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六国论》教案

时间:2021-02-03 10:54:10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国论》教案

  导语:《六国论》新教材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文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宋代散文继承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国论》教案,欢迎阅读。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 暴的思想,六国论教案。

  2.结合单元知识短文,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知识。

  3.了解课文中部分文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4.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疏通课文,了解和掌握课文的有关文言文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以及作者写本文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或复述有关内容,培养听、说能力。

  3.对于翻译常识以及如何分析课文的论证,教师以方法指导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获取新知识。为此,要加强质疑方面的设计。

  4.视学生程度,可在程度较好的班级印发苏辙、李桢的《六国论》全文或片断,扩展阅读面,并作阅读比较指导,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要点

  1.预习全文,落实教学设想1、2。

  2.研习课文第1自然段。

  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作者治史致用,借评论秦的兴亡引出可资当时最高统治者借鉴以治国的历史经验。贾谊这种治史致用、关心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学习的《六国论》也是一篇史论,它的作者苏洵,也是一位充满忧患意识、关心国家命运的封建进步文人。关于苏洵,课文注释中已经有简括介绍,如果愿意进一步了解,可参看宋史本传(见附录)。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是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能切中时弊。欧阳修很赏识他的论文,在嘉祐年间,曾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城,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课文《六国论》即选自《嘉祐集·权书》,原题《六国》,后世选本多题为《六国论》。“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苏洵的《六国论》到底切中了宋王朝的什么时弊?他在文中怎样通过评史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这是我们学习时要注意的。但《六国论》毕竟用文言写成,要读懂这篇文章,就必须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明白词义的古今差别,对与今天不同的特殊句式该如何翻译等,在学习时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预习指导

  1.关于课文的“预习提示”。这是我们质疑的钥匙。“预习提示”共4小段。首段介绍了作者的写作动机,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六国论教案》。为对此加深理解,请认真阅读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介绍。同时,在阅读课文时了解作者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第2小段,介绍了论证特点。读课文时应思考作者使用了哪些历史事实,如何进行“充分分析”,文末又如何联系北宋实际的。

  第3小段,介绍了文章的结构。这对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很有作用,它实际上是全文的结构提纲。读课文时可以一一与之对照,细加体味。

  第4小段,是对本文写作特点的评价以及提醒我们读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去分析作者的观点。读时既要弄清其片面性,又要注意其进步性和今天可借鉴的有哪些方面。

  2.预习提纲:

  提纲力求体现课文“预习提示”的内容,但侧重于字词,未涉及的将在后面研习课文时处理。本提纲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注意下面加黑字的读音,并与以前学过的字词作比较。

  ①六国互丧( ),率( )赂秦耶

  ②暴( )霜露 暴( )秦之欲无厌

  ③洎( )牧以镵( )诛

  ④胜负之数( ) 数( )吕师孟叔侄

  ⑤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 )散约败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以辨析形似字:

  ①与( )而不助五国也

  ②( )粮而景从

  ③悉使( )兵负草填之

  ④革灭( )尽之标

  ⑤( )然自得 ( )笑大方(《风景谈》)

  (3)有些文言词(或短语)与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不同,翻译时要注意其区别。看课文注释,做课文后“思考和练习”四和以下的补充练习(提示:其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可查《现代汉语词典》):

  ①六国互丧 ②思厥先祖父

  ③始速祸焉 ④至于颠覆

  (4)辨析加点字的意义:

  (5)文言句中若有一些省略成分,在翻译时常需要补出。试补出下面文言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在括号中),然后翻译。

  ①较秦之( )所得( ),与战胜( )而得者,( )其实( )百倍。

  ②(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③至丹以荆卿( )为( )计

  译文:①

  ②

  ③

  (6)有些文言句子的词序,在翻译时要改变。试译下面句子,说说如何改变。

  ①赵尝五战于秦

  ②其势弱于秦

  3.简介时代背景

  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北宋中叶以来,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1004年,辽(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己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10万两,丝绢20万匹。1042年,宋又在辽要挟割十县土地的情况下,应允每年增纳白银10万两,绢10万匹。1044年,宋又与西夏签约,每年纳白银7万两、绢15万匹,茶叶3万斤。而在此前的1006年,宋曾应允每年给西夏银万两、绢万匹、钱2万贯。苏洵反对这种屈辱求和,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赂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以《六国论》向北宋统治者陈述政见。

  [附] 预习提纲参考答案

  (1)①sàng shuài ②pù bào ③jì chán ④shù shǔ ⑤cóng zòng

  (2)①嬴 ②赢 ③羸 ④殆 ⑤怡 贻

  (3)(古义见注释,练习“四”见“教参”,仅举今义)①互相,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六国论》教案】相关文章:

《繁星》教案03-23

《感恩》教案03-17

《秋天》教案03-27

《吆喝》教案02-28

《孔乙己》教案02-26

《鸟语》教案09-16

《钓鱼》教案08-04

《浪花》教案04-29

《春》教案04-10

《静夜》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