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时间:2022-10-07 05:58: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为此,我们建议: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但持论必须有据。

  2.《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李白狂放风神的典型写照,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的同时,应仔细品味其中的复杂情感。

  3.《送友人》是李白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鲜明活泼,语言清新自然,学生可以借助注解读懂此诗。教师主要应抓住诗歌中形成对比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4.《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驭着,所以诗人酒后的豪言壮语并不显得空洞浮夸。对这样的乐府歌行,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从反复的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魅力。

  学习指导

  【 “品读与探讨”指导】

  1.最能展示李白这首诗歌奇妙瑰丽诗境的是描写梦境的那一段(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倪惊起而长嗟”):飞渡镜湖,湖月照影,谢公宿处,渌水荡漾,猿猴啼鸣,半壁海日,空中天鸡,于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层巅惊栗,云青青,水澹澹,好一派使人迷往且又使人惊骇,亦真亦幻的奇妙境界。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接下来则是转入了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到高潮。暮色幽深,丘峦崩摧,訇然中开,青冥浩荡,金台银台,日月照耀,霓为衣,风为马,纷纷云君,虎鼓瑟,鸾回车,真可谓目不暇接、惊心炫目的瑰丽世界。

  2.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以及楚辞句式的使用对表达这种诗歌境界能起到错综参差,节奏徐疾多变,奔放而不流易的效果。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读李诗者当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3.诗中的月、影、我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朋友”关系。但诗人却是认真的,希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因此月亮是知友,是良伴,可以随意约请。明月伴他饮、伴他歌、伴他舞,把明月、身影当同伴邀请,分明是孤单的却又如此热闹,这不是癫狂的形象,而是深刻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极奇妙的想像和极孤独的感觉相辅相成。社会人生中找不到“有情游”,这“无情游”的珍贵,更衬托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1.《送友人》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意缠绵,动人肺腑。这一艺术效果的取得,在于诗人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对“白水”,“横”对“绕”,“北郭”对“东城”。青山有情,横亘于北郭,似在挽留友人。白水有意,环绕东城,不肯遽去。两相对比,尽显朋友分别之情。青山白水,如此佳景,又与下文的“孤蓬万里”相对比,凸显朋友情谊的美好。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漂浮不定,比喻游子的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与落日依依的故人之情形成对比,更显朋友相聚的珍贵。“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人与马相对比,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2.此题的回答可以因人而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用两个长的排比句造成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用黄河的伟大与永恒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但出以如此豪放而有气势的诗句,就便人不感到纤弱和伤感,而只会把它当成是巨人的感伤,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诗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就当纵情欢乐。诗人虽然短暂地得意过,但那只是一场幻影,有的是失望与愤慨。同时这也不是意气的消沉,而是乐观好强地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必有用”是何等地自信!因此,在诗人看来,这正是畅快痛饮的时候。骨子里的豪情溢于言表。

  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是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人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接着举出陈王来印证“古来圣贤皆寂寞”,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的狂放豪气尽显于这典裘当马的豪饮中。

  【 “积累与应用”指导】

  李白写月亮的诗歌很多,学生也已经学习了不少,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几篇进行讲解。这里节选张天健《论李白诗歌月亮意象》(见《中国李白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一文,供教师们参考。

  李白的月亮意象充分展示了他在诗歌领域无所不可的艺术表现才能。他在组象领域的表现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将月亮作为最羌的物象;一是作为最亲近的物象。由此而构建意象,其主要倾向的表现方式如下。

  望月:这是人们最习常的对月亮的组象方式。李白的明月诗首推《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月而思,因思而望。故乡,明月;明月,故乡。诗是明白的,也是深沉的;是最容易理解的,又是体味不尽的。如此自然连在一起,透过望月,捕捉诗心,组合意象。诗人没有说出的比他已经说出的要多得多,月亮是属于游子的,游于是属于故乡的,故乡是属于情感的,情感是属于诗的。无言的信息在俯仰之间,顿成绝唱。

  他的另一首望月名篇是《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怨深,夜深;帘内,帘外。就这么单纯,去表现极不单纯。似人怜月,似月怜人。诗不见姿容,不写心里,诗人冷静得像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人进入诗最幽僻处。长夜寂寥,她在阶下久久伫立。她是在想什么?或许什么也没有想。夜露清冷侵入罗袜,她才醒悟回屋,放下水晶帘,又未回内房,只是痴痴凝望帘外的秋月。是谁使她这样?一个望月细节,使诗情无限辽阔,无限幽深。真可谓情在景中,神传象外。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飘逸的红方巾随笔10-08

李白诗歌语言的数字夸张艺术01-19

畅谈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10-26

风筝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0-08

教学教案10-07

教学的教案11-26

教学教案12-08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10-08

掌声教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0-07

分组教学的教案教学设计10-08