,信步走过石拱桥,来到西边湖堤的石凳上坐下。湖面上的浮萍像绿宝石雕成的珍品,玲珑剔透,翠流。几朵小黄花舒展地躺在上面,远远望去,好像一块块黄花点点的草。我情不自禁地遐想着:要是能够在上面枕着绿色的“草地”,参加到小黄花的行列里,一块仰望蓝天白去,该是多么舒服啊!

  调转视线,我远远地望见那蓊蓊郁郁的树丛掩映着的红墙、角亭。在阳光的照射下,它那碧绿的琉璃瓦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宛如一幅幽雅的水彩画。这可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我便向那儿走去。原来是一个新修的园亭,大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城市云开仙佛界,楼台妙在水云乡。”这里的确是“仙境”啊!我在仙境中漫步,观察湖水、花草、喷泉、游鱼,一切都那么协调,那么叫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那长长的回廊,十柱一亭台,五步一曲回,雕梁画栋,五光十色。大观楼、西山太华寺、金殿都有这样的画廊,只不过规模比这壮大,装点比这更华丽罢了。而翠湖的画廊也有它独特的风味,小巧典型,古色古香,尤其是在这绿水绿树的环抱之中,显得更有生气。我陶醉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之中了。

  我又走进水月轩,这里有一片荷塘,透过那清澈的湖水,可以看见湖底的水草绿绿茵茵的,像一片地毯,而那婷婷玉立的碧玉般的荷叶,又多像在绿色地毯上的花卉啊!这时又下起了毛毛细雨,雨珠洒在宽大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美丽极了。微风吹来,透过雨帘,看到荷叶轻轻地摇晃,像是对我说:“多美呀,这个绿色的世界!”

  雨中的翠湖更美了,更绿了。透过雨帘,看到树和水,浮萍和绿叶,我仿佛觉得翠湖的雨也是绿的,它把树叶上的灰尘洗得一干二净,像是又涂上了一道绿色。我完全被这翡翠的绿色海洋包围了。我想,我不也是这绿色世界中的一棵小苗吗?我一定要为把祖国妆点得更加翠绿、更加美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评

  一个“绿”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翠湖景色的特点,一个“绿”字交代了“我”是“春”游翠湖。

  “绿”充满活力,“绿”象征着春天,“绿”给大地带来无限生机。

  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所见所感。在叙述描写中,重点突出了“绿”,这一景色特点,抒发了热爱赞美之情。

  作者一边叙事写景,一边议论抒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签的。

  活动作文

  1.你愿意做一次导游吗?那么,就请你把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的有关资料搜集在一起,并进行加工,然后讲给同学听。

  2.金色的秋天,果实累累。希望你和爸爸、妈妈到果园去参加一采摘活动,然后把采摘时看到的丰收景象、人们高兴的采摘情景,以及活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在班内汇报。

  第六讲审题

  习作指导:

  审题是同学们动笔写作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审题呢?“审”,是详细研究、全面了解的意思。审题就是要求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进行认真思考,做一番研究分析,彻底弄清题目的含义,弄清题目所规定的内容范围,找出文章重点确定体裁,作为中心思想、构思、选材等的依据。不把题审好,就不可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有些同学拿到题目草草一看,以为明白了,就草草成篇,结果不是离题千里就是偏题了。有一位同学,把《难忘的一件事》写成了两件事;把《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写成一本课外书;把《一次有趣的活动》写成了一件事……类似问题的出现,都是没有审清题目要求惹的祸。

  1.如何审题

  (1)正确理解题意

  要认真仔细地研究题目,弄清题目所规定的范围是什么,找出题目的重点词,以便在作文时突出重点。

  比如:《一件难忘的事》

  这个题目由三个词组成,“一件”限制了数量,只许你写一件事,不能多写。“难忘”限制了内容,只能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事”限制了文章体裁,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个题目的重点词是“难忘”。因此写这篇文章就要围绕难忘和怎么难忘去写。

