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诗经秦风蒹葭教案

时间:2022-10-08 13:50:2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经秦风蒹葭教案

  教学目标

诗经秦风蒹葭教案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体味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

  3.       感受中国诗歌含蓄表达的传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味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

  教学难点:“水”、“伊人”等意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聆听先民吟唱,感受文明辉煌。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MP3),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秦风·蒹葭》作铺垫。

  ※    在水一方

  琼 瑶 词  林家庆 曲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请说说听后感受。

  明确:这是电视剧《 在水一方 》的主题曲,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

  二、解题

  1 《诗经》知多少?(实情:盲点)

  2 《诗经》简介。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结合【思考与练习】二适当讲解。

  明确知识要点(播放PPT)。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是意境情趣很美的抒情诗。

  播放《蒹葭》(MP3)。听,初步感受音乐美。

  3 检测效果:完成文学常识9道选择题(题略)。抽改。

  三、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1 画面上有哪些物象(意象)?

  关键词:金秋拂晓芦花霜露秋风秋水烟波雾霭河道小洲

  2 试译,留用原韵,句式不必整齐。

  3 参考译文(略)

  四、诵读,感悟

  (一)感受诗的音乐美。

  1.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注意读好它的节奏。

  2.听配乐朗诵。注意画出三个章节押韵的字。

  3.学生试读。注意诗中“叠词”的运用,感受其特点。

  明确:苍苍,萋萋,采采……

  (二)、感受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

  ● 请注意各章之间的共同特点。揣摩这幅画中的人物、景物、情节。

  明确: 重章(复沓)、叠句、叠字、双声、叠韵,是《诗经》表现形式上的突出特点。《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

  双声叠韵连绵字,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譬如“苍苍”、“萋萋”、“采采”,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请思考:

  《蒹葭》是怎样体现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的?

  明确: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

  参考:憧憬、焦急、惆怅。

  ●依据重章换词的规律试背诵。

  (三)、感受诗的意境美

  1.苏轼曾这样评价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就是诗画兼美。

  2.感受画面之美,描绘美丽画面。

  使用关键词:金秋  拂晓  芦花  霜露  秋风  秋水  烟波  雾霭  河道  小洲

  参考(略)

  ★请思考:被爱慕的伊人是“恋人”吗?你欣赏这位爱慕者吗?

  3.了解比兴手法。结合【思考与练习】二讨论、明确。

  明确:比是比喻;兴即起兴,就是借一个别的事物来开头,然后再转到正题,所借事物和所写的主要事物,有的相关,有的无关。有时兴中有比,称作比兴。简单地说,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比兴,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比兴

  写景            →           思人

  蒹葭  白露     →           伊人

  ★请思考:重章换词,表现了怎样的一种变化?

  ◆板书:

  景                     情

  蒹葭变化:苍苍—凄凄—采采(颜色)→       心境寂寞    可  永

  白露变化:为霜—未浠—未已(时间)→       焦急惆怅    望  远

  地点变化:一方—之湄—之涘        →       等待盼望    不  不

  道路变化:长———跻——右        →       急切执著    可  放

  方位变化:央———坻——沚        →       憧憬怅惘    即  弃

  情景交融   隽永淳厚

  五、主旨解读

  讨论【思考与练习】一。

  对这首诗,对主旨的理解不求答案一致。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但也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若是写爱情,“伊人”是男是女亦难判断,我以为,爱情也是广义上的另有寓意的爱情,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形成朦胧美。

  六、课堂小结

  《诗经·秦风·蒹葭》以诗的语言展现了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语言美、修辞美、想象美。播放《蒹葭》(MP3 唱读),回味。

  背诵《蒹葭》。

  在邓丽君凄婉柔美的《在水一方》中放映《蒹葭》PPT,回眸。

  七、拓展

  读《诗经·周南·关雎》,回答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注 释 】(略)

  1 这首诗从题材上看,属于______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______诗。

  2 起笔从“关关雎鸠”写起,是运用了________写作手法。

  3 运用重章和《蒹葭》有何不同处?

  4 情感是愉快的还是忧伤的?哪里可看出?

  5 有人说“窈窕淑女”既有对爱慕的女子美丽外表的勾画,更有对其内心美好的表现。请结合诗歌,谈谈诗中是如何表现女子的内心美好的。

  八、课后积累

  1  查阅《诗经》名篇《芣苡》《伐檀》《硕鼠》《黍离》等,进一步熟悉《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2  背诵已印发的《诗经》名句。

【诗经秦风蒹葭教案】相关文章:

《诗经·蒹葭》的教案10-06

《蒹葭》教案10-07

蒹葭_随笔02-15

教学实录之蒹葭教案10-07

蒹葭苍苍作文05-17

蒹葭改写作文12-19

蒹葭改写作文07-06

《蒹葭》改写作文10-30

蒹葭改写作文7篇07-06

蒹葭改写作文(7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