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导课教案

时间:2022-09-02 18:35:51 教案 我要投稿

导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导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10篇)

  导课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

  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①播放范读录音磁带,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

  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参见练习三提示: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A.“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毛泽东眼中的秋景的特点,应该怎么说呢?(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水流无情,逝者如斯;黄叶飘零,生命终结;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板书:诗人、关怀天下)

  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

  B、“怅”、“问”直抒胸臆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板书:哲人)

  朗读提示:要读出深思。(板书:读出深思)

  C、“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板书)。

  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板书)。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导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神采奕奕、羡慕、犹豫、倾慕、珠圆玉润。会认8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3.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事先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不少同学喜欢看神鬼故事书,其实神鬼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二、学生汇报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预设要点: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耗费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让我们先睹为快,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吧。

  四、交流

  1.你读懂了哪些词,或者哪些字词需要大家帮助你理解?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倾慕:倾心爱慕。

  珠圆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这里形容歌声婉转优美。

  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一两句话概括。

  王七在劳山学法术,不想吃苦,结果什么也没学会。

  五、快速阅读,理清脉络

  1.哪几段写他山中的学法经历?(3到12段)

  2.山中学法时有两天发生了一些特殊的事儿,说说。

  相机小结、板书

  看师演法(4到8段)

  缠师授法(9到12段)

  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给1到2自然段取个小标题吗?

  板书:拜师求法

  4.王七学法,结果如何,试根据13自然段内容写小标题。

  板书:演法失败

  5.根据小标题,理清故事脉络。

  六、重点探究

  1.哪部分还有疑难,或者你想重点研读哪部分?三读课文。

  2.交流。预设

  ①学生可能对王七最后演法失败百思不得其解。此疑问可暂不作答。

  ②可能有不少学生对“看师演法”一部分兴趣浓厚,可引导进一步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看师演法”一段的确精彩。有几大奇迹?试拟个节目单。举例

  纸月光满屋

  壶酒饮不尽

  筷子化嫦娥

  酒席移月中

  七、拓展

  演故事:

  劳山道士精彩演法,几大奇迹中,各小组任选其一,合作编一编,演一演。

  提示:文中动作语言不多,要想表现他们的法术奇妙,可借助众徒弟的神态表情、指点议论来表现。

  第二课时  

  一、回顾

  各组演故事。(见上节课拓展活动)

  二、研读感悟

  1.小结,过渡。

  纸月光满屋,壶酒饮不尽,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能用成语表达你的感受吗?(不可思议、匪夷所思……)

  2.抛出问题。

  这一切多么不可思议!可根据上一节课我们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故事是写王七学法,写他拜师求法、看师演法、缠师授法、演法失败。但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道士施法的每一个细节呢?

  3.细读全文,自找答案。

  4.交流讨论。

  引导:

  劳山道士法术高深,如何得来,故事中未说,猜猜。(从“恐怕你娇气又懒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须历经千辛万苦方可得道。)

  王七想得到高深法术,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劳呢?又能否吃苦耐劳呢?(引导学生找书中相关句子,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讨中基本形成共识。)

  5.形成共识

  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寻师苦、拜师难、生活苦”上)。在王七,包括我们不少同学看来,似乎是够操劳了,但离真正学到法术所需下的苦功还差很多,还只是“娇气又懒惰”。

  小结:原来花这么多笔墨,把看师演法的每个细节写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术之神奇,反衬他付出的操劳之少。

  6.读到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

  预设: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坚,半途而废。

  王七太过浅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艰苦的努力,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王七去学仙术,没有学到真正的仙术,就回家了。做事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

  7.我们可不能步其后尘。让我们写下对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关名言,以激励自己(自创与积累均可)。

  三、发散感悟

  1.一个故事,你们感悟到了这么多,真会读书。再读读,也许还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2.交流,各抒己见。

  预设:王七好不容易学到了一点本事,却又好显示,所以“穿墙术”一到家就不灵了。我们要记住不可骄傲自大。

  特别可悲的是,失败后,他一点也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责骂师父。失败后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3.故事给我们这么多启示,如果从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个什么标题呢?试命题。

  四、自选拓展活动

  1.蒲松龄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骂皆文章”,你可以读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佳作。

  2.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你可以练练笔。

  3.请你练习讲这个故事,一定会为你赢得不少“粉丝”。

  板书设计:

  劳山道士

  拜师求法 看师演法 缠师授法 演法失败

  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

  导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以所学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作文,诱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挖掘美、感受美、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思。

  教学重难点

  目标1

  教学设想

  1.由鲁迅的乐园--百草园导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乐园

  2.指导学生模仿鲁迅描写百草园的写法,描绘自己的乐园。

  3.教师写下水作文,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供学生模仿的范文,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

  4.作文题目:《我的乐园》

  5.教具胶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乐园》(板书)

  二、学生找乐园(5`)

  我们曾学过鲁迅先生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的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乐园,那么你们

  的乐园又在那儿呢?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那么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乐园?学生自由谈论

  三.描绘乐园

  (一)环境描写(23`)

  1.教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对百草园的什么进行描写?