  又如:《一件新鲜事》

  要想正确理解这个题意,关键是正确理解“新鲜”的意思。如果同学们认为这个“新鲜事”是指“第一次发生”的事,“少见”的事,“从未发生过”的事,那就狭隘了,选材面也就太窄了,几乎没什么可写。因为,这种事在身边太少见。其实,某些事虽然很普通。但对某个家庭、某个集体、某个人来说却是第一次,实际情况是新鲜事。另外,有别人于常情,有别于常理,出人意料的事也是新鲜事。如果这样理解,这个作文题就不难写了。婚礼是常事,但老年人婚礼却是新鲜事;青年人跳街舞是常事,但老大娘跳街舞就是新鲜事……

  (2)搞清写作范围

  要既准确又最大限度地把题目不限制的范围搞清楚,这对于开阔选材思路,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有重要作用。

  还以《一件难忘的事》为例,它没限制的范围是什么呢?它没限制这件事发生时间和地点,没限制这件事的人物,也没限制是哪一件难忘的事。

  又如,有的同学看到《他(她)值得夸奖》这个题目,就会马上闪现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关心集体、热爱学习这几个概念,认为做到这几方面的人就值得夸奖。其实,这就是没有最大限度地弄清“夸奖”的内涵和范围。热爱祖国、知书达理、知错就改、爱护公物、廉洁奉公、尊老爱幼、心胸开阔、各敢于斗争、身残志坚、公私分明、志向专一、艰苦朴素、孝顺长辈、信守诺言、不骄不馁、平易近人、不谋私利、不耻下问、心灵手巧、技艺超群、文明礼貌、工作负责、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聪明勇敢……难道不值得夸奖吗?

  我们在审题时,能做到这点,就不会感到题目限制太死,太难写了,就会写出很多新颖的内容来。

  (3)辨明写作体裁

  要认真辨明题目对文章体裁提出的要求,这是写作文时安排段落层次的重要依据。

  比如:

  《一件难忘的事》是写一件事的记叙文,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段落。

  《我的老师二三事》是写一人几事的记叙文,可以按不同的内容安排段落。

  《春游北海》是游记,可按地点变化顺序安排段落。

  《我的一天》是写事的记叙文,可以按时间顺序安排段落。

  2.审题的方法

  (1)分析法

  作文题通常是由几个词语组成的。审题时,先弄清题目中包含几个词语,逐词推敲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再进一步搞清这些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全面比较,明确主要内容、修饰语、中心词,明确写作范围,抓住重点进而准确地理解题意。

  例如《珍贵的礼物》是“珍贵的”、“礼物”两个词语组成。“珍贵的”是限定说明“礼物”的,因此,“礼物”就是要写的对象,“题眼”就是“珍贵”,作文重点在于揭示这件礼物为什么是珍贵的。

  比如:《一个熟爱学习的同学》

  它由四个词语组成。“一个”限制了范围,只能写一个人。“同学”限制了人物,只能写自己的同学,不能是其他人。“热爱学习的”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同学”,“一个”、“热爱学习”是对同学的限制,也是对这篇作文规定的内容。

  (2)比较法

  把意思相近的几个文题加以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一种重要的审题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题意。

  比如,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我喜欢的一个人》,你就可以想出《我尊敬的一个人》和它比较。这两篇文章都是写人的记叙文,并且都要求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那么不同点呢?“喜欢的人”,一般写自己的同学或晚辈;“尊敬的人”,必须是自己的上级或长辈,或者是那些英雄、模范。这样一比较,题意就理解准确了。再如,看到《我的语文老师》这个题,可以自拟《我的老师》这个题与之比较,这样就可以看出题目是要求写“语文老师”而不是其他老师了。

  (3)补充法

  为了给同学们以更大的选择余地,往往题目出得带有一定的选择性,这样也就增加了审题的难度。遇到这类题目,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些要素,便能看出题意。

  例如《雨夜中》,初看不易把握,如果你在题彰加上“这件事发生在”或者加“他(也可是“我们”等人称代词)在”,题目就成了《这件事发生在雨夜中》、或《他在雨夜中》了。也可以在题目后加“的故事”、“的一件事”,使之成为《雨夜中的故事》、《雨夜中的一件事》等,题意就明朗了,也就容易下笔了。

  另外,有些文题是半命题,文题的意思并不完整,这时就需要用补充法审题。

  例如《我的××》,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人,如《我的老师》;可以是物,如《我的语文书》;也可以反映兴趣方面,如《我的爱好》。这样题意就具体明确了,也有了重点。补充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便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

