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2-10-08 05:46:43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目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回顾长度单位。

  (1)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

  (4)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1.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②交流图中的孩子们在测量什么。(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桌长度的……)

  (3)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方法。

  ①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②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③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④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测量的数据大约是多少?(30厘米)

  ⑤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4)分组实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对象后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②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怎么记录。如(    )米(    )厘米。

  测量结果板书如下:

  (5)变换形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①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物体的实际长度。

  ②用手比:学生比划测量物体的长度。

  ③比长短:如,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身高比课桌要高得多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它们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物体的长短表象,建立长度观念,同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2.选择“单位”, 描述长度。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①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

  请两名学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一下长短。

  ②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的长度。

  猜一猜:先让学生猜猜看,如果同学们肩并肩站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6米长?

  比一比:请同学们上台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对吗?

  预设: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试一试:如果是同学们手拉手两臂展开呢,几个同学就够了呢?

  预设: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

  (2)自主选择活动素材描述其长度。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表格。

  ②让学生按照描述鳄鱼长度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表格中的物体长度。

  【设计意图】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三)综合应用,全面评价

  1.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写出两个你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或高度,再量一量。

  (2)估一估,写出两样学习用品的长度,再量一量。

  2.想一想,写一写。

  通过这节课的测量活动,你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印象最深?还有哪些感想和认识?请用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课重在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获得合作的乐趣。因此,在应用时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然后引导学生把收获的喜悦表达出来。

  (四)反思活动,升华经验

  这节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

  篇二:《8的乘法口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数轴这个直观模型,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总结并牢记口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发展创造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

  教学难点:掌握8的乘法口诀,会灵活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编制口诀表格,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趣揭题

  1.猜谜语。

  (1)课件出示谜语:身穿硬袍,手拿剪刀,口吐泡泡,走路横跑。(猜一种动物)

  (2)课件出示一只螃蟹。

  教师:你们知道一只螃蟹有几条腿吗?

  2.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用水彩笔在准备好的纸上,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一只螃蟹,注意画出螃蟹腿的只数。

  (2)收集学生作品,选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复制8份,张贴在黑板上。

  (3)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探究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体验数学。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主动探究。

  (1)依次出示:2只螃蟹。

  教师:1只螃蟹有8条腿,2只螃蟹有多少条腿呢?(16条)

  教师:那么,3只、4只、5只、6只、7只、8只螃蟹又有多少条腿呢?

  课件出示数轴,指名填写。

  (2)看数轴填写。

  螃蟹歌

  1只螃蟹(  8 )条腿,2只螃蟹(     )条腿,

  3只螃蟹(    )条腿,4只螃蟹(     )条腿,

  5只螃蟹(    )条腿,6只螃蟹(     )条腿,

  7只螃蟹(    )条腿,8只螃蟹(     )条腿。

  (3)说儿歌。

  小朋友们面对面坐好,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说儿歌。

  2.编制口诀。

  (1)创编口诀:1个8是8,2个8相加是16。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乘法计算)

  (2)小组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3)举例说口诀,例如:“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因为有2~7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熟悉的螃蟹素材,得出连加结果后呈现在数轴上,并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编制出8的乘法口诀。再在小组内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收集信息,学习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多种方法,熟记口诀

  (1)读口诀,找规律。

  ①全班齐声朗读8的乘法口诀。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每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

  ③指名背口诀。请记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记忆的小窍门,其他同学可以借鉴他的方法,再来记一记。

  ④讨论:觉得哪一句比较难记?

  预设:想某句口诀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8的连加去想;

  方法二:根据学生记住的口诀适当的加(或减)一个或几个8的办法去想,

  ⑤根据一句口诀我们可以想到几个乘法算式?(两个)

  (2)对口令,记口诀。

  ①游戏:一个同学说口诀的上半句,另一个同学接下半句。

  ②小结:8的乘法口诀句数多,积的数目较大,记忆有难度。所以我们要先记住一些容易记住的口诀,再根据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来记忆其他口诀。大家不仅要能按顺序背口诀,还要能打乱顺序背口诀。只有熟记口诀,才能更好地应用口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8的乘法口诀的记忆,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2~7的乘法口诀,所以教师相信学生有自己记忆口诀的方法,放手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对于记忆有困难的孩子,帮助其寻找规律,借鉴经验,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篇三:《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目标分析】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

  情境图,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

  教师:老师要给同学们颁发奖品。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卡通橡皮。

  (1)课件演示:

  (2)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块橡皮?该怎样列式呢?