  2.教师明确:

  不必说也不说单是是整体概括,其余为局部细写。

  3.模仿课文写法描绘自己的乐园环境,先整体概括,并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关联词联缀成句(板

  书)然后围绕单是就有无限乐趣进行铺叙--局部细写(板书)

  3.教师示范(内容见附页)

  4.抽查:指名念自己的文段

  5.学生点评

  (二)趣事的描述(15`)

  1.指名念雪地捕鸟一段、思考:

  这件事的描写抓住什么来写的?

  2.学生描述发生在自己乐园里一件趣事(板书:趣事描述)

  注意抓住动作描写、写出生气、写出童趣(以说为主)

  3.教师示范(内容见附页)

  4.抽查后教师点评

  四、布置作业(1`)

  把所写的片段联缀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题目:我的乐园

  要求:1.书写工整、规范

  2.字数在500字以上

  (板书)

  我的乐园

  整体概括

  环境描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局部细写

  趣事描述(动作、生气、童趣)

  导课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劳动歌》:说出欣赏之后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2、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用听唱的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投入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当中,用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劳动歌》,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让学生理解劳动的喜悦的欢乐。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培养帮助他人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美好品质。

  2、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歌曲节奏的学习;创编歌曲歌词。

  四、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奖品等。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歌曲动画,组织常规。

  师:从刚才的歌曲,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而在劳动中流动着快乐的节奏。爱劳动的孩子都能取一个劳动果实。你们来猜一猜,老师现在做的是关于什么劳动的动作呢?

  老师口读“ti ti ti ti ta ta”分别做拖地、擦黑板、洗衣服等动作。

  2、学习节奏xx xx x x ‖

  3、你还会那些劳动的动作呢?请按老师的节奏边读边做!

  二、新课教学:

  1、学习主要的四个乐句

  教师:爱劳动的孩子人人夸。

  那李老师请你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他们自己会做那些事情?出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图片。并按节奏朗读:

  (1)、自己穿衣服呀

  (2)、自己穿鞋袜呀

  (3)、自己叠被子呀

  (4)、自己梳头发呀

  2、请学生用动作表现歌词,并通过模唱学习四句歌词。个别表演,集体学习,教师评估。

  3、初听范唱。

  教师:今天,李老师真高兴,因为在不经不觉里面,我们的同学都长大了,自己会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不用大小事情都麻烦我们的爸爸妈妈了。

  那么老师就把我们都能做的事情串成一首歌送给能干的小朋友,想听听吗?

  4、歌曲学习和处理

  (可以通过模唱、听钢琴、小老师等方法学习歌曲。)

  教师:

  1、你们说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呢?(跟音乐唱一唱)

  2、你们觉得应该选用那种力度来演唱歌曲比较好听呢?有力的还是轻柔的?

  3、小朋友们唱的真不错!在家里,你们是妈妈的好帮手。那么在学校,你们能帮老师做些什么呢?擦黑板,收作业,关电扇……我们来唱唱吧。(指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并板示)

  三、欣赏教学

  1、同学们真能干,就连白雪公主的七个小矮人也被你们吸引了,邀请我们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看看呢,你们看,他们现在在忙什么?

  (播放音乐。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片段――《劳动歌》)。

  2、在音乐中,小矮人不但在愉快地歌唱,而且还在快乐地劳动着,那他们在挖宝石的时候用了什么动作?你能用一个动作把他表现出来吗?请学生模拟小矮人劳动的动作。

  在学生表演的

  时候老师范唱:我们挖呀挖呀挖呀挖呀我们在劳动(引导学生唱着歌词表演动作)

  3、同学们表演的真精彩!七个小矮人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幸福的生活。其实在生活中老师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爱劳动的孩子。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劳动工具,请你选一种劳动工具用小矮人的歌曲节奏唱一唱。

  听着音乐,自由创编,(全体参与模拟动作)。

  四、拓展教学: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友都是非常爱妈妈的好孩子,而且每个小朋友都用不同的方式爱妈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样爱他们的妈妈的。

