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时间:2022-10-06 01:41:3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什么是山坡羊潼关怀古?老师应该怎么知道吧,那么想要一份教案怎么弄呢?请参考小编提供的吧!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1】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

  2、理解散曲的内容与思想;

  3、体会作者把抒发的情感,并赏析名句。

  教学重点:理解散曲的内容与思想;体会作者把抒发的情感,并赏析名句。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小令(散曲)并有感情地诵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今天让我们将学习元代另一位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课件出示课题)

  指名说出“山坡羊”与“潼关怀古” 分别是这首曲的什么?并介绍“怀古”:为咏史诗的一种形式,一般为缅怀古迹,有感而发,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2、理解这首小令的内容与思想;

  3、体会作者曲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其中的名句。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1、文学常识: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2、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劳成疾而死。

  3、作品背景: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写的。他凭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共写了九首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题目。

  四、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听课文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齐读。

  五、研读理解大意

  1、结合注释研读小令,理解这首小令的大意;

  2、教师指导点拨,翻译理解小令大意;

  大意:群山延绵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涛滚滚,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伤感,那成千上万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是哪个王朝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六、品读理解赏析

  1、出示学习提纲:

  (1) 把这首散曲划分为三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与表现手法?

  (3)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5)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学生汇报,师点拨:

  (1)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险要雄伟的形势。

  第二层(中间4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阕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后四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2)以动写静、拟人手法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4)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

  (5)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3、小结:这首小曲揭示了一个什么历史规律?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4、名句赏析

  (1)名句赏析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炼字角度赏析)

  “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黄河水以有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2)名句赏析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内容与主旨角度赏析) “亡,百姓苦”的意思是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就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深刻而警策,提示了一个历史规律:不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七、巩固训练:中考链接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八、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2】

  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同时有效地积累诗词曲知识。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1、导入

  通过介绍体裁——曲,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

  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2、教师泛读

  正音峦(luán) 踌(chóu ) 蹰(chú ) 阙(què) 兴(xīng)

  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自主品读和翻译课文。

  ①峦:小而尖的山。

  ②山河:“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在说的“山河”,泛指国土,不一样。

  ③表里:表,外边;里,里边。古时称潼关之西为关内,以东为关外。

  ④潼关路:这里的“路”,作“要地”“重地”讲。 ⑤宫阙:帝王居住的宫殿,这里指秦汉的皇宫建筑。 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这里都是泛指某个王朝的兴起(建立)或灭亡。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预设提问:“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用是什么?这里“聚”有什么含义?这里“怒” 又有什么含义?

  明确: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雄伟壮观、地势

  险要;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引出下文。聚”:汇聚。一个“聚”字就把静止的山峦写动了,山峦仿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让我们感到了山之动势。怒”,发怒。 一个“怒”字把自然界无生命的流水人格化了,河水咆哮不息,具有强烈的气势,就像是作者震荡的胸臆又仿佛就是为人间不平而大声呐喊。 拟人手法、以动写静,“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评析写作特点——语言精练,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讨论

  1、请问这篇课文如果按内容分层,可以分为几层? 第一层(1-3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4-7句)“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8-9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总写作者的感慨。

  2、这首散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小结

  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0-05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0-07

《赤壁怀古》教学教案设计10-0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4-0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1-0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1-05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0-1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模板10-1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0-1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