  比如:《我喜欢》

  遇到这种事情况,就要认真思考,在这个题目之下,都可以写什么,再从中找出最熟悉的内容来写。

  可以写人——同学、小伙伴

  可以写物——玩具、文具、日用品等;

  可以写景——公园、日出、日落、雪等;

  可以写动植物——树木、花草、小动物

  可以写活动——参观、游览、队会等

  3.审题的基本要求

  (1)审清对象

  例如:《这次活动印象深》,这篇作文的一个片断是这样写的:

  我们小队来到军属张奶奶家,我和小明把早就准备好的对联贴在屋门两侧。几位队员扶着张奶奶看对联,一张张喜笑颜开的小脸簇拥在她身旁,张奶奶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进屋后,小红他们把一幅印着山村新貌的年画贴在墙上。张奶奶拉着我的手说:“你们想得真周到!”

  这位小作者是审清了对象,认识到题目要求是写活动,不是写人或写别的事。

  再如《老师来到我们家》,对象应当是写事,不是因为题目中有“老师”空虚词就认为是写人;《友谊》其对象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事;《让人高兴的变化》的对象是要求写出一种变化,那么写人、事、景、物的变化都可以。

  (2)审题范围

  审题时,还要明确题目对我们所选择的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及人称等范围上有哪些限制。《快光的双休日》、《夏夜》、《晨雾》等题目对时间有限制;《爱在班级》、《路边》等题目在地点上有限制。

  例如《发生在家里的一件趣事》有一位同学写了他们全家正要吃饭时,忽然发现了一只老鼠,于是全家一齐捉老鼠。这是“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而且有“趣”,符合题目要求。这是因为小作者审明了“范围”。

  (3)审准重点

  重点是文章要表现在主要内容,或主要内容的主要方面。审重点最好是找“题眼”。题目中往往有关键词语,这个关键词语就是题眼。例如《一件趣事》中的“趣”,《爱在班级》中的“爱”都是题眼,写作文时应重点写。

  例如,有位同学写篇作文《怪老师》。小作者就紧扣题眼“怪”字从“怪”的几方面进行生动的描写。一是布置作业少,题目怪,十之八九有两种以上的解法,使我们听课聚精会神。后来,小作者看到了老师的备课本,发现老师在备课上真是下了功夫。这篇作文的确突出重点。

  除了上面的要求外,还应看清题外要求,如“字数不得超过500字”、“字迹要工整”等

  佳作欣赏:

  我爱上了石榴

  说来有点可笑,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还没有见过石榴,更没尝过味道,只听说它是一种水果,中秋节还有人把它作为最好的礼品送给最好的朋友呢。我想既然用“石”做它的名字,恐怕不大。

  上星期天,我爷爷的同事顾老师来我家,回去时我和妹妹一同去送她。我们路过农贸市场时,发现有一群人围在那儿,我走过去一看,只见路边放着几串香蕉、一堆蜜橘。那香蕉青里泛黄,清香诱人;蜜橘香气四溢,真是惹人喜爱。旁边还有一只筐子,里面盛了十来个圆圆的东西,表皮呈灰褐色,有小孩拳头那么大。翘起喇叭形的小嘴,默默地躺在那里。我问顾老师:“这是什么东西?”顾老师笑了笑对我说:“这东西你没见过吗?我家瑛瑛大概也没见过,它是‘石榴’。”她便买了三只,给了我们两只。

  回家以后,我们玩了一会,看它既无光泽,又无味道,样子十分平庸。我便问爷爷:“石榴真的可以吃吗?”爷爷笑笑说:“你剥开来就知道了。”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便用刀子切开。哟!里面和外表不一样。几片黄色的薄皮隔成多小房间,像蜂窝一样,每一间里面整齐地排列着石榴子,一只石榴足有二三百颗石榴子。每颗石榴子包着一层粉红色的薄膜,亮晶晶的,又白又嫩,像一颗颗晶莹的钻石,又像是小孩洁白的牙齿。我试着用嘴一咬,它便喷出许多汁水来,甜里带酸,味道鲜美极了。