  欣赏《小脚丫的视频》

  教师:虽然只是小小的一盆洗脚水,可是妈妈却被孩子深深的感动了。广告中的小男孩是个肯用心、懂事的好孩子,我相信每一位同学也和他一样都是会关心体贴别人的好孩子。现在我们长大了,除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我们还可以关心那些有需要的人。你可以告诉老师,你曾经做过哪些帮助别人的事情吗?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教师:幸福的歌,快乐的人,劳动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又给劳动带来快乐的心情。在今天的课堂里面老师很感动。热爱劳动是一个好品质,在劳动中我们快乐着,也享受着劳动给予我们的快乐。你们的妈妈、爸爸,为有你们这样懂事、可爱的好孩子而感到骄傲,希望你们今后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做个爱劳动,能主动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好吗?

  导课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知识链接】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的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学导师。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小市民》等。最后一部著名长篇小说是《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一章,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学法建议】

  指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

  一、预学思考

  1、掌握下面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苍茫 胆怯 翡翠 精灵 蜿蜒 掠起 困乏

  2、解释词语

  胆怯: 蜿蜒: 困乏: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合作学习

  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用笔划出标志着暴风发展变化的三个短语或句子,明确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三个场景。说说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

  四、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导课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仔细体味"远方"的深刻含义。

  2.把握作品的行文思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今天我们学习许达然的《远方》,看看我们又能从中得到那些思想与感悟。

  三、赏析(1--5题,以作者行文的思路提出问题)

  1、怎样理解"远方"的含义?

  明确:"远方"的含义在文中虽然涉及它的本义--距离较远的地方,但其深层次的含义则是"梦"--人生之梦,是不断追求的理想,是不懈追求的境界。

  2、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它令人向往的魅力是什么?

  明确:魅力就是"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远方充满了神秘与好奇,使人们充满无穷的想象,使人们孜孜不断地去追求。

  3、作者在阐述人总是爱制造远方,人们天生就有着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时,都列举了那些例子?

  明确:文章在阐述人们总是在制造远方的时候,列举了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阿特兰提斯大陆、陶潜的"桃花源"徐福以及东方朔的神仙、靠海民族的大海、人们心中的远山、每个民族所有的每个民族的远方、欧洲人的东方的梦魇、人们心中的天堂等等的远方。以古今中外人们的远方来加以证明,事实可靠,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又如,在论述人们天生就有着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的时候,又列举了雪莱、希罗多德、修西底德斯、司马迁、柏拉图、莎士比亚等名人的有成就的事例以及小孩子、青年等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来加以论证,从而说明了人们对远方的强烈的向往与追求。

  4、人们为什么总是爱制造远方?

  明确:那就是人们的"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人们向往和追求远方是天生的,不论有成就的名人也好,还是孩子也好,还是青年也好,无不有着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5、如何对待远方?如何对待向往和追求远方的人?

  明确:远方有着无穷的魅力,有美的远方,也有丑的远方,"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没有"远方"的生命,缺少生机与灵动;一味地沉溺于虚无缥缈的远方,不过是空欢喜一场。"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将对远方的向往与现实结合起来,既要有去远方的决心,也要立足现实,在现实中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的远方

  "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尽管笼子很大,但笼子不是天空"。不要被眼前的安逸、幸福束缚了脚步,永远不要放弃理想,永远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这是一种执着,是高远的情操。无论是大地还是思想的远方,只有心灵坚强者方可抵达。鼓励人们去奋斗,去接受远方的挑战。

  6、深意句:"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幻想使人沉醉,我们常醉看远方而自以为清醒。远方不一定如想象中的.那么绮丽,或那么丑恶。"

  明确:作者在这里表明了对远方的深沉的思考,也是对人们关于远方的启发。既指出了远方的美好,又指出了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远方,我们应该把对远方的向往与现实结合起来。同时,远方有着远方的客观存在的特点,既不一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绮丽,也不一定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丑恶。

  7、中心句:"总是有许多人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尽管笼子很大,但笼子不是天空。"

  明确:这句话表明了应该如何对待人们对远方的向往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是"让他们去",去奋斗,去接受远方的挑战。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来说明理由,那就是,不要拿眼前的幸福来把追求远方的人束缚住,人如果志在高远,那笼子就不是天空,限制只能是束缚。要去奋斗,去接受远方的挑战。