  (3)想一想:这里求一共多少块橡皮,就是求几个几相加呢?(5个4相加)

  2.揭示课题。

  求几个几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复习旧知,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的算式;通过追问几个几相加使学生理解乘法计算的道理。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1)学生看图,交流信息。(课件呈现主题图)

  (2)说说每种文具的价钱,如:一盒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一个文具盒8元,一本日记本4元。

  (3)说说所求的问题: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2.根据问题,选择信息。

  学生明确:要求买文具盒的总钱数,必须选取什么信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文具盒标上8元,然后由每组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如:

  (2)说一说:一个文具盒8元,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是求几个几元呢?(3个8元)

  (3)算一算:如果有学生列加法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解答,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8×3=24(元)

  口答:一共24元。

  (4)练一练:如果想买5个这样的文具盒要多少钱呢?6个呢?7个呢?小组内算一算。

  (5)议一议: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方法:求买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懂得根据问题选择有效信息。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懂得解决文具盒总钱数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通过练一练和议一议,发现1个文具盒的价钱不变,买的文具盒个数不同,总钱数也不一样,从而顺利地总结出用乘法求买文具盒总钱数的方法。

  (三)分层练习,运用方法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想一想”。

  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而后汇报交流想法和解法。

  (2)再次看情境图,自由提问,独立解答。

  要求: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如:6本日记本多少元?

  ①交流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出求购买物品总钱数的方法:可以用物品的单价乘买的数量。

  (3)练习十九第3题。

  一套《童话故事》共有8本,每本7元。小亮买一套,要多少元?

  学生列式前可以先画一画,再说一说是求几个几相加,然后独立解答。

  2.提升训练。

  练习十九第5题。

  小红和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一起到平安公园游玩,门票价钱:成人8元/人,儿童4元/人。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引导学生挖掘隐含信息,同时理解“成人8元/人,儿童4元/人”的意思。

  【设计意图】本课练习设计了两个层次,基础练习注重方法的巩固和总结,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提升训练乘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能解读隐含信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篇四:《简单的排列》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解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操作探究中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在巩固提高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排列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猜一猜

  一个密码箱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猜一猜:密码箱的密码可能是多少?

  2.做一做

  (1)小组内动手操作,用数字卡片来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重点交流:找出密码的方法(交换数字的位置)。

  (2)补充条件,找出密码。

  ①补充条件: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

  ②根据补充的条件,找出密码,密码箱的秘码是12。

  3.揭示课题

  像上面找密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数学上的排列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排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找密码”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排列问题,初步掌握组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并放手让学生动手摆卡片,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新知的建构提供直观的表象。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摆数游戏,初步感知

  (1)呈现问题,引导探究。

  ①课件出示第97页的例1。

  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②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手操作,交流排法。

  ①学生动手摆卡片,尝试解答,组内交流摆法。

  ②老师巡视时发现:有的写得多,有的写得少呢?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证既不漏数、又不重复呢?

  ③学生再次交流摆法,寻找摆数时的规律。(摆数时要有序)

  ④学生汇报、交流摆法。

  预设摆法如下:

  方法一:调换位置法。

  a.取卡片1和2,组成12和21。

  b.取卡片1和3,组成13和31。

  c.取卡片2和3,组成23和32。

  方法二:固定十位法。

  a.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1,可以摆成12和13。

  b.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2,可以摆成21和23。

  c.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3,可以摆成31和3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方法实际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列举的

  方法三:固定个位法。

  a.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1,可以摆成21和31。

  b.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2,可以摆成12和32。

  c.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3,可以摆成13和23。

  ⑤小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做到有序,组成的数都是几个?

  (3)评议方法,进行优化。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方法。

  2.尝试练习,巩固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的“做一做”,先组内交流解决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涂色,然后小组内交流涂法。

  (3)学生涂法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

  (4)小结:在涂色时一定要有序的涂,不能乱,这样才能不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过程,亲身体会到在组数、涂色时,一定要做到有序,只有有序才会不遗漏、不重复的将所有的数全部列举出来。同时在汇报与交流中体会到排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1.拍照片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1)找3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调:站位时要有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站法。

  (3)学生汇报站法,全班交流方法。

  2.送书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

  (1)找3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调:送书时要有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方法。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方法。

  3.穿衣服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方法。

  (2)指定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排列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必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10-07

数学上册教案02-0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8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08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22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06-04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8-26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诀教案10-07

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