  我们一边品味,一边赞不绝口。这时爷爷走过来说:“石榴的味道不错吧,它的表皮还可以做药,能止泻治痢呢。石榴花的颜色比火还红,古人称它为‘榴火’。有位姓曹的诗人写过两句名句:‘满院竹风吹酒面,两株榴火发诗愁。’可见石榴花是艳丽的。石榴成熟时渐渐变成灰褐色,把美丽的石榴子藏起来。”

  听了爷爷的话,我不禁想起爸爸教的一篇古文——《卖柑者言》。作者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讽刺那些不学无术的达官贵人。石榴恰恰相反,它外表平凡内心美,不就像许多先进人物一样吗?他们不慕虚荣,不求名利,埋头苦干,为人类创造大量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我真想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火红火红的,接着肚子慢慢地大起来,里面装着一本一本的书,有语文课本,有小说、历史、地理,有ABCD,有数学、自然常识……都在一闪一闪发出光来,把整个身体照得透亮。我竟变成了一个大石榴。

  点评:

  石榴外表并好看,“样子十分平庸”,然而藏在它腹内的石榴子“像一颗晶莹的钻石”,而且“味道鲜美极了”。石榴子多么惹人喜爱,这不是“外表平凡内心美”吗?这个特点跟“不慕虚荣,不求名利,埋头苦干”的人的特点是相通。这正是作者“爱上”石榴的原因。

  小作者在审题上是很认真的,他紧紧抓住“爱上”这个重点词语,充分写出自己“爱上”石榴的理由,并且写物喻理,不仅符合题意,而且立意深刻。

  请再看下面的一篇作文,看看在审题上存在着什么问题。

  我爱石榴

  清明前,大伯给我一颗石榴籽,我赶紧把它种在一个大花盆里。我每天都给石溜浇水。过了三个星期,种子发芽了。

  石榴一天比一天高,过了一年,已经长到一尺来高了,叶子非常茂密,可总是不开花。我有点泄气了,就去问大伯。大伯说:“不要着急,等到明年它就会开花了。”

  第二年夏天,石榴终于开花了,鲜红鲜红的花瓣被绿叶一衬,显得格外美丽。过了一个星期,石榴花凋谢了,可总不见它结果。我又去问大伯,大伯让我等到明年。

  第三年的夏天,石榴结果了,一个个像桂圆一样大小的石榴出世了。三个月过去了石榴已经长成乒兵球大小了。深秋时节大伯对我说:“石榴熟了,多好看哪!”红色的石榴真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我近不及待地摘了一个,取出里面的籽放进嘴里,啊呀!酸极了。我去问大伯,大伯说:“你种的是观赏石榴,不能吃。”我这才知道,石榴的品种原来有好多种啊。

  我一共用了三年时间种出了石榴,在这三年里,我也和石榴树一起茁壮成长。

  点评:

  读完这篇习作,一定会发现,作文的内容和所揭示的中心与作文题中的“题眼”互不搭界。小作者没审题目的“题眼”——“爱石榴”毫无关系。如果把题目改成《我种石榴》还能搭上点关系。因此审题目中的“题眼”是很重要的。

  训练设计:

  1.按审题步骤,认真审下列各题:

  《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的院》

  《我的妈妈》《我爱妈妈》

  《给同学的一封信》《他值得赞扬》

  《我的学校》《高兴的一天》

  《学校生活二三事》《储蓄罐》

  《一篇课文读后感》《春节记事》

  《秋游香山》《他进步了》

  2.用比较法审题,说一说每个题目对作文的内容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第(1)组:《我的妈妈》《我和妈妈》

  《我爱妈妈》《妈妈请听我说》

  第(2)组:《春游北海公园》《介绍北海公园》

  《记北海灯会》《我爱北海》

  3.用补充法审题,把下面题目补充完整。

  《我爱》

  《想起这件事我就》

  《给的一封信》

  《我的》

  《当我的时候》

【最新小学作文指导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生作文评语指导01-29

最新求职信结构写作指导12-21

最新的求职信结构写作指导12-22

小学作文教案03-16

2017最新经济类简历写作文指导03-16

最新小学作文批改评语大全01-30

最新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10-19

最新关于推荐信的写法指导及范文09-27

最新版开题报告指导老师意见范文09-10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