  四、论证方法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述。

  1.事实论证。

  所谓事实论证也叫例证法、举例论证,就是用大量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加以论证。所举的事例可以是古代的,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外国的,也可以是中国的。文章在论证人们总是在制造远方的时候,就列举了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阿特兰提斯大陆、陶潜的"桃花源"徐福以及东方朔的神仙、靠海民族的大海、人们心中的远山、每个民族所有的每个民族的远方、欧洲人的东方的梦魇、人们心中的天堂等等的远方。以古今中外人们的远方来加以证明,事实可靠,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又如,在论述人们天生就有着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的时候,又列举了雪莱、希罗多德、修西底德斯、司马迁、柏拉图、莎士比亚等名人的有成就的事例以及小孩子、青年等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来加以论证,从而说明了人们对远方的强烈的向往与追求。

  2.因果论证。

  这是一种通过对原因的论述来加以论证的方法。如,文章的开头便指出"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作者在指出远方有美有丑之后,便用简练的笔墨来论述为什么"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那就是因为"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通过对原因的探讨说明了远方为什么似乎总是使人向往。

  3.引用论证。

  作者在论述时还常常用大量的引用来加以论证。如引用《列子·汤问篇》的的记载、雪莱的回忆、《茵梦湖》中对小孩子对远方的向往等等,有的是传说,有的是个人回忆,有的是文学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对远方进行了论述,论证了不同的问题,另读者信服,同时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对问题的理性的思考。

  4.正反对比论证。

  作者在谈论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远方时,先用自己看过的赛克爵士的《探险史》记述的人类用行动去实现抵达远方的奋斗记录来从正面加以阐述,说明我们不能只是幻想、向往、想望而抛弃现实,然后又用一个天文学家只顾观望天空而不注意地上从而跌到井里的反面材料来形象而又风趣地说明了我们应该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方,从而使向往成为历史。

  五、课外延伸,和学生一起朗读感悟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六、老师的结束语

  十八岁的梦

  听说远方有风景

  十八岁的心有了感动

  虽然无人为我送行

  我依然扬帆出征

  仰首明月俯首清风

  我走过一程又一程

  听说风光在险峰

  十八岁的心有了憧憬

  虽然听不到喝彩声

  我依然风雨兼程

  左转秋叶右转落英

  我知道何去又何从

  为了十八岁的梦

  即使风雨过后道路泥泞

  天边没有彩虹

  我依然会踏着落花前行

  永不背叛初衷

  为了十八岁的梦

  即使行囊已破两袖清风

  沿途没有鸟鸣

  我依然会走过春夏秋冬

  和梦慢慢靠拢

  十八岁的梦

  如初的心情

  万千思绪谁懂

  让伤痛随风

  桃花里有我的笑容

  抛弃如尘的虚荣

  无论枯荣都是风景

  无论圆缺都是好梦

  无论成败都是英雄

  七、教学随感

  远方有风景

  附:

  《远方》教学随感

  "远方",岂只是指遥远的地方,更是人生的梦想、理想。"远方"是一个神秘所在,"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诱惑着我们不放弃,不回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辉煌还是暗淡,脚尖永远朝着梦想的方向。

  人们总是爱制造远方,有个人的,有民族的;有生活的,有自然的。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阿特兰提斯大陆、陶潜的"桃花源",徐福以及东方朔的神仙,靠海民族的大海,人们心中的远山。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远方,东方是欧洲人的远方;天堂是人们向往的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每个人自身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远方",即便是在同一个时期也不可能只有一个"远方"。小孩子向往长大成熟的远方,年青人向往锦绣前程的远方,即使是夕阳下的老人,仍然会怀抱着健康长寿的远方。远方就是这样形形色色,五彩缤纷。

  人向往并追求远方是天生的,人的"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鲜红的热血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就像人天生就有热

  导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三段体回旋式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发挥幼儿的想象。

  3、熟悉音乐,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对美的感受。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磁带《风中的童话》ABA段。

  2、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三段体结构。

  1、 根据弦外音做适合的动作。(柔和→活泼→柔和)

  2、 再次欣赏音乐,区分段落。

  (1)动作是怎样变化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

  (2)音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3)乐曲中有个小秘密,是什么?

  (4)整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5)小结:一首乐曲分成了3段,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

  三段体。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也叫三段体,它是三段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完整欣赏,再次感受音乐三段体。

  三、分段欣赏,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

  (一) 第一段:

  1、 我们一段一段来听。

  2、 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与哪幅画给的感受是一样的,为什么?

  3、 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二)第二段:

  1、 听听第二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 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与哪幅画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

  3、 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三)第三段:这音乐与刚才哪一段音乐是一样的?小结:重复三段体概念。

  四、幼儿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的形象

  1、 集体表演。

  2、 分角色表演。

  3、 讲评。

  五、结束:回活动室。

  导课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熟悉妈妈的特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妈妈的特别之处。

  (3)激发对妈妈的爱,体验画画的乐趣。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妈妈的特别之处。

  材料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班级博客上幼儿妈妈的照片。

  重点:熟悉妈妈的特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妈妈的特别。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妈妈的特别之处。

  (1)师:你的妈妈最喜欢什么?(炒菜、滑冰、游泳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妈妈做事情的照片。

  重点:理解每一个妈妈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2.幼儿画《我妈妈》,教师指导

  重点:先想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然后画出妈妈的特别之处。

  3.分享与交流

  师:请介绍你的妈妈有什么不—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将幼儿画的《我妈妈》放在班级博客上。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开展的庆祝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刻地体会到妈妈工作很辛苦,要从内心去体谅妈妈,理解妈妈的付出,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也是让孩子体会爱、接受爱,让孩子更多的去爱他人,从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此类活动的主动性。我们感受到德育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让孩子从小懂得关爱、懂得回报.....让感恩教育多溶于生活学习中!让家长渐渐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导课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尝试运用粗细不同的笔作画中初步培养幼儿线描的兴趣。

  2、初步尝试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进行装饰,初步培养幼儿认真做事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尝试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粗细不一的记号笔若干、8的纸张若干、教师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近阶段,来小猪胖胖的公园的游客越来越少,于是他决定把最简单的三撞老房子翻新成高楼大厦吸引游客,小猪问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把最简单的三撞老房子翻新成高楼大厦?(画的高点、顶天立地;装饰的漂亮点、可以是各种形状的门和窗。)

  2、今天我们画高楼大厦的时候要和线条一起做游戏,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线条呢?(直线、曲线)

  二、出示范例图片、观察欣赏

  1、这个美丽的图案是用哪个线条画的,是用一个什么好办法画出来的?(粗细的变化)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进行讲解。

  2、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线条粗细的变化画出很多美丽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还可以装饰我们的房子呢?

  3、出示范例观察,看潘老师为小猪设计的房子。

  你喜欢哪撞房子?最喜欢它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求幼儿把话说明白。)

  小结:原来不用涂颜色,用线条一样可以把房子打扮的很漂亮。

  三、引导创作及指导

  1、提出创作要求:小猪的高楼大厦画的要顶天立地。打扮房子的时候先想一想,你用哪个线条,用什么好办法来打扮小猪的房子?

  2、介绍有创意的图案,鼓励大家学一学。

  3、激励绘画中认真作画的幼儿,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同时要学习小猪一样不怕困难。

  四、延伸活动:今天我们为小猪设计了漂亮的房子,接下来请小朋友把走廊上的“娃娃新城”也设计的漂亮一点。

  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够参与进来,个别有自主创新意识,还能够做出别的作品。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设计出不同的应对方案。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导课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动物的基本造型特征。

  2、运用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形象各异的动物头饰。

  3、知道节约材料,能根据制作的需要提取相应大小的纸张。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的作品图片或实物若干。

  2、绘制头饰的彩色卡纸(做底版用)及各色彩纸若干,剪刀、胶棒等材料。

  1、引发学生创作动物头饰的兴趣,了解头饰的基本结构。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段跟动物有关的故事。你想扮演谁?我们大家怎样才能知道你是在表演这个动物呢?对,可以戴上这个动物的头饰。

  (2)教师:今天我们就每人给自己做一个动物头饰。头饰是怎样戴到头上的?由哪几部分组成?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 (头饰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动物形象,一个是固定在头上的头箍)。

  2、观察各种动物,知道其主要造型特征。

  (1)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把动物头饰做得像,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做的是什么动物呢?

  (2)教师小结:要把动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比如制作小猪头饰,我们要把它的翘鼻子、小眼睛、大耳朵做出来;做小鱼头饰,就要表现出鱼身上的鳞片和游动的鱼鳍等等。

  3、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点提示

  1)做动物形象的纸张要硬一些(如卡纸);动物的五官等可以选薄一点的纸,可先用笔画出造型再剪贴。

  2)用卡纸先做一个整体造型,然后再粘贴五官,以增加头饰的牢固性。

  3)教师事先准备好宽3厘米、长60厘米的纸条做头箍,然后将做好的头饰贴在头箍上即可。

  4、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相互交流制作体会,在自由表演中结束活动。

  教师:看看大家都做了哪些动物头饰?戴上这个头饰你想怎样表演?

【导课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冬不拉导学教案02-25

《自然之道》导学教案02-23

导学案示范课的主持词02-19

高中化学导课策略探讨论文10-20

高中物理教学导课艺术浅析论文04-13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导教案02-26

《枣儿》导学案及教案教学设计03-09

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导思浅议01-17

思品课导行艺术举隅的教